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九十二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文献通考卷九十二

郊社考【二】

顺治十八年十一月丙子冬至

圣祖仁皇帝大祀

天於

圜丘

亲诣行礼是年正月己未

圣祖仁皇帝登极以即位遣官告祭

昊天上帝寻以诸臣详议祀典各祀如旧其禁中上帝坛及

大享殿合祀

太庙阶下合祭皆请停罢从之是月首举冬至之典亲祭如仪

康熙六年十一月丁未冬至大祀

天於

圜丘奉

世祖章皇帝配享御史周季琬疏言

世祖章皇帝以创业垂统之君文德武功光昭万世应同太祖高皇帝

太宗文皇帝配享

郊坛乃合严父配天之义下礼臣议卜日行礼寻允所奏

於丁未冬至大祀之日举行其配享

方泽即於丙辰日举行正祭日

圣祖仁皇帝亲诣行礼恭奉

神位奉安於

上帝神位之左

太祖高皇帝之次第二青幄内前期祭告一应礼仪俱与

顺治十四年同

九年正月辛丑祈谷於

上帝奉

世祖章皇帝配享

十二年八月定祭祀时辰及别殿斋戒之例礼部奉

谕旨议奏历代祭祀坛庙时辰俱未画一详定请照太宗文皇帝时

庙用黎明

夕月坛用酉时又言历代致斋俱於别殿今凡遇祭祀

皇上应於别殿斋戒从之

二十五年十二月定陪祀官员例向例大祀陪祀官员俱照加级四品以上人员衆多以致失仪不敬至是礼臣议请不照加级止论职掌有失仪者监察御史及礼部官指名题参其他中祀亦如此例行疏上从之

二十九年正月辛丑祈谷於

上帝

御制祝文

亲诣行礼先是二十八年十二月

谕内阁朕意於祭祈谷坛文欲更制焉祈谷坛或有一代祀之亦有不祀之者辅臣时辍其祀矣朕以为民祈谷之故肇举祀事每岁祭文皆因旧词比年谷未大登民艰於食夫特为民生致祭祈谷宜悉陈其情愫更制新词此事内阁九卿等官会同详议奏闻至是

亲诣行礼

御制祝文曰臣缵承鸿业抚育烝黎惟贵粟重农先务是亟荷

天之眷历纪顺成率土元元久沾乐利顷者岁行在已旱暵为忧畿甸之间阻饥尤甚臣覩灾馑闵此穷檐宵旰省惟中情惶惕殚心赈救罔敢暇宁顾时閲三冬同云鲜应侧席减膳倍笃焦劳兹者候届上辛田功肇始伏念

天心仁爱必轸民力艰难苟非

锡以丰穰何由共登康乂敢因祈岁展竭悃诚冀昭事之精?荷

穹苍之鉴格谨率臣僚以玉帛牲醴粢盛庶品恭祀上帝仰祈

右兹将享时若雨阳用观百谷之登溥洽三农之庆尚飨御制祈谷坛颂【有序】

尝观古之明王必严於敬天隆於尊祖诚於养人惟其敬天故飨帝尊祖故崇配养人故重农而上辛祈谷厥义备焉盖隂阳顺风雨调灾沴不生五谷咸熟斯比户可封然後寛刑简赋导以礼乐跻之仁寿苟隂阳失序风雨不时则五谷伤矣五谷伤而民饥至矣修粢盛而奏馨闻将何藉焉予肃将禋祀每遇荐享大典备极诚敬期於孚格苍穹为羣黎禔福幸海内穑事浃岁顺成即间遘微祲而补助旋施有秋洊至岂非

