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十、延师课读

  自从迁移到桃花坞后,我的读书发生问题了。因为同居人家以及邻近,并没有一个私塾,而且因为我年纪太小,祖母及母亲不肯放我走出大门去,我那时不过七岁多吧,而生性懦弱,易被同学所欺,于是决定请一位先生在家课读。

  请的那位先生姓何,名叫希铿,这两个字是名是号,现在已记不清了。他年纪很轻,不过二十多岁,还没有娶过亲,是一个长长的身体,瘦瘦的脸儿,说起话来,低声下气的。

  何先生是没有进过学的,从前的文人,以进过学为本位,称为生员(即是秀才),没有进过学尚在考试中的,称之为童生。有五六十岁而尚未考取秀才者,称之为老董生(更有年高者,称之为“寿童”,其名甚可怪也)。从前苏州请先生,也有等级,这等级是根据于科举的。大概未进学的,等级最低,馆谷最少;已进学的高一级;补过廪,文才好的,再高一级;中过举人的,再高一级。至于中过进士的,也不会当一个处馆先生了。除非是那穷京官,在北京的王公大臣家里,教他们的子弟。

  何先生的馆谷,我记得只有三块钱一节。原来苏州致送教师的修金,不以月计,而以节计的。一年分为六节,便是清明、端午、七夕、重阳、冬至、年底了。三块钱一节,质言之,就是只有一块半钱一月,十八块钱一年了。后来父亲又送了他三节的节敬,每节两元。这个三节,又是什么日子呢?便是端节、中秋、年底,那末每年又多了六元,总共是二十四块钱一年。

  中国币制一向没有本位,在官家以银两计算,即所谓生银制度,在民间则都以制钱计算。许多有钱人家,如雇用工人、佣仆们,也都是讲定每月薪工几千几百文。但自从墨西哥银圆流行到中国来后,江南大都是用银圆计算了(俗呼之为“洋钱”)。当初每一银圆(银圆亦作银元),可以兑制钱一千有零,那时以何先生的资格,每年二十四元,待遇不算得太低,因为当时的物价太便宜了。

  并且江南当时的风气,出外处馆,也是一种清高的职务,待遇不靠这一点馆薪,而膳供似更重要。吴中向称文物礼教之邦,对于敬师之礼,非常尊重。家堂里还有一块“天地君亲师”的牌位,以为人生所最当敬重的五个字,师也占了一位。这正是“论语”上所说的“有酒食,先生馔”,所以人家对于先生的膳食问题,是相当注意而不敢轻忽的。

  有些大户人家,家里请了许多账房先生(大概是管理田地房屋事宜),称之为东席,而所请的教书先生则称之为西席。而东席不能与西席分庭抗礼,西席先生吃饭,往往另开一桌,比较优厚。学生年纪大的,就陪了先生吃饭,若是小学生,往往先生独自一人吃饭。更有人家于吃饭后,命厨子来请问:“师爷明天喜欢吃些什么菜”的(我曾经受过此种待遇,但要我点菜,那是大窘事,只好谢绝他道:“随便什么都好”,真是“孟子”上所说的“待先生如此其恭且敬也。”)

  我们供给何先生,不丰不啬,大概是两荤、一素、一汤。夜饭,苏州人家有饭也有粥,我们就加两小碟粥菜。那是何先生一人独吃,我不陪先生吃。我小时颇娇养,吃东西很麻烦,肥肉不要吃,多骨的鱼不敢吃,爱吃的只有蛋和虾,人也瘦弱,吃得很少,每饭不过一碗,祖母和母亲很以为忧,吃饭似须加以监督。

  我们学堂里,共有三人,一是我,一是姊姊,一是四姑母的儿子,我的姚氏表兄。姊姊比我大三岁,名蓉,祖母说:“给她读一二年书,能识得几个字罢了。”所读的什么“闺门女训”之类,也有好几种吧,她还在习女红,不是天天到书房的。我的姚氏表兄,年纪比我大两岁,但是他的资质太不聪明,我在前章已说过。所以在三个人中,我算是一位主角。

  论何先生的教法,远不及陈先生的认真,我是个小孩子,也自觉得。父亲虽是商业中人,觉得教小孩子只是死读书死背,颇不以为然。他以为小孩子要开他的知识,须从讲解入手,他意思要请何先生给我讲书。但这些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近乎哲理的书,小孩子如何听得懂?不但是我们听不懂,连何先生也有些讲不明白呢?

