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九十一

钦定四库全书

皇朝文献通考卷九十一

郊社考【一】

【臣】等谨按圣王之制祀典礼莫大於郊义莫重於配天惟天子父天母地得以行之三代之制冬日至则祀圜丘以大报天孟春上辛为民祈谷岁凡郊祀者再仲夏而雩夏至则祀方泽礼至备义至精也汉承秦制采纬书方士之说其礼丛杂不经又率领于祠官亲祀者寡若南郊北郊分祀合祀自汉及唐纷纭莫定宋世三年一郊於义为疏盖其礼文太繁仪卫太盛赏赉太厚而肆赦尤滥非大礼必简之义也明初合祀礼行而冬至反阙嘉靖定礼颇酌古今之中然祭多遣摄诚敬微矣恭惟

圣朝定制典文盛於三代损益迈於千古若乃斋必致严无故不摄尤前代所万不能及者谨次第纂纪以昭

钜典焉

崇德元年四月乙酉

太宗文皇帝肇祀

天於

圜丘

太宗文皇帝於是岁受

尊号改元先是天命元年贝勒以下诸臣奉上

太祖高皇帝尊号曰

覆育列国英明皇帝立国建元行焚香告

天礼而

郊坛之制未备

太宗光宅

盛京建

圜丘於德盛门外其制九成周围一百十丈南门三东西北门各一是岁天聪十年王贝勒以下诸文武大臣以

太宗功德隆盛奉上

尊号曰

寛温仁圣皇帝先期

太宗率王贝勒以下文武羣臣斋戒三日以太牢亲祀

南郊建国号曰大清改元崇德是为

本朝祀

天於郊之始旧例以生牢祭告即以祭肉分给衆官太宗谕曰古帝王当未知火食之前即行祭天之礼是以用生牢致享後世特踵而行之未之有易耳况以恭祀

上天之胙分给衆官令各於其家享之是反汚?也可熟而荐之於是定制祭

天用太牢熟荐

十一月乙丑冬至大祀

天於

圜丘

亲诣行礼是时将征朝鲜斋戒三日以太牢致祀并告出

征是为冬至大祀

圜丘之始

五年冬至以

圣躬违和遣官恭代并令文武羣臣斋戒陪祀

七年冬至以

驻跸纳兰遣官恭代斋戒如礼停止行猎

顺治元年十月乙卯朔

世祖章皇帝定鼎燕京

亲祀

南郊告祭

地即皇帝位先是七月癸巳以将迁都遣官告祭上帝九月

驾入京师十月朔

躬祀

地行受宝之礼是日黎明

大驾出宫亲王以下文武百官皆从卤簿前导不奏乐出

大清门诣

圜丘礼官恭导赞引如仪乃迎

神三上香毕

皇帝行四跪四叩礼羣臣随行礼乃奠玉帛献爵读祝文

辞曰大清国皇帝臣庙讳敢昭告於

皇天

后土

帝鉴无私眷隆有德我

皇祖宠膺

天命肇造东土建立丕基及我

皇考开国承家恢弘大业臣以眇躬缵承鸿绪值明祚将终奸雄蠭起以致生灵涂炭傒望来苏臣钦承

祖宗功德倚任亲贤爰整六师救民水火扫除暴虐抚辑黎元内外同心大勲克集因兹定鼎燕京以绥中国臣工衆庶佥云

神助不可违舆情不可负宜登大位表正万邦臣祗荷天眷以顺民情於本年十月初一日告

天即位仍用大清国号顺治纪元率由初制伏惟天

地佑助早靖祸乱载戢干戈九州悉平登进仁夀俾我大清皇图永固为此祈祷伏惟

歆飨谨告读毕

皇帝率羣臣行一叩礼亚献终献彻馔送

神皆如仪

皇帝复率羣臣行四跪四叩礼乃望燎灌奠如仪九奏乐

章改和为平【详见乐考】礼成

皇帝入御幄南向陞座诸王羣臣以班序大学士奉宝奏

皇帝已登大宝文武羣臣不胜懽忭学士奉宝置案上鸣

赞赞羣臣行三跪九叩礼礼毕

皇帝回銮作乐还宫复

御皇极门【今为 太和门】诸王大臣上表称贺行礼同日遣官告

太庙

社稷是年定制每岁冬至大祀

天於南郊

圜丘以

大明

夜明

星辰

云雨风雷为四从坛配享