上天粒我烝民而默佑予一人以无疆之休哉仰戴帝慈莫可名喻聊摅感忱作为颂曰

皇矣

上帝仁覆万国靡物弗怀鉴於有德古圣聿修昭事建极元日殷荐爰祈粒食藐躬受命精意以禋泰圻体方郊丘象圜屋而大享典礼均?外至必主本祖本天巍巍

三圣陟降攸格尽志对越百神其怿曰洁笾豆曰崇珪璧匪祝一身为民请泽惟

天监观爱我兆人宜夏而夏宜春而春和风应节甘雨司辰灾螟罔作瑞穗含醇岂止郊畿式暨五服畇畇疆理何土不淑薿薿黍稷何产不熟造化靳施伊谁能育启蛰而耕纳稼而场于耜于趾我仓我箱讵曰农夫实予之庆上下交裕藉此丰穰民则不知予敢忘赐湛恩汪濊颂思奚匮岁岁吉蠲竭诚肆类庶其眷之永锡乐利

四十四年正月辛丑祈谷於

上帝

亲诣行礼

御制唯

天为大颂【并序】

康熙乙酉正月六日初辛有事於

南郊是夜瑞雪清尘光风拂面瞻拜之际不觉?密精诚

筋力强健所以不揣无文敬赋唯

天为大颂一篇聊记其事云尔

天溥泽唯大涵弘无微不照亿兆攸同至诚感

神岂曰高崇玉帛钟鼓礼云表衷为民请命祈谷神功潜施默化密运罔穷惟予小子洁?斋戒对越

昊苍匪敢少懈食乃民命时若是快念兹邦本无远弗届履薄临氷敬勤作诫宵旰萦萦夙夜何解东风拂淑庚日布云玉花徧野万姓欣欣占年自庆望泽先殷愆多德寡恐塞上闻一日二日万几纷纭休戚相关乃寐夜分猗猗娭娭须臻风化熙熙皥皥所赖春夏惟德动天编氓趋下燠寒以时蕃庑禾稼三季苦辛至冬少暇谷黍登场子女敬迓

紫坛绀席殷荐成田钦若昭事四十四年求端可畏监之在天慎终如始寸隂斡旋作民父母正直无偏前後念兹庶几保全

四十六年十一月丁丑冬至大祀

天於

圜丘羣臣请遣官恭代弗许

谕内大臣大学士九卿等

郊祀大典诸臣以天时严寒请朕勿亲诣行礼朕身体强健步履安和毫不知倦若果稍有患苦即遣皇太子或大臣代行典礼何不可之有今身既无恙可欺妄乎况年齿渐增正欲乘未老之时躬亲行礼耳

四十八年正月辛巳祈谷於

上帝遣官行礼

御制祝文曰臣仰承

眷命抚育万方念切民生亟图康乂两年以来江浙地方遭罹水旱民失生业去岁山东河南亦因被旱田禾歉收又去冬至今乾暵无雪臣虽抱病心切靡宁遡自顺治二年以迄今日垂七十载承平日久生齿既繁野无旷土纵当大获之岁犹虑民食不充倘或一遇旱潦则臣虽竭力殚思蠲租散赈而穷乡僻壤岂能保无转於沟壑之人在臣忧国忧民之念即始终不渝而雨泽应期实惟