  于是父亲又去搜购了那种易于讲解的书,如“孝弟图说”(木刻本、有图画、刻得很精致),“儿童故事”之类,使小孩子易于明白的书。何先生讲是讲了,只是呆呆板板,使我们不感兴趣。而且有几段,何先生不讲,我亦懂得。何先生是住在我家的,每隔三、四天,回家住一次,到明天,往往告假一天。到了半年以后,我家方才晓得何先生是患着严重的肺病,照现在说来,只怕他的病历,已到第三期了。

  何先生家境不好,他又舍不得我家这个馆地。在我们家里,他曾咯过一次血,他却对我们的女佣说:“这是鼻衂。”祖母已经起疑心他有病了。及至有一次,他有三天不曾到馆,祖母派了一个女佣人到他家里去问候他,方知他病得很厉害,他的母亲(我的太师母),向女佣人垂泪。女佣人回来一说,祖母连忙命人送钱去,送东西去,并且安慰他,不必急急到馆,多休养几天。祖母又常常送藕汁,什么仙鹤草熬的膏子,说是专门治吐血病的,多方去慰问他。

  后来他的病有些起色了,颇想力疾到馆,我们家里,连忙去劝止他。那是有些私心的,当时也早知道肺痨病是要传染的,如何再能到馆与孩子们日夕相亲近呢?但过了一个月,何先生又病倒了,这一次,病很沉重,苏州人称之为“痨病上床”,意思就是说就是不能再起床了。何先生也自知不起,但他在病中,还怀念他的馆务,怀念我们读书的荒废,他请他老兄大何先生来代馆。这位大何先生其貌不扬,学问也不好,我们的顾氏表姊,给他起了一个绰号,叫做“何仙姑”。何仙姑本为八仙中的一位,所以称为何仙姑者,因为他是何先生的哥哥,“仙”与“先”同音,“哥”与“姑”同音也。

  何先生之兄来代馆以后,未及年终,何先生已辞世了。可怜他的年龄,不过二十多岁。那个时期,苏州青年,患肺病者甚多,往往一家兄弟数人,互相传染,全患肺病。大概因为是慢性传染,不知趋避,其次则体力柔弱,失于运动,尤其那些富家子弟,更容易患此病了。

猜你喜欢
  卷一百一十一·志第六十四·礼十四等·脱脱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六十八·杨仲良
  大事记续编卷二十八·王祎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八十四·佚名
  卷之一百五十七·佚名
  卷之二百九十四·佚名
  ●附录(行吟杂录)·金科豫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二十四 孝友传二·纪昀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二十一·杜大珪
  绎史卷一百十九·马骕
  河间王李孝恭传·欧阳修
  卷三百十七·杨士奇
  一三○、宋元王兒说考·钱穆
  晋纪十六 显宗成皇帝上之下咸和三年(戊子、328)·司马光
  十九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三月十二深夜大沽口外·徐志摩

    今夜困守在大沽口外; 绝海里的俘虏, 对着忧愁申诉;桅上的孤灯在风前摇摆: 天昏昏有层云裹, 那掣电是探海火!你说不自由是这变乱的时光? 但变乱还有时罢休, 谁敢说人生有自由?今天的希望变作明天的怅惘; 星光在天外冷眼瞅

  • 提要·佚名

    臣等谨案乐府补题一巻不着编辑人名氏皆宋末遗民倡和之作凡赋龙涎香八首其调为天香赋白莲十首其调为水龙吟赋莼五首其调为摸鱼儿赋蝉十首其调为齐天乐赋蠏四首其调为桂枝香作者为王沂孙周宻王易简冯应瑞唐艺孙吕同李彭

  • 柴氏四隐集巻三·柴望

    宋 柴元彪 撰五言律诗姜林居别业【崧髙山下】结庐尘外境流水绕平田三迳故人菊一池君子莲墖悬当尸月钟翳隔溪烟自得平生趣渔竿老渭川钱塘怀古百年朝市旧登览若为情落日铜驼陌东风夹马营路随荆刺断城与黍离平可惜西湖

  • 第三出 仙舟放游·丁耀亢

    (且扮舟子上)千丈艟艨百尺蓬,一帆高挂海天空。醉眠一任风吹去,只在丹山碧水中。俺渔翁来此与何生驾舟,邀请高人绝色,泛海狂游。今日诸客俱到,风动开船,不免将海中光景与船上筵席,细说一番:只见碧澄澄万顷清波,绿沉

  • 宋词三百首(2)·朱祖谋

    竹马子登孤垒荒凉,危亭旷望,静临烟渚。对雌霓桂雨,雄风拂槛,微收残暑。渐觉一叶惊秋,残蝉噪晚,素商时序。览景想前欢,指神京、非雾非烟深处。向此成追感,新愁易积,故人难聚。凭高尽日凝伫,赢得消魂无语。极目霁霭霏微,暝鸦零乱,萧

