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卷二
陇西李白诗二
远别离
远别离。古有皇英之二女。乃在洞庭之南。潇湘之浦。
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离苦。
日惨惨兮云冥冥。猩猩啼烟兮鬼啸雨。我纵言之将何补。
皇穹窃恐不照余之忠诚。雷凭凭兮欲吼怒。
尧舜当之亦禅禹。君失臣兮龙为鱼。权归臣兮鼠变虎。
或言尧幽囚。舜野死。
九疑联绵皆相似。重瞳孤坟竟何是。
帝子泣兮绿云间。随风波兮去无还。
恸哭兮远望。见苍梧之深山。
苍梧山崩湘水绝。竹上之泪乃可灭。
原选者评。此忧天宝之将乱。欲抒其忠诚而不可得也。日者。君象云盛则蔽其明。啼烟啸雨阴晦之象甚矣。诗云。荟兮蔚兮。南山朝阝齐。小人之势至於如此。政事尚可问乎。
屈平曰。理弱而媒拙兮。恐导言之不固。又曰。闺中既邃远兮。哲王又不寤。白以见疏之人欲言何补。而忠诚不懈如此。此立言之本指。龙鱼虎鼠之喻。亦本。楚词。及。说苑。兼用。客难。中语。比类陈词。可谓深切著明者矣。
萧士斌
贝 曰。太白熟识时病。欲言则惧祸及。己不得已。而形之诗章。聊以致其爱君忧国之志而已。
杨载曰。波澜开阖如江海之波。一波未平一波复起。又如兵家之阵。方以为正。又复为奇。方以为奇。忽复是正。出入变化不可纪极。
刘辰翁曰。参差曲屈。幽人鬼语而动荡自然。无长吉之苦。
高木秉曰。此太白伤时君子失位。小人用事以致丧乱。身在江湖之上。欲往救而不可。
哀忠谏之无从。舒愤疾而作也。
李东阳曰。古律诗各有音节。然皆限於字数。求之不难。乐府长短句最难调叠。然亦有自然之节。如太白。远别离。子美。桃竹杖。皆极其操纵。曷尝按古人声调而自和顺委曲。
沈德潜曰。中有欲言不可明言处。故托吊古以抒之。屈折反覆。离骚。之旨。郭茂倩曰。楚词云。悲莫悲兮。生别离。古诗云。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李陵与苏武诗云。良时不可再。别离在须臾。故后人拟之。为古别离梁简文。又为。生别离。宋吴迈远有。长别离。李白有。远别离。亦皆类此。
蜀道难
噫吁口戏。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於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於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砅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非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於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原选者评。解此诗者。几如聚讼。惟萧士斌贝 谓为禄山乱华。天子幸蜀而作者得之。盖其诗。笔势奇崛。词旨隐跃。往往求之不得。则妄为之说。若析而论之亦自瞭然可睹。题本古乐府。非白所创。即以蜀道之难二语为通篇节奏。蚕丛及鱼凫。至。以手抚膺坐长叹。极言山川道途之险。以还题意而其非寻常游幸之地。已见言外。与下文神相贯注。
。问君西游何时还。正指幸蜀事。萧士斌
贝 曰。君字非泛然而言。犹杜甫。北征。诗。恐君有遗失。及君诚中与主之义。所谓君者。明皇也。其说是也。当日仓皇西幸。扈从萧条。栈道崎岖。霖铃悲感。乌号鹃啼。写出凄凉之状。故曰。使人听此凋朱颜。此为明皇悲也。
