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唐纪
庄宗
庄宗皇帝,名存勖,姓朱。先世事唐,赐姓李。父克用,平黄巢功封晋王。存勖袭封,灭梁。在位三年,因中流矢而殂。
原文
同光元年,晋王即帝位,国号大唐。二年,唐主祀南郊,大赦。郭崇韬首献劳军钱十万缗。唐主内府钱财山积,不肯给赐。于是军士皆不满望,始怨恨有离心矣。
直解
同光,是唐王年号。大唐,是唐主国号。南郊是郊天。郭崇韬,后唐藩镇。时唐主居帝位的第二年,行郊天之礼,就大赦天下。郭崇韬第一献赏军士钱财十万缗。缗,是贯。唐主宫中库内积钱似山一般,竟不肯把些来给赏出战军士。军士初指望把钱分给与他,那时都失所望,岂有不离心离德者。
原文
郭崇韬位兼将相,权侔人主,自附于汾阳王之后,以膏粱自处,多甄别流品,引拔浮华,繇是嬖幸嫉之于内,勋旧怨之于外。
直解
藩镇郭崇韬,当时出将入相,其权之重,比并帝王,尝自家道:“我原是汾阳王郭子仪子孙,以珍羞肥美之物,做家常饭受用。”其用人于侪辈中,选择的都是虚浮不根,外面华饰动人以愚耳目者,超拔在高位显职。所以朝内的有宦寺伶人,唐主宠任者,人人衔恨;朝外的有战功勋戚,唐主倚重者,人人抱愤。他既居出将入相之位,只图穷奢极欲,引用非类,废弃勋旧,无一善政。那比郭子仪爵封王位,穷奢极欲而人不桀,位极人臣而主不疑,乃敢谓其后人哉?
原文
三年,唐主欲徙郭崇韬镇汴州。崇韬辞曰:“臣富贵极矣!何必更领藩方。且群臣或经百战,所得不过一州。臣无汗马之劳,致位至此,常不自安。今因委任勋贤,使臣得解旌节,乃大愿也。”唐主曰:“卿为朕画策,保固河津,直趋大梁,成朕帝业,岂百战之功可比乎?”崇韬固辞,乃许之。
直解
汴州,是今汴梁地方。藩方,是藩镇之职。旌节,旌旄符节,是出将入相者有的。当时唐王要迁郭崇韬做汴州藩镇。崇韬也有算计,心上道:位极尊者,恐祸亦大。辞不敢当。说道:“臣繇将入相,富贵极尊,于臣下为无二矣!何必又领受藩镇之职。况且,朝中众官,也有经血战百次,建大勋劳,封邑不过一州一县之地。若臣从没有汗马的战功,反得享此大位,臣方心不自安。比之百战的所赐,反为过当。今日之下,正当选择有功劳贤才者用之。使臣解去符印,放归田里,受恩终身,乃大望也。”唐主听了说道:“卿替朕尽心筹画良策,使河津保守得坚固,直向大梁进发,获梁主友贞,遂成帝王规模,岂比得战马之功乎?”崇韬只是力辞,唐主乃许之。
原文
四年,唐以郭崇韬帅兵伐蜀,灭之。未几,诏杀崇韬,以孟知祥为西川节度使。
直解
蜀王建听韦庄之谋,即皇帝位。时郭崇韬领兵伐而灭之。不几时,唐主诏到,教他自杀。此时就封孟知祥为王,以继蜀王建后。知祥后来自家称帝,子昶嗣为帝。宋太祖灭之。
原文
唐赵在礼反于邺,命李嗣源讨之。嗣源至邺,军士作乱,帅众大噪,逼中军曰:“将士从主上百战以得天下。今主上弃恩任威,云克城之后,当尽坑魏博之军。今众议欲击退诸道军,请主上帝河南,令公帝河北,为军民之主。”嗣源泣谕之,不从。乃令安重诲移檄会兵,唐主幸关东。招抚从马直指挥使郭从谦作乱。唐主为流矢所中,殂。嗣源入洛阳,即位于柩前。
直解
邺,地名。赵在礼,唐将也,反叛于邺地方。唐主命其父养子李嗣源领兵讨其罪。嗣源一到邺地方,军将士卒,造反起来,领众军士大挠乱呼叫,逼迫中军大将说道:“吾辈将士,随主上血战几百次,以除梁贼而有天下。今主上把有恩者摈弃之,威权在手,杀戮任意。”又说道:“这回得胜,克了城邑,这些魏博之兵,用他不着了,必要把来尽坑杀之。掘大地潭,坑他在内。这等说激怒众军士,要杀退诸镇军,请主上为帝河南地方,请明公为帝河北地方。两处立为军民之主,此众军士本意也。”李嗣源涕泣晓谕之,军士不听。嗣源不得已,乃使安重诲移文檄约会兵士。唐主就驾幸到关中地方。不想有招抚从官马直,同那指挥使郭从谦,两个作反,不奉唐命令,唐主与他对敌,被他流矢射中而死。嗣源收军士进洛阳城中,于唐主灵柩前即帝位。
