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张德辉传

张德辉,字耀卿,冀宁交城人。年少时勤学,乡试中举。金贞..年间曾向御史台谋求一官半职。当时有盗杀一算命先生,官府追索,捕获某僧人藏一妇人,认为该僧为杀人犯,屈打成招。德辉怀疑这是桩冤案,后来果捕获那真正杀人的盗贼。赵秉文、杨忄造都器重其材。金亡后,德辉渡黄河去北方,史天泽在真定召他任经历官。太宗七年(1235),随军南征,为天泽出谋划策。天泽要诛杀逃兵,德辉劝止。光州荜山农民建寨自卫,天泽要攻取,德辉建议招降,使寨中农民免兵刀之灾。

定宗二年(1247),世祖在王府召见德辉,问他:“孔子去世已久,如今他所说的性在哪里?”回答说“:圣人与天地共始终,无处不在。殿下能行圣人之道,孔子的性也就在这里。”又问:“有人说,辽因为信佛而亡,金因为好儒学而亡,有这话吗?”回答说:“辽朝的事臣未能全知,金朝则是亲眼所见,宰臣中虽用一二儒臣,而其余都是世袭的武将,军国大事又不让儒臣参与。以儒生而进为宰臣的,大抵只占三十分之一。金国之存亡,自有人应负责任,儒臣有何过错?”世祖点头称是,又问德辉:“祖宗的法度俱在,而许多未能付诸实施,该如何是好?”德辉指着银盘比喻说:“开创国家大业者,如制造这银器,要精选白金良匠,按一定规矩制作而成,交给后人,传之无穷。但应交给谨慎厚道的人掌管,才永为珍宝。否则不仅会损坏,而且恐有被偷去的危险。”世祖沉思了好久说道“:这是我所不能忘怀的。”又询问中原人材,德辉举出魏..、元裕、李冶等二十余人。又问“:农家辛苦劳动,为何还衣食不足?”德辉回答说:“农桑为天下之本,衣食之源。农民男耕女织,终年勤苦,而将其最好的交纳于官,剩下粗恶者用以上养父母,下育儿女。而地方官吏又横征暴敛,搜刮一空,人民哪有不受冻挨饿的?”

定宗三年春,行祭奠孔子之礼。世祖问德辉“:为何要对孔子行祭奠礼?”回答说“:孔子为万代主宰天下者之师,所以历代君主都尊敬他。把他的庙修建得十分庄严肃穆,按时祭祀。崇敬他与否,对圣人无利也无害,但可以见君王崇儒重道之意如何。”世祖说:“从今以后,此礼勿废。”又问:“领兵与治民,哪个最危害百姓?”回答说“:军无纪律,任其残暴,为害固然不轻;但是,治民之官,对人民横征暴敛,毒害天下,使祖宗之民如在水火之中,为害尤甚。”世祖沉默无言,过了一会儿又问:“那怎么办?”德辉回答道:“莫若派遣皇族中之贤者如口温不花这样的人,执掌兵权;旧日勋臣如忽都虎这样的人,使他主管民政,这样,则天下均受到皇上的恩赐了。”

是年夏,德辉告假还家,临行前又举荐白文举、郑显之、赵元德、李进之、高鸣、李般木、李涛等数人。辞别皇帝时,又奏陈首先要办的七事:提倡孝友,选择人才,体察民情,重视听取各种意见,亲近君子,信赏必罚,节省财用。世祖对张德辉不呼其名而呼其字,赐坐,赏赐优厚。不久,德辉奉旨教育贵族子弟孛罗等。宪宗二年(1252),德辉与元裕在北方朝见皇帝,请世祖为儒教的大宗师,世祖高兴地接受了。德辉等就此进一步启奏:“历朝有旨免除儒户的兵赋义务,乞下令有关政府部门遵行。”世祖同意,命德辉领导和管理真定学校事务。

世祖即位,起任德辉为河东南北路宣抚使。他下车伊始,便打击豪强,罢黜贪官污吏,平均赋役负担。七八十岁的老人不远数百里来看他,说道:“六十年来也没有见到像今天这样太平的官府了。”把德辉奉若神明。战乱后一些贫弱小民多依托于豪强的庇护,有的为人帮工来谋衣食,日子一长,他们被抑为奴隶。德辉把他们都释放回家为民。

