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二十四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国朝宫史

钦定四库全书

国朝宫史卷二十四

书籍三

御制

御制人臣儆心录一部

世祖章皇帝御制论八篇曰植党曰好名曰营私曰徇利曰骄志曰作伪曰附势曰旷官引据汉以下史事足为炯戒者各加注释用垂儆戒

训于有位

世祖章皇帝御制序 朕惟人臣立身制行本诸一心心正则为忠为直衆美集焉不正则为奸为慝羣恶归焉是故心者万事之本美恶之所由出也顾事有殊涂心惟一致一於国则忘其家一於君则忘其身如此者不特名显身荣邦家亦允赖之矣若夫奸邪之流树党营私怙权乱政卒至身名俱丧为国厉阶盖缘居恒无正心之功一当势利遂昏迷瞀乱狂肆骄矜上昧王章下乖臣谊或作威而聨羽翼或比匪而效奔趋如潭泰石汉以累世旧臣久叨恩遇不思图报逞臆横行跋扈自恣目无纲纪陈名夏则一介?儒骤蒙显拔倚任深重赐赉优隆而乃背德植交蔑法罔上此皆自作罪孽以致陨厥身家朕历稽往古宵人误国代代有之观诸近事复炯监昭然足为永戒恐後之为臣者或仍蹈覆辙负主恩而渝素志至於身罹刑宪悔悼无由故推原情状而论列之录成一编以为人臣儆心之训云

圣祖仁皇帝御制文集一部

自康熙元年至二十二年十一月

御制文凡四十卷内

勅谕十四卷奏书二卷表论辨二卷序一卷记一卷说解一卷碑二卷颂一卷赞箴铭一卷杂着祭文四卷赋一卷诗十卷是为一集

圣祖仁皇帝御制文二集一部

自康熙二十二年十一月以後至三十九年

御制文凡五十卷内

勅谕二十八卷表奏书一卷论说解一卷序一卷记碑各一卷颂赞箴铭一卷杂着五卷祭文一卷赋一卷诗八卷是为二集

圣祖仁皇帝御制文三集一部

自康熙四十年至五十年

御制文凡五十卷内

勅谕十八卷论一卷序记三卷碑记碑文文颂赞三卷杂着十九卷杂着跋祭文赋合一卷诗五卷是为三集

圣祖仁皇帝御制文四集一部

圣祖仁皇帝御制文集二集三集俱於康熙五十年校

刋五十一年以後

御制未及辑录雍正十年

世宗宪皇帝命编录校刋凡三十六卷内

勅谕二十卷论序二卷记碑记碑文一卷铭题跋文颂

一卷襍着七卷诗五卷是为四集

御制避暑山庄三十六景诗并图一部

圣祖仁皇帝岁举秋猕以肄武习劳康熙四十五年始

避暑山庄於热河以为先期

驻跸之所

御制记一篇并标举胜概为三十六景分绘成图各系

御制诗词掌院学士臣揆叙等恭注康熙五十一年校

刋乾隆六年秋

皇上式循

旧典初莅山庄恭和

元韵各一首大学士臣鄂尔泰等恭注奉

旨校刋

御制千叟宴诗一部

康熙六十一年三月十八日

圣祖仁皇帝七旬万夀先期正月一日戊子至四日辛

锡宴乾清宫自满汉文武大臣官员及致仕退休老民

凡六十五岁以上者咸预

命诸王贝勒以下及宗室授爵劝饮

颁赐食品

御制千叟宴诗一首预宴者皆和卷首恭冠

御制诗次内廷诸臣恭和诗十三首卷一大学士马齐以下至御史张令璜诗凡七十首卷二至卷四不列名每卷三百二十首

御制耕织图诗一部

圣祖仁皇帝敦重农桑

命绘耕织图以示劝相之意胪事系诗各为一册凡耕图二十有三曰浸种曰耕曰耙耨曰耖曰碌碡曰布秧曰初秧曰淤?曰拔秧曰挿秧曰一耘曰二耘曰三耘曰灌溉曰收刈曰登塲曰持穗曰舂碓曰籭曰簸扬曰砻曰入仓曰祭神凡织图二十有三曰浴蚕曰二眠曰三眠曰大起曰捉织曰分箔曰采桑曰上簇曰炙箔曰下簇曰择茧曰窖茧曰练丝曰蚕蛾曰祀谢曰纬曰织曰络丝曰经曰染色曰攀华曰剪帛曰成衣每幅七言絶句一首

