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四十一年

(戊申)四十一年大明萬曆三十六年

春正月

1月1日

○朔己丑,上疾少瘳,禮曹請陳賀。累啓而竟不從。

○前工曹參判鄭仁弘上疏曰:

臣竊聞之道路,去十月十三日,自上,下傳攝之敎,領議政柳永慶心忌原任大臣,揮斥盡去,使不得參看,累上防啓,獨與時任共之。至於中殿下諺書之旨,便回啓曰:「今日傳敎,實出群情之外,不敢承命。」臺諫戒使不聞,政院、史館仍秘聖旨,使不傳出。永慶有何陰謀兇計,不欲人知,乃至於此?噫!中殿塞淵之旨,深體殿下之意,爲國家遠大之計,雖古之高、曹、馬、鄧之賢,亦莫之過,而永慶極力搪塞,無所忌憚。秘其不當秘之聖旨;逐其不當逐之原任,中外傳聞,輿情駭憤。噫!國事非一家之私,原任有與聞之例,臣不敢知永慶之使不得參知者,何意也。國君有故,則貳君之監國處守,古今之通規也。臣不敢知永慶乃謂群情之外者,欲何爲也。臺諫不得聞,則非國政也。其事也,政院、史館同爲私秘,則知有私黨,而不復知有王事也。臣請詳陳之。殿下深念宗社之重,劑量玉體之候,思以委諸儲君,就閑調護,聖明之敎如靑天白日。臣庶所當共聞,萬物可以咸覩,況以原任之臣,而反不使參知,其陰兇詭秘之狀,明若觀火,不可復掩矣。執其言而原其心,則異時將欲自爲彌遠,而濟王我東宮也。永慶自知於東宮謀危之情已露,猜隙日甚,其自爲謀,宜無所不至。殿下謂永慶能復以吾君之子,視東宮乎?其勢將不止此,必售其奸計,得以甘心而後已也。臺諫之不言,永慶之爪牙也;大臣之循默縱臾,永慶之羽翼也;政院、史館之私秘聖旨,永慶之腹心也。殿下孤立於上,而無蟻子之倚,有賢嗣而將不相保,豈不痛哉?伏願殿下,亟擧永慶動搖東宮,謀危宗社之罪,一正常刑,以固國本,以幸宗社。

上覽之大怒,還下政院。領議政柳永慶上疏曰:

臣伏見鄭仁弘之疏,專以臣動搖東宮,謀危宗社爲目,橫加惡名,無所不至。人臣遭此窮天之冤、極地之痛,若不明白辨別於天日之下,則生不得自立於人世;死不得瞑目於地下,豈敢以煩瀆爲嫌,而不盡其痛迫之辭乎?上年十月,自上感傷之證遽發於久攝之餘,群下遑遑,罔知攸措。其時,臣以藥房提調,方在差備門內,政院傳以命召三公之敎,繼有密符之下。臣與左議政臣許頊、右議政臣韓應寅合符之後,待命於差備門外。俄而政院傳言,退待於賓廳,臣與左右相詣于賓廳,則原任大臣已不在矣。臣等奉承傳攝之敎,竊伏惟念,蒼皇之際,特有此命,其爲宗社大計,益鞏根本之圖者,出尋常萬萬。臣等非不知將順聖旨,而第自上不得親御萬機,纔一兩日耳。偶感之證,自當勿藥有喜,一日二日,庶幾乃瘳,顒顒群下之望,惟在於此而言也。況王世子聞有此命,憂惶之中,益增悶迫,廢食涕泣,不知所爲,凡在臣庶,孰不爲之感動乎?臣等之不能遵奉者,曲折如斯而已。其言曰:「揮斥原任大臣,使不得參看,累上防啓,獨與時任共之。」臣等未至賓廳,原任大臣旣已出去,則所謂揮斥云者,臣實未曉也。自上旣命召三公,臣等又勘三公命召之符,其時回啓之事,當在時任,故臣等相議回啓,而其備忘及回啓之草,卽令舍人吳百齡持示於原任大臣所會之處,其原任之不得一時參看,勢所然。其曰:「臺諫戒使不聞,政院、史館秘聖旨,久不傳出。」云者,常時備忘下于三公,則回啓之後,備忘及啓草,注書例爲持去,其後臺諫之聞與不聞,非大臣之所與知者也。王世子聰明仁孝,出於天性,毓德春宮,十有七年,臣民之所共戴,宗社之所付托,而仁弘乃敢假托傳禪之事,陰圖嫁禍之計,做作兇慘之說,無所不用其極。臣之被誣,非但禍及一身,實是係關宗社。自有此疏,心骨俱驚,肝膽摧裂,願殿下,下臣司敗,推覈實狀,以正臣罪。

