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不苟篇第三

君子行不贵苟难,说不贵苟察,名不贵苟传,唯其当之为贵。故怀负石而投河,是行之难为者也,而申徒狄能之;然而君子不贵者,非礼义之中也。“山渊平”,“天地比”,“齐秦袭”,“入乎耳,出乎口”,“钩有须”,“卵有毛”,是说之难持者也,而惠施邓析能之。然而君子不贵者,非礼义之中也。盗跖贪凶,名声若日月,与舜禹俱传而不息;然而君子不贵者,非礼义之中也。故曰:君子行不贵苟难,说不贵苟察,名不贵苟传,唯其当之为贵。诗曰:“物其有矣,惟其时矣。”此之谓也。

君子易知而难狎,易惧而难胁,畏患而不避义死,欲利而不为所非,交亲而不比,言辩而不辞,荡荡乎其有以殊于世也。

君子能亦好,不能亦好;小人能亦丑,不能亦丑。君子能则宽容易直以开道人,不能则恭敬繜绌以畏事人;小人能则倨傲僻违以骄溢人,不能则妒嫉怨诽以倾覆人。故曰:君子能则人荣学焉,不能则人乐告之;小人能则人贱学焉,不能则人羞告之。是君子小人之分也。

君子宽而不僈,廉而不刿,辩而不争,察而不激,直立而不胜,坚强而不暴,柔从而不流,恭敬谨慎而容。夫是之谓至文。诗曰:“温温恭人,惟德之基。”此之谓也。

君子崇人之德,扬人之美,非谄谀也;正义直指,举人之过,非毁疵也;言己之光美,拟于舜禹,参于天地,非夸诞也;与时屈伸,柔从若蒲苇,非慑怯也;刚强猛毅,靡所不信,非骄暴也;以义变应,知当曲直故也。诗曰:“左之左之,君子宜之;右之右之,君子有之。”此言君子以义屈信变应故也。

君子小人之反也:君子大心则敬天而道,小心则畏义而节;知则明通而类,愚则端悫而法;见由则恭而止,见闭则敬而齐;喜则和而理,忧则静而理;通则文而明,穷则约而详。小人则不然:大心则慢而暴,小心则淫而倾;知则攫盗而渐,愚则毒贼而乱;见由则兑而倨,见闭则怨而险;喜则轻而翾,忧则挫而慑;通则骄而偏,穷则弃而儑。传曰:“君子两进,小人两废。”此之谓也。

君子治治,非治乱也。曷谓邪?曰:礼义之谓治,非礼义之谓乱也。故君子者,治礼义者也,非治非礼义者也。然则国乱将弗治与?曰:国乱而治之者,非案乱而治之之谓也。去乱而被之以治。人污而修之者,非案污而修之之谓也,去污而易之以修。故去乱而非治乱也,去污而非修污也。治之为名,犹曰君子为治而不为乱,为修而不为污也。

君子絜其身而同焉者合矣,善其言而类焉者应矣。故马鸣而马应之,牛鸣而牛应之,非知也,其埶然也。故新浴者振其衣,新沐者弹其冠,人之情也。其谁能以己之潐潐,受人之掝掝者哉!

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致诚则无它事矣。惟仁之为守,惟义之为行。诚心守仁则形,形则神,神则能化矣。诚心行义则理,理则明,明则能变矣。变化代兴,谓之天德。天不言而人推其高焉,地不言而人推其厚焉,四时不言而百姓期焉。夫此有常,以至其诚者也。君子至德,嘿然而喻,未施而亲,不怒而威:夫此顺命,以慎其独者也。善之为道者,不诚则不独,不独则不形,不形则虽作于心,见于色,出于言,民犹若未从也;虽从必疑。天地为大矣,不诚则不能化万物;圣人为知矣,不诚则不能化万民;父子为亲矣,不诚则疏;君上为尊矣,不诚则卑。夫诚者,君子之所守也,而政事之本也,唯所居以其类至。操之则得之,舍之则失之。操而得之则轻,轻则独行,独行而不舍,则济矣。济而材尽,长迁而不反其初,则化矣。

