首页 / 正文

跋一

楚辞后语者,我宋文公朱先生之所作也。其述作之本意,先生自序之详矣。而其编定此书之时,与夫论著之详略,则又已见于先生之季子通守监簿君之后序。应龙生晚,不及侍先生函丈,独幸与监簿君同朝,及来温陵,乂为僚相好也。暇日因从问先生平日述作大概,以为它书已行于世,独此编乃晚年所定,犹未及卒业,故人未及见,而首以示应龙,因得伏而赞之。其微词奥义,不一而足,独论汉扬雄,则反复屡致其意,其序反离骚也,则以为「屈原之罪人,离骚之谗贼」。其序胡笳也,则以为「非恕琰,亦以甚雄之恶」。扬雄以好深沈之思作为雅丽之文,后世读之,未有以为非者,而先生待之不少恕如此。抑应龙尝就监簿君借先生所作资治通鉴纲目之书读之,见其所书雄之死曰「莽大夫扬雄卒」,则知先生之所以贬虽者,其意盖有在也。呜呼严哉!后之揽者,傥知先生所以去取之意,而明三纲五常之义,如读春秋而乱臣贼子惧者,则庶乎其不蹈骚人之失,而先生此书为不苟作矣。应龙不敏,何足以识先生之指意,特见而谓之知之谓耳。因以是说谂于监簿君,君曰然,乃敬书其后而归之。嘉定壬申重九后一邵武邹应能书于温陵郡斋。

跋二

先君晚岁草定此编,盖本诸晁氏续、变二书,其去取之义精矣,然未尝以示人也。每章之首皆略叙其述作之由,而因以着其是非得失之迹,独思玄、悲愤及复志赋以下至于幽怀,则仅存其目而未及有所论述,故今于此十九章之叙,皆因晁氏之旧而书之。若夫鞠歌、拟招二章,则非归来子之书所及者,读者又当有以识夫旨意于言词之外也。嘉定壬申仲秋在始取遗藁誊写成编,捧玩手泽如新,而音容不复可见矣,因涕泣而书其后。又五年,岁在丁丑,补外来守星江,寰嗣世职,旣取郡斋所刊楚词集注重加校定,复并刻此书,庶几并行,且以识予心之悲也。中秋日在谨记。

跋三

吊屈、服赋,已见绩骚,反骚一篇,亦附卷末,而后语之作,皆复收入。其本旨旣不可知,而二集并存,则为重复。今以反骚着于此,而贾赋二章则存其目,庶几二集若相为用,不可偏废,而纂辑之意,或以是而得之。至于思玄以下十九章,用归来子之说而未经刊定者,姑以附注于篇目之下云。端平乙未秋七月朔孙承议郎、权知兴国军兼管内劝农营田事、节制屯戍军马鉴百拜敬识。

猜你喜欢
  卷三百七十四·彭定求
  卷二百四十八·彭定求
  卷二十七·王十朋
  三集卷七十五·乾隆
  二集卷三十四·乾隆
  卷329 ·佚名
  巻二十三·李攀龙
  七月七日海岱会集序·冯琦
  巻二·邵浩
  正气歌译文·文天祥
  卷二十·陈邦彦
  卷二·徐倬
  御选明诗姓名爵里二·康熙
  第十回 仲起报仇·蒲松龄
  卷三·施元之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李持正·唐圭璋

      持正字季秉,政和五年(1115)进士。历知德庆、南剑、潮阳三郡,终朝请大夫。   明月逐人来   星河明淡。春来深浅。红莲正、满城开遍。禁街行乐,暗尘香拂面。皓月随人近远。   天半鳌山,光动凤楼两观。东风静、珠帘

  • ●双珠记目录·沈鲸

    第一齣 家门始终第二齣 元宵灯宴第三齣 风鑑通神第四齣 勾补军伍第五齣 母子分珠第六齣 从军别意第七齣 军门优卹第八齣 假恩图色第九齣 二友推恩第十齣 助恶谋姦第十一齣 遇淫持正第十二齣 遗珠入宫第十

  • 第五出 忠佞异议·王世贞

    【高阳台】〔生扮杨上〕司马淸曹。郞官节钺。微名已序鸳列。光岳攸锺。须知要守全节。闻鸡蹴起英雄志。看手中逆竖头裂。怕为臣尸位忘言。未成功业。〔满江红〕执笏弹冠。相庆处九重恩渥。凝望眼。豺狼当道。谩萦心

  • 第三折·关汉卿

    (刘夫人上、云)描鸾刺绣不曾习,劣马弯弓敢战敌。围场队里能射虎,临军对阵兵机识。老身刘夫人是也。昨日引将存孝孩儿来阿妈行欲待说也,不想亚子在围场中落马,我亲到围场中看孩儿,原来不曾落马,都是李存信、康君立的智量。未知