至元二年(1265),考核地方官吏政绩,德辉为十路之最。朝见皇帝时,帝慰劳他,命他疏陈当前所应办的急务,他条陈四事:一、严格保举制以取人才;二、给俸禄以保持官吏的廉洁,发挥他们的才能;三、改变官职的世袭制,并把他们迁到别的都城;四、刑罚公正而不要多次实行大赦。帝称赞并加采纳。调任东平路宣慰使。东平赋重,诉讼多,比河东多一至五倍,一遇赃官,更加紧搜括,毫不宽容。德辉奏请免除百姓向远处交纳豆粟二十万斛,而由政府向民间征购粟十万斛抵其数。寡妇马氏要把自己女儿卖掉以交纳所欠赋税,德辉用自己的薪俸代她交纳,而且免除今后赋税。

至元三年秋,德辉参议中书省事。五年春,升为侍御史,德辉辞谢。有人奏报沿途将校冒领军士粮饷,世祖下令审查,德辉奏道:“过去将校与士卒同甘共苦,如今少年子弟或是袭父兄爵位,或是只做点事就升职任用,他们哪知军旅之事,致使朝廷要遣使去审查。这是省院失于约束。但若严厉地绳之以法,则人人自危。只有改变部署,选勇武刚强有才略的任将校,这样可使军政改过自新。又时常委任监察官,可革除其弊端。”朝廷旨令德辉拟定御史台条例,德辉奏道:“御史是执法官。今法令不明,根据什么来执法?此事行之不易,陛下应慎思考虑。”不久,复召德辉入宫,对他说“:朕已考虑成熟,卿当尽力行之。”德辉说:“如果一定要我执行,那就请求设立宗正府以纠正皇族的违法行为,外戚可以受到弹劾。女眷不准来奏事,否则,诸局承办人都得追究查办。”世祖沉默了许久才说“:这事慢慢实行。”德辉以年老请求辞让。皇帝命他举荐堪任监察官的人。他推举了乌古伦贞等二十人。

原先,河东歉收,德辉请示朝廷,开常平仓贷粮与民,并减秋税。该地区赋役不均,官吏相互为奸,赋税一征十年,民不堪其苦,相率逃亡。德辉核实户口,均其赋役,钱粮出纳有定规,数十年之弊一旦革除。

德辉禀性刚直,博学,有经邦济世之才,一看就知道他是端正人。但不喜嬉笑。与元裕、李冶同游于封龙山,当时人号为“龙山三老”。享年八十岁而终。

猜你喜欢
  列传第四十五 谢庄 王景文·沈约
  卷第二百九十一 後周紀二·司马光
  卷一百三十八 慶曆二年(壬午,1042)·李焘
  明宣宗章皇帝实录卷之三十七·杨士奇
  一四七二 军机大臣奏遵旨将缺页不全及应毁书六种开单进呈片(附单一)·佚名
  五四 秋瑾·周作人
  眭夸传·李延寿
  张所传·脱脱
  张绍登传·张廷玉
  罗·张廷玉
  卷一百七十四之三·雍正
  卷二十五·佚名
  礼一·徐松
  176.唐王朝的末日·林汉达
  自序·张荫麟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志第三十 百官下·沈约

    给事黄门侍郎,四人,与侍中俱掌门下众事。郊庙临轩,则一人执麾。《汉百官表》秦曰给事黄门,无员,掌侍从左右,汉因之。汉东京曰给事黄门侍郎,亦无员,掌侍从左右,关通中外,诸王朝见,则引王就坐。应劭曰:“每日莫向青琐门拜,谓之夕郎。

  •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八 上半卷原阙·杨仲良

      太宗皇帝受位(原阙)   秦王事迹   建隆元年,授廷美嘉州防御使。二年,迁兴元尹、山南西道节度使。乾德二年,加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开宝六年,加检校太保、侍中、京兆尹、永兴军节度使。太宗即位,加中书令、开封尹,封齐

  • 卷之一千七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四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太保兼太子太傅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二等伯加四级臣马齐光禄大夫经筵日讲官起居注少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仍兼管吏部户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加二级又加一级臣张廷玉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子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三十二 职官略三·纪昀

    职官略 【三】辽官制○辽官制辽太祖受位要尼用其旧俗职守名称与古迥异迨世宗兼有燕代始增置官班渐仿唐制自兹而降日以浸繁辽俗东向而尚左故御帐 东向谓之横帐其官则分北面南面北面治契丹宫帐部族属国之政南面治汉人州

  • 七八九 谕着添派和珅同办《日下旧闻考》·佚名

    七八九 谕着添派和珅同办《日下旧闻考》乾隆四十六年五月二十六日乾隆四十六年五月二十六日奉旨:《日下旧闻考》,着添派和珅同办。钦此。(军机处上谕档)