以下重写难字而以其险也。如此三句束之远道之人。盖指从者而言。故承以。剑阁峥嵘。六句。楚贾云。我能往寇亦能往。蜀之险不必可恃。故为危之之词。以致其忠爱之意。若如诸说所云。为守蜀者。发於义。为不伦矣。朝避猛虎。六句直言避乱而祝其早还。通篇结穴在此。结语收得住。有无限遥情。若徒赏其文章之奇。而不审其深情远意。未为知白者也。胡震亨谓其海说事理。故包括大而有合。乐府讽世。立教本旨。盖亦穷於解矣。
刘辰翁曰。妙在起伏。其才思放肆。语次崛奇。自不必言。
桂临川曰。蜀道难。全为元宗幸蜀而作。至於。一夫当关。云云。为元宗虑深远矣。
词旨幽深。雄浑飘逸。欧阳子以庐山高方之。殊为可哂。
赵执信曰。原本。楚骚。集中格调相类者多是。为此体之祖。
沈德潜曰。笔阵纵横。如蚪飞蠖动。起雷霆於指顾之间。任华庐同辈仿之。适得其怪耳。太白所以为仙才也。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是其主意。
王僧虔。技录。有。蜀道难行。
吴竞。乐府解题。曰。蜀道难。备言铜梁王垒之阻。与蜀国弦颇同。
洪刍曰。新唐书。严武传。曰。武在蜀放肆。房琯以故宰相为部内刺史。武踞慢不为礼。最厚杜甫。然欲杀甫数矣。李白作。蜀道难。乃为房与杜危之也。新唐书。据范摅。云溪友议。言之耳。按。摭言。载。李白至京。以所业贽谒贺知章。知章览。蜀道难。一篇曰。子谪仙人也。白本传。天宝初。因吴筠被召亦至长安时。往见贺知章。则与严武帅蜀岁月悬远。尝见李集一本。於。蜀道难。题下注。讽章仇兼琼也。考其年月近之矣。谓危房杜者非也。新唐书。第弗深考耳。
沈括曰。前史称严武为剑南节度不法。李白为作。蜀道难。按孟棨所记。白初至京师。贺知章闻名。首诣之。白出。蜀道难。时。乃天宝初也。严武为剑南。乃在至德以后。
肃宗时年代甚远。盖小说所记。率多舛讹。
萧士斌
贝 曰。所谓尝见李集一本。於。蜀道难。下注。讽章仇兼琼者。黄鲁直尝於宜州为周惟深作草书。蜀道难。亦於题下注云。讽章仇兼琼也。然天宝初。天下安。四郊无警。剑阁乃长安入蜀之道。太白非狂者。乃拳拳然。欲其严剑阁之守。不知将何所拒乎。以此知其不为章仇兼琼也。
梁甫吟
长啸。梁甫吟。何时见阳春。君不见。朝歌屠叟辞棘津。八十西来钓渭滨。
宁羞白发照清水。逢时吐气思经纶。广张三千六百钓。风期暗与文王亲。
大贤虎变愚不测。当年颇似寻常人。君不见高阳酒徒起草中。长揖山东隆准公。
入门不拜骋雄辩。两女辍洗来趋风。东下齐城七十二。指挥楚汉如旋蓬。
狂客落魄尚如此。何况壮士当群雄。
我欲攀龙见明主。雷公砰訇震天皷。帝傍投壶多玉女。
三时大笑开电光。倏烁晦冥起风雨。阊阖九门不可通。以额扣关阍者怒。
白日不照吾精诚。杞国无事忧天倾。猰犭俞磨牙竞人肉。驺虞不折生草茎。
手接飞猱搏彫虎。侧足焦原未言苦。智者可卷愚者豪。世人见我轻鸿毛。
力排南山三壮士。齐相杀之费二桃。吴楚弄兵无剧孟。亚夫咍尔为徒劳。
。梁甫吟。声正悲。张公两龙剑。神物合有时。
风云感会起屠钓。大人山兒屼当安之。原选者评。此诗当亦遭谗被放后作。与屈平眷眷楚国同一精诚。三千六百钓迄无定论。
按。说苑。云。吕望年七十钓於渭渚。孔丛子云。太公勤身苦志。八十而遇文王。以百年三万六千场计之。七十至八十约三千六百钓也。或又以八十始钓。九十始遇。为十年。殆未知楚辞所云。太公九十乃显荣。盖指对国时言也。
沈德潜曰。太白以气胜。故拉杂使事而不见其迹。若不善学之。恐意气粗豪。杂出不伦矣。作诗不可不防其渐。
。古今乐录。曰。王僧虔。技录。相和歌楚调。五曲内有。梁甫吟。行始於诸葛亮。
沈德潜曰。三千六百钓。或言地有三千六百轴。太公合天下而钓之。得与文王相遇也。
乌夜啼
黄云城边乌欲栖。归飞哑哑枝上啼。机中织锦秦川女。碧纱如烟隔窗语。
