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一百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一百

朱批郑任钥奏摺

雍正四年五月初四日湖北廵抚【臣】郑任钥谨

奏为奏

闻事【臣】以庸陋下材荷蒙

皇上殊恩畀以封疆重任一切事宜惟有谨遵圣训夙夜勤愼以期稍尽职守【臣】於雍正四年三月十二日入境即见沿路二麦畅茂到任之後行查各属据报雨水沾足二麦丰收等语现在收获统计分数约有七八九十分不等米石时价武昌汉阳二府每石八钱五分黄州安陆德安荆州襄阳郧阳六府每石自七钱二三分至八九钱一两不等小麦每石五钱五六分至六钱大麦每石二钱六七分三钱不等收成丰稔编氓乐业此皆

皇上宵旰勤求保民若赤之所致也至各处早稻俱已播种将毕雨水现在调匀所有二麦收成及米麦时价谨具摺奏

闻伏乞

睿鉴谨

二麦丰收米价平减殊慰朕怀千里如面不可粉饰览督抚二臣之奏似出一手或偶尔相符亦未可定倘系商酌约同之言则过费一番心思矣此後不必约同一人独奏可也

同日又

奏为奏

闻事窃查湖北地方时当初夏江汉水势正在日加增长【臣】恐有妨堤岸已严饬武昌守道赵弘恩上荆

旨遵行更有私铸一事现在严行禁止务期源絶流清至於安民必先察吏【臣】於到任後已严饬各员勉力振作以肃吏治如再有疲玩不职者【臣】即分别纠参人地不相宜者【臣】即

题请调换以上俱【臣】分内应行事件不应上烦

圣听现在次第料理恐厪

圣怀理合奏

闻谨

私铸既经严禁即应区画永久可行之策而措施之庶百姓输心乐从也不然奸刁射利之徒煽惑愚民翻生怨望於事何济此正尔等封疆大吏之责当不避劳怨熟筹谋始乐成之难易为国家尽力为之设有掣肘之处不妨奏明毋得辄指称特旨陡颁严令以致衆口讙譁而於国计民生仍然无益此等居心行事岂臣下归功引咎之道欤诸如此类当事事留心若使怨归於上则恐罪归於汝等也至於察吏泛泛申饬不如开心见诚懃恳教导使皆竭忠尽瘁以奉公敷治则百废俱兴矣惟宜端本不必逐末勉之勉之

所奏各项次第布置力行不间方有成效

李成龙似尚不知朕尔详悉告之

雍正四年七月十三日湖北廵抚【臣】郑任钥谨

奏为恭缴

朱批事五月初四日【臣】恭具

奏摺荷蒙

皇上赐览批发到楚【臣】伏读之下仰见我

皇上睿虑周详无微不烛逐一

指示开导愚蒙使知遵守【臣】谨刻骨铭心凡属地方一切事件总惟实力奉行任劳任怨至於缓急寛严【臣】当愈加小心斟酌务期得宜不敢草率以仰副

圣主加惠元元砥砺臣工之至意又蒙

皇上朱批李成龙似尚不知朕尔详悉告之钦此【臣】遵赴督【臣】李成龙衙门详悉敬告讫再【臣】前奏淸界一事内称接壤之区有可以便民并隶等语蒙

朱批此句不解钦此【臣】实冒昧措辞疎晦兹谨详悉奏明窃惟湖北地方有犬牙相错之地与滨江滨湖坍涨不时之洲土两境之民多致互争又有日久荒弃之土为邻境之民开垦者藉称旧界希图占夺兴讼【臣】愚以为莫非王土何分彼此倘州县接壤之区有此等涨淤洲土与垦熟荒地似应察民所便酌量地之相隔州县城池远近如去此县甚远可以归并彼县管隶有益者立以新界具

题请

旨定案不特赋役画一讼端可息而百姓可免远赴输将并无推卸命盗差徭之弊矣是否有当伏乞

圣慈指示遵循所有钦奉

朱批理合恭缴谨

定界以息讼端原属善政但须畛域清析确当不可草率从事前谕甚明今尔又复请朕指示朕思此事必得贤能之员尽心竭力慎重周详公平经理方足以服衆心而止争竞於地方始为有益旣云犬牙相错则分析甚难况滨江滨湖坍涨不时今据目前淤土定以新界水性无常将来如或此坍彼涨又当作何区画之处不可不预为筹及据尔奏称定界之後赋役画一争讼可息言之似觉可听恐行之殊不易耳当再四斟酌尽善无弊方可措置勿因本欲便民而反致扰民也

