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二十一

钦定四库全书

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卷二十一

雍正二年六月

上谕十七道

初三日

谕刑部向来盗案有滚案之弊强盗被获审实定罪者於别府州县或隣省未结案内贿嘱他盗供称同夥官即关提质审一案甫毕一案复起名曰滚案展转相连动历年岁或更中途脱逃遂使已结之案终归未结刼杀大盗借此支延无所畏惧而州县转喜此等供扳可为获贼过半之地附会了事此弊不除无以锄莠安良尔部定例议奏

初五日宗人府奏管理礼部事务贝子允裪误写妃姓将允祹革去贝子降为护国公照例留三佐领其余佐领俱行归公又因误禁寺庙烧香人等议将允祹革去办理礼部事务又因仪注内遗漏清文允祹无可罚之俸应无庸议三案折本内阁覆奏奉

上谕允祹原系器小庸劣之人前尚守其无能谨愿可悯後渐诩其才识自以为能改易其心自孙国泰之事以後凡办理事务往往悖谬卑汚不堪不能胜礼部之任若仍留在礼部其余大臣官员受伊妄为之累屡获罪谴允裪着革去礼部任其礼部事务着裕亲王保泰办理理藩院事务着隆科多兼理今览议处允祹三疏或失之重或失之轻此三事着交囘宗人府一并再议具奏

又直隶巡抚李维钧奏捕役王福等诬指张七为盗照例治罪又福建巡抚黄国材奏吴道等以鸟枪伤许招等三人毙命应分别斩绞刑部俱议驳具奏奉

上谕刑部议驳二本特故寻巡抚李维钧黄国材之隙耳巡抚李维钧因张七审非此案正盗将捕役王福等拟罪具题部内议称凭何质证即信张七等非此案正盗应令该抚另委贤员再加详审并查故出故入之承审

各官治罪等语此事从前该县虽曾将张七等审系正盗经知府徐琳驳囘再审知非此案正盗因而改正有何可驳之处至於巡抚黄国材将鸟枪伤人之吴道吴保等拟以斩绞具题部议称吴道吴保以鸟枪致死人命情同罪异等语吴道系鸟枪伤人胸膛登时毙命吴保系鸟枪伤人左腿囘家身死且许招曾率领族人寻殴吴保谓之情同罪异可乎此等驳议非有意寻隙而何马尔齐哈自五台囘奏称直隶盗贼潜匿朕降旨询问李维钧俱系无影响之事此定系马尔齐哈屯庄亲族在直隶地方李维钧并不照看约束严紧因此怀恨将伊所奏事件漫行捜驳部内系总理各省事务之地宜揆情度理将应驳者驳囘应行者准行方是若将应驳事件不行驳议是属狥私应行事件妄行驳议是属揽权太过不可不及亦不可从前刑部驳议数事朕曾降谕旨以为甚是伊等遂开妄驳之端今伊等若因此谕旨遂於应驳事件亦不驳议朕必仍着议处此二本着发囘俱照该抚所题议奏刑部堂官交部察议具奏阿尔松阿马腊到任未久着免议俟过一年後事有情弊再将伊等一并察议

初七日户部奏江宁安徽福建陕西四省未完民欠与

恩诏年久应免之条相符者候

旨豁免奉

上谕此事部议自康熙十八年至四十五年止旧欠银米等项豁免着将五十年以前旧欠银米等项俱察明豁免议奏

初十日

谕户部八旗给放米石原系七月开仓今年因有闰月恐食米人衆不能接续故特施恩令六月开仓给放但放米原有限期现今雨水之际车价必贵若依定限催促衆人领运则车价多费而时又暑热今既已开仓仍照常给放外其有愿俟天晴路乾领米者不必催促六月开仓不在限内仍照七月开放之限将此传谕八旗及该部仓场侍郎

十一日

谕礼部民间祈求晴雨一事甚不合理朕以诚心祈祷犹虑

上天不即感应乃一应人等任意设坛触犯鬼神聚集不肖僧道妄行求雨殊属非分如果欲求雨只宜各存诚心叩祷而已何必种种作法嗣後除奉旨外或在寺庙诵经求雨尚可如私自设坛借求雨之名妄作法术即以妖言惑衆治罪该部即通传八旗五城严行禁止十二日

谕大学士王顼龄在廷诸老大臣皆

先帝抡擢培养畀之朕躬以赞不逮能不眷之况卿学识优达品行端安增重岩廊年虽耄耋体常康寜今力辞禄位朕弗忍焉即不获已而谅闇之年卿其可不强事耶盖一日之留胜千里之暌也卿当少安体朕眷旧之至意又