停梭怅然忆远人。独宿空房泪如雨。
原选者评。语浅意深。乐府本色。
刘辰翁曰。语有深於此者。然情之所至皆不如此。则亦不必深也。凡言乐府者未足以知此。
吴昌祺曰。含蕴无穷。音节绝妙。
。古今乐录。曰。乌夜啼。者。清商曲也。乃周房中乐之遗声。江左所谓梁宋新声也。其词始於宋临川王义庆。宋元嘉中徙彭城王义康於豫章郡。义庆时为江州相。见而哭文帝。闻而怪之。召还宅。义庆大惧。妓妾闻。乌夜啼。叩斋阁云。明日应有赦。及旦。
改南兖州刺史。因作此歌。其词云。茏葱窗不开。乌夜啼。夜夜望郎来。盖咏其妾也。
李勉。琴说。曰。乌夜啼。何晏之女所造。与此义同而事异。
乌栖曲
姑苏台上乌栖时。吴王宫里醉西施。吴歌楚舞欢未毕。青山欲衔半边日。
银箭金壶漏水多。起着秋月坠江波。东方渐高奈乐何。
原选者评。乐极悲生之意。写得微婉。荒宴未几。而麋鹿游於姑苏矣。全不说破。可谓兴寄深微者。胡应麟以杜之。七哀。隽永深厚。法律森然。谓此篇斤两稍轻。咏叹不足。
真意为谤伤。未足与议也。末缀一单句有不尽之妙。
贺知章曰。此诗可以泣鬼神。
范杼曰。此篇与。乌夜啼。可谓精金粹玉。
萧士斌
贝 曰。深得。国风。刺诗之体。盛言其美而不美者自见。
。乐录。鸟兽二十一曲之一。战城南
去年战。桑乾源。今年战。葱河道。洗兵条支海上波。放马天山雪中草。
万里长征战。三军尽衰老。匈奴以杀戮为耕作。古来惟见白骨黄沙田。
秦家筑城避胡处。汉家还有烽火然。烽火然不息。征战无已时。
野战格斗死。败马号鸣向天悲。乌鸢啄人肠。衔飞上挂枯树枝。
士卒涂草莽。将军空尔为。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
原选者评。古词云。战城南。死郭北。野死不葬乌可食。又云。愿为忠臣安可得。
白诗亦本其意。而语尤惨痛。意更切至。所以刺黩武而戒穷兵者深矣。
萧士斌
贝 曰。开元天宝中上。好边功。征伐无时。此诗盖有所讽也。
沈德潜曰。匈奴。二句。可谓奇语。末本庄语。却以摇曳出之。
。古今乐录。曰。战城南。汉鼓吹铙歌十八曲之六。
行行且游猎篇
边城儿。生年不读一字书。但将游猎夸轻。胡马秋肥宜白草。骑来蹑影何矜骄。
金鞭拂雪挥鸣鞘。半酣呼鹰出远郊。弓弯满月不虚发。双鸧迸落连飞髇。
海边观者皆辟易。猛气英风振沙碛。儒生不及游侠人。白首下帷复何益。
原选者评。揆文教。奋武卫。二者不可偏废。此白愤时有激而作。盖天宝以后。益好边功。武士得志。亦世道之忧也。
。乐府解题。曰。梁刘孝威。游猎篇。备言游行射猎之事。亦谓之。行行且游猎。篇。
飞龙引
鼎湖流水清且闲。轩辕去时有弓剑。古人传道留其间。
后宫婵娟多花颜。乘鸾飞烟亦不还。骑龙攀天造天关。
造天关。闻天语。长云河车载玉女。
载玉女。过紫皇。紫皇乃赐白兔所捣之药方。
后天而老凋三光。不视瑶池见王母。蛾眉萧飒如秋霜。
原选者评。一结从。大人赋。翻出。仙者后天而老。乃蛾眉。萧飒如许。则不老者且先凋矣。讽意微而显。
萧士斌
贝 曰。飞龙引。者。古乐府鱼龙六曲之一。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值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岐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原选者评。冰塞雪满。道路之难甚矣。而日边有梦。破浪济海尚未决。志於去也。后有二篇。则畏其难而决去矣。此盖被放之初。述怀如此。真写得难字意出。
刘辰翁曰。结得不至。鼠尾甚善。
郭茂倩曰。乐府解题。云。行路难。备言世路艰难及离别悲伤之意。多以君不见为首。按陈武别传曰。武常牧羊。诸家牧竖有知歌谣者。武遂学。行路难则所起亦远矣。