  • 睿宗本纪·刘昫

    睿宗玄真大圣大兴孝皇帝名旦,高宗的第八个儿子,中宗同母的弟弟,龙朔二年(662)六月一日,出生在长安。这一年封为殷王,被任命为冀州大都督、单于大都护、右金吾卫大将军,但不到任。等到年长,谦恭而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好学习,擅于

  • 田重进传·脱脱

    田重进,幽州人。形貌奇伟,力气很大。后周显德年间,应募为卒,编在太祖军中。跟从太祖征讨契丹,到陈桥回来,升任御马军使,积战功升至氵襄州刺史。太平兴国四年,跟从太宗征伐太原回朝,因战功被提升为天德军节度使。太平兴国六年,改

  • 卷二十九·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二十九征榷考【四】盐乾隆元年正月弛穷民贩盐四十筋以下之禁停止商人私雇盐捕及巡船汛兵以除扰累奉谕旨私盐之禁以大夥私枭每为盗贼逋薮务宜严加缉究然恐其展转株连故律载私盐事发止理人盐

  • 《明史》中的小说·吴晗

    《明史》所包括的时代从洪武元年到崇祯十七年(1368—1644),三百年。《明史》的纂修时期是从顺治二年到乾隆四年(1645—1739),前后约共百年。因此在研究《明史》的时候,我们应当知道这书所记载的是从十四世纪后半期到十七世纪

  • 景公游纪得金壶中书晏子因以讽之第十九·晏婴

    景公游于纪,得金壶,乃发视之,中有丹书,曰:“食鱼无反,勿乘驽马。”公曰:“善哉!知若言,食鱼无反,则恶其鱢也;勿乘驽马,恶其取道不远也。”晏子对曰:“不然。食鱼无反,毋尽民力乎!勿乘驽马,则无置不肖于侧乎!”公曰:“纪有书,何以亡也?”晏

  • 景公睹乞儿于途晏子讽公使养第十·晏婴

    景公睹婴儿有乞于途者,公曰:“是无归矣!”晏子对曰:“君存,何为无归?使吏养之,可立而以闻。”

  • 卷六六·邱濬

    ▲释奠先师之礼(下) 宋太祖建隆三年,诏庙门立戟十六。 真宗咸平中,追谥孔子为玄圣文宣王,费侯闵损以下皆为公,郕伯曾参以下为侯,鲁史左丘明以下为伯。寻以犯圣祖讳,改玄圣为至圣。 臣按:真宗先诏有司检讨

  • 不念旧恶少怨恨·孔子

    【原文】 子曰:“伯夷、叔齐①不念旧恶②,怨是用③希④。” 【注释】 ①伯夷、叔齐;商代时孤竹君的两个儿子,父亲死后因互相推让王位而都逃到周文工那里。周武王起兵讨伐商纣时,他们俩拦住车马劝阻。周朝统一天下后,他们以

  • 因明入正理论疏卷上·窥基

    大慈恩寺沙门基撰详夫。空桑启圣。资六位以明玄。苦赖兴仙。畅二篇而显理。岂若智圆十力。陶万像以凝规。悲极三轮。廓五乘而垂范。是以。应物机于双树。至教浃于尘洲。归真寂于两河。余烈光乎沙劫。大矣哉。固难得而

  • 卷十六·佚名

    嘉兴大藏经 古雪哲禅师语录古雪哲禅师语录卷十六嗣法门人传我等编启复徐王众乡绅伏以玉毫未烛东震。唯尊道德之儒。金粟既生西干。悉仰发须之佛。河海虽别。日月宁殊。恭惟阁下笔翻春浪。句灿朝霞。飞鹗表而扬眉还同

  • 岛夷志略·汪大渊

    亦称《岛夷志》,海外游记。作者元汪大渊,字奂章,江西南昌人。1341年(元至正元年)以后,曾两次随商船浮海游历数十国,并曾亲临台湾。1344年前后根据旅行中见闻完成此书,计一百条。大渊字焕章,江西南昌人。至正间曾两附

  • 洞真上清开天三图七星移度经·佚名

    经名:洞真上清天关.三图七星移度经。撰人不详,约出於东晋。系早期上清派重要经典。原本一卷,徒分作二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正一部。 与《上清天关三图经》同,本经名与实相副。《上清大洞真经目》著录为《上清天关三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