上天仁爱愚氓是赖兹者时届上辛春耕将举臣理应躬诣斋次祗修祀事但今幸荷

天佑疾渐痊愈而肃将大礼尚未克胜身虽未能致斋而为万民恳切祷祈之诚敢用摅布仰吁

洪庥特命臣僚洁蠲敬戒?备玉帛牲醴粢盛庶品恭祀上帝伏冀昭鉴俾雨阳时若百谷用成三农弘济尚飨

五十年十一月戊戌冬至大祀

天於

圜丘

亲诣行礼初臣僚以

圣躬违和请遣官恭代报可寻奉

谕旨朕躬安好如常必亲祭方展诚心朕今年已六十行礼时两旁人少为扶掖亦可正祭日遂

亲诣行礼

五十四年正月祈谷於

上帝用立春後辛酉日祈谷例用上辛是年正月十日上

辛尚未立春

谕诸臣详议之乃以正月三十日下辛行礼

十一月己未冬至大祀

天於

圜丘用

御定雅乐【详见乐考】

五十七年十一月乙亥朔冬至大祀

天於

圜丘遣官恭代仍照常斋戒定制大祀之前致斋三日是

谕大学士等曰十一月冬至祀

天明日即应斋戒朕因足乏力来至汤泉身虽在此瞻望郊坛不能释怀尔等传谕太常寺令将斋戒铜人照常送至乾清门朕在此照常斋戒其祭祀人员斋戒务令恭敬

五十六年十一月庚辰冬至大祀

天於

圜丘

命亲王恭代仍

亲往瞻拜行礼先是冬至将届

谕大学士等敬

天尊

祖所关重大年来因多病足痛不能亲往遣大臣恭代今冬至斋戒之时朕足虽不得力洁诚之念有余拟於祭祀之前升

坛瞻仰省视俎豆量力跪拜退处幄次俟恭代亲王行礼毕然後回宫此系创行之礼如汉大臣以从无此典引据书史为言朕年已老在位六十年矣岂易得此例乎

诸臣覆奏以

圣体初愈天气严寒请停

亲祭又奉

谕旨朕必亲往前者偶未亲祭王以下公以上俱不斋戒此次着照常斋戒随朕前往不必随朕行礼朕行礼不必赞礼作乐俟拜毕至更衣幄次派出亲王偕衆行礼礼毕朕乃回宫将朕亲诣之处着祝文内正祭前一日

御太和殿视祝版香帛如仪正祭日升

坛先拜拜毕

命皇子和硕諴亲王允祉行礼

六十一年十一月丙申冬至大祀

天於

圜丘是月十五日冬至前期五日

圣祖仁皇帝命

世宗宪皇帝恭代行礼十三日

圣祖疾大渐

世宗嗣皇帝位改遣大臣恭代行礼十四日祝版恭填世宗御名太常寺堂官由内阁恭捧安设十五日承祭官

行礼时各官不陪祭

雍正元年正月辛卯祈谷於

上帝

世宗宪皇帝亲诣行礼前岁之冬

世宗宪皇帝登极以即位遣官告祭

宗庙

社稷逾岁改元以

庙祭祀典礼重大

命派王二人散秩大臣御史各二员部员侍卫各四员稽查失仪及扈从人等任意行走着为例是月辛卯

亲行祈谷之礼

十一月辛丑冬至大祀

天於

圜丘奉

圣祖仁皇帝配享先是九月辛巳

谕礼部自古祖功宗德制在不祧飨帝飨亲理应并举报本之情罔极配

天之典宜隆我

皇考圣祖仁皇帝允宜崇祀

郊坛克配

上帝以後冬至祈谷祭

天祗奉

圣祖仁皇帝同

太祖高皇帝

太宗文皇帝

世祖章皇帝配享夏至祭

地亦如

南郊祈谷礼祗奉配享其详议以闻至是冬至大祀世宗宪皇帝亲诣行礼恭奉

神位奉安於

上帝神位之右

太宗文皇帝之次第二青幄内前期祭告一应礼仪俱与

康熙六年同

二年正月辛巳祈谷於

上帝奉

圣祖仁皇帝配享

七年正月

诏严

坛庙演礼之禁是岁既行祈谷礼越日奉

谕旨

坛庙之中最宜严肃闻祭祀之先即在其中演礼非洁斋?享之义其议之部臣议奏会典开载凡祭祀执事等官当在凝禧殿演礼嗣後宜仍遵行如有特加祭典先期於神乐观演习从之

八年正月祈谷於

上帝以初二日上辛行礼停止朝贺筵宴上辛在初二日

例用次辛前十二月奉

谕旨定例正月上辛日祈谷於

上帝若上辛在初五日以前则於次辛行礼雍正三年五年俱以次辛祈谷仍旧章也但思元旦朝贺者朕躬之礼仪上辛祈谷者祀

天之大典也明年正月初二日上辛礼部请於十二日中辛行祈谷礼朕思以正月而论则十二日为中辛若以立春後而论则为下辛矣因朝贺筵宴而展祈谷之期朕心深有未安着於初二日上辛行礼先期照例敬谨斋戒停止朝贺筵宴嗣後若逢元旦上辛则於次辛祈谷如在初五以前或值初七日