长相思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原选者评。络纬秋啼。时将晚矣。曹植云。盛年处房室。中夜起长叹。其寓兴则同。然植意以礼义自守。此则不胜沦落之感。
。卫风。曰。云谁之思。西方美人。楚辞。曰。恐美人之迟暮。贤者穷於不遇。而不敢忘君。斯忠厚之旨也。辞清意婉妙於言情。
梅鼎祚曰。缀景幽绝。如泣如诉。怨而不诽。
郭茂倩曰。古诗云。客从远方来。遗我一书札。上言长相思。下言久别离。长者久远之辞言。行人久戍寄书。以遗所思也。又曰。客从远方来。遗我一端绮。文彩双鸳鸯。
裁为合欢被。著以长相思。缘以结不解。谓被中著绵。以致相思绵绵之意。故曰。长相思也。又有。千里思。与此相类。
上留田行
行至上留田。孤坟何峥嵘。积此万古恨。春草不复生。悲风四边来。肠断白杨声。
借问谁家地。埋没蒿里茔。古老向余言。言是上留田。
蓬科马鬣今已平。昔之弟死兄不葬。他人於此举铭旌。
一鸟死。百鸟鸣。一兽走。百兽惊。桓山之禽别离苦。欲去回翔不能征。
田氏仓卒骨肉分。青天白日摧紫荆。交柯之木本同形。东枝焦页卒页西枝荣。
无心之物尚如此。参商胡乃寻天兵。孤竹。延陵。让国扬名。高风缅邈。颓波激情。尺布之谣。塞耳不能听。
原选者评。萧士斌
贝 说得之。白之从。虽曰迫胁。亦其倜傥自负。欲藉以就功名故也。
词气激切。若有不平之感。如谢灵运所云。道消结愤懑者。桓山之禽。盖白自比也。胡应麟。诗薮。称其。公无渡河篇。波滔天。尧咨嗟。大禹湮百川。儿啼不窥家。其害乃去。
茫然风沙。等语。为极力摹汉。似此情质词。古何遽不如汉也。
萧士斌
贝 曰。孤竹。延陵。数句。非泛然之作。以唐史至德间事。考之其为李成式辈。
以谋激永王之反。而执杀之。太白目击其事。故作是诗与。
沈德潜曰。末一段促节繁音。如闻乐章之乱。
王僧虔。技录。瑟调曲之一。
崔豹。古今注。上留田。地名也。其地有不字其孤弟者。邻人作悲歌。以讽其兄。故有此曲。
前有一樽酒行
春风东来忽相过。金樽渌酒生微波。落花纷纷稍觉多。美人欲醉朱颜酡。
青轩桃李能几何。流光欺人忽蹉跎。君起舞。日西夕。
当年意气不肯平。白发如丝叹何益。
原选者评。即白所云。浮生若梦。为欢几何之意。写来偏自细致。不是一味豪放。又不是齐梁卑靡之音。故妙。
乐府觞酌十曲之一。
夜坐吟
冬夜夜寒觉夜长。沉吟久坐坐北堂。冰合井泉日入闺。金缸青凝照悲啼。
金缸灭。啼转多。掩妾泪。听君歌。歌有声。妾有情。
情声合。两无违。一语不入意。从君万曲梁尘飞。
原选者评。空谷幽泉。琴声断续。恩怨尔汝。呢呢如闻。景细情真。结语从鲍照诗翻案而出。
萧士斌
贝 曰。前有一樽酒行。夜坐吟。三篇。鲍照乐府。白纟宁词。体也。鲍诗云。
。万曲不关心。一曲动情多。欲知情厚薄。更听此声过。
谭元春曰。似鲍参军体。听君歌。逐君音。不贵声。贵意深。而以一语不入二句。露出爽俊之致。微有别耳。
郭茂倩曰。夜坐吟。鲍照所作也。其词曰。冬夜沉沉夜坐吟。言听歌逐音。因音托意也。野田黄雀行
游莫逐炎洲翠。栖莫近吴宫燕。吴宫火起焚巢窠。炎洲逐翠遭网罗。
萧条两翅蓬蒿下。纵有鹰鹯奈若何。
原选者评。黯然自伤。当在浔阳既败之后。胡震亨云。不参按白身世遘遇之概。不知其因事傅题。借题抒情之本指。最为有见。故颂诗者。必贵於论世也。
。古今乐录。曰。王僧虔。技录。有。野田黄雀行。晋乐。奏东阿王置酒高殿上一篇。
箜篌谣
攀天莫登龙。走山莫骑虎。贱结交心不移。唯有严陵及光武。
周公称大圣。管蔡宁相容。汉谣一斗粟。不与淮南舂。兄弟尚路人。吾心安所从。
他人方寸间。山海几千重。轻言托朋友。对面九疑峰。开花必早落。桃李不如松。
