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之二百三十五

  康熙四十七年戊子冬。十月。癸卯朔享太庙。遣领侍卫内大臣尚之隆行礼。

  ○遣官祭永陵、福陵、昭陵、暂安奉殿、孝陵、仁孝皇后、孝昭皇后、孝懿皇后陵。

  ○颁康熙四十八年时宪历。

  ○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上谕诸皇子、议政大臣、大学士、九卿、学士、侍卫等曰、八阿哥允禩、向来奸诈、尔等如以八阿哥系朕之子、徇情出脱、罪坐旁人、朕断不允。皇天在上、朕凡事俱从公料理、岂以朕子而偏爱乎。允禩先听信其乳母之夫雅齐布之言、擅责御史雍泰、奏朕云、乃为修大高殿事责之。朕云、雍泰系言官、如果有罪、即朕亦必熟思再三、始行治罪、尔岂可擅责御史。皇太子奏云、八阿哥责雍泰、皆其乳母之夫谮毁所致自此允禩与皇太子、遂成仇隙、后又因充发伊乳母之夫、愈加怨恨如索额图、长泰等子侄、及迎合索额图之人、今虽锁拏。朕心犹有酌量、不即行杀戮、而允禩将人辄行责处、可乎观伊等以强凌弱、将来兄弟内、或互相争斗、未可定也。世祖六□山戊示□御极、朕八□山戊示□御极、俱赖群臣勷助今立皇太子之事、朕心己有成算、但不告知诸大臣、亦不令众人知到彼时、尔等只遵朕上□日而行。

  ○户部议覆、浙江巡抚王然、疏请赈济杭州湖州两府属被水灾民。应准行。上谕大学士等曰、去年已有上□日蠲免江浙两省丁银、及被灾州县田地银米。今年江宁、安徽、浙江地方、谷不甚收、或有州县、又复被灾、江浙乃财赋要区、着查明江宁、安徽、浙江、康熙四十八年丁银、及被灾州县田地银米、亦应照去年蠲免例、一概蠲免。

  ○甲辰。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上谕领侍卫内大臣、大学士等曰、张明德、于皇太子未废之前、谋欲行刺、势将渐及朕躬。据彼言有飞贼十六人、已招致两人在此、但好汉俱经皇上收录、若于其中不得一二人、断不能成事。又言得新满洲一半、方可行事。如此摇惑人心、幸朕之左右、持心坚正、故不为所摇惑耳。此等情节、直郡王早已详悉密奏。王布穆巴、公赖士、普奇等乃乱之首也允禩知而不奏、为臣子者、当如是耶。张明德为允禩看相、设无他言、允禩何以转语九阿哥、十四阿哥、九阿哥、十四阿哥、又何所见而奏闻于朕允禩现在锁拏、着将布穆巴、赖士、普奇阿禄、一并锁拏、尔等会同议政大臣、即严加质讯具奏张明德所犯、情罪极大、不止于斩、当凌迟处死。

  ○领侍卫内大臣、大学士、议政大臣等、会审顺承郡王布穆巴供、张明德往普奇公家、回至我府、言普奇谓皇太子甚恶、与彼谋刺之、约我入其伙、我不从、故以语直郡王。直郡王云、尔勿先发此事、我当陈奏、可觅此人、送至我府。因送往直郡王府。阿禄口供无异公普奇供、我无狂疾、何敢寻死而向彼妄言此皆毫无影响之语公赖士供、我于顺承郡王府中、见张明德、因唤至我家中看相普奇嘱使送往伊处、故送往是实此外我皆不知九阿哥允禟、十四阿哥允禵供、八阿哥曾语我等、有看相人张姓者云、皇太子行事、凶恶已极、彼有好汉、可谋行刺、我谓之曰此事甚大、尔何等人乃辄敢出口尔有狂疾耶尔设此心、断乎不可。因逐之去八阿哥允禩供、我以此语告诸阿哥是实问张明德口供无异。取供具奏。上谕诸皇子、议政大臣、大学士、九卿、学士、侍卫等曰、贝勒允禩、闻张明德如许妄言、竟不奏闻、允禩革去贝勒、为闲散宗室。布穆巴以所闻情节、商之长史阿禄、告直郡王、使之奏闻、布穆巴、阿禄俱无罪着释放公普奇、知情不首、革去公爵、为闲散宗室公赖士、但令看相并无他故、着释放张明德、情罪极为可恶。着凌迟处死行刑之时、可令事内干连诸人、往视之。