十一月丁未冬至大祀

天於

圜丘

亲诣行礼冬至前三日以将行

亲郊祭告

太庙是日礼部太常寺官设斋戒铜人於

武英殿正中越二日奉三亭於

武英殿贮祝版祭帛香烛金鑪祝版上书

御名送至

圜丘正祭日礼部尚书奉

昊天上帝神位於龙亭内奉安

郊坛第一成正位奉安

从祀四神位於第二成

皇帝亲诣行礼礼成还告

太庙

二年十月定

郊祀斋戒及设玉帛祝文香亭仪注【详见仪注】

三年四月设守视

天坛

地坛

社稷坛官员【详见职官】

四年三月定大祀

南郊用胙牛之礼礼部奏言

国初定制祀

南北郊及

社稷坛向例俱用生牢今应如旧惟

南郊以胙牛一进

上得

旨照旧例如朕亲祀则照例进胙牛遣官则止

五年十一月戊辰冬至大祀

天於

圜丘奉

太祖高皇帝配享前期四日遣官四员告祭

宗庙

社稷正祭日

皇帝诣

坛行礼奉安

太祖高皇帝神位於

上帝神位之左旁青幄内一应礼仪俱与

上帝位前同【详见仪注】

八年三月定祭祀斋戒例凡大祀斋戒三日中祀斋戒二日或

亲祭或遣官恭代俱於

太和殿设斋戒牌铜人各衙门亦设斋戒牌如

亲祭

南北郊王以下公以上各在家斋戒陪祀各官於各衙门斋戒其不在部院衙门者於金水桥两旁斋戒如遣官代祀则

皇帝斋戒王公不必斋戒陪祀各官斋戒如前如亲飨

太庙祭

社稷

历代帝王庙王以下陪祭各官以上俱於家内斋戒如

遣官代祀与

郊祀例同康熙年中定例斋戒前一日礼部太常寺【後专由太

常寺】题请进斋戒牌铜人越日恭设於

乾清门中间东檐下各衙门俱设斋戒木牌若

郊坛大祀照例斋戒都察院遣官至斋所点斋大清会典

定制

南北郊祀

皇帝於大内斋宫致斋二日坛内斋宫致斋一日颁勅羣臣誓戒百执事恭书於版王公陈设於府第文武官陈设於公署各致斋二日随坛斋宿一日如飨

太庙祭

社稷

皇帝於大内致斋王公於府第文武官於公署各致斋

如祭各中祀

皇帝於大内致斋百官均於私第致斋凡陪祀致斋各官不理刑名不宴会不听音乐不入内寝不问疾吊丧不饮酒茹荤不祭神不扫墓有疾有服者皆弗与其有故违不到者察治之若小祀则不进斋戒牌各衙门不致斋

四月定诸王文武羣臣陪祭扈从及送

驾接

驾仪注【详见仪注】

六月定大祀眂牲省牲之制凡大祀有眡牲省牲之礼是年定制祀

圜丘

方泽先期三日遣公侯伯一人眂牲前二日遣礼部堂官

省牲至十四年二月

谕礼部

南郊祀

天理宜严重祀前一日朕亲宿斋宫祀前五日朕亲诣眂牲如遣官恭代亦着诣坛斋宿眂牲永着为令其年举

行祀典

亲诣如仪故有

皇帝眂牲之礼自後遣官为常会典定制凡大祀

南北郊前五日遣官恭代眂牲前二日遣礼部尚书一人

省牲飨

太庙祭

社稷以前三日中祀以前二日均礼部尚书一人眂牲十三年七月定祭祀出宫时刻礼部奉

谕旨致祭

地不可不?嗣後凡祭

圜丘

方泽朕於五鼓出宫尔部先期一日奏闻永着为例

十四年正月辛亥祈谷於

上帝奉

太祖高皇帝配享初制每年正月上辛日祭

上帝於

大享殿祈谷至是

亲诣行礼一应仪节俱与冬至大祀同凡祀

圜丘以冬至日子时【後定用黎明时】祈谷以孟春上辛均为大祀皇帝亲诣行礼先於

太和殿阅视祝版玉帛香祝版用青质朱书

上帝正位用苍璧一青色制帛十有二沉圆炷香一饼香十有二降真圆饼香二十有四乐用九奏黄锺为宫舞用八佾舞武功文德之舞牲用犊色尚騂或黝必在涤九旬【中祀六旬羣祀三旬】爵用匏笾用竹丝纯里髹以漆豆登簠簋牺尊皆用陶

