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九十四

钦定四库全书

宋名臣奏议卷九十四

宋 赵汝愚 编

礼乐门

丧礼下

上仁宗论张贵妃丧礼过制 孙 沔

臣最处孤迹特荷圣恩如遇有闻事干大体不敢隐默自求安全苟狂言有所开悟虽诛责亦足补报窃见贵妃夭亡上心感悼欲加异礼尤宜节情史笔一书後世为戒故不可不谨也臣虽叨近班莫闻中议实有所疑合具陈奏庶几更资讨论免贻中外之议

一皇仪殿乃祖宗太后权厝之所今迁妃子在内恐非一品所宜必是仓卒之间礼官之失又闻诸宫之亲朝夕聚衆縗裳千人号泣踰月且正寝至近在上全无避忌何僭如是使魂而有知必不得安况凶秽之气干犯尊严尤为不便惧知礼者传笑四方更乞酌其旧典速行迁殡庶协中道

一恭德之諡盖礼官务取美名以奉上意未暇开陈恐成败事至於三朝圣后以孝以章皆以後来孝思尊易諡法今贵妃便以恭德为号实可惊骇详稽前志无此失礼何况因情自我为缪必致起谤上玷圣明唯乞审议免贻後诮至於郭氏张氏二后并无諡号前规尽在速乞削去恭德二字

一园陵监护使窃见郭后张后并在奉先殡盖於体不宜起陵议葬于西京今以贵妃特欲兴陵之役未知以何名择地而为制度人臣岂敢尽言况今经冬无雪数千里灾旱加之疾疫是四方多虞之时宜且静以镇之若役万兵之衆费百万之财於国赋民力实为大损不若便俟丰年徐议其制臣前日闻宰臣初议殡於普安院最为得体

臣愚钝少文久守外方不尽知朝廷体要闻有识者皆以奉贵妃之议太过盖佞人阿旨不以直道禆圣意将以服劳而求爵赏尔况礼不自天降地出在於人情而已苟得其中则为後世令典朝家延洪庆基百年中外无患难者盖仁义深而礼法正尔陛下当为祖宗惜之伏望迁妃子之灵出皇仪殿罢哭泣之仪去恭德之号省园陵之名然後重加详酌所贵中礼天下幸甚干凟天威难避诛责臣不胜惶惧激切之至【至和元年正月贵妃张氏薨上悲悼不已谓左右曰昔者殿廷徼卫卒夜入宫妃挺身从别寝来卫又朕尝祷雨宫中妃刺臂血书祝词外皆不得闻宜有以追贲之入内押班石全彬探上意请用后礼於皇仪殿治丧诸宦官皆以为可入内都知张惟吉独言此事须翌日问宰相既而太常寺翰林学士承旨王拱辰知制诰王洙等皆附全彬议宰相陈执中不能正遂诏近臣宗室皆入奠于皇仪殿移班慰上于殿东楹时辍视朝七日命参知政事刘沆为监护使全彬及干当御药院刘保信为监护都监凡典礼皆全彬与沆合谋处置而洙等奏行之沔上此奏时为枢密副使】上仁宗论张贵妃追册皇后 孙 拚

臣伏见贵妃薨逝陛下以数年内助之益议欲追册后諡举行园陵号名既崇事体尤重参较礼典颇未合宜况自去年秋冬至于春首雨雪不降粟麦未敷必虑百司难为供应伏望陛下先诏大臣商?次命礼官议定然後施行所贵圣朝事典动有根据亦所以惜人力而答天意【至和元年五月癸丑追册贵妃张氏为皇后赐諡温成拚上此奏时为御史中丞】

上仁宗论温成护葬宜减损正礼

孙 拚

臣在病假中闻朝廷议贵妃事累具劄子论奏数日间留中不降今制命已出必不可更生议论但臣愚深为圣朝惜此一举欲望陛下特降诏旨申谕四方言前追册之命止旌褒贵妃生前勤效若挺身以卫宸极割臂以书奏章之类其将来护葬次第宜减损正礼务从简易至於诸般遗赏恩例并须一一检寻国家故事施行如此则尚可以稍救前失惟新圣德方今自秋不雨终冬无雪春阳浸远粟麦未敷人心皇皇疾疫相继灾异之大莫甚於此陛下恤民劳忧国力答天意顺物情在此行也臣不胜拳拳之至【至和元年正月上】