  ○上又亲书谕上□日、示诸皇子大臣等。谕上□日曰、昨日诸大臣、侍卫等、奏请调养朕躬。朕念君臣一体、有怀宜即尽言、故特举朕素念、及不遂朕意之处、一一明谕。朕每思自古帝王、抚世承平、历年久远、未有如朕者。朕无日不向皇太子允礽、言治理天下、爱育黎庶、维系人心之事又尝慕宋孝宗之孝。养高宗语允礽曰、将以政事付汝、朕当择居水土佳处、时闻汝之令名、以优游养性。迨后见其所行不善、难托重器、遂绝此望古来为君甚难、兢兢业业、犹有错误。今朕年已老、愈加畏惧、尝念幸际众心胥戴、万国咸宁之时得终天年、于愿足矣。今允礽过端、业已如此、宗庙社稷、天下黎元、皆系朕躬、朕岂可不自爱耶。顷者告天之文、极为明晰、无俟复言。即使朕躬如有不讳朕宁敢不慎重祖宗弘业、置诸磐石之安乎。迨至彼时、众自知有所倚赖也。此意极深、即朕亦不自喻、岂可遍喻众人乎。尔诸臣知朕精诚无私、深加体念、各勤职业、不妄生事、则朕易于图治、而天下庶绩、亦咸理矣。所谓各勤职业者、即文臣尽忠不爱钱武臣为国不惜死之类。尔诸臣诚能如是、则朕怀自畅、朕体自安矣。若不敬慎所行而欲朕怀宽慰此非忠爱之实心也。特谕。

  ○河道总督张鹏翮题报秋汛水势情形一疏。得上□日、今年秋汛工程平稳、知道了。张鹏翮自任总河以来克遵朕指示、修筑工程、殚心尽力。动用钱粮、绝无糜费。比年两河安晏、堤岸无虞、深为可嘉。所带革职、着与开复。应追赔银两、俱着豁免。该部知道。

  ○乙巳。皇太后圣寿节。上率王以下、文武大臣、侍卫等诣。皇太后宫行礼。遵懿上□日、停止筵宴。

  ○丙午。上谕诸皇子、大臣、侍卫等曰允礽自幼、朕亲为教养冀其向善。迨年长、亲近匪类、薰染恶习、每日唯听信小人之言、因而行止悖乱至极。允禩乘间处处沽名、欺诳众人、希冀为皇太子。朕惟据理、毅然独行、以定国家大名、正君臣大义耳。允禩自幼、性奸心妄。其纠合党类、妄行作乱者有故。伊乳母之夫雅齐布之叔厩长吴达理、与御史雍泰、同出关差、因雍泰少与银两、雅齐布诉之允禩、允禩借端、将雍泰痛责。朕闻知、将雅齐布发翁牛特公主处。伊因此怨朕、处处诳人以窃名誉、邀结苏努为党羽。苏努自其祖相继以来、即为不忠其祖阿尔哈图土门贝勒褚燕、在太祖皇帝时、曾得大罪、置之于法。伊欲为其祖报仇、故如此结党、败坏国事。再允禩素受制于妻。其妻、系安郡王岳乐之女所出。安郡王因谄媚辅政大臣。遂得亲王。其妃系索额图之妹、世祖皇帝时记名之女子。其子马尔浑、景熙、吴尔占等、俱系允禩妻之母舅、并不教训允禩之妻、任其嫉妒行恶、是以允禩迄今、尚未生子。此皆众阿哥所知者。众阿哥当思朕为君父、朕如何降上□日、尔等即如何遵行始是为臣子之正理。尔等若不如此存心、日后朕躬考终必至将朕躬置乾清宫内、尔等束甲相争耳。

  ○丁未。上幸畅春园。

  ○镶红旗汉军副都统赵世芳以病乞休允之。以内务府郎中海章、署内务府总管事。

  ○先是、奉差查审大岚山贼吏部侍郎穆丹押解贼犯朱三、即王士元等父子六人至京、下九卿詹事科道会审。至是九卿等覆奏朱三供、伊系崇祯第四子。查崇祯第四子、已于崇祯十七年前身故。又遵上□日传唤明代老年太监、俱不认识。朱三明系假冒。朱三父子、应凌迟处死。得上□日、朱三即王士元、着凌迟处死伊子朱□土儿土儿□、朱山□主、朱壬朱在朱坤、俱着立斩。

  ○己酉。升内阁学士二鬲、为礼部右侍郎仍兼管詹事府詹事事。

  ○升正黄旗护军统领图思海、为正红旗汉军都统。正红旗满洲副都统戴米纳、为正黄旗护军统领以侯陈泰、为镶白旗护军统领。

  ○升多罗信郡王王府长史和礼、为镶黄旗蒙古副都统。

  ○以原任云南布政使佟国勷、为湖南布政使司布政使。升直隶守道金世扬、为河南按察使司按察使。

  ○辛亥。偏沅巡抚赵申乔、遵上□日回奏、缘康熙四十二年、内阁学士宋大业、奉赍碑额、两次至楚、多方需索、臣曾借司库俸工银九千两馈。伊此次来楚臣以南岳庙工余剩银两、报部充饷、彼不得染指。又仅馈伊银五百两、以此蓄忿、是以捏造轻亵。御书等款。将臣参劾。得上□日、此回奏情节着该部一并察议具奏。

  ○壬子谕吏部、内阁学士阿世坦、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江蘩行止不端俱着革职。

  ○癸丑。升内阁侍读学士黄秉中、翰林院侍读学士色尔图、侍读学士孙柱、俱为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

