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守行品第二十三

是时天帝释在会中坐。作是念。闿士行十方人无能过者,岂况佛乎。人身难得寿安又难。有一发意求佛者甚难。何况至心求佛道。欲为十方作明度导者乎。是时释化作甘香华以散佛上。作是说。行闿士道者乃及於佛所愿悉成。为护成佛诸经一切智。如来经法悉具足。不退转法示人。有至心索佛於是法一。存念终不还。我欲使人於法中益念。不厌生死之苦。以一切众生苦故。当忍勤苦之行。心作是念。诸未度者吾当度之。恐怖者吾当安隐之。诸未灭度者吾当灭度之。复问佛。新发意闿士随次第上至不退转。至一生补处。人劝助其喜得何等福。佛言:须弥山尚可称知。阿阇浮闿士行人劝助欢喜其福无极。一佛界中海水。取一发破为百分。从中取一分以取水。水尽可知几渧。不退转闿士行劝助欢喜。其福不可量称数。一佛刹虚空持一斛半斛一斗半斗一升半升可量知几所。此劝助福不可极。释白佛言:邪及官属从邪天来。闻斯定不助劝将有缘乎。佛言:发意索佛者为坏邪界。心不离佛法。除馑众如是其助喜者为近佛。用是功德世世所生为人所敬养。未尝有恶声。不恐入三恶道。当生天上在十方常尊。何以故?此劝助之德为等施群生矣。何以故?初发意人稍稍增多。自致作佛灭度群生故。善业白佛言:心譬如幻。何因得佛。佛言:云何若学见幻不。对曰:不见化幻亦不见幻心也。佛言:不见化幻幻心。见有异法当得佛道不。对曰:离化幻心不离幻心。不见当来佛。无法无见。当说何等法得耶不得也。是法本无远离。亦无若得不得也。本无所生亦无作佛者,设不有是法。亦不得作佛。善业白佛言:说尔明度离本无。对曰:法本无对无证无守无行。无法当有所得。何以故?离明度本无形故。本无远离。何因当於明度中得佛。佛者离本无所有。何所离本无无所有当得佛者,佛言:如尔所言:离本明度离本一切智。俱无所有虽离本。本亦无所从生。闿士当作是惟深入守定。是故离本无所有得作佛。虽知离本明度无所有。是为不守明度。不具足行者不得作佛。如善业所言:不用明故得佛。虽尔不可离明度得作佛。闿士所行勤苦深奥之法。不可取泥洌如是所说事。闿士不为勤苦行。何以故?无作证者,无明度得证者,亦无经法得证者,闿士闻是不恐不殆。是为行明度。虽作是行亦不见行。是为行明度近作佛。远离应仪缘一觉不见不念。譬如虚空中无念有近远者也。何以故明度无形类。譬如幻所作人。不作是念。师离近观人离我远。譬如影现於水中。或近或远不念近远。何以故?影无形。明度如是无是念。应仪缘一觉道为远佛道。为近適无憎爱无著无生。譬如匠工黠师刻作机关人。若作杂畜不能自起居。因对摇木人本不念言:我当动摇屈申低仰。令观者喜。如海中大船作者欲度贾客。船不念言当度人。如旷野之地万物百穀草木皆生。其中地不念言我当生不生也。如明珠悉出诸宝。如日照於四天下。其明不言我当悉照。如水如风无所不至。不念当有所至。如须弥山上忉利天为庄严山。不念我以忉利天为庄严。若大海悉出诸宝琦物。海不念当从中出珍宝。明度无极出生诸经法。如是虽尔无形无念。譬如佛出生诸功德。慈悲喜护加诸群生。明度成诸净法其义亦然。

猜你喜欢
  卷第三十三·智旭
  第四十六卷·佚名
  附录一:《大佛顶首楞严经》五十种阴魔境 想阴十魔·印光
  后序·松源崇岳
  宗镜录卷第四十七·延寿
  千眼千臂观世音菩萨陀罗尼神咒经序·佚名
  卷第一百三十五·佚名
  第十一卷·佚名
  卷第三十·雷庵正受
  卷第四十八·志磐
  四教义卷第三·智顗
  卷第五·箬庵通问
  卷第一百六·李通玄
  佛说忠心经·佚名
  卷第十·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九百零一·彭定求

        卷901_1 【送日本使】李隆基   日下非殊俗,天中嘉会朝。念余怀义远,矜尔畏途遥。   涨海宽秋月,归帆驶夕飙。因惊彼君子,王化远昭昭。   卷901_2 【赐新罗王】李隆基   四维分景纬,万象含中枢。玉帛遍天

  • 外篇(上)·叶燮

    一、五十年前,诗家羣宗嘉、隆七子之学。其学:五古必汉魏,七古及诸体必盛唐。于是以体裁、声调、气象、格力诸法着为定则。作诗者动以数者律之,勿许稍越乎此。又凡使事、用句、用字,亦皆有一成之规,不可以或出入。其所以绳诗

  • 东都事略卷四十六·王称

    列传二十九  邢昺字叔明曹州济隂人也应九经廷试日召至外殿讲师比二卦又取其羣经发题太宗嘉其精博擢上第授大理评事知泰州盐城监召爲国子监丞专讲学之任出知仪州代还爲诸王府侍讲眞宗即位迁司勲郎中知审刑院改右谏议