君子位尊而志恭,心小而道大;所听视者近,而所闻见者远。是何邪?则操术然也。故千人万人之情,一人之情也。天地始者,今日是也。百王之道,后王是也。君子审后王之道,而论百王之前,若端拜而议。推礼义之统,分是非之分,总天下之要,治海内之众,若使一人。故操弥约,而事弥大。五寸之矩,尽天下之方也。故君子不下室堂,而海内之情举积此者,则操术然也。

有通士者,有公士者,有直士者,有悫士者,有小人者。上则能尊君,下则能爱民,物至而应,事起而辨,若是则可谓通士矣。不下比以闇上,不上同以疾下,分争于中,不以私害之,若是则可谓公士矣。身之所长,上虽不知,不以悖君;身之所短,上虽不知,不以取赏;长短不饰,以情自竭,若是则可谓直士矣。庸言必信之,庸行必慎之,畏法流俗,而不敢以其所独甚,若是则可谓悫士矣。言无常信,行无常贞,唯利所在,无所不倾,若是则可谓小人矣。

公生明,偏生闇,端悫生通,诈伪生塞,诚信生神,夸诞生惑。此六生者,君子慎之,而禹桀所以分也。

欲恶取舍之权:见其可欲也,则必前后虑其可恶也者;见其可利也,则必前后虑其可害也者,而兼权之,孰计之,然后定其欲恶取舍。如是则常不失陷矣。凡人之患,偏伤之也。见其可欲也,则不虑其可恶也者;见其可利也,则不虑其可害也者。是以动则必陷,为则必辱,是偏伤之患也。

人之所恶者,吾亦恶之。夫富贵者,则类傲之;夫贫贱者,则求柔之。是非仁人之情也,是奸人将以盗名于晻世者也,险莫大焉。故曰:盗名不如盗货。田仲史?不如盗也。

猜你喜欢
  孝至卷第十三·扬雄
  东溪日谈録卷十二·周琦
  论语集觧义疏卷七·皇侃
  提要·周召
  春秋管窥卷七·徐庭垣
  第五章 2·辜鸿铭
  礼记析疑卷五·方苞
  卷七十二·秦蕙田
  卷四十六·秦蕙田
  墨子卷十四·墨子
  卷三 致知·张伯行
  卷四·佚名
  二十六、二僧卷廉·慧开
  瑜伽师地论卷第九十六·玄奘
  胜天王般若波罗蜜经卷第二·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王彭年·唐圭璋

      朝中措   彭年不学空疏,才无足取。蒙赖教养,   更叨荐送。而燕饯之日,曲尽礼意。至于篇   章重攽,褒宠勤至。闻诸乡老,谓:在承平   时,亦无此作。退自揆度,不知何以得之!   铭佩厚德,无以自见。敢借所赐词歆,少信

  • 第二十三出 盗起·周履靖

    【番卜算】〔小生领众上〕逐鹿应天心。斩蛇惊鬼泣。古来无种是王侯。六合吾当一。一啸江河尽倒流。靑霜片片落吴钩。雄心不作公卿业。直取中原十二州。自家姓刘。名福通。颖州人也。向与韩山童合谋。声言弥勒佛治世

  • 卷二十·陈焯

    <集部,总集类,宋元诗会钦定四库全书宋元诗会卷二十兵部主事陈焯编曾 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读书脱口成诵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其词甚伟甫冠名声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中嘉佑二年进士第调太平州司法参军召编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七·李心传

    宋 李心传 撰绍兴六年十有二月甲午朔德音降庐光濠州寿春府杂犯死罪已下囚释流已下制曰朕以眇质获承至尊念国家积累之基遭外侮侵陵之患诚不足以感移天意德不足以绥靖乱源致彼叛臣乘予厄运频挟敌势来犯边隅直渡淮滨将窥

  • 钦定续通志卷四百十六 列传二百十六·纪昀

    列传宋 【一百二十】○宋一百二十刘应龙 潘牥洪芹赵景纬 冯去非 徐霖徐宗仁 危昭德 陈垲杨文仲 谢枋得刘应龙潘牥洪芹赵景纬冯去非徐霖徐宗仁危昭德陈垲杨文仲谢枋得△刘应龙刘应龙字汉臣瑞州高安人嘉熙二年进

  • 通志卷四十九·郑樵

    宋 右 廸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乐略第一乐府总序古之逹礼三一曰燕二曰享三曰祀所谓吉凶军賔嘉皆主此三者以成礼古之逹乐三一曰风二曰雅三曰颂所谓金石丝竹匏土革木皆主此三者以成乐礼乐相须以为用礼非乐不行