  • 康范诗集原序·汪晫

    志发于言而为诗情发于声而成音是故诗之豪放而绮丽者志乎富贵者也冲澹而萧散者志乎隠遯者也平易而典雅者志乎道义者也是故音之和者其情正音之怨者其情乖音之靡者其情肆听其言也审其声也斯得其志与情之所发人之贤否从可

  • ●卷三十二·徐梦莘

      靖康中帙七。   起靖康元年正月二十五日辛卯,尽三十日丙申。   二十五日辛卯鄜延张俊环庆韩时中泾原马千等皆至京师稍安。   斩内侍官匿金字牌者三人。   初朝廷发金字牌勾兵陇西(旧校云:一本作陕西)丙侍官暗

  • 春秋战国异辞卷五十一·陈厚耀

    赵孝成王孝成王元年秦伐我拔三城赵王新立太后用事秦急攻之赵氏求救于齐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太后不肯【太后恵文后也长安君其少子也】大臣强谏太后眀谓左右曰复言长安君为质者老妇必唾其面左师触詟愿见太后太后盛

  • 卷十·六朝(晋)·蒋一葵

    【司马懿】 〔字仲达。曹操辟为文学椽,迁太子中庶子。与陈群、吴质、朱铄号曰“四友”。操尝梦三马同食一槽,谓丕曰:“懿非人臣也。”丕素与懿善,故得免。既而,竟迁魏鼎。〕 司马高祖伐公孙渊,过故乡,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三十·佚名

    .TRS_Editor P{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margin-bottom:1

  • 第二九五红禀光绪十二年二月二十七日一一七一○--三·佚名

    局董等佥禀新竹县:拟将犯禁采藤之人犯,将藤条作价认赔;知县批:应再酌量议罚具禀竹北二保咸菜瓮局董生员刘耀黎、卫璧奎,为据情禀明,邀恩裁夺事。切有打牛崎民人许阿十、许阿戆,与四处愚民,未闻禁令,采藤犯

  • 王弘贽传·欧阳修

    王弘贽,不知他的家世是什么人。唐明宗时,当合、阶二州刺史、右千牛卫将军、卫州刺史。潞王从珂在凤翔造反,拥兵东进到陕州。愍帝害怕,夜里和一百多骑出逃,到卫州东面七八里,遇晋高祖准备到京朝见,骑马做前导的侍从不知回避,愍

  • 苫彻拔都儿传·宋濂

    苫彻拔都儿,钦察人,最初为太宗掌管牧马事宜。在攻凤翔、战潼关时,均立有功勋。后随大将速不台攻打汴京,率敢死队拔去金朝设于黄河南岸之木栅,因此赐他良马十匹。在回师途中,蒙军遭金将高都尉的狙击,苫彻拔都儿率众迎战,斩高都

  • 孙应奎传·张廷玉

    孙应奎,字文宿,洛阳人。正德十六年(1521)中进士。授官章丘知县。嘉靖四年(1525)孙应奎被调进朝廷任兵科给事中,上疏奏言说:“只有忠厚刚直、纯洁坚定的人才能担当辅臣之大任。今朝大学士杨一清虽然练达国体,但向来善于变通

  • 卷二十二·吕祖谦

    <经部,书类,增修东莱书说钦定四库全书增修东莱书说卷二十二  宋 时澜 撰召诰第十四     周书成王在丰欲宅洛邑使召公先相宅作召诰丰者旧都宗周之地也洛邑之宅一以道里之均受四方之朝防一以迁有商之民一以定

  • 卷第四十七·佚名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卷第四十七尊者众贤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辩随眠品第五之三如前所辩六随眠中。由行有殊见分为五。名先已列。自体如何。颂曰。我我所断常  拨无劣谓胜非因道妄谓  是五见自体论曰。由因教力有诸

  • 阿毗昙毗婆沙论 第四十九卷·佚名

    阿毗昙毗婆沙论 第四十九卷迦旃延子造五百罗汉释北凉天竺沙门浮陀跋摩共道泰等译智犍度八道品下◎念觉支与喜觉支相应。喜觉支俱聚中。念觉支体。与喜觉支相应。不与念觉支相应。所以者何。以三事故。自体不与

  • 金刚顶瑜伽中略出念诵经·佚名

    凡四卷。唐代金刚智译。收于大正藏第十八册。略称略出经、略出念诵经。乃摘自十万颂广本金刚顶经之精要,故称略出经。与金刚顶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大教王经俱为密宗重要之依据经典。内容大要为对灌顶受法弟子说灌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