谕内阁诸老臣皆系

皇考简用畀朕之人如因衰老休致朕心不忍大学士王顼龄着仍在内阁办事但伊系年迈之人或身力疲倦不能支持间时行走可也朕手书谕旨尔等给与王顼龄又刑部将殴毙家人之护军九哥照例定拟具题奉

上谕览九哥殴毙家人达子一案达子并无凶恶别情只缘酒醉之故伊主即行殴毙殊属暴戾九哥着枷号三个月鞭一百达子之母与伊妻所供之词甚属可悯俱着从伊主家开放嗣後遇殴毙家人事件详其情罪分作三等定例议奏刑法者上关

天和下系民命实为治之要也朕御极以来谳断必加详慎务期当罪而得其平惟明克允所以体

天心而重民生也向来八旗官军人等待家人过严微小之失必加殴责甚至伤体毙命以致奴仆畏惧逃遁者颇多奴仆至於背主而逃即缉拏追获亦难信任使令夫

奴仆虽贱彼亦人子况性命攸关何得任意荼毒致其无容身之地耶朕於刑部成狱除强盗故杀谋杀等犯不得不依律正法其余罪犯略有可恕者俱行寛免从未降旨特杀一人朕大君也於有罪者尚不忍轻杀一人臣下乃可殴死无辜之奴仆乎且奴仆奔走服役劳苦殊甚兼其质本愚昧易获过愆全赖上人之矜恤原宥即有酗酒为非之人虽应加惩治亦不宜过重致於死地以逞一时之愤暴该部即行文晓谕八旗嗣後务宜待下以寛不得擅自殴死家人以副朕仁爱生人之至意

又刑部等衙门奏准两广总督孔毓珣奏生员陈为翰打死何壮深拟绞监候秋後处决奉

上谕此事尚未审得实情何壮深系陈为翰种地交租之人断无先动手打陈为翰之理陈为翰定系劣衿倚仗威势将何壮深踢死此事着交与巡抚李绂务必审出实情具奏若不审出实情朕必另行遣官往审再将陈为翰考取增生之学道与现管之教官一并查奏从前朕因僧人系皈依佛教行善之流岂可殴人致死曾特降谕旨着定治罪之例夫皈依佛教之人尚不可任其殴人致死况在圣门读书之人乎既读书而欺凌百姓殴人致死实大有玷於斯文不可照常人例论嗣後有生员欺凌百姓殴人致死者作何加等治罪之处该部会同九卿定议具奏

谕膳房凡粥饭及肴馔等类食毕有余者切不可抛弃沟渠或与服役下人食之人不可食者则哺猫犬再不可用则晒乾以饲禽鸟断不可委弃朕派人稽查如仍不悛改必治以罪

十四日山西布政使高成龄条奏州县耗羡银两当解司库以凭大吏分拨奉

上谕此事着总理事务王大臣九卿詹事科道平心静气秉公持正会议具奏少有一毫挟私尚气阻挠不公者国法具在断不寛宥着各出己见明白速议具奏如不能画一不妨两议三议皆可

十九日

谕吏部直省督抚统辖属员必中正和平推诚体察属员有一善则奨劝诱掖以成之其微瑕小疵於事尚无大碍则多方训导使之省悟至怙过不悛即据实题参如此始能激浊扬清於地方有益若妄自尊大暴戾恣睢甚而一言不当即加叱辱如四川巡抚蔡珽慢骂属官以致重庆府知府蒋兴仁愤激而死似此褊急任性不惟有乖大臣之体且恐属吏相率顾畏阿顺取容气节一坏欲其建立功名安可得乎尔部行文各督抚须仰体朕意正巳率属虚怀待下即檄行申饬亦无慢骂之理至尊卑相见尤有一定之仪毋得倨傲致长谄谀之风其部院堂官亦当和衷翕受待属员以礼始不负朕委任之意

二十一日刑部等衙门奏七十应即正法奉

上谕七十甚属妄乱应即行正法示衆但朕自御极以来除强盗故杀谋杀人犯外并未降旨特杀一人七十虽应处斩亦不足以当朕之初命正法之人常明之恶甚大

皇考亦未加戮但行发遣後因在发遣处仍复妄行始行正法七十着从寛免死佥妻子发往三姓地方若感朕再造之恩在彼安分自守则已倘不改旧恶仍造言生事揺惑彼处官兵妄作妄为则是伊自杀其身也不可以其地远谓朕无闻此谕旨亦着晓谕七十