  • 残破·徐志摩

    一深深的在深夜里坐着: 当窗有一团不圆的光亮, 风挟着灰土,在大街上 小巷里奔跑: 我要在枯秃的笔尖上袅出 一种残破的残破的音调, 为要抒写我的残破的思潮。二深深的在深夜里坐着: 生尖角的夜凉在窗缝里 妒忌屋内残余的暖气

  • 列传第四十 萧察·令狐德棻

    萧察字理孙,兰陵人也,梁武帝之孙,昭明太子统之第三子。幼而好学,善属文,尤长佛义。特为梁武帝所嘉赏。梁普通六年,封曲江县公。中大通三年,进封岳阳郡王。历官宣惠将军,知石头戍事,琅邪、彭城二郡太守,东扬州刺史。初,昭明卒,梁武

  • ○老庆记公司三则·许指严

    庆王弈劻之贪婪庸恶,世皆知之,其卖官鬻爵之夥,至于不可胜数。人以其门如市也,戏称之曰“老庆记公司”。上海各新闻纸之牍尾,无不以此为滑稽好题目。盖前此之亲王、贝勒入军机当国者,未尝有赃污贪墨如此之甚者也。初,庆王以辛

  • 卷之九百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九·纪昀

    职官略 【十】官品○官品宋金元明△宋宋承唐制分为九品品有正从诸太师太傅太保左右丞相少师少傅少保王为正一品诸枢密使太子太师太傅太保开府仪同三司特 进嗣王郡王国公为从一品诸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同知枢密院事太尉

  • 一三九六 陕甘总督勒保奏本年查无《通鉴纲目续编》等情折·佚名

    一三九六 陕甘总督勒保奏本年查无《通鉴纲目续编》等情折乾隆五十六年九月二十四日陕甘总督臣勒保跪奏,为遵例并折汇奏事。窃照《通鉴纲目续编》内《发明》、《广义》二条,持论偏谬之处,各省有无照本抽改,又地方文武各官

  • 杨鹤传·张廷玉

    杨鹤,字修龄,武陵人。万历三十二年(1604)进士。初任雒南知县,后调往长安。四十年(1612),杨鹤升任御史,上书请太子在东宫里接受教学,并且说:“近来,皇上的爱女被宫中的奴才欺负,驸马爷在街市上受人毒打,到宫中告状告不进去,上书也

  • 七  三辩·墨子

    程繁问于子墨子曰:“夫子曰:‘圣王不为乐。’昔诸侯倦于听治,息于钟鼓之乐;士大夫倦于听治,息于竽瑟之乐;农夫春耕、夏耘、秋敛、冬藏,息于聆缶之乐(2)。今夫子曰:‘圣王不为乐’,此譬之犹马驾而不税,弓张而不弛,

  • 第二 反应 1·王诩

    【原文】古之大化者①,乃与无形②俱生。反以观往,覆以验来;反以知古,覆以知今;反以知彼,覆以知己。动静虚实之理,不合来今③,反古而求之。事有反而得覆④者,圣人之意也,不可不察。【注释】①大化者:指广泛深远的教化。化,教化。②

  • 普达王经·佚名

    失译人今附西晋录  闻如是。一时众祐游于闻物国只氏之树给孤独聚。与千二百五十比丘俱。时有夫延国王。号名普达。典领诸国。四方贡献。王身奉佛尊法。未尝偏抂。常有慈心。愍伤愚民。不知三尊。每当斋戒。辄登高观

  • 卷四十七·性音

    宗鉴法林卷四十七 集云堂 编 大鉴下七世 福州安国弘瑫禅师(雪峰存嗣) 举国师碑文曰。得之於心。伊兰作栴檀之树。失之於旨。甘露乃蒺藜之园。谓僧曰。一语须具得失两意。汝作么生道。僧竖拳曰不可唤作拳头。师不肯

  • 李叔同说佛·李叔同

    本书是弘一法师晚年将其学佛心得整理、修订,以大才子、大学者、大艺术家的俗家修为向常人揭示出佛门的真谛。这是我们常人无法领悟的境界。李叔同把他的学佛心得整理,修订,以大才子,大学者与大艺术家的俗家修为向常人揭示

  • 王法正理论·佚名

    全一卷。弥勒菩萨造,唐代玄奘译。今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一册。此论乃弥勒菩萨述说佛对出爱王说王者之正道正理,故称王法正理论。内容引世尊说帝王之九种过失、九种功德、五种衰损门、五种方便门、五种可爱法、五种能引可爱

  • 希叟绍昙禅师广录·希叟绍昙

    凡七卷。又作希叟和尚广录。宋代僧希叟绍昙撰,侍者法澄等编。收于卍续藏第一二二册。收录庆元府佛陇山进山语、平江府法华寺进山语、庆元府雪窦资圣寺进山语、小参、法语、拈古、题、跋、颂、赞、小佛事等。卷四之‘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