上答曰:「觀仁弘之疏,兇慘極矣,而但不得解見耳,予有心病,不能正視,瞥然看過而已。其間至有語涉於予者,而亦不知其所以爲之說,尤極陰慘。仁弘無故動搖君心,傾陷領相。意者,群小之中,欲陷領相者,做作訛言飛語,以播於南中,仁弘掇拾,爲此疏歟?其言雖不足與較,而生事於無事之中,至親之間不得不因此致疑而有間,朝廷之上或有所不靜,則大爲不幸。自反而縮,雖千萬人喧啾,有何嫌焉?且其傳敎之事,元自只令傳于三公,非泛然傳于大臣者。彼嘵嘵者,果何人耶?卿其安心就職,勿以爲慮。」忠淸道儒生李挺元等上疏曰:

賊臣柳永慶以陰險狡猾之資,負窮兇極惡之罪,竊據台鼎,假息覆載,爲神人所共憤者久矣。幸賴前參判臣鄭仁弘忘身徇義,遠伸正議,擧國相慶,佇見顯戮。已經累日,聖旨尙閟,群情愈鬱,天地將閉,我國家二百年宗社,終必壞於此賊之手也。臣等伏見,凶魁久竊大柄,根柢已固,鴟張氣勢,箝制一世,朝野惴惴,畏其陰中,心知其非,口不敢言。元臣、故老,任其呼斥;臺閣、近侍,承其頤指,國勢岌岌如朝露,誰肯蹈機觸鋒,爲殿下一開喙乎?仁弘旣言之後,兇黨益肆,略無顧忌,職帶言責者,亦不待罪,其無君縱恣之狀,至此尤著。履霜不戒,堅氷將至,前頭之禍,恐不忍言也。伏願殿下,亟正永慶之罪,以快臣民之憤。

上答曰:「爾等收拾鄭仁弘餘論,誣陷大臣,此必聽人射影之嗾耳。朝廷大體,非儒生之所敢妄言者也。」仍下敎于政院曰:「鄭仁弘欲令世子,速受傳位,自以爲於世子盡忠,而其實則不忠甚矣。諸侯之世子,必受天子之命,然後方可謂之世子。今世子未受冊命,是天子不許也,天下不知也。一朝遽受傳位,天朝詰之曰:『汝國之所謂世子,天朝未許封,汝王私自傳位。汝王之職,亦天子之職,非汝王所擅便者,世子何敢自受之?無乃中間有所以然之故耶?』橫加不測之名於世子,而詰問大臣,則將何以結末耶?予則特因一身之憂欲退,而大臣謀國,豈可不爲周便,亦豈比躁妄人之慮哉?然則大臣豈但以許退舊君爲不忍而已乎?今因仁弘之疏,予心不安,夜不能寢,晝則不食,而大臣、臺侍亦皆不安其職,可謂無前之變矣。」柳永慶又上疏陳辨,上優批答之。三司、政院、藝文館皆上章,攻斥仁弘等,上嘉納之。兩司遂請竄仁弘,又以爲仁弘聽李爾瞻、李慶全之陰嗾,請竝遠竄,上皆從之。