列圣配位前牲器皆同无玉用奉先制帛各一速圆炷香

各一速方瓣香各五十

皇帝礼服用青赞引以礼部堂官太常卿奉福胙以光

禄卿接福胙以侍卫

从坛大明帛用赤夜明用白牲用特牛星辰制帛十有一青黄赤黑各一白色七牲用太牢云雨风雷制帛四青黄白黑各一牲同器各有数祈谷不设

从坛神位仪注具详於後

三月己酉大祀

天於

南郊奉

太宗文皇帝配享

圜丘

祈谷坛礼部奉

谕旨礼莫重於事

天孝莫重於尊

亲朕缵承鸿绪恪修典礼每岁

郊祀皆奉

太祖高皇帝配享今思

太祖受命

上天肇兴帝业

太宗继志述事丕振皇猷功德并隆咸宜崇祀以後冬至祈谷祭

天俱奉

太宗同

太祖配享夏至祭

地亦奉

太祖

太宗配享着为定制部臣议奏肇行配享大典攸关现今

夏至在迩冬至尚遥若先

方泽而後

圜丘於序少紊若俟冬至

太宗配

天之後明岁举行

方泽配享礼为期太远应不俟冬至夏至即恭制太祖

太宗神牌择吉先行

太宗配享

圜丘

祈谷坛之礼随行

太祖

太宗配享

方泽之礼前期应遣大臣祭告

宗庙

社稷至期

皇上亲诣

圜丘行礼随诣

祈谷坛行礼仪节俱应如

南北郊旧例大礼告成之後宜布告天下奏上悉如所议

正祭日诣

坛行礼恭奉

太宗文皇帝神位奉安於

上帝神位之右旁青幄内如

太祖配享仪

十七年二月定

祈谷坛祀典用燔柴礼向例祈谷行礼与冬至同惟不设四从坛神位不燔柴至是

谕礼部帝王奉

天子民礼隆禋祀享

帝大典所关尤重必仪物克备乃足昭对越之诚向来郊祀惟冬至用燔柴礼

祈谷坛未经举行虽祀典原有等差而同为祀

上帝典礼不宜有异嗣後

祈谷坛亦行燔柴礼祈谷燔柴自是年始

四月己酉合祀

百神於

大享殿先是二月

谕礼部帝王父

天母

地禋祀大典务求至当朕稽考旧章洪武初原系孟春合祭南郊至嘉靖年间始定分祭冬至祀

圜丘夏至祭

方泽春分朝

日秋分夕

月而合祭之礼遂止朕思合祭之礼原以毕萃神只普荐馨香不宜竟废今欲祗申昭事之诚每年孟春合祭

月及诸神於

大享殿但礼关重大尔部详议以闻部臣议奏合祀事宜

请照前明会典开载举行寻奉

谕旨合祭典礼已定於孟春举行今虽时序已过大典肇修理应本年即举尔部择期速议又

谕孟春祈谷向例於

大享殿今

大享殿合祭以後祈谷礼於

圜丘举行部臣议奏

大享殿内神座应增设

皇地只神座其

从坛照旧用顶架在丹墀内东西相向其东西二十坛原在内壝外设亦宜在丹墀内照东西向少後至於

神牌临期迎请未便应令工部恭制安奉前期一日应於

庙行祭告礼又议以

启运山附於

中岳坛

天柱

隆业二山附於

北岳坛设祭皆从之寻定从祀为十二坛【详见仪注】

皇朝文献通考卷九十一

猜你喜欢
  列传第三十三 韦阆 杜铨 裴骏 辛绍先 柳崇·魏收
  列传第三十·魏徵
  志第三 礼仪三·魏徵
  卷四百六·列传第一百六十五·脱脱
  卷九·李斗
  卷之一千五·佚名
  卷之二百九十四·佚名
  卷三·王晫
  二八九 山东巡抚杨景素奏查获应禁书籍委员解送折·佚名
  武成纪·李百药
  冯坚传·张廷玉
  卷十四·杨士奇
  卷七·杨士奇
  卷之六十二  遵聞錄(明)梁億 撰·邓士龙
  ●皇朝通典卷六十七·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李裕翁·唐圭璋

      摸鱼儿   春光   计江南、许多风景,繁华只在睛昼。些儿淡沲冲融意,到处粘花著柳。疏雨后。更艳艳绵绵,泼眼浓如酒。飞浮宇宙。但借日浮香,随烟著物,巧笔画难就。   惆怅处,曾记苏堤携手。十年惊觉回首。苍埃霁景

  • 卷三百六十五·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三百六十五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初集八十五 张无为【龙虎山人天师四十三代孙】 次韵苏素庵先生杂诗 微月生东海明河澹疎星露华集灌木衰草隂蛩鸣虚襟坐长夜抚慨摅余情万有等埃腐云胡劳死

  • 钱惟演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钱惟演(977—1034)字希圣,临安(今浙江杭州)人。吴越王钱俶之子,生于太平兴国二年,《全宋词》作生于建隆三年(962),误。随父归宋,为右屯卫将军。真宗时,召试学士院,改太仆少卿,命直秘阁,预修《册府元龟》,随知制诰,为翰林学士,

  • 卷六十三 武五子传第三十三·班固

    孝武皇帝六男。卫皇后生戾太子,赵婕妤生孝昭帝,王夫人生齐怀王闳,李姬生燕刺王旦、广陵厉王胥,李夫人生昌邑哀王髆。 戾太子据,元狩元年立为皇太子,年七岁矣。初,上年二十九乃得太子,甚喜,为立D63C,使东方朔、枚皋作D63C祝。少