世祖章皇帝忌辰着两奏请旨正月初二日辛未亲诣行礼

十三年正月祈谷於

上帝以次辛行礼是岁正月初十日上辛尚未立春前十

二月奉

谕旨前太常寺奏请於雍正十三年正月初十日恭祭祈谷坛今顺天府尹奏於雍正十三年正月十二日进春朕思祈谷乃新春典礼似不应在立春以前其定议以闻部臣请以次辛二十日行礼从之

【臣】等谨按礼以义起义之所在即大中至正之礼也然惟能执中行权乃克各当其义我

世宗宪皇帝於雍正八年正月初二日上辛祈谷部臣请

改期不允是年以尚未立春

特谕改用次辛盖一则敬

天之诚一则重时之义云

太宗文皇帝在位十七年

亲郊二

【崇德元年四月乙酉元年十一月乙丑】

世祖章皇帝在位十八年

亲郊十五

【顺冶元年十月乙卯元年十一月丁未】

【三年十一月丁巳四年十一月癸亥】

【五年十一月戊辰七年十一月戊寅】

【九年十一月己丑十年十一月甲午】

【十一年十一月己亥十三年十一月庚戌】

【十四年正月辛亥十四年三月己酉】

【十五年正月辛亥十七年正月辛酉】

【十七年四月己酉】

圣祖仁皇帝在位六十一年

亲郊八十三

【顺治十八年十一月丙子康熙元年十一月辛巳】

【二年十一月乙酉三年十一月壬辰】

【四年十一月丁酉五年十一月壬寅】

【六年十一月丁未七年十一月癸丑】

【八年十一月戊午九年正月辛丑】

【九年十一月癸亥十年正月辛酉】

【十年十一月戊辰十一年正月辛酉】

【十一年十一月甲戌十二年正月辛巳】

【十二年十一月己卯十三年正月辛未】

【十三年十一月甲申十四年正月辛未】

【十四年十一月己丑十五年正月辛卯】

【十五年十一月乙未十六年正月辛卯】

【十六年十一月庚子十七年正月辛巳】

【十七年十一月乙巳十八年正月辛亥】

【十八年十一月庚戌十九年正月辛丑】

【十九年十一月丙辰二十年正月辛巳】

【二十年十一月辛酉二十一年正月辛酉】

【二十一年十一月丙寅二十二年十一月辛未】

【二十三年正月辛卯二十四年正月辛巳】

【二十四年十一月辛巳二十五年正月辛巳】

【二十五年十一月丁亥二十六年正月辛卯】

【二十六年十一月壬辰二十七年十一月戊戌】

【二十八年十一月癸卯二十九年正月辛丑】

【二十九年十一月戊申三十年正月辛卯】

【三十一年十一月己未三十二年十一月甲子】

【三十三年正月辛亥三十四年正月辛未】

【三十六年正月辛酉三十六年十一月乙酉】

【三十七年正月辛巳三十七年十一月庚寅】

【三十八年正月辛巳三十八年十月乙未】

【三十九年十一月辛丑四十年正月辛丑】

【四十一年正月辛卯四十三年十一月壬戌】

【四十四年正月辛丑四十五年正月辛未】

【四十六年十一月丁丑四十七年正月辛酉】

【四十八年正月辛巳四十九年正月辛未】

【四十九年十一月癸巳五十年正月辛丑】

【五十年十一月戊戌五十一年正月辛亥】

【五十一年十一月癸卯五十二年正月辛卯】

【五十二年十一月己酉五十三年正月辛亥】

【五十三年十一月甲寅五十四年正月辛酉】

【五十四年十一月己未五十五年十一月甲子】

【五十六年正月辛酉五十八年十一月庚辰】

【六十年正月辛未】

世宗宪皇帝在位十三年

亲郊二十三

【雍正元年正月辛卯元年十一月辛丑】

【二年正月辛巳二年十一月丙午】

【三年正月辛亥三年十一月壬子】

【四年正月辛丑四年十一月丁巳】

【五年正月辛丑五年十一月壬戌】

【六年正月辛酉六年十一月丁卯】

【七年正月辛亥七年十一月癸酉】