皇上依次和韵刋刻成书

圣祖仁皇帝御制序 朕早夜勤毖研求治理念生民之本以衣食为天尝读豳风无逸诸篇其言稼穑蚕桑纎悉具备昔人以此被之管弦列於典诰有天下国家者洵不可不留连三复於其际也西汉诏令最为近古其言曰农事伤则饥之本也女红害则寒之原也又曰老耆以夀终幼孤得遂长欲臻斯理者舍本务其曷以哉朕每廵省风謡乐观农事於南北土疆之性黍稌播种之宜节候早晚之殊蝗蝻捕治之法素爱谘询知此甚晰听政时恒与诸臣工言之於丰泽园之侧治田数畦环以溪水阡陌井然在目桔橰之声盈耳岁收嘉禾数十种陇畔树桑傍列蚕舍浴茧缫丝恍然如茆檐蔀屋因构知稼轩秋云亭以临观之古人有言衣帛当思织女之寒食粟当念农夫之苦朕惓惓於此至深且切也爰绘耕织图各二十三幅朕於每幅制诗一章以吟咏其勤苦而书之於图自始事迄终事农人胼手胝足之劳蚕女茧丝机杼之瘁咸备极其情状复命镂版流传用以示子孙臣庶俾知粒食维艰授衣匪易书曰惟土物爱厥心臧庶於斯图有所感发焉且欲令寰宇之内皆敦崇本业勤以谋之俭以积之衣食丰饶以共跻於安和富夀之域斯则朕加惠元元之至意也夫

世宗宪皇帝御制文集一部

乾隆三年奉

旨恭刋

世宗宪皇帝御制文集凡三十卷内

勅谕三卷

诏册一卷论记一卷序三卷杂着二卷题辞赞一卷碑

文五卷祭文诔三卷

潜邸所作诗曰

雍邸集七卷

御极後所作诗曰四宜堂集三卷後附和硕怡贤亲王

交辉园遗稿一卷

世宗宪皇帝御制题辞冠其端

世宗宪皇帝御制序 朕昔在雍邸自幸为天下第一闲人然所谓闲者非若箕頴遗世竹林肆志之类也朕生当国家鼎盛之时三逆荡平四方宁谧仰蒙

皇考锺爱承欢膝下位列亲藩寝门定省之余无他事事境之所处闲矣兼之赋性不乐浮华既无庸皇皇於富贵更不烦戚戚於贫贱祗期消融机巧遂觉随处乐天情之所寄又闲矣虽然究其所以优游恬适得四十余年为一闲人者莫非我

皇考教育深恩有以成就之也朕素不娴声律每於随从塞北扈跸江南偶遇

皇考命题属赋勉强应制一博

天顔欢笑初不计字句工拙至於讌赏登临触物寓感有会而作因诗纪事借以陶写性情而已岂曰与文人墨客较论短长耶岁月积久裒焉成集迨壬寅冬恭承

皇考付托之重临御寰宇封章重叠机务殷繁旰食宵衣犹虞丛脞夙兴夜寐莫敢求安向之优游恬适今则易而为惕厉忧勤花朝月夕之吟皆成祁寒暑雨之思矣检閲旧作曷胜惘然缅想曩日之闲境闲情奚啻邈若河汉也哉爰序於雍邸集首以示朕意云

御制朋党论一部

世宗宪皇帝御制论一篇以大公至正为归斥欧阳修

之说而正之以周易论语之义

训谕臣工消除朋党锢习雍正三年刋成

颁示天下

乐善堂全集定本一部

皇上青宫典学时所着诗文彚为

乐善堂全集乾隆二年刋刻成书二十三年复亲加删订为定本三十卷内论说六卷序一卷记跋一卷杂着一卷表颂赞箴铭一卷赋三卷古体诗九卷今体诗八卷奉

旨校刋

颁赐中外

皇上御制序 朕少读尚书见二帝三王以及继世之哲后君臣咨儆惟是身心性命之本原其敷政命官亦惟根柢道德而不规规於事为之末及考诗易四子之言凡论政者皆与书所称同其指归互为表里其後博涉诸史则虽明盛之世所殚心竭虑者大概详於事功而略於本原教化之升降治象之崇卑其分歧实判於此用是日有孜孜求所以取道入德之门蒙