  • 第九十七回 援孤城连丧二将 宠大憝贻误十年·蔡东藩

      却说蒙古主忽必烈,早拟侵宋,因阿里不哥抗命,自督军往讨,至昔木土一作锡默图。地方,交战一场,阿里不哥败遁,追北五十里,敌将多降。忽必烈乃引还,尚恐死灰复燃,未敢南牧。及中统五年,阿里不哥自知穷蹙,不能再振,乃与诸王玉龙答

  • 卷之九十八·佚名

    洪武八年三月辛酉朔诏造大明宝钞时中书省及在外各行省皆置局以鼓铸铜钱有司责民出铜民间皆毁器物以输官鼓铸甚劳而奸民复多盗铸者又商贾转易钱重道远不能多致颇不便 上以宋有交会法而元时亦尝造交钞及中统至元宝钞其

  • 第四十章 唐朝的衰亡和沙陀的侵入·吕思勉

    自从公元755年安、史之乱起,直到公元907年朱全忠篡位为止,唐朝一共还有了152年的天下。在这一个时期中,表面上还维持着统一,对外的威风亦未至于全然失坠,然而自大体言之,则终于日入于衰乱而不能够复振了。因安、史之乱而直

  • 颜竣传·李延寿

    颜竣字士逊,是颜延之的长子。很早就有文才,担任宋武帝的抚军主簿,很受器重,颜竣也尽心效力。元嘉年间(424~453),皇上不想让诸王各自建立朋党,准备召颜竣补任尚书郎。江湛认为颜竣在府中已经有了职务,不宜更改,才停下了。随着宋

  • 帖木儿不花传·宋濂

    帖木儿不花,答答里带人。父帖赤于太宗七年(1236)同都元帅塔海绀卜领兵入蜀,由他率蒙古也可明安、和少马赖及炮手诸军,攻下兴元、利州、剑州、成都诸郡,将所降宋将小王太尉之众都归属于他指挥。中统二年(1261),赐他虎符,授西

  • 卷二百三·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皇朝文献通考>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三刑考【九】徒流【配没】【臣】等谨按虞书流宥五刑曰五宅三居周礼以嘉石役罢民曰三年二年一年而後舍盖皆量罪人所犯而分地定期以惩艾之至於窜殛

  • 卷七十四·宋敏求

    钦定四库全书唐大诏令集卷七十四宋 宋敏求 编典礼藉田贞观三年藉田诏藉田制停藉田雕饰农器诏元和五年罢藉田勅开元二十三年藉田赦书九宫贵神亲祭九宫坛勅亲祭九宫坛大赦天下勅岳渎山川封华岳神为金天王制册东海神为

  • 金刚能断般若波罗蜜经·佚名

    隋三藏笈多译金刚能断般若波罗蜜经归命一切佛菩萨海等。如是我闻:一时,世尊闻者游行胜林中无亲搏施与园中,大比丘众共半三十比丘百。尔时,世尊前分时,上裙著已,器上络衣持,闻者大城搏为入。尔时,世尊闻者大城搏为行已,作已食。

  • 一寸相思一寸灰·石评梅

    《一寸相思一寸灰》选录了民国才女石评梅的部分代表性经典作品。每位民国才女都各具特色,各有特长。《一寸相思一寸灰》收入了石评梅的代表作品,或是已广为流传,或是被历史遗漏的明珠。石评梅作为深受大众喜爱的民国才女

  • 茅檐集·魏学洢

    诗文别集。明代魏学洢撰。8卷。学洢字子敬,嘉善(今浙江嘉兴)人。魏大中之子,因救其父而有“忠臣孝子萃于一门”之称。是集一刊于钱棻(大中门人),再刊于其弟学濂,是为今本。卷 一为赋,卷二、卷三为诗,卷四至卷八为文。

  • 杨忠愍集·杨继盛

    三卷。《附录》一卷,明杨继盛(1516—1555) 撰。杨继盛,字仲芳,号椒山,容城(今属河北省)人。嘉靖二十六年 (1547年)进士。历南京兵部右侍郎,因劾大将军仇鸾误国,贬官。后复起为刑部员外郎改兵部武选司,劾权相严嵩十大

  • 重修台郡各建筑图说·蒋元枢

    《重修台郡各建筑图说》,为清乾隆四十三年(1778)台湾知府蒋元枢所进呈的纸本彩绘,现存图三十九幅、图说四十幅(内一幅题称「记」,馀均称「图说」)。蒋元枢(1738—1781),字仲升,江苏常熟人,乾隆二十四年(1759)举人,乾隆四十年(1775)四月

  • 九云记·佚名

    清代白话长篇才子佳人小说。全称《才子九云记》,又名《九云楼》。九卷三十五回。题“无名子撰”,其真实姓名已不可考。成书于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至嘉庆二十五年(1820)。现仅存传抄本,藏韩国岭南大学中央图书馆汶波

  • 清史讲义选录·汪荣宝

    本书不分卷,汪荣宝撰。作者江苏元和人;于清末执教译学馆时,撰有「本朝史讲义」,近由其哲嗣公纪先生易名「清史讲义」印行。本书选录其中第三章「辽东之战争」、第四章「辽西之战争」、第六章「本朝之定鼎及明室之偏安」、

  • 年少比丘说正事经·佚名

    一卷,西晋法炬译。因上座比丘如法摄受年少比丘,佛赞叹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