  ○升都察院左佥都御史劳之辨、为左副都御史。

  ○调镶红旗蒙古都统车纳福、为镶蓝旗满洲都统。

  ○免湖广益阳、武陵、二县、长沙等四卫、本年分水灾额赋有差。

  ○甲寅。以翰林院侍读黄叔琳、提督山东学政。

  ○乙卯。上回宫。诣皇太后宫、问安。

  ○调刑部尚书王掞、为工部尚书升河道总督张鹏翮、为刑部尚书。

  ○丙辰。上奉。皇太后、幸畅春园。

  ○以翰林院编修季愈、为顺天武乡试正考官钱名世、为副考官。

  ○户部议、江南浙江所属被灾州县、奉有截留漕粮平粜之谕。江苏应截留十万石、安徽应截留五万石、浙江杭嘉湖三府应截留八万石、俱令减价平粜价银贮库、于来岁收获后、买米还项又山东、河南二省、奉有年岁薄收、酌量改折之谕。应将本年额徵漕米每省各留八万石。余俱令照例折银解部。得上□日、着漕运总督桑额作速会同江浙督抚、将何州县被灾、并应截米谷查明、一面截留、一面奏闻。余依议。

  ○丁巳多罗贝勒允祉奏、臣牧马厂蒙古喇嘛巴汉格隆、自幼习医能为咒人之术。大阿哥知之传伊到彼同喇嘛明佳噶卜楚、马星噶卜楚时常行走。上命将明佳噶卜楚、马星噶卜楚、巴汉格隆并直郡王府护卫啬楞雅突等锁拏、交侍郎满都侍卫拉锡查审。巴汉格隆等供、直郡王欲咒诅废皇太子、令我等用术镇厌是实随差侍卫纳拉善等、掘出镇厌物件十余处命交和硕显亲王衍潢等严拟具奏。

  ○戊午。谕户部、朕屡次南巡、见闾里殷阜之象、远不逮于旧时。虽不时蠲免额赋、停徵积逋、仅可支吾卒岁、绝无余蓄。朕每念及此、未尝不为恻然去年江南浙江两省、俱被旱荒、多方轸恤、民力稍苏。台今岁复报潦灾、旋经照例蠲赈、并留漕资济。但岁再不登、生计益匮、欲令办赋、力必难供。康熙四十八年除漕粮外、江南通省地丁银四百七十五万四百两有奇浙江通省地丁银二百五十七万七千两有奇、着全行蠲免。所有旧欠带徵银米、仍暂行停止。此朕因江浙二省、为东南重地、特于外施仁、用弘休养之至意。该督抚各饬有司、张示遍谕、务令穷乡蔀屋、咸共知悉。倘或别借事端、侵冒征派、事发、定从重治罪。

  ○己未。以领侍卫内大臣辅国公、鄂飞、兼管宗人府左宗人事。

  ○庚申。免山东济宁邹平等二十九州县本年分旱灾额赋有差。

  ○辛酉。上幸南苑行围。

  ○癸亥。升湖北按察使徐欐、为浙江布政使司布政使。

  ○甲子。升正红旗、护军统领辛泰、为镶红旗蒙古都统。镶红旗满洲副都统莘泰、为正红旗护军统领。调镶红旗蒙古副都统禅布、为正红旗满洲副都统升护军参领吴书为镶红旗蒙古副都统一等侍卫伯王釴、为镶红旗汉军副都统。一等侍卫武格、为镶红旗满洲副都统。

  ○乙丑。圣躬违和、自南苑回宫。

  ○谕领侍卫内大臣、大学士等曰、自有废皇太子一事、朕无日不流涕。顷幸南苑、忆昔皇太子及诸阿哥随行之时、不禁伤怀因是今日回宫、已召见八阿哥、并将召废皇太子一见顷之、内侍传谕曰、朕适召废皇太子、亦既见之矣。自此以后、不复再提往事废皇太子、现在安养咸安宫中。朕念之、复可召见胸中亦不更有郁结矣。

  ○戊辰。上幸畅春园。诣皇太后宫、问安。

  ○以故领侍卫内大臣一等公福善子海金、袭爵。

  ○庚午。以浙江杭州、湖州等处水灾、命内阁学士黄秉中、前往会同督抚、动支库帑仓谷、速行赈济。

  ○壬申。谕领侍卫内大臣、侍卫等曰、大阿哥允禔、素行不端、气质暴戾、朕尝对众、屡加切责、尔等俱悉闻之。九月初四日谕上□日内、亦曾决绝言之。今一查问其行事、厌咒亲弟、及杀人之事、尽皆显露。所遣杀人之人、俱已自缢。其母惠妃、亦奏称其不孝、请置之于法朕固不忍杀之但此人断不肯安静自守、必有报复之事。当派人将允禔严加看守、略有举动、即令奏闻伊之身命、犹可多延数载。其行事、比废皇太子允礽更甚、断不可以轻纵也。

  十一月。癸酉朔。谕领侍卫内大臣等曰允禔、着革去王爵。即幽禁于其府内凡上三旗所分佐领、可尽彻回给与允禵将镶蓝旗所分佐领、给与弘玉。其包衣佐领、及浑托和人口均分、以一半给与允禵、一半给与弘玉。