二十三日奉

上谕前为五旗王贝勒贝子公等属下人已谆谆降旨议定条例想王等必倾心敬遵矣凡府佐领下人有用於部院者亦有用於外省州县者王等宜为国家得人起见奨成循吏俾勤劳官职竭力自効是亦门户之光荣乃反令其酷害地方百姓侵克钱粮妄取财物伊主顔面置於何地今如王成勲只一州县伊主星尼只一公

爵尚如此勒取数千两若官大於此而属於王府者尚可问乎将王成勲事遍谕五旗王贝勒贝子公等嗣後仍不悛改猥琐不堪将国家公事漫不关心类此再有三事发觉朕必将五旗府佐领下人一槩裁革永不叙用尔时王等莫怨朕躬乃尔等自取也

又衍圣公孔传铎奏报阙里

圣庙火灾奉

上谕据奏

先师大成殿以及两庑俱被火灾请出

圣像牌位新建崇圣祠幸得无恙等语朕心惊惕不安朕惟

孔子道高德厚为万世师表所以维世教立人极者与天地同其悠久朕临御以来思极尊崇之典用申仰止之忱今阙里

圣庙被灾岂朕尊师重道之诚有未至欤朕在谅闇之中素服斋居无庸更事减膳撤乐惟谨拟亲诣国学

文庙?申祭奠宣读告文以展朕局蹐不安之诚先期斋戒二日於二十七日不设卤簿朕随身素服前往诸王大臣官员陪祀者亦皆常服从事仍遣官驰赴阙里祭告以慰神灵幸新建崇圣祠无恙

圣像神牌不至露处朕心稍寜遣工部堂官一员会同该抚作速计材料工择日兴修务期规制复旧庙貌重新告成之日朕将亲诣行礼该部遵旨速行

二十七日礼部奏

皇上亲诣

文庙祭告仪注奉

上谕不陪祀王等大臣官员不必迎送亦不必鸣钟自东华门出

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卷二十一

猜你喜欢
  ●卷首·王克昌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七十一·李心传
  卷下·郑亦邹
  卷一百七十七·杨士奇
  卷之四百四十四·佚名
  卷之六百十二·佚名
  雍正实录卷之九十三·佚名
  卷之十二·佚名
  第九八禀同治十三年九月廿一日一一三○四-七·佚名
  第三卷 图说一·缪荃孙
  后唐纪·张居正
  吉翰传·沈约
  萧确传·李延寿
  宜都王萧铿传·李延寿
  歴代建元考卷一·钟渊映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御选宋诗卷二十三·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宋诗卷二十三五言古诗十四严羽登豫章城感怀忧来不自得登城望高天寒云四面起朔气下长川脱劒且却坐君知心惘然奈何平生志郁抑江湖间凛凛秋风来茫茫落日晩长忧生白髪沉想忘朝饭向来经济士本是碌碌人萧曹

  • 和尹懋秋夜游灉湖二·张说

    赵冬曦烟霭夕微蒙,幽湾赏未穷。 舣舟待初月,褰幌招远风。 鹤声聒前浦,渔火明暗丛。 东山云壑意,不谓尔来同。

  • 卷八·张宪

    [集部,别集类,金至元,玉笥集]钦定四库全书玉笥集卷八       元 张宪 撰近体【五言】瑞柳十二韵緑雾霭华滋柔条着地垂玲珑隔翠幙婀娜拂长丝种近临春阁分来太液池彩堂依密?珍干夹宏基九烈朝衣贵三眠昼漏迟汴

  • 志第二十五 百官二·范晔

    太常 光禄勋 卫尉 太仆 廷尉 大鸿胪太常,卿一人,中二千石。本注曰:掌礼仪祭祀。每祭祀,先奏其礼仪;及行事,常赞天子。每选试博士,奏其能否。大射、养老、大丧,皆奏其礼仪。每月前晦,察行陵庙。丞一人,比千石。六百石。本注

  • 國朝獻徵錄卷之四十四·焦竑

      刑部一(尚書一)   ◆尚書一   刑部尚書周禎傳(雷禮)   刑部尚書錢唐傳(雷禮)   世家寶傳(朱睦■〈木挈〉)   刑部尚書端木公復初傳(宋濂)   刑部尚書程徐(雷禮)   刑部尚書李公質傳(黃佐)   嘉議大夫刑部尚書宣