  • 列传第十六 温皇甫二李姜崔·欧阳修

    温大雅,字彦弘,并州祁人。父君攸,北齐文林馆学士,入隋为泗州司马,见朝政不纲,谢病归。大雅性至孝,与弟彦博、大有皆知名,薛道衡见之,叹曰:“三人者,皆卿相才也。”初为东宫学士、长安尉,以父丧解,会天下乱,不复仕。高祖镇太原,厚礼之

  • 卷一百六十五 表五·赵尔巽

      ◎皇子世表五   表略

  • 卷之三百五十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尚史卷五·李锴

    本纪四周本纪太王 王季 文王太王者是为古公亶父组绀诸之子后稷弃之裔也舜封弃于邰号曰后稷别姓姬氏【后稷别有本传见唐虞诸臣 史记】子曰漦蠒漦蠒生叔均山海经叔均始作牛耕叔均又数世生不窋【吕梁碑】史记后稷

  • 一二 整理古籍和古碑·许寿裳

    自民二(1913年)以后,我常常见鲁迅伏案校书,单是一部《嵇康集》,不知道校过多少遍,参照诸本,不厌精详,所以成为校勘最善之书。其序文有云:“……今此校定,则排摈旧校,力存原文。其为浓墨所灭,不得已而从改本者,则

  • 153.姚崇灭蝗·林汉达

    唐中宗复位以后,让他的妻子韦后掌握政权,重用武三思,把朝政弄得混乱不堪。公元710年,中宗死后,唐睿宗的儿子李隆基起兵杀了韦后,拥戴睿宗复位。过了两年,睿宗把皇位让给李隆基。这就是唐玄宗。二十多岁的唐玄宗刚即位的时候,

  • 宣公(元年~十八年)·谷梁赤

    宣公元年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继故而言即位,与闻乎故也。公子遂如齐逆女。三月,遂以夫人妇姜至自齐。其不言氏,丧未毕,故略之也。其曰妇,缘姑言之之辞也。遂之挈,由上致之也。夏,季孙行父如齐。晋放其大夫胥甲父于卫。放犹屏

  • 卷十七·叶梦得

    <经部,春秋类,叶氏春秋传钦定四库全书叶氏春秋传卷十七宋 叶梦得 撰襄公三秋宋公杀其世子痤何以挈宋公杀世子母弟目君甚之也晋人执衞喜喜负弑君之罪晋不以讨而以林父之愬执之非伯讨也故以人执八月壬午许男卒于

  • 佛说华积陀罗尼神咒经·佚名

    吴月支国居士支谦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阿耨达池龙王宫中。与大比丘五百人俱。及菩萨摩诃萨具足一千。悉得一切陀罗尼。余一生在住十住地。次当作佛。如王太子。俱于十方皆成佛道。具大庄严不疑如来一切功德。天龙八部

  • 圣无动尊安镇家国等法·佚名

      尔时毗卢遮那如来。为愍念一切有情。常于烦恼苦海之中。流浪生死不出三界。受众苦故。展转造作无量苦业相续不绝。我为拔济一切有情。于三界中现威德光明自在之身。号曰不动金刚明王。能与人天安乐利益。安镇家国

  • 卷之十八·别庵性统

    续灯正统卷十八 南海普陀嗣祖沙门西蜀 性统 编集 临济宗 大鉴下第三十一世 治平铁壁慧机禅师法嗣 汾阳觉天灯启禅师 山西汾阳李氏子。世锦衣。脱白。至蜀谒庆忠於平山。依止十年。忽尔开悟。作偈曰。跋涉劳心十载

  • 北辕录·周辉

    地理笔记。南宋周煇撰。1卷。记载了淳熙四年(1177)敷文阁待制张子正充贺金国生辰使,右监门卫大将军赵士褒为副使,率团出使金国的经过。使团从临安(今浙江杭州)出发,至盱眙军(治今江苏盱眙)过境,由金国的泗州(治今江苏盱眙

  • 东槎纪略·姚莹

    台湾地方志。清姚莹(1785—1852)撰。五卷。莹字石甫,号展如,安徽桐城人。嘉庆进士,历官知县、按察使。镇守台湾多年,熟悉地理民情。此编约当道光九年(1829)成书,记事止道光六年,约七万余字。分复建凤山县城、埔里社纪略、噶

  • 奇经八脉考·李时珍

    经脉专书。1卷。明李时珍撰,刊于万历六年(1578年)。此书为研究奇经八脉之专论。李氏参考历代有关文献,对十二正经以外的阴维、阳维、阴跷、阳跷、任、督、带、冲八脉循行路线和主治病证,进行了整理和说明,并提出个人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