明宗
明宗帝,本胡人,李克用养子,名嗣源。庄宗遇弑,诸将立之,在位八年崩。
原文
天成元年,初令百官五日一赴内殿起居,转对奏事。
直解
天成,李嗣源年号。内殿,人君宴处的殿,为起居注处。时元年,先着文武官僚间五日,齐到内殿起居处,将国家事务,举朝君臣商量问答,以证是非缓急。
原文
以冯道、赵凤为端明殿学士。唐主目不知书,四方奏事,皆安重诲读之。重诲亦不尽通,乃置端明殿学士,以道、凤为之。
直解
冯道,晋王朝掌书记的。赵凤,人名。端明殿,王朝内殿,人君视朝之殿。至是擢二人为端明殿学士。但唐主是个卒徒之辈,何曾识得书籍文理,每臣下奏事,都着安重诲侍读于前。然重诲于文理亦未尽通晓,乃特置端明殿学士,以冯道、赵凤为之。
原文
二年,唐以冯道、崔协同平章事。时议置相,孔循荐郑珏、崔协,而任圜欲用李琪。珏素恶琪,故循力沮之,谓安重诲曰:“李琪非无文学,但不廉耳。宰相但得端重有器度者,足以仪刑多士矣。”他日议于朝,唐主曰:“吾在河东见冯书记,多才博学,与物无竞,此可相矣。”他日安重诲谓任圜曰:“今方乏人,协且备员可乎?”圜曰:“明公舍李琪而相崔协,是犹弃苏合之丸,而取蛣蜣之转也。”竟以冯、崔为相。
直解
冯道,前晋用以掌书记的。崔协、孔循、郑珏、李琪、任圜、安重诲是个人。当时唐主用冯道、崔协拜相,同平章事。先是朝中议立宰相,孔循荐举郑珏、崔协二人,而任圜要用李琪。但是郑珏平素极怪李琪,所以孔循合力阻抑他,对安重诲说道:“李琪不是道他没有文才学术,只是他不廉,便贪财耗国必然者。若是擢用宰相,必得镇重严肃,器量风度可以作法天下士民的方好。”至他日朝中议置相,唐主说道:“吾向在河东时,尝见冯道掌职书记,才思也多,学问也博,其余交人际物,并不存计校争竞之心。这样人可立为宰相了。”另一日安重诲对任圜说道:“今天下正少有才有学的人,崔协聊以备官员数可否耶?”圜对道:“明公择相,不用李琪,而用崔协,这就是弃撤苏合丸之贵重有益于养生,而取蜣螂所弄之丸也。”蜣螂,秽虫,在桑树下,把人矢弄成丸,如弹子光润圆转,人力不及。丸成,脱壳成蝉飞去。此蝉脱,医家用之,此似贵重之药,譬喻李琪,有益于天下国家。以无用之绝譬喻崔协,无补于天下国家。任圜说得如关系,而唐主竟相了冯、崔。
原文
初,晋阳相者周玄豹尝言:“唐主贵不可言。”唐主欲召诣阙,赵凤曰:“玄豹之言已验矣。若置之京师,则轻躁狂险之人辐辏其门,争问吉凶,非所以靖国家也。”乃就除光禄卿致仕,厚赐金帛而已。
直解
周玄豹,是精于风鉴之人,尝相唐主说:“其贵不可量。”隐然说他帝王之相了。那时唐主记其相法之高,要征召他到廷阙之下。在廷端明殿学士赵凤进言道:“周玄豹风鉴已合于今日了。若是留之京师,则轻浮躁妄之辈、狂肆险辈,跻塞其门,如乘车中辐辏相屏,以来争前叩问吉凶,以图侥幸。必至令人若狂,竞集一处,甚非所以安靖国家之人心也。”于是除光禄卿官衔致仕,又厚赐他金帛,使之实用的。
原文
唐以石敬瑭为侍卫清军都指挥使。
直解
石敬瑭,唐主的爱婿,与他为侍卫清军都指挥使,如殿前宿卫将军之职。
原文
四年,唐主与冯道从容语及年谷屡登,四方无事,道曰:“臣昔在先王幕府,奉使中山,历井陉之险,忧马蹶,执辔甚谨,幸而无失。逮至平路,放辔自逸,俄而颠陨。凡为天下,亦犹是也。”唐主深以为然。又问冯道:“今岁虽丰,百姓赡足否?”道曰:“臣记进士聂夷中诗云:‘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曲尽田家之情状。农于四民之中,最为勤劳,人主不可不知也。”