  ○丙子。予故礼部侍郎仍管国子监祭酒事孙岳颁、祭葬如例。

  ○丁丑。赐王以下内外文武大臣、清文鉴各一部。

  ○免山东德平等六州县、本年分旱灾额赋有差。

  ○己卯。予故致仕文华殿大学士张英、祭葬。又加祭一次。谥文端。

  ○庚辰。谕领侍卫内大臣等、近有为废皇太子条陈保奏者。朕前因灼见允礽行事颠倒、似为鬼物所凭、筹度周详、始行拘禁、并非听信人言而为此也。今允礽之疾、渐已清爽、亦自知其罪、谓理当拘执。其随从之人、亦以为允当。朕以父子之情、不能恝置、召见两次、询问前事。允礽竟有全然不知者。深自愧悔。又言我幸心内略明、犹惧父皇闻知治罪、未至用力刺人。如或不然、必有杀人之事矣。观彼虽稍清楚、其语仍略带疯狂、朕竭力调治、果蒙天佑、狂疾顿除、不违朕命、不报旧讐、尽去其奢费虐众种种悖谬之事、改而为善、朕自另有裁夺如狂疾不痊、仍蹈前恶。天亦不容也朕为君父、凡事皆朕真知灼见、当斩者斩之当罪者罪之、并未尝听信人言而为此也。且一切暗中构煽悖乱行事、俱系索额图父子。顷废皇太子亦奏言其向时悖乱皆自伊等为之。此等情节、小人不知妄意朕召见废皇太子、似非无故、欲致殷勤于废皇太子而条陈保奏者、甚非也。凡事皆在朕裁夺、其附废皇太子之人、不必喜。其不附废皇太子之人、不必忧。朕自有定见。十月十七日、查出魇魅废皇太子之物。服侍废皇太子之人奏称、是日废皇太子、忽似疯颠、备作异状、几至自尽诸宦侍抱持环守、过此片刻、遂复明白。废皇太子亦自惊异、问诸宦侍、我顷者作何举动朕从前将其诸恶、皆信为实。以今观之、实被魇魅而然无疑也。

  ○辛巳。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劳之辨、上疏保奏废皇太子允礽。得上□日、劳之辨将朕下上□日已行之事、作为己功、行事甚为奸诡。着革职、交刑部责四十板、逐回原籍。

  ○调广东琼州总兵官范时捷、为陕西宁夏总兵官。升贵州铜仁副将孙成龙、为广东琼州总兵官。

  ○升护军参领篇图、为镶白旗蒙古副都统。

  ○壬午。冬至。祀天于圜丘。遣领侍卫内大臣公阿灵阿行礼。

  ○遣官祭永陵、福陵、昭陵、暂安奉殿、孝陵、仁孝皇后、孝昭皇后、孝懿皇后陵。

  ○停止次日朝贺。

  ○癸未。升山东巡抚赵世显、为河道总督。甲申。予故京口左翼汉军副都统蔡毓茂、祭葬如例。

  ○乙酉。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丙戌。上召满汉文武诸大臣、齐集畅春园命先到之内大臣、都统、护军统领入见面谕曰、朕躬近来虽照常安适、但渐觉虚弱、人生难料、付托无人、倘有不虞、朕此基业、非朕所建立、关系甚大。因踌躇无代朕听理之人、遂至心气不宁、精神恍惚国家鸿业、皆祖宗所贻。前者朕亦曾言、务令安于磐石。皇太子所关甚大。尔等皆朕所信任、洊擢大臣。行阵之间、尔等尚能效命今欲为朕效命、此其事也。达尔汉亲王额驸班第、虽蒙古人其心诚实朕深知之。新满洲娄徵额、侍朕左右、殆三十余年其人亦极诚实。今令伊等与满汉大臣等、会同详议于诸阿哥中举奏一人大阿哥所行甚谬、虐戾不堪此外于诸阿哥中众议谁属、朕即从之若议时互相瞻顾、别有探听、俱属不可。尔等会同大学士、部院大臣、详议具奏着汉大臣尽所欲言。继又谕曰、议此事、勿令马齐预之。于是达尔汉亲王、及文武大臣分班列坐。满汉大臣曰、此事关系甚大、非人臣所当言、我等如何可以。推举内大臣阿灵阿等曰、顷者面奉谕上□日、务令举出、毋得渎奏。阿灵阿、鄂伦岱、揆叙王鸿绪、遂私相计议、与诸大臣暗通消息、书八阿哥三字于纸交内侍梁九功、李玉、转奏顷之、梁九功、李玉出、传谕曰、立皇太子之事、关系甚大尔等各宜尽心详议八阿哥未尝更事近又罹罪、且其母家、亦甚微贱。尔等其再思之诸大臣奏曰、此事甚大本非臣等所能定。诸皇子天姿、俱聪明过人、臣等在外廷不能悉知臣等所仰赖者惟我皇上。皇上如何指授、臣等无不一意遵行。梁九功、李玉出、传谕曰、尔等不必疑惧。此事甚大。非两内侍口传所能定。俟众论佥同、召入尔等、觌面一言、即可决也。尔等其各出所见、各书一纸、尾署姓名、奏呈朕览将裁定之梁九功、李玉又传谕大学士李光地曰、前召尔入内、曾有陈奏、今日何无一言李光地奏曰、前皇上问臣、废皇太子病如何医治方可痊好臣曾奏言徐徐调治天下之福臣未尝以此告诸臣梁九功、李玉、又传谕。曰今日已暮尔等且退可再熟思之明日早来、面有谕上□日。