皇考示以明理立诚之大训而略得其统贯又念修辞必本乎诚故凡见於古文诗辞者咸以是为宗而不敢有贰焉往者岁庚戍曾录数年中所作序论书记杂文诗赋次为十有四卷置诸几案时就所言以自检其行嗣是所作盖四倍前继序以来躬理万几兢兢业业惟恐一事失宜负

皇考付属之重思如曩时从容文墨之娱不可复得然少有余闲未尝不考镜经史以自观省爰取庚戌文钞所载存十之三续作未订入者存十之七总为一篇共若干卷非欲以文辞自表着盖是集乃朕夙夜稽古典学所心得实不忍弃置自今以後虽有所着作或出词臣之手真膺各半且朕亦不欲与文人学士争巧以转贻後世之讥则是集之辑有不得已者记曰本诸身徵诸庶民曩予自检所行以勉副所言者乃日用酬酢之常今兹所行事无大小莫非政教之平陂生民之苦乐相倚不可以中立者也因此益自儆惕而克艰天位顾畏民碞庶几明理立诚之学参前倚衡永永勿替也夫

皇上御制原序 予生九年始读书十有四岁学属文今年二十矣其间朝夕从事者四书五经性理纲目大学衍义古文渊监等书讲论至再至三顾质鲁识昧日取先圣贤所言者以内治其身心又以身心所得者措之於文均之未有逮也日课论一篇间以诗歌杂文虽不敢为奇辞诡论以自外於经传儒先之要旨然古人所云文以载道者内返窃深慙恧每自思念受

皇父深恩时聆训诲至谆且详又为之择贤师傅以受业解惑切磋琢磨从容於藏修息游之中得以厌饫诗书之味而穷理之未至克己之未力性情涵养之未醇中夜以思惕然而惧用是择取庚戌秋九月以前七年所作者十之三四略次其先後序论书记杂文诗赋分为十有四卷置在案头便於改正且孔子不云乎言顾行行顾言书曰非知之艰行之惟艰常取余所言者以自检所行倘有不能自省克以至於言行不相顾能知而不能行余愧不滋甚乎哉

皇上谕旨 近日偶閲乐善堂集缘初刻所存卷帙颇繁其中多有不甚惬心之句昔人云文章千古得失寸心朕非悔其少作博不恡情去留之名政以随时删订则今昔诣力所到端可藉以自验其令内廷诸臣悉心校閲分拟应存应删签贴进呈候朕裁酌重订定本以付剞劂

御制诗初集一部

皇上万几余暇寄情六义日以为程自乾隆元年丙辰迄十二年丁卯一纪中为古今体诗四千一百五十首十三年尚书臣蒋溥恭请同内廷诸臣校録刋刻凡四十四卷是为初集

皇上御制序 向序乐善堂集云夙昔典学所心得不忍弃置後虽有作或出词臣之手真假各半且亦不欲与文人学士争长故十数年来臣工以编次诗文集为请者概勿许然几务之暇无他可娱往往作为诗古文赋文赋不数十篇诗则托兴寄情朝吟夕讽其间天时农事之宜涖朝将祀之典以及时廵所至山川名胜风土淳漓罔不形诸咏歌纪其梗概积至今以数千百首计矣而较晴量雨悯农疾苦之作为多观其诗可以知忧劳而验今昔使閲岁逾时或致残缺失次其不忍弃置较先为甚因取丙辰以迄丁卯所作略加编定都为四十四卷古今体计四千一百五十首有奇命翰林中字画端楷者分卷抄录装为一集不付剞劂犹初志也

御制诗二集一部

皇上御制诗自乾隆十三年戊辰迄二十四年己卯

一纪中

天章美富卷帙较前倍增通计八千首有奇二十五年大学士臣蒋溥恭请同内廷诸臣校录刋刻凡九十卷是为二集

御制文初集一部

皇上勅几之暇作为古文诸体悉备自乾隆元年丙辰迄二十八年癸未积至五百余首侍郎臣于敏中恭请分类编次并缮录刋刻凡三十卷内

经筵御论二卷论说祝文一卷记四卷序五卷序跋书後一卷问辨一卷碑文七卷杂着一卷赋二卷连珠一卷颂箴一卷铭一卷赞三卷是为初集

皇上御制序 于敏中排次数年来所为御制文初集成而以序为请夫序者所以序陈经旨故孔子作书序子夏作诗序未闻自序其文也自序其文盖汉唐以後之事乎为天子者所以修己治人必当以三代以上自朂岂可以汉唐以下自画此正务也至於文乃其余事耳亦岂可以汉唐以後为法哉如是则敏中之请序可以不允既而思之向之乐善堂全集及御制诗初集不既有序乎於凡惕己敬