二月

2月1日

○朔戊午,上有疾已數月,藥房連日問安,上答曰:「一樣,去夜則穩寢矣。」

○以金大來爲直提學。大來,永慶之黨也。爲典翰,力救永慶,故有是拜。

○時以重試對擧,將設科,政院以試官望單子入啓,上,下敎于政院曰:「試官等趁早命招,毋得留門。」

○是日未時,上疾卒然危篤,薨于貞陵洞行宮之正殿,壽五十七。世子卽位,上尊號曰顯文毅武聖敬達孝,廟號宣宗,〈光海時,改稱宣祖。〉陵號穆陵,魂殿號永慕殿。遣李好閔告訃于朝,越明年,帝遣行人司行人熊化等,賜諡曰昭敬。

猜你喜欢
  志第十九 历五·欧阳修
  卷一七七 隋紀一·司马光
  卷四百六十五 元祐六年(辛未,1091)·李焘
  卷六十八·谷应泰
  卷之六十·佚名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五十七·佚名
  卷之一百七·佚名
  ●南疆绎史勘本卷十七·温睿临
  殿阁词林记卷二十一·廖道南
  卷十·黄震
  第二卷 时令·缪荃孙
  卷二十一·佚名
  八六四 谕不行敬谨全避庙讳之吴省兰着销去纪录四次免其降级·佚名
  五六一 陕甘总督勒尔谨等奏查缴应禁违碍书籍折·佚名
  历代名贤确论卷七十五·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之一·高启

    呉郡髙啓季迪著南州徐庸用理编古乐府上之囬圣主重行幸六蚪法乾旋北巡初避暑东祠已祈季群官从淸尘粲若星䴡天前●豹尾竿左靡鱼湏旃瀚海通汉月萧関絶胡烟●奉千龄乐皇躬长泰然君子有所思行骋望京辅地金城千里馀峩峩松

  • 第三十九出 行成·梁辰鱼

    【天下乐】〔净旦上〕满目西风木叶黄。秋来杀气遍林塘。〔旦〕试听刁斗疑淸漏。不似吴宫一夜长。〔相见介净〕美人。我自齐晋回来。正要朝欢暮乐。不料国破家亡。看起来。只因当初不听好人之言。今日致有如此。前日

  • 卷十一·侯克中

    钦定四库全书 艮斋诗集卷十一 元 侯克中 撰 题刘同知宪明竹林归隐图 深跃高飞鱼与鸢有余不足夔怜蚿山林廊庙听所遇穷达富贵无非天燕山刘君英且贤知几识变能方圆从军少日尚意气驰马试劒三十年一日取史读是非剖判如

  • 卷三·梅鼎祚

    钦定四库全书古乐苑卷三明 梅鼎祚 编郊庙歌辞【郊祀梁 北齐 北周 隋】梁雅乐歌【隋书乐志曰梁初郊禋宗庙及三朝之乐并用宋齐元徽永明仪注唯改嘉祚为永祚又去永至之乐何佟之周舍议按周礼王出入奏王夏大祭祀与朝会

  • 卷五百六十六·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五百六十六王传王传大中三年登第辟山南观察判官加授监察御史诗一首和襄阳徐相公商贺徐副使加章绶【一作和徐商贺卢员外赐绯鱼】朱紫聨辉照日新芳菲全属断金人华筵重处宗盟地白雪飞时郢曲春仙

  • 卷一百三十五·列传第七十三·外国下·脱脱

        ◎外国下   ○高丽   高丽国王,王楷。其地鸭绿江以东,曷懒路以南,东南皆至于海。自辽时,岁时遣使修贡,事具《辽史》。   唐初,靺鞨有粟末、黑水两部,皆臣属于高丽。唐灭高丽,粟末保东牟山渐强大,号渤海,姓

  • 卷上·唐庚

      诸葛丞相为后主写申韩管子六韬各一道。学者责孔明不以经术辅导少主,用《六韬》、《管子》、《申》、《韩》之书。吾谓不然。人君不论拨乱守文,以知略为先。后主宽厚仁义,襟量有余而权略智调是其所短,当时识者咸以为忧