  ○丁亥。上召科尔沁达尔汉亲王额驸班第、领侍卫内大臣、都统护军统领、满大学士尚书等入、谕曰、太皇太后在日、爱朕殊深。升遐以后、朕常形梦寐、奇异甚多。乌兰布通出兵之前、梦太皇太后止朕曰、尔慎毋出兵、出恐无益后朕强行、果至半途抱疾而还。中路出兵之时、亦梦太皇太后谓朕曰、尔此番出兵克奏大勋但非尔亲获其俘耳。朕彼时不能深解。后出兵、闻噶尔丹遁去、朕自拖诺山发兵往追、噶尔丹遂西奔、遇伯费扬古大败之、多所俘获、始知梦兆符合如此近日有皇太子事、梦中见太皇太后、颜色殊不乐、但隔远默坐、与平时不同皇后亦以皇太子被冤见梦。且执皇太子之日、天色忽昏。朕于是转念、是日即移御馔赐之。进京前一日、大风旋绕驾前。朕详思其故皇太子前因魇魅、以至本性汨没耳。因召置左右加意调治、今已痊矣。朕初谓魇魅之事、虽见之于书亦未可全信。今始知其竟可以转移、人之心志也。诸臣奏曰、皇上灼见废皇太子病源、治疗已痊诚国家之福天下之福也。伏祈皇上即赐乾断、颁示谕上□日。诸臣出顷之、召诸臣入、问曰群臣、皆合一否。诸臣齐奏曰、臣等无不同心。上曰、尔等既同一心、可将此御笔朱书、对众宣读、咸使闻知。谕上□日曰、前执允礽时、朕初未尝谋之于人、因理所应行、遂执而拘系之。举国皆以朕所行为是。今每念前事、不释于心。一一细加体察、有相符合者、有全无风影者、况所感心疾、已有渐愈之象。不但诸臣惜之、朕亦惜之、今得渐愈、朕之福也。亦诸臣之福也。朕尝令人护视、仍时加训诲、俾不离朕躬。今朕且不遽立允礽为皇太子、但令尔诸大臣知之而已。允礽断不报复讐怨。朕可以力保之也。

  ○戊子。上召废皇太子、诸皇子、及科尔沁达尔汉亲王额驸班第、领侍卫内大臣、都统护军统领等入谕曰、朕初次中路出师、留皇太子办理朝事、举朝皆称皇太子之善。及朕出师宁夏后、皇太子听信匪人之言、素行遂变、自此朕心春。爱稍衰、置数人于法。因而外人窃议皇太子不孝、及所行不善者、遂自此始。其后皇太子不知改悔、有类狂易朕特命拘系之、初未尝谋之于人。今观废皇太子、虽曾有暴怒捶挞伤人事、并未致人于死、亦未干预国政。若人果被杀、岂有无姓名见证凡此等事、皆由允禔魇魅所致。允禔所播扬诸事、其中多属虚诬。皇太子既执之后、在途中行时、若非朕委任亲信侍卫、加意防护废皇太子必为允禔害矣。到京后、令废皇太子居咸安宫朕亦熟筹及此。凡彼处臣侍、俱责令小心守护。令朕体违和、每念皇太子被废之事、甚为痛惜。因奏之。皇太后。奉皇太后懿上□日云、余意亦惜之。朕闻之、心始稍慰。今是以当众人之前释尔。尔可将尔之意、亦于众前剖白之。废皇太子奏曰、皇父谕上□日、至圣至明。凡事俱我不善、人始从而陷之杀之。若念人之仇、不改诸恶、天亦不容今予亦不复有希冀尔等众人。若仍望予为皇太子、断断不可。上又谕诸王大臣曰、朕览史册古来太子既废、无得生存者。过后人君莫不追悔。自禁允礽之后、朕日日不能释然于怀染疾以来、召见一次胸中疏快一次。朕之诸子、多令人视养大阿哥、养于内务府总管噶禄处。三阿哥、养于内大臣绰尔济处。惟四阿哥、朕亲抚育。幼年时、微觉喜怒不定。至其能体朕意、爱朕之心、殷勤恳切、可谓诚孝。五阿哥、养于皇太后宫中。心性甚善、为人淳厚。七阿哥、心好举止蔼然可亲。乃若八阿哥之为人、诸臣奏称其贤。裕亲王存日亦曾奏言八阿哥心性好、不务矜夸允礽、若亲近伊等使之左右辅导。则诸事皆有箴规矣。又谕废皇太子允礽曰、朕今释汝、汝当念朕恩人言汝恶者、勿以为仇前执汝之时即汝宦侍、亦有讦奏汝恶者此皆因朕有问而奏、汝不得归咎其人且凡规汝过之人即汝恩人。顺汝行事之人即陷汝之人。祖宗基业可惜古放太甲、卒成令主有过何妨、改之即是。今此诸臣、或为内大臣、或为部院大臣、皆朕所简用、允堪重任者。汝当倾心信任之汝果遵谕而行、固朕之福、亦汝之福。亦众人之福朕惟冀汝洗心易。行观性理诸书、以崇进德业若仍不悛改、复蹈前愆是终甘暴弃而自趋死路矣朕涕泣宣谕、其敬慎奉行。自此以后、朕不复再言前事矣倘有冀汝容悦众为汝称冤之人、汝即执之奏闻于朕又谕诸王大臣曰、今日朕意中之事、俱已明白想明日为始朕体全愈矣。是日、皇四子胤祯奏、臣侍皇父左右、时蒙训诲。顷者复降褒纶、实切感愧。至于喜怒不定一语、昔年曾蒙。皇父训饬。此十余年以来。皇父未曾降上□日饬臣有喜怒不定之处是臣省改微诚、已荷皇父洞鉴。今臣年逾三十、居心行事、大概已定喜怒不定四字、关系臣之生平。仰恳圣慈、将谕上□日内此四字恩免记载内侍梁九功、李玉转奏出。复传谕曰、十余年来、实未见四阿哥有喜怒不定之处顷朕降上□日时偶然谕及、无非益加勉励之意此语不必记载。