雍正四年九月十三日湖北巡抚【臣】郑任钥谨

奏为恭缴

朱批叩谢

天恩事窃【臣】前奏定界一事蒙

皇上训诲指示谆切周详【臣】惟有敬谨遵循不敢草率

滋扰务期实在清楚以慰

圣怀再前【臣】摺奏土司清界与代缴上荆南道高淳奏

摺冒昧烦琐轻渎

圣聪蒙

皇上天恩不即贬黜容【臣】醒悟悔改【臣】接到大学士张廷玉等书札诘责严切戒勉备至【臣】感激愧惧无地自容自今以後惟有痛自刻责愈加恪谨竭诚尽力以答

高厚而已【臣】谨望

阙叩头恭谢

天恩谨

汝何尝遵朕之训诲指示以居心行事也莫负朕恩毋忘养心殿面奏之言勉之愼之

朱批谕旨卷一百

 

猜你喜欢
  列传第十二 张琼 斛律羌举 尧雄 宋显 王则 慕容绍宗 薛修义 叱列平 步大汗萨 慕容俨·李百药
  卷三百八十八·列传第一百四十七·脱脱
  卷一百四十八·志第一百一·仪卫六·脱脱
  卷十九·本纪第十九·世纪补·脱脱
  卷二百四十六 熙寧六年(癸丑,1073)·李焘
  ●卷二·王世贞
  卷十四·杨士奇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四十六·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五十七·佚名
  卷之三百二十六·佚名
  卷之一千一百九十三·佚名
  卷之三百三十九·佚名
  第十三册 天命四年九月至十二月·佚名
  余珊传·张廷玉
  罗泮辉·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何安中·唐圭璋

      安中字得之。见墨庄漫录卷七。南宋初人。据词中“中兴”云云。   天香   南国蜚声,三鳌孕粹,中兴循吏称首。官在中都,斑参玉笋,妙简帝心应久。长材已试,名字向、金瓯先覆。貂冕冠蝉载服,鸾台风池荣簉。   年年桂

  • 周邦彦·唐圭璋

      邦彦字美成,钱塘(今杭州)人。生于嘉祐元年(1056)。元丰中,献汴都赋,召为太学正。徽宗朝,仕至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出知顺昌府,徙知处州。秩满,以待制提举洞霄宫。晚居明州。宣和三年(1121)卒,年六十六。自号清真居士。有清真

  • 第五十四章 还乡报信·屠隆

    【少年游】〔旦上〕风来云去。鸟啼花落。妙旨印禅心。〔小生小贴〕沈水香淸。博山烟袅。〔贴小旦〕慧日照檀林。〔旦〕孩儿媳妇。倩香凌波。昨日菩萨降临。说老爷消息甚的。今日看阁下昙花。烂熳盛开。老爷成道无疑了

  • 第九回 充屯长中途施诡计 杀将尉大泽揭叛旗·蔡东藩

      却说秦二世屠戮宗室,连及亲旧,差不多将手足股肱,尽行斫去。他尚得意洋洋,以为从此无忧,可以穷极欢娱,肆行无忌,因此再兴土木,重征工役,欲将阿房宫赶筑完竣,好作终身的安乐窝。乃即日下诏道:  先帝谓咸阳朝廷过小,故营阿房

  • 琉球官生留学国子监·佚名

    琉球国遣官生人监读书,自康熙二十二年部议准行,无年限,每逢册封之年,请于使臣,回京代奏。其来也四人,率以四年而归,归其国则授四品官。嘉庆十年,其子弟来,吴兰雪时以博士教之,颇聪颖。十四年己巳还国,过山东蒋别驾第,护送之。其子

  • 卷十史六·何良俊

    我朝列圣培养贤才辈出,当宪孝二朝名臣极多,一时如王端毅、马端肃、彭幸庵诸公,皆有物论。独薛文清、刘忠宣、章文懿三公,虽妇人女子皆知其贤,无毫发可议。 倪文毅公(岳)弘治中为冢宰,极有风力,诸司畏奉之恐后。自南转北,假一锦