直解
唐主同平章事冯道闲谈及农工辈种田,几年来秋收,米谷多有收成,军民食足,四方无灾荒寇贼之患,朕心上颇安。冯道因事进规,借那先王李克用事,说道:“臣向年在先王军府中,遣臣出使中山路,经历井陉之险危地方,途路崎岖难行,只得紧紧持着鞭缰,甚是小心谨慎,所以一路无倾跌失措。及至过了险危地方,到那平坦所在,鞭辔可以稍宽,自家也要安逸少顷,不想反遭倾跌失踬。这不止乘马行路若此,就是人君治天下,也是这个道理。只在治天下谨守,如驭六马委辔,固不是说或遇扮索易绝,六马易惊,为人上者不可不谨也。”唐主甚道是他说得当理,谈丰歉,说太平,便虑到致治未乱,保邦未危,甚可铭心者。唐主又说道:“今年小民田中有收,想是风调雨顺,百姓每都有收成,必无告馈的了。”冯道又进说:“今目前之事,岁那得丰豫,小民那能全收。臣看今年农家就是那唐时进士有聂夷中者,赐观灯宴上,命各赋诗为盛典,夷中颂诗云:二月卖新丝,先借债纳官,约以新丝出还,丝成则卖矣。五月粜新谷,五月借债纳官,约以新谷收即还。新谷出,即粜矣。医得眼前疮,目前之疮要医治,不去治病根,只要宽得目前之急耳。剜却心前肉,是丝、谷都为还债去了,下半年何以聊生?就如目前,疮虽已治,而心头肉已先剜去,欲求生得乎?农家困苦之光景,于士农工商四类中极为勤苦。凡播种耕耘,收敛水旱虫蟊,那样不是时时刻刻在心,件件种种尽力。人主居九重之位,崇高富贵,焉知民间之勤苦至于如此。人虽说道年岁丰登,不知到收成日子,那补得一年辛苦之报。人主知,则民受赐;不知,则民受虐。君无忘聂夷中之诗,尝为省念之。斯驭民如驭马,无灾荒外侮之侵,而国治矣。”
原文
三年,唐初刻九经板印,卖之。
直解
九经者,《孝经》一、《论语》二、《孟子》三、《毛诗》四、《尚书》五、《周易》六、《周礼》七、《礼记》八、《春秋》九,总为九经。命这九经用木板镌刻出印之,卖与天下行之。
原文
唐少卿康澄上疏曰:“国家有不足惧者五,有深可畏者六。阴阳不调,不足惧;三辰失行,不足惧;小人讹言,不足惧;山崩川竭,不足惧;蟊贼伤稼,不足惧。贤人隐匿,深可畏;四民迁业,深可畏;上下相徇,深可畏;廉耻道消,深可畏;毁誉乱真,深可畏;直言蔑闻,深可畏。不足惧者,愿陛下存而勿论;深可畏者,愿陛下修而勿失。”唐主优诏奖之。
直解
少卿,官名。周有六卿,汉有九卿,梁有十二卿。宋亦六卿,每一卿有正卿,有少卿。当唐朝康澄为少卿之官,上奏疏一通,疏中说道:“国家有可惧而犹不足惧者五件事,有人不知畏而最可畏者六件事。夫气化有阴阳,太极静而生阴,太极动而生阳,不可垂舛,一不调,人必惧,不知可惧不在是。三辰,日月五星,日月昏蚀,五星失度,是天变也。人君省愆官司救护是惧,不知可惧不在是。小人逢迎尊贵,陷害善良,恶党乌合,造言生事,旁劝惧之,不知可惧不在是。山谷崩颓,川泽涸竭,此地变也。当伊洛竭而夏亡。最可惧,不知可惧不在是。禾稻之灾,或蝗虫杀稼,为五谷之蟊贼,秋成何望,人必惧。不知可惧不在是。这五件可惧而不足惧的。夫贤人,国家之桢干,人主之佐理,倘或挂冠,或弃家,则国无贤人,谁与共理?人不觉其可畏而深为可畏。四民者士农工商,各有专业,倘一不售,必然改业,或有地理不仁,必然迁居,似不足畏,而深为可畏。上下者君臣父子主仆便是。上该以诚信宽厚待下,下该忠孝尽力事上。苟上以虚縻,下以虚奉,则国事日非,离心离德矣。人不知畏,而深为可畏。礼义廉耻,国之四维。若寡廉鲜耻了,有位者窃位苟禄,无位者为奸为盗,人不觉可畏,而深为可畏。毁人者恶而谤之,誉人者爱而赞之。一失真,把贤人说坏,不肖赞扬,是非混乱,好恶任口,人为簧鼓,不觉可畏,而深可畏。直言所以救过规失,臣直则主圣,友直则过寡。古圣贤告之则喜,闻之则拜,不然,怙恶终身,不觉可畏而深为可畏。这六件以不足畏而深可畏的。前五件不足惧的,臣望吾君件件要留意;后六件深可畏的,臣望吾君件件修省勿懈。”唐主见康澄所奏疏言,下诏褒嘉赐之。