  ○谕兵部八旗汉军人员、以文职用者多以武职用者少嗣后武科乡会场当令八旗汉军应试。着为令。

  ○己丑。科尔沁达尔汉亲王额驸班第、及文武诸臣、为请复皇太子事具疏上奏。留中、

  ○庚寅先是、上体违和、至十一月初旬、日渐增加至是、上召皇四子胤祯入内皇四子胤祯泣奏曰、圣体违和为日已久应选择太医及臣兄弟中稍知药性者、允祉、允祺、允禩、同臣检视方药上服药后、渐就痊愈。

  ○辛卯。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上命内侍梁九功、李玉、传谕诸皇子、及王、公、大臣、曰前拘禁允礽时、并无一人为之陈奏。惟四阿哥性量过人、深知大义、屡在朕前为允礽保奏。似此居心行事、洵是伟人皇四子胤祯奏曰、臣奉皇父谕上□日、谓臣屡为废皇太子允礽保奏、臣实无其事。皇父褒嘉之上□日、臣不敢仰承奏入复传谕曰、尔在朕前屡为允礽保奏尔意以为无有证据、故于众前强辩耶且尔为诸阿哥陈奏之处甚多。尔亦将强辩以为无其事乎皇四子胤祯奏曰、为诸阿哥陈奏、臣诚有之。至于为允礽保奏臣实不敢任受也。

  ○癸巳。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丙申升黑龙江右翼副都统宗室发度、为黑龙江将军。

  ○己亥。上诣皇太后宫、问安。

  ○以敖汉故多罗郡王扎穆苏子垂穆普尔、袭爵。

  ○庚子。复封允禩、为多罗贝勒。

  十二月癸卯朔。户部议覆、江苏巡抚于准疏言、海州、安东县硕项湖、佃湖等田地处洼下、常被淹没、请减赋额、照海滩下则例徵收。应如所请从之。

  ○甲辰。礼部议覆、广东巡抚范时崇疏言、前耿逆之变、随臣父范承谟殉难者五十余人。内生员嵇永仁、王龙光、儒士沈天成、及臣族叔范承谱、俱偕臣父幽囚三载、殉难死节。仰祈特沛恩纶、予以一命、陪祀臣父祠堂、以慰忠魂。生员嵇永仁、王龙光应照例追赠国子监助教沈天成、范承谱、虽庶民无追赠例但殉难死节、风烈可嘉应酌量追赠国子监学正并准其入祠陪祀从之。

  ○庚戌。授辅国将军拜察礼子云柱、为三等奉国将军。

  ○予故陕西延绥总兵官柯彩、祭葬如例。

  ○壬子革云南楚姚蒙景总兵官徐登甲职、以标员扣饷、徇庇不报故也。

  ○癸丑。宗人府题、镇国公普奇、以罪革退。应将所有三佐领彻回、给与伊兄镇国公普贵。从之。

  ○乙卯。升护军参领陈太为黑龙江副都统。

  ○升陕西西宁道迟炘、为湖北按察使司按察使。

  ○丁巳。浙江巡抚王然、以病乞休。允之。

  ○以内阁学士黄秉中、为浙江巡抚。调贵州巡抚陈诜、为湖广巡抚。升山东布政使蒋陈锡、为山东巡抚。云南布政使刘荫枢为贵州巡抚。

  ○己未。兵部议覆、湖广总督郭世隆、条奏防守红苗三款。一、沿边安设塘汛、已经周密、惟盛华哨起、至镇溪所。一带山高箐密、难于了望、应于镇筸官兵内、酌拨八百名、另设四营分驻、每日派官一员、带兵五十名游巡、设有奸宄、可以即行追捕。一、旧日苗来内地生事、民往苗丛被劫、今以塘汛为界址、苗除纳粮买卖外、不得擅入塘汛之内、民亦不得私出塘汛之外。违者各照例。治罪。并将地方官员处分。一、内地奸民、与苗人结亲、往来勾通、不可究诘。嗣后如有前弊应断离异、仍按律定罪、永行禁止。地方有司、亦坐以失察之罪俱应如所请。从之。