天本身徵民悯农桑验今昔盖己言之悉矣例以向不可以不序而以向之言之悉则又可以不必序矣虽然不欲与文人学士争长亦向之本意也则今之裒然成集者与向之言为合乎为否乎以之自问又不能措一辞云

御制日知荟说一部

皇上青宫典学时笔记偶录合二百六十则编为日

知荟说凡四卷乾隆元年校刋

皇上御制序 日知荟说者取予向日日课所为文删择编次合而录之爰定之以名也予禀承

庭训懋学书斋留连往复於六经四子之书求其义蕴精微旁搜诸史通监考定得失区明法戒以至儒先緖论词苑菁华莫不遍覧虽究心探索餍饫其中然考之古圣贤躬行实践之学盖恧焉而未逮自十有四岁学属文至於今又一纪矣其间日课诗论杂文未尝少辍积成卷帙瑕瑜各半践阼以来万几待理岂复得如曩时专志笃学日与良师友敬业乐羣於翰墨之塲哉紬绎旧闻念兹弗释因取其精去其疵录其正去其偏合二百六十则厘为四卷而举凡道德性命之旨学问政治之要经传之渊源古今之事迹莫不略见梗概夫日知之说出自子夏继以无忘所能必所知者日新不失而赓续以极於高明乃为学问窽要若予向日所得尚非空言而无济实用则今班朝莅政之间岂不足以考其知行合一与否以发抒闻见逊敏敦修乎

御制圆明园四十景诗一部

圆明园为

世宗宪皇帝藩邸所居

赐园迨

缵承大统命所司量加修葺式具朝署之规

御制记备述缘始

皇上御极之初所司以建园请弗许岁戊午即圆明园之旧而居之既为後记复仿

避暑山庄诗例标举胜景分题作绘序而咏之凡四十篇大学士臣鄂尔泰等恭注乾隆十年奉

旨校刋

御制盛京赋一部

乾隆八年秋

皇上诣

盛京恭谒

祖陵

御制盛京赋一篇并序凡三千三百余言大学士臣

鄂尔泰等恭注乾隆八年校刋

御制氷嬉赋一部

国俗旧有氷嬉以肄武事

皇上率循旧典爰於每岁氷坚之候於太液池聚八

旗武士陈之

御制氷嬉赋一篇以叙其事内廷诸臣恭注乾隆十

年校刋

国朝宫史卷二十四

猜你喜欢
  卷四百六十三·列传第二百二十二·外戚上·脱脱
  卷五十五·志第八·天文八·脱脱
  卷十·本纪第十·柯劭忞
  卷一百五十八 慶曆六年(丙申,1046)·李焘
  卷之九十四·佚名
  卷之三百十九·佚名
  汉奸叛国丑史·佚名
  第十一卷 清举人 (二)·缪荃孙
  第四十八册 天聪六年正月·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三·纪昀
  一四五一 户部为知照查议周兴岱等人事致典籍厅移会(附黏单;)·佚名
  张彝宪传·张廷玉
  孟尝君出行五国·佚名
  卷七十三之二·雍正
  卷第十四·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五百二·曹学佺

    <集部,总集类,石仓历代诗选>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五百二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次集一百三十六 莫止 开园 开园近南郭日涉聊自适卉木各葱蒨花开间红白力作督僮奴循行谩扶策编茅八九间疏渠十余尺未儗柴桑居窃比

  • 卷九·文洪

    钦定四库全书文氏五家集卷九明 文嘉 撰和州诗集天池天池之山今始到仰首忽见莲花峯池水潺湲泻琴筑石壁嶻嶪开芙蓉春畴连延麦初熟暮岭廻合烟巳重肩舆催予下山去悔不此地巢云松善权洞石室山人去不返亭亭一柱玉当门飞流

  • 卷十·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十雨类三言古雩祭歌         【齐】谢 朓有渰兴肤寸积雨冥冥又终夕四言古奉和圣制喜雨      【唐】张九龄艰我稼穑载育载亭随物应之曷圣与灵谓我何凭惟德之馨谁云天