  • 御定资政要览后序·顺治

    易曰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又曰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文教之源实开于此故二帝法天而理爰着典谟三王应运而兴聿宣训诰由斯以降厥道弥彰创制显庸之主莫不于占书讲义殷殷加意者盖戡乱以武致治以文

  • 卷三十·朱轼

    钦定四库全书史传三编卷三十大学士朱轼撰名臣传二十二宋范仲淹范仲淹字希文苏州吴县人二岁而孤母改适长山朱氏旣长知其世家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扫一室昼夜讲诵未尝解衣就寝夜或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饘粥不充日昃始食居

  • 卷二十九上·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二十九上 朱批韩良辅奏摺 雍正元年五月二十日鎭守天津总兵官【臣】韩良辅谨 奏为请 旨事窃【臣】属务关营参将缘事革职所遗员缺例非题

  • 第四章 二次革命的经过·吕思勉

    革命是要把一切旧势力,从根本上打倒的,这是谈何容易的事?辛亥革命,不过四个月就告成功,自然不是真正的成功了。当清帝尚未退位时,孙中山先生曾提出最后协议条件,由伍代表转告袁世凯。(一)袁世凯须宣布政见,绝对赞成共和。(二)中山

  • 卽位年·佚名

    己亥孝宗大王十年,清國順治十六年五月5月4日○甲子,〈初四日。〉孝宗宣文章武神聖顯仁大王昇遐于昌德宮大造殿。○午刻屬纊,令史官鄭重徽,書大漸二字,出示于外,用己丑故事也。時大臣及吏曹判書宋時烈等以《儀禮》爲位哭,在於

  • 卷五十七·程公说

    <经部,春秋类,春秋分记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分记卷五十七   宋 程公说 撰晋世本第五平公       昭公平公【諡灋执事有制曰平】【名彪悼公子襄十五年嗣立明年改元至昭十年卒在位二十六年】襄公经十有六年春王

  • 提要·李廉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五春秋诸传会通    春秋类提要【臣】等谨按春秋诸传会通二十四卷元李亷撰亷字行简庐江人明杨士竒东里集云亷于至正壬午以春秋举于乡擢陈祖仁榜进士官至信丰令遇防乱守节死时南北道梗未及

  • 卷十八·郑玉

    钦定四库全书 秦秋阙疑卷十八     元 郑玉 撰 二十有九年春介葛卢来 舍于昌衍之上公在会馈之刍米 高氏曰介东方之国葛卢其名高邮孙氏曰春秋之法自外至者书来介葛卢白狄也盖圣人之意凡曰来者皆以不来为善也陈

  • 第35章&nbsp;问丧·戴圣

    父母亲刚刚断气,孝子要脱下吉冠,露出发笋和裹髻的帛,光着脚,把深衣前襟的下摆掖在腰带上,双手交替捶着胸口痛哭,那种悲伤万分的心情,那种痛不欲生的心情,真是五内如焚,一点水也喝不进,一口饭也吃不进,一连三天都不生火,所以左右邻

  • 卷二百六十九·佚名

    △初分难信解品第三十四之八十八善现,一切智智清净故眼界清净。眼界清净故四正断清净。何以故?若一切智智清净。若眼界清净。若四正断清净。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故。一切智智清净故色界眼识界及眼触眼触为缘所生诸受清净

  • 卷第十一·元来

    无异禅师广录卷第十一 住博山法孙 弘瀚 汇编 首座法孙 弘裕 同集 颂古 拈花微笑 瑞瓣灵枝劫外春。拈来搅动海山云。婆心况是如天远。谁是拖泥带水人。 乾闼婆王献乐。迦叶起舞 袈裟角上带些些。撒向阎浮布种芽。

  • 王艮杂著·王艮

    一卷,明代王艮著。 王艮,明哲学家,字汝止,初名银、号心斋。泰州安丰场(今江苏东台南)人。泰州学派的创立者。出身盐丁。壮年读《大学》、《论语》,后拜王阳明为师,以讲学终身,门徒多来自劳动阶层。提出“百姓日用即道”

  • 太上黄箓斋仪·杜光庭

    唐末五代道士杜光庭根据陆修静以来流传的斋仪,删繁就简,整理编辑而成。凡五十八卷。黄箓斋为道教众斋之一,谓用以拯救幽灵,除灾致福,并且不限于超度亡灵,乃家国兼利,功无不被。宋明以来之灵宝斋仪,大都本于此书。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