  ○以故扎鲁特镇国公巴图子苏礼袭爵。

  ○辛酉。升贵州平远副将骆俨、为云南楚姚蒙景总兵官。

  ○壬戌。升翰林院侍读学士仇兆鳌、为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太常寺卿张世爵、为都察院左副都御史。

  ○升山东按察使叶九思、为山东布政使司布政使。贵州按察使李华之、为云南布政使司布政使。

  ○以江南苏州、松江、常州淮安四府、并徐州、水灾、命动支淮徐二属积贮。谷麦七万五千余石赈济。并免苏松常三府、白粮耗米九万七千余石。

  ○癸亥。吏部等衙门、察议原任内阁学士宋大业、疏参偏沅巡抚赵申乔轻亵御书等款、俱经赵申乔回奏辨明、应无庸议其赵申乔所奏宋大业两次奉差湖南、共得银九千余两、宋大业已经自认、应将宋大业革职杖流所得银两、追取入官赵申乔于回奏内首明馈银、应减罪二等、将赵申乔革职拟徒得上□日赵申乔、从宽免革职治罪。着降五级留任宋大业、宽免杖流。余依议。

  ○以翰林院侍读喇萨理、庶子党阿赖充日讲起居注官。

  ○丁卯。孝庄文皇后忌辰。遣官祭。暂安奉殿。

  ○顺天府进春。

  ○己巳。上奉皇太后、自畅春园回宫。

  ○庚午。谕领侍卫内大臣及礼部顷者朕躬有疾、今虽痊愈尚觉软弱元旦不能诣堂子行礼于宫中拜神。照常升殿。

  ○辛未。岁暮祫祭太庙。遣领侍卫内大臣公阿灵阿行礼。

  ○遣官祭太岁之神。

  ○遣官祭。永陵、福陵、昭陵、暂安奉殿、孝陵、仁孝皇后、孝昭皇后、孝懿皇后陵。

  ○壬申赐朝正外藩科尔沁、乌朱穆秦翁牛特、阿霸垓蒿齐忒土默特喀尔喀杜尔伯特、巴林喀喇沁、敖汉毛明安、扎鲁特阿霸哈纳、王、贝勒、贝子、公、台吉等及内大臣、大学士、侍卫等宴。

  ○旌表八旗节妇、满洲色楞妻富氏等二十七人。蒙古、鄂诺妻巴氏等九人汉军、周成有妻曲氏等二人。烈女、满洲六格聘妻田氏一人。直隶各省节妇王元弼妻姚氏等三十四人。各给银建坊如例。

  ○是岁、人丁户口、二千一百六十二万一千三百二十四。田、地、山荡畦地六百二十一万一千三百二十一顷三十二亩有奇。徵银、二千七百八十万四千五百五十三两有奇。米豆麦、六百五十三万一千三百五十二石有奇。草、二百九十五万一千六百八十七束。茶、十六万二千四百十五引。行盐、四百三十二万九千五百九十七引。徵课银二百九十五万七百二十八两有奇。铸钱、二万六千八百四十二万二千六百有奇。

猜你喜欢
  ●卷下·姚汝能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六十九·佚名
  卷十·陈均
  西汉年纪卷十四·王益之
  今献备遗卷十六·项笃寿
  第一章 明清时期的徽州社会·佚名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六 佞幸传一·纪昀
  一二七六 署理山西巡抚明兴奏本年查无抽改《资治通鉴纲目续编》折·佚名
  钦定石峰堡纪略卷九·佚名
  卷三·胡一桂
  新版增定本识语·钱穆
  汉纪三十 显宗孝明皇帝下永平四年(辛酉、61)·司马光
  卷二十二·赵汝愚
  奏销例·佚名
  陆懋德·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曹邍·唐圭璋

      邍字择可,号松山,贾似道客。   齐天乐   和翁时可悼故姬   翠箫声断青鸾翼,心期破钗谁表。夜烛银屏,春风粉袖,犹记琵琶斜抱。瑶池路杳。恨巫女回云,月娥沉照。谩说蓬莱,玉环花貌梦难到。   岩花亭院乍冷,更蛩吟风

  • 第四折·谷子敬

    (正末上,云)贫道吕岩。若不引小桃到此,怎能赚得老柳也到这里?我着小桃山洞相迎,眼见的老柳将小桃杀了。他如今已入长生之境,如何杀得他?老柳必然逃避。遮莫你走到那里,贫道要寻你,有何难哉!(唱) 【双调】【新水令】恰携的半堤

  • 第四折·郑廷玉

    (店小二上,诗云)不是自家没主顾,争奈酒酸长似醋。这回若是又酸香,不如放倒望竿做豆腐。自家店小二的便是。开开门面,挑起望子,看有甚么人来。(正末同旦儿上,云)婆婆,俺烧罢香也,回家去来。(旦儿云)老的,俺和你行动些儿咱。(正