【八年正月辛未九年正月辛巳】

【九年十一月癸未十年十一月戊子】

【十一年正月辛卯十一年十一月甲午】

【十二年正月辛巳十二年十一月己亥】

【十三年正月辛卯】

皇朝文献通考卷九十二

猜你喜欢
  卷三百一十二·列传第七十一·脱脱
  卷二百五十七·列传第一百五十四·柯劭忞
  平定三逆方略卷五十·佚名
  卷之一千四百七十七·佚名
  卷之一千四十九·佚名
  卷之九百二十七·佚名
  一一一四 闽浙总督雅德奏覆本年缴换《通鉴纲目续编》十部折·佚名
  七六八 江苏巡抚闵鹗元奏遵旨查办王仲儒《西斋集》情形折·佚名
  二二九 浙江巡抚三宝奏续行查缴应毁书籍折·佚名
  卷四十七·鄂尔泰
  幼主纪·李延寿
  阎宝传·薛居正
  耶律玦传·脱脱
  张德辉传·宋濂
  跋·萧奭龄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韩驹·唐圭璋

      驹字子苍,仁寿人,徙汝州(今河南临汝)。政和二年(1112)召试,赐进士,除秘书省正字,累迁至中书舍人。宣和六年(1124),坐为元祐曲学,对集英殿修撰、提举江州太平观。绍兴五年(1135),徽猷阁待制提举江州太平观卒。有陵阳集。   念奴

  • 第二十二出 却媒·李渔

    〖女临江〗(小生冠带领外上)看花醉杀琼林酒,身到处,尽温柔,消魂更是内家楼。一番驰马过,三日使人愁。下官侯永士,自从别了蕙娟来京赴试,且喜得中第一甲第三名,钦赐探花及第。这一次的榜首,就是那轻财重义,买妾赠我的华中郎。他是

  • 第十六出 设朝·孔尚任

    ◎甲申五月〖念奴娇〗(小生扮弘光衮冕,小旦、老旦扮二监引上)高皇旧宇,看宫门殿阁,重重初敞。满目飞腾新紫气,倚着钟山千丈。祖德重光,民心合仰,迎俺青天上。云消帘卷,东南烟景雄壮。一朵黄云捧御床,醒来魂梦自徬徨;中兴不用亲征

  • 卷九十五·陈邦彦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九十五目录禽类次韵三司蔡襄芦鴈【宋赵忭】和杨龙图芦鴈屏【宋蔡襄】惠崇芦鴈【宋苏轼】濮王宗汉作芦鴈有佳思赠以诗【宋米芾二首】戏题大年防御芦鴈【宋黄庭坚】题芦鴈屏【宋朱松】观

  • 卷三百四十七·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三百四十七凌霄花类五言古凌霄花         【宋】梅尧臣草木不解行随生自有理观此引蔓柔必慿高树起气类固未合萦缠岂由已仰见苍虬枝上发彤霞蕊层霄不易凌樵斧者谁子凌霄花 

  • 第三十二回 诛逆登基羊后专宠 乘衅独立石勒称王·蔡东藩

      却说刘粲为刘聪长子,少时却也聪隽,具文武才。自得为宰相后,威福自专,远忠贤,近奸佞,任情严刻,拒谏饰非;好兴宫室,罗列妾媵,相国府仿佛紫宫。及继承大位,毫无戚容。聪后靳月华,得尊为皇太后,樊氏号弘道皇后,宣氏号弘德皇后,王氏

  • 资治通鉴后编卷一百十三·徐乾学

    宋纪一百十三【起着雍敦牂七月尽屠维协洽十二月凡一年有六月】髙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绍兴八年秋七月乙酉朔秦桧请复遣王伦及蓝公佐如金定和议且申问讳日 録司马光曽孙伋补承务郎 辛亥彗出东方 