  • 淳熙稿卷十四·赵蕃

    钦定四库全书 淳熙稿卷十四 宋 赵蕃 撰 七言律 宜春县斋寒食日作 故知寒食住为佳可奈携家更忆家忧乐相寻定何种死生如梦本无涯节中天色少来旧诗里风光别去嗟李迳桃蹊事虽退柳行因雨未抛花 三月初二日雨人以为风止

  • 御制续资治通监纲目内发明广义题辞·商辂

    御制续资治通监纲目内发明广义题辞甚矣周礼等发明广义之为诬而谬也大一统而斥偏安内中华而外夷狄此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义是故夷狄而中华则中华之中华而夷狄则夷狄之此亦春秋之法司马光朱子所爲急急也兹发明广义乃专以

  • 卷之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藳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卷之一百二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王源传·张廷玉

    王源,字启泽,龙岩人。永乐二年进士,授庶吉士,后改任深泽知县。王源在任深泽知县期间,修学舍,筑长堤,劝民及时嫁娶,革除争要财礼之俗。多次上书评论时事,被召入朝,又论时政之得失,因违背皇上旨意而贬官,逢国家大赦而复官。复官后奏

  • 永宪录卷三·萧奭龄

    雍正二年岁在甲辰。祭酒张廷璐请广宣圣谕广训。以宏教化。疏言。翰林院侍讲学士觉罗逢泰已请在京八旗每月宣讲。翰林院侍讲学士张照又请行之于试士训蒙。臣更请令各省将军、提、镇转饬所属武职宣讲。则兵丁黎庶均沾圣

  • 烛之武退秦师(僖公三十年)·佚名

    ——晓之以利益,动之以利益 【原文】 九月甲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1),且贰于楚也(2)。晋军函陵(3),秦军汜南(4)。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5):“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6),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力也已

  • 卷五百四·佚名

    △第三分福聚品第八之二复次憍尸迦。若善男子善女人等。教一有情住预流果所获福聚。尚胜教化一赡部洲诸有情类皆令安住十善业道。所以者何。诸有安住十善业道。不免地狱傍生鬼界。若诸有情住预流果。便得永脱诸险恶趣

  • 说无垢称经赞卷第六(末)·窥基

    观如来品 合十一品。正陈本宗分中。分三。初九品明菩萨境。次上一品明菩萨行。此之一品。明菩萨果。修行当必成大果故。如来之名。已如前释。观者察。智见照察。名之为观。恐修妙行者执有实如来。不解正观二身差别。

  • 摩诃止观卷第一上·智顗

    摩诃止观隋天台智者大师说 门人灌顶记摩诃止观卷第一上止观明静。前代未闻。智者。大隋开皇十四年四月二十六日。于荆州玉泉寺。一夏敷扬二时慈霔。虽乐说不穷才至见境。*轮停转后分弗宣。然挹流寻源闻香讨根。论曰

  • 六学十二科·昙噩

    六学十二科 一慧学 (译经科 一之二) (传宗科 三之八)  二施学 (遗身科 九) (利物科 十)  三戒学 (弘法科 十一之十四) (护教科 十五之十六)  四忍辱学 (摄念科 十七之十八) (持志科 十九之二

  • 卷八·佚名

    嘉兴大藏经 屾峰宪禅师语录屾峰宪禅师语录卷八嗣法门人(智质 智原)同阅佛事为东塔世益耆宿盖棺腊树霜催叶坠日边寒影故乡果熟香飘劫外春风时节既至理合自彰独露堂堂超然不昧世益老禅宿其生平不被世缘惑性迥脱尘劳

  • 事林广记·陈元靓

    南宋末年陈元靓编,元人增补。元靓,福建崇安(今武夷山市)人,平生无功名仕历,惟隐居著书。另著有《岁时广记》、《博闻录》。元至顺间建安椿庄书院刻本题名为《新编纂图增新群书类要事林广记》。中华书局据以影印,题作《事林

  • 天心正法修真道场设醮仪·佚名

    天心正法修真道场设醮仪。撰人不详。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威仪类。称老子为混元上德皇帝,玉皇为昊天上帝。本仪盖出自宋后。述科仪,愿醮主道心坚正,集福消灾。

  • 大孔雀咒王经·佚名

    唐大荐福寺沙门释义净译   与《佛母大孔雀明王经》同,而华梵音声稍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