  • 楔 子·关汉卿

    ;[卜儿蔡婆上,诗云]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不须长富贵,安乐是神仙。老身蔡婆婆是也,楚州人氏,嫡亲三口儿家属。不幸夫主亡逝已过,止有一个孩儿,年长八岁,俺娘儿两个,过其日月,家中颇有些钱财。这里一个窦秀才,从去年问我借了二十

  • 甲集第七·钱谦益

    杨按察基《眉庵集古今诗二百五首、集外诗十首【寄内婉素】天寒思故衣,家贫思良妻。所以孟德耀,举案与眉齐。忆汝事我初,高楼映深闺。珠钿照罗绮,簪佩摇玉犀。梳掠不待晓,妆成听鸣鸡。中吴昔丧乱,廿口各

  • 《词综》(卷一)·朱彝尊

    唐词六十八首巫山一段云·题宝鸡驿壁 昭宗皇帝蝶舞梨园雪,莺啼柳带烟。小池残日艳阳天,苎萝山又山。 青鸟不来愁绝,忍看鸳鸯双结。春风一等少年心,闲情恨不禁。菩萨蛮·题华州城楼 昭宗皇帝登楼遥望秦宫殿,

  • 卷十七·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集千家注杜工部诗集卷十七竖子至【大厯二年夏夔州作鹤曰公时防居夔州之瀼西】樝棃且缀碧梅杏半传黄小子幽园至轻笼熟防香山风犹满把野露及新尝欹枕江湖客提携日月长【洙曰且一作才欹枕一作欲寄】槐叶冷淘

  • 卷六十九 志四十四·赵尔巽

      ◎地理十六   △四川   四川:禹贡梁州之域。明置四川等处承宣布政使司。清初因之。顺治二年,置四川省,设巡抚,治成都。十四年,增设四川总督。康熙四年,改乌撒隶贵州。七年,改设川湖总督,驻湖北荆州。九年,移驻重庆。十

  • ●卷十四·周密

      ○馆阁观画   乙亥岁秋,秘书监丞黄忄全汝济,以蓬省旬点,邀余偕行,于是具衣冠望拜右文殿,然后游道山堂。堂故米老书扁,后以理宗御书易之。著作之庭,胡邦衡所书,曰蓬峦,曰群玉堂。堂屏,有坡翁所作竹石,相传淳熙间,南安守某人,

  • 石匮书后集卷第三十一·张岱

    吴三桂列传(阙)

  • 路史卷二十四·罗泌

    国名纪太昊后风姓国风上世因国于风而为姓,故帝之后有风后。尧诛大风,禹访风后,皆其祚云。成纪今天水治,汉属大水,东汉属汉阳,唐属泰州。州元治上邽,而成纪本小杭川。开元二十二年地震,州自上邽徙治,治之敬视,川县亦移入新城。天

  • 卷之三百二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卷之二百九十·佚名

      康熙五十九年。庚子。十一月。甲子朔。  ○丙寅。以翰林院侍讲马豫提督浙江学政。左春坊左谕德彭维新、提督山东学政。右春坊右中允蒋涟、提督河南学政。右赞善彭廷训、提督山西学政。翰林院编修王謩、提督陕

  • 世家卷第二十一 高丽史二十一·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 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 敎修。 神宗。神宗靖孝大王讳晫古讳旼字至华仁宗第五子明宗母弟。 仁宗二十二年甲子七月庚申生及长封为平 公明宗二十七年九月癸亥崔忠献废明

  • 卷一百七·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通志卷一百七校讐略【三】武英殿校刋十三经注疏考证【春秋至孝经共一百二十九条】春秋左传隐公二年纪裂繻来逆女注吕祖谦集解引注有纪国在东莞剧县七字当在裂繻纪大夫注下刋本并误 七年戎伐凡伯于楚

  • 佛学与宗教哲学及科学哲学·太虚

    ──二十一年秋在重庆反省院讲──世界的一般普通人的行动,大多数是如此:其一、没有经过考究一番,就随顺习俗,以为生来即是如此的。心理既如此,影响到生理行为上也是如此,这种是随顺习俗而动的。其次、直接感觉到如此如彼的

  • 卷第二十五·智旭

    阅藏知津卷第二十五 北天目沙门释智旭汇辑 大乘经藏 涅槃部第五 述曰:“大涅槃部,别在一日一夜,通该一代。凡是扶律谈常,显佛实不灭度者,皆此部收。又如遗教等经,虽在此时,以是小机所见,仍归阿含。” 大般涅槃经(

  • 昭覺丈雪醉禪師語錄卷第八·丈雪通醉

    嗣法门人彻岩等编书翰復茆坡燕居兄古宿云:「凡接東山師兄書,未嘗言世諦事。」今接茆坡師兄書,未嘗言佛法事,似出古人一頭地也。敬復。與破一禪人竹笻飛過關嶺,幾被雁陣所羈,偶聞上座有結制解制之言,不知為誰之活計耶?適居易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