  • 卷之二百六十·佚名

    光绪十四年。戊子。冬十月。己卯朔。享太庙。上亲诣行礼。内记  ○遣官祭永陵。福陵。昭陵。昭西陵。孝陵。孝东陵。景陵。泰陵。泰东陵。裕陵。昌陵。昌西陵。慕陵。慕东陵。定陵。定东陵。惠陵。黄绫本  ○遣

  • ◎兽性人·李定夷

    苏乡陆墓镇地方,某农民有耕田雌牛一头。被该处称周先生者,与之通奸。周先生每日下午,必至放牛场内,将牛牵至住宅围墙内,行不端之事。该乡民得悉,不动声色,侦察周之动静。一日下午,果然见周前往,将雌牛牵去。一般好事之徒,从后跟

  • 目录·郝经

    钦定四库全书 续後汉书目録 年表一卷 帝纪二卷 列传七十九卷 録八卷 年表           卷一 阙 帝纪 帝纪第一        卷二 昭烈皇帝 帝纪第二        卷三 末帝 列传

  • 卷之四十一  立齋閒錄三(明)宋端儀 著·邓士龙

    (立齋閒錄,四卷,明宋端儀著。端儀,字孔時,福建莆田人。成化十七年進士。歷禮部主事、主客司員外郎,後以按察僉事督廣東學校,卒於任。明史卷一六一有傳。此為端儀雜採明代官府檔案、方誌、明人文集、碑誌及聖諭錄、水東日記、

  • 邹应藼·周诒春

    邹应萱 字树文。年三十三岁。生于芜湖。本籍江苏吴县。父嘉来。弟应欢。已婚。子一。女一。初毕业于京师大学堂优级师范馆。授举人。光緖三十四年。以官费游美。入哥仑比亚大学。习农业。民国元年。得学士学位。入伊

  • ●毛詩多識卷十一·多隆阿

      長白多隆阿著   大雅   ◆大雅◆   駟騵彭彭   時維鷹揚   緜緜瓜瓞   周原膴膴堇荼如飴   柞棫拔矣   芃芃棫樸   榛楛濟濟   鳶飛戾天魚躍于淵   瑟彼柞棫民所燎矣   莫莫葛藟施于條枚

  • 輶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方言第十三·周祖谟

    裔,历,相也。裔,旅,末也。毗,缘,废也。纯,毣,好也。(毣毣小好貌也。音沐。)藐,素,广也。(藐藐旷远貌。音邈。)藐,渐也。□,(踊跃。)□,(拯拔。)拔也。出□为□,出火为□也。(□一作椒,□一作□。)炖,(托孙反。)□,(音阋。)煓,(波湍。)赫貌也。(皆火盛炽之

  • 卷二十五·高闶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集注卷二十五宋 高闶 撰成公二五年春王正月?叔姬来归弃而来归也以叔姬之归为鲁之过也杞伯来朝而告絶则知杞伯之有辞矣余义同宣十六年仲孙蔑如宋夏叔孙侨如会晋荀首于谷荀首如齐逆女而侨如往餫诸谷

  • 卷二十七·王道焜

    钦定四库全书左传杜林合注卷二十七 明 王道焜赵如源 同编襄公三经【已亥】十有一年春王正月作三军【林増立中军万二千五百人为军此志三家分公室之始】○夏四月四卜郊不从乃不郊【无传】○郑公孙舍之帅师侵宋○公防

  • 附录二:《印光大师永思集》选编 追念我的师父——印光大师·印光

    王慧常居士不佞[1]业重福轻,障深慧浅。中年以前,只以科学为重,军略为高,罔(wǎng没有)识佛法正因,更误了修持行业。一旦烦恼降临,无法摆脱,才向释迦文佛求救,时民国十七年事也。从南京支那内学院搜购经论,都是唯识宗经典,傍及禅宗

  • 羯磨仪式缘起·书玉

      古杭昭庆万寿戒坛传律沙门书玉 述毗尼源委。止作功能。律藏载之详矣。唐南山宗主澄照圣师。念律海渊深。学人难探。故於四分广律。撮略正文。诸部毗尼。采摭要义。类聚编之。就其时用。题云四分律删补随机羯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