  • 卷之一百九十三·佚名

    成化十五年八月甲申朔太子少保礼部尚书邹干乞致仕诏曰卿年虽老精力尚健宜勉副委任不允所辞○旌异福建邵武府知府冯孜狭西陇州知州陈俊真定府宁晋县知县陆愉赐以诰敕○赐永宁安惠王宫人王氏食米岁五十石○乙酉升大理寺

  • 南唐书卷十二·陆游

    宋 陆防 撰孟陈韩朱列传第九孟坚始事建州王延政为将保大初查文徽讨王氏之乱坚来降文徽即以兵付之出奇鏖击有功及冯延鲁之攻福州也坚亦在兵间吴越援兵自海道至阻淖不得登岸延鲁不知兵急于破敌欲敛兵诱而蹙之坚谏曰

  • 叔孙俊传·李延寿

    叔孙建的长子叔孙俊,字丑归,从小聪明机敏。十五岁时,入朝侍奉皇帝,成为心腹。他办事细心严密,没有出现过错。由于他擅长骑马射箭,转任为猎郎。道武帝去世时,清河王绍关闭宫门,明元帝在外面没有能进来。拓跋绍硬留住叔孙俊,强迫

  • 庄文太子砱传·脱脱

    庄文太子名忄耆,是孝宗的嫡亲长子,母亲是郭皇后。开始名愉,补官任右内率府副率,不久赐名忄耆,任命为右监门卫大将军、荣州刺史。孝宗做皇子时,忄耆任蕲州防御使。到孝宗受禅即位后,任忄耆为少保、永兴军节度使,封为邓王。惯例

  • 194.沈括出使·林汉达

    自从宋真宗以后,宋朝一直依靠每年送大量银绢,维持了几十年跟辽朝暂时妥协的局面,但是辽朝欺宋朝软弱,想进一步侵占宋朝土地。公元1075年,辽朝派大臣萧禧到东京,要求划定边界。宋神宗派大臣跟萧禧谈判,双方争论了几天,没有结果

  • 离事第十一·桓谭

    举网以纲,千目皆张;振裘持领,万毛自整。治大国者亦当如此。以贤代贤谓之顺,以不肖代不肖谓之乱。关并,字子阳,材智通达。大司马张戎,字仲功,习溉灌事。曰:「河水浊,一石水,六斗泥,而民竞决河溉田,令河不通利,至三月桃花水至,则决,以其

  • 孟子通卷四·胡炳文

    <经部,四书类,四书通__孟子通>钦定四库全书孟子通卷四        胡炳文 撰朱子集注公孙丒章句下凡十四章自第二章以下记孟子出处行实为详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天时谓时曰支干孤虚王相【并去声】之属

  • 卷一百八十二·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一百八十二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嘉礼五十五观象授时易繋辞?日月运行一寒一暑【呉氏澄曰离为日坎为月艮山在西北严凝之方为寒兑泽在东南温热之方为暑左离次以兑者日之

  • 庄公·庄公二十一年·左丘明

    【经】二十有一年春,王正月。夏五月辛酉,郑伯突卒。秋七月戊戌,夫人姜氏薨。冬十有二月,葬郑厉公。【传】二十一年春,胥命于弭。夏,同伐王城。郑伯将王,自圉门入,虢叔自北门入,杀王子颓及五大夫。郑伯享王于阙西辟,乐备。王与之

  • 维摩诘经三观玄义卷下·智顗

    隋天台山修禅寺沙门 智顗 撰第四会乘义者。三观即是三智。三智有二种。一别相三智。二一心三智。一别相三智即开三乘。二一心三智但是一佛乘也。第一正明别相三观开三乘者。即为二意。一正约三观开三乘。二明十法成

  • 佛入涅槃密迹金刚力士哀恋经·佚名

    一卷,失译人名。金刚力士哀恋不息,帝释慰止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