  • 2.钻木取火的传说·林汉达

    原始人群到氏族公社初期人类生活是怎样进化的,我国古代也有许多传说。传说中有一些大人物,这些人往往既是首领,又是一个发明家。这种传说多半是古人根据远古时代的原始人生活想象出来的。原始人的工具十分简单,周围又有许

  • 下经夬传卷五·孔颖达

    乾下兑上。夬:扬于王庭,孚号有厉。告自邑,不利即戎。利有攸往。夬与剥反者也。剥以柔变刚,至于刚几尽。夬以刚决柔,如剥之消刚。刚陨则君子道消,柔消则小人道陨。君子道消,则刚正之德不可得直道而用,刑罚之威不可得坦然而行。

  • 卷五十四【起定公元年尽四年】·杜预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左传注疏卷五十四【起定公元年尽四年】晋杜氏注 唐陆德明音义 孔颖达疏定公【音义】【陆曰定公名宋襄公之子昭公之弟諡法安民大虑曰定】【疏】【正义曰鲁世家定公名宋襄公之子

  • 卷七·王昭禹

    钦定四库全书周礼详解卷七宋 王昭禹 撰宫人掌王之六寝之修【宫者堂室奥阼之总名所围不一而上下内外通为一体人之身居于此焉故谓之宫宫官之属有宫正宫伯而又有宫人者葢宫正掌王宫之戒令紏禁宫伯掌王宫之士庻子凡在版

  • 译文 卷一 道体·朱熹

    卷一道体1&middot;01 濂溪先生曰: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一陽一,动极而静;静而生一陰一,静极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一陰一分一陽一,两仪立焉。一陽一变一陰一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一陰一

  • 答潘圆音问(八则)·太虚

    答一:提倡教学,不济贫穷,是由智强悲弱,智悲未能平均耳。非但学佛者有之,社会中多有此类人。或亦因贫穷者多,善门难开,及济贫适以长惰等观念先横梗在胸也。贵亲娶四妾,或系学佛前已成之事实,非学佛后发生之行为。且少女偶然心欲

  • 地藏法门·李叔同

    1.普劝净宗道侣兼持诵地藏经予来永春,迄今一年有半。在去夏时王梦惺居士来信,为言拟偕林子坚居士等将来普济寺,请予讲经。斯时予曾复一函,俟秋凉后即入城讲《金刚经》大意三日。及秋七月,予以掩关习禅,乃不果往。日昨梦惺居

  • 佛说大摩里支菩萨经卷第七·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明教大师臣天息灾奉 诏译  复次于曼拏罗四角。安四菩萨。  东南角安唵(引)乌那野摩细娑嚩(二合引)贺菩萨。  西南角安唵(引)虞罗摩(二合)摩细娑嚩(二合引)贺菩萨。  

  • 卷第六十·德清

    大方广佛华严经纲要卷第六十 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 译经 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 疏义 明匡山法云寺憨山沙门德清提挈 第九逝多园林重阁会说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之一 初辨分来者。名依人证入成德分。由前两番研穷

  • 卷第三十一·霁仑超永

    五灯全书卷第三十一京都圣感禅寺住持(臣)僧 (超永) 编辑京都古华严寺住持(臣)僧 (超揆) 较阅 进呈云门宗南岳下六世雪峰存禅师法嗣韶州云门山光奉院文偃禅师嘉兴张氏子。幼依空王澄律师出家。敏质生知。慧辩天纵

  • 吴船录·范成大

    宋代文言日记小说。南宋范成大撰。 《宋史·艺文志》入史部传记类,题《吴船志》。 《直斋书录解题》、 《文献通考》入子部小说类。《丛书集成初编》本、 《笔记小说大观》本较常见,均为二卷。本书是作者于淳熙四年(1

  • 字孪·叶秉敬

    文字学书。明叶秉敬撰。2卷。秉敬字敬君,衢州西安(今浙江衢县)人。此书取字形相似而意义不同者分类训释,与郭忠恕的《佩觿》大旨略同。每字下缀以四言歌诀,是著者自创的体例。其说字以《说文》为依据,辨析甚细。于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