  • 涌幢小品卷之一·朱国祯

    太白神太祖定鼎金陵。凡十二年。用小明王龙凤年号。小明王既殂。改明年丁未为吴元年。正月。有省局匠对省臣云。见一老人语之曰。吴王即位三年。当平一天下。问老人为谁。曰。我太白神也。言讫。遂不见。省臣以闻。上

  • 第三讲·孙中山

    民族主义这个东西,是国家图发达和种族图生存的宝贝。中国到今日已经失去了这个宝贝。为什么中国失去了这个宝贝呢?我在今天所讲的大意,就是把中国为什么失去了民族主义的原故来推求,并且研究我们中国的民族主义是否真正失

  • 广量·孔鲋

    一手之盛,谓之溢。两手,谓之掬。掬,一升也。掬四,谓之豆。豆四,谓之区。区四,谓之釜。釜二有半,谓之薮。薮二有半,谓之缶。二缶,谓之锺。二锺,谓之秉。秉,十六斛也。

  • 卷四十·卫湜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礼记集说>  钦定四库全书礼记集说卷四十     宋 卫湜 撰仲春之月日在奎昏弧中旦建星中郑氏曰仲中也仲春者日月会於降娄而斗建卯之辰也弧在舆鬼南建星在斗上孔氏曰案三统历二月节日在奎

  • 成公·成公十五年·左丘明

    【经】十有五年春王二月,葬卫定公。三月乙巳,仲婴齐卒。癸丑,公会晋侯、卫侯、郑伯、曹伯、宋世子成、齐国佐,邾人同盟于戚。晋侯执曹伯归于京师。公至自会。夏六月,宁公固卒。楚子伐郑。秋八月庚辰,葬宋共公。宋华元出奔晋

  • 卷二十三·佚名

    △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第十之三复次善男子,一切凡夫虽善护身。心犹故生於三种恶觉。以是因缘。虽断烦恼得生非非非想处。犹故还堕三恶道中。善男子,譬如有人渡於大海。垂至彼岸没水而死。凡夫之亦复如是,垂尽三有还堕

  • 卷一百九(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译)·佚名

    △贤护长者会第三十九之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大城。住迦兰陀长者竹园。与诸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所作已办不受後有。长老舍利弗。为众之首。时诸比丘,围绕世尊欲听受法。身心调顺无有睡眠。当於尔时,如来世尊面貌容

  • 致陕西辛未讲经会电·太虚

    陕西辛未讲经会公鉴:东电悉。候朱子桥长者来平,即同来陕。太虚。(见海刊十二卷十一期)

  • 跋宝王论后·飞锡

    夫子曰:&ldquo;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rdquo;《汉书》曰:&ldquo;坐则见尧于墙,食则见尧于羹,道之不可须臾离也如此。&rdquo;虽然,此特域中之道尔。《首楞严经》云:&ldquo;若诸众生,忆佛念佛,现前当来

  • 卷第八·祖琇

    隆兴佛教编年通论卷第八 隆兴府石室沙门 祖琇 撰 梁 婺州义乌双林大士者。姓傅氏。名翕。法号善慧。年十六纳刘氏女妙光为室。生二子普建.普成。尝有西域沙门嵩头陀者。见大士曰。吾与汝毗婆尸佛所同发誓。今兜率宫

  • 迂言百则·陈遇夫

    名言,一卷。遇夫《迂言百则·弁言》:“迂言者何?善言也。善则何迂乎尔?言人所不言也。人所不畜而言,言而善,则何以迂?非所当言也。善则何不当言?非其人也。……明其道,功则勿计,世所急也而迂之,故闻者以为迂也。虽然,惠迪吉,积

  • 武林西湖高僧事略·佚名

    一卷。南宋元敬(生卒年不详)、元复(生卒年不详)撰。二僧学佛念祖,住寺杭州。因地兴佛,撰述一地高僧以垂后世。二僧根据传说:即西湖玛瑙宝胜寺在南宋绍定六年(1233)创建一高僧阁,内奉杭州各寺居住的历代高僧30人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