管鲍久已死。何人继其踪。
原选者评。白之受知。明皇礼遇殊绝。当时王公贵人交游亦众。浔阳既败。莫为省记。
故以严陵光武及管鲍为比。言管蔡者事之缘起如此也。卒之为白纳官赎罪者。郭子仪也。亦可以无憾矣。
萧士斌
贝 曰。琴操五十七曲九引。内有。箜篌引。亦曰。公无渡河。亦曰。箜篌谣。
夷则格上白鸠拂无辞
铿鸣钟。考朗鼓。歌。白鸠。引拂舞。
白鸠之白谁与邻。霜衣雪襟诚可珍。含哺七子能平均。
食不噎。性安驯。首农政。鸣阳春。
天子刻玉杖。镂形赐耆人。
白鹭之白非纯真。外洁其色心匪仁。
阙五德。无司晨。胡为啄我葭下之紫鳞。
鹰鹯雕鹗。贪而好杀。
凤凰虽大圣。不愿以为臣。
原选者评。诗妙比兴。苟无关风义不作可也。盖自李林甫用而聚敛之臣。进严酷之吏多。此诗所以刺也。词之古奥。超魏入汉。王世贞乃谓。李白乐府出入齐梁。非笃论也。
钟惺曰。似刺当时罗织诸狱吏。写出疾恶去残之意。说得有体。
杨齐贤曰。唐礼乐志曰。白鸠。吴拂舞曲也。
萧士斌
贝 曰。拂舞歌五曲有。白鸠。篇亦曰。白凫舞。以其歌且舞也。亦入清商曲。按晋杨泓舞序云。自到江南见白符舞。符。即。凫。也。白凫舞即白鸠舞也。白凫之辞出於吴拂舞五篇。并晋人采集亡国所作。惟白凫不用吴旧歌而更作之。命曰。白鸠篇。
。古今乐录。曰。鞞铎巾拂四舞。梁并夷则格。钟磬鸠拂和。故白拟其词。
日出行
日出东方隈。似从地底来。
历天又入海。六龙所舍安在哉。
其始与终古不息。人非元气。安得与之久徘徊。
草不谢荣於春风。木不怨落於秋天。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与歇皆自然。
义和。义和。汝奚汨没於荒淫之波。
鲁阳何德。驻景挥戈。逆道违天。矫诬实多。
吾将囊括大块。浩然与溟涬同科。
原选者评。易。曰。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不知自然之运。而意於长生久视者。
妄也。诗意似为求仙者发。故前云。人非元气。安得与之久徘徊。后云。鲁阳挥戈。矫诬实多。而结以与溟氵幸同科。言不如委顺造化也。若谓写时行物生之妙。作理学语。亦索然无味矣。观止益知白之学仙。盖有所托而然也。
乐府。日出行。者。时景二十一曲之一。
北风行
烛龙栖寒门。光曜犹旦开。日月照之何不及。此唯有北风号怒天上来。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
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纹金鞞革叉。
中有一双白羽箭。蜘蛛结网生尘埃。箭空在。人今战死不复回。
不忍见此物。焚之已成灰。黄河捧上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原选者评。悲歌激楚。
唐汝询曰。此为戍妇之辞以讽也。
郭茂倩曰。北风。卫诗也。传曰。北风寒凉。病害万物。若鲍照。北风凉。李白。烛龙栖寒门。皆伤北风雨雪。而行人不归。与卫诗异矣。
。淮南子。烛龙在雁门。北蔽於委羽之山不见日。又曰。八之外有八极。北极之山曰寒门。
。山海经。西有王母之山。有轩辕之台。陈子昂诗比登蓟丘望求古轩辕台。
猜你喜欢 王诜·唐圭璋 第二十六出 贻册·李渔 乙集第七·钱谦益 提要·道潜 雪花的快乐·徐志摩 第十四出 前疏 (商调鱼模韵)·丁耀亢 卷182 ·佚名 卷三十六·陈思 卷九十六·朱彝尊 卷三十八·乾隆 卷三十九·陈邦彦 卷四·陈邦彦 卷二百七十五·佚名 御选明诗卷四十五·康熙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