原文
四年,唐主每夕于宫中焚香祝天,曰:“某胡人,因乱为众所推,愿天早生圣人为生民主。”在位八年,年谷屡丰,兵革罕用,校于五代,粗为小康。
直解
唐主每夜退朝之后,到禁中焚香,对天祝颂说道:“我李嗣源本是沙陀兵马李昌国子,李克用养子,原不是中国人,为乱世被众军士所勉强推立为主。惟愿天心思治,早早生出圣人来,为天下万民之主,天其勿缓哉!”唐主在君位,止历八年,不能永久。但是每年丰谷熟,民乐有年,敌国罕侵,束兵息马,人无争夺,据五代之君,比之如明宗之世,虽非汉文、景之盛,亦小小平安世也。彼嗣源胡人耳,每以国泰民安留意,天意遂以丰安应之。今日堂堂天朝,顺天应人,以为万生民主者,可不以民事留心,国计系念哉!
闵帝
闵帝,名从厚,明宗之子,在位四月,为潞王从珂所废。
原文
应顺元年,唐潞王李从珂举兵凤翔。唐主以康义诚为招讨使,将兵拒之。从珂至陕,诸将及义诚皆降。唐主遂出奔。从珂引兵将至,冯道谓中书舍人卢导曰:“劝进文书,宜速具草。”导曰:“潞王入朝,百官班迎可也。设有废立,当俟太后教令,岂可遽议劝进乎?”道曰:“事当从实。”导曰:“安有天子在外,人臣遽以大位劝人耶?”李愚曰:“舍人之言是也。吾辈之罪,擢发不足数矣。”
直解
应顺,闵帝年号。李从珂,李嗣源养子,封潞王,起兵寇凤翔地方。唐主升康义诚做招讨使之职,率兵拒敌。从珂到陕西,义诚同将官投降了,唐主只得出奔。从珂领兵将到,冯道替中书舍人卢导说:“从厚既出奔,主位不可虚。今潞王既到,就该定劝进君位。诏书先具草以待其来可也。”卢导说:“潞王入朝时,文武百官随班迎之耳。设使废一君,又立一君,当待太后令旨,岂有骤然劝进之理。”冯道说:“事势到此,从实做耳。”卢导曰:“那有天子蒙尘在外,为臣子者,轻以主君大位又劝他人居耶?”李愚在旁说:“卢舍人这话金石也。吾辈人之罪过,把头发逐根数去,其多犹不足以尽之矣!”
废帝
废帝,名从珂,明宗养子,封潞王,废闵帝从厚为鄂王而自立。闵帝被弑,磁州宋令询死节。立二年,石敬瑭以兵入洛阳,遂自焚死。
原文
清泰元年,唐主与石敬瑭皆以勇力善斗事明宗为左右,然心竞,素不相悦。帝即位,敬瑭不得已入朝,乃复以为河东节度使。敬瑭既还镇,阴为自全之计。
直解
清泰,废帝年号。唐主先年在明宗朝,与明宗婿石敬瑭,皆以猛力好争斗居左右。但是他互相妒忌,心里争端,忿忿不相好。从珂既居君位,石敬瑭出于不得已,进朝见唐主。唐主以敬瑭复为河东路节度使。敬瑭既奉命还镇,潜地里养士屯粮,以图大举。
猜你喜欢 第六十九回 开外衅失律丧师 缔和约偿款割地·蔡东藩 王文恪公笔记·王鏊 第四章 河东君过访半野堂及其前后之关系(二)·陈寅恪 卷一百六十·杨士奇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九十·佚名 二百七十 江宁织造曹(兆页)奏报江南米价摺·佚名 卷七十一上·郝经 八九 江苏巡抚萨载奏再陈续购遗书并进呈书目折·佚名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四十七·阿桂 钦定金史语解卷十一·佚名 周起元传·张廷玉 卷二十六·佚名 卷十一 礼六(吉礼 )·龙文彬 卷四十、道光世局·黄鸿寿 第一章 初唐兴,武功盛·吕思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