上仁宗乞免读温成哀册  孙 沔

臣今月十七日午时授勅差读温成皇后宝及哀册文寻令本院检讨前典见景德四年中书劄子葬章穆皇后时读哀册文差翰林学士起居舍人李宗谔及诸般行事尽差两制官又检景佑四年中书劄子葬庄惠皇太后时读哀册文差知枢密院韩亿今蒙勅差臣摄侍中中书令不敢推避缘比来追諡温成已於礼未协颇兴物议更僭太后之尊仪并以两府躬执其事恐於义不便臣自十一月至今凡七日不获进对不曾亲奉德音又不预礼官参议窃恐异日有辨论得失为圣朝之阙是上下相蒙无一士建明以达神聪臣实耻之况两制官不少速乞改差庶遵旧制所有今来差摄侍中中书令勅二道未敢奉行【至和元年正月上时为枢密院使诏不许辞免翌日执策立柩前具言故事如此使孙沔读则可使枢密副使读则不可遂置策而退宰臣陈执中取而读之】

上仁宗论温成立忌    刘 敞

臣伏闻勅旨为温成皇后立忌礼官请对不许臣窃惑之凡朝廷常务百司小事犹当上稽旧典下探衆论何况宗庙大礼至尊至重岂可以一时之宠独决圣心义有僭失贻笑万世亏损盛明悔不可追今议者乃云有邪臣密啓眩惑圣聪导陛下以非礼劝陛下以拒谏若此无实尚非美事设有其实罪亦大矣当伏两观之诛以谢天下且自太祖以来后庙四室皆陛下之妣也犹不立忌奈何以温成私昵之爱变古越礼则是贵妾於妣尊嬖於嫡上无以事宗庙下无以教後嗣恐祖宗神灵不乐於此非陛下奉先思孝之意也昔成汤改过不吝故称圣王格于皇天愿陛下毋笃於嬖近之宠毋安於邪佞之说毋变先帝之旧典毋枉宗庙之正礼回易意虑割情去私询于司存追寝过命使万万亿年无复讥议天下幸甚臣以无能沗备儒馆礼乐之失臣得预焉【至和元年正月有司请立温成忌敞上此奏时直集贤院】

上仁宗论为六后立小忌  孙拚等

臣等昨闻朝廷欲为后庙四室并章惠皇后各立小忌已具劄子论奏至今尚未降出臣等伏覩太祖太宗真宗三朝故事皇后不【阙】 室者皆不立忌此国家大典礼大制度陛下不可不遵守且孝惠孝章淑德章怀章惠是陛下三世尊属别庙崇奉多历年所即未尝有此拟议今因循之间遽尔更改中外闻听咸谓陛下因温成而遂追及先朝诸后布之诏命则取四方之讥书之史策则贻万世之诮陛下临御天下踰三十载圣功神德卓若尧舜今忽録此一事遂成非错俾盛美光大有愧於畴昔陛下安忍如是欲望特降圣旨集百官议定然後行下制勅所贵礼典详协以顺天人之心【至和元年正月刘敞蔡襄争温成立忌事不听於是并孝惠孝章淑德章怀章惠皆立忌拚时为御史中丞上此奏寻诏罢立忌】

上仁宗论温成皇后护葬官妄冀改迁

范 镇

臣伏见前月六日月入南斗月属隂南斗主爵禄天意若告陛下将有隂小人干冒爵禄者而欲陛下谨爵禄也近日以来在外传闻皆谓温成葬事将毕石全彬以下及诸工巧人公然扬言妄冀迁改陛下不可不祗畏天戒以固拒之也夫爵赏之出本於庆嘉如缘温成葬事而施爵赏是以庆嘉而幸温成之丧也天意人情俱为不可而外议如此纷纷臣若不先事建言万一有此而後论列是徒暴朝廷之过於中外而事为无益也【至和元年九月上时知谏院】

上仁宗论温成圹中不当以锦绣珠翠金玉

备焚瘗        范 镇

臣窃闻温成皇后圹中皆以缕金为饰又以锦绣珠翠金玉衣服什物以备焚瘗者甚多此等事於死有益於生无损 不可为况於死无益而於生有损乎古先圣贤丁宁以戒厚葬者其思虑至深也今圹中之饰已然之事不可改已其锦绣珠翠金玉之物以备焚瘗者愿发明诏一切停减以代下户租赋非惟上益圣德亦为温成皇后遗惠之无穷也【至和元年十月上】

上仁宗乞不临幸温成祠庙 欧阳修

臣伏见今月八日圣旨踈决禁囚特行减降及军士各有特支陛下圣慈本以兴国寺奉安真宗皇帝御容有此恩旨而中外之议纷然不一皆为正月八日是温成皇后周年故有此特支踈决又见圣驾朝谒万寿宫又云温成画像在彼所以圣驾亲临自去年追册温成皇后之後朝廷每於典礼过极优崇遂致议者动皆疑惑今又闻来日圣驾幸奉先寺酌献宣祖皇帝外议喧然又云温成皇后祠庙在彼伏以陛下圣德仁孝本为祖宗神御以时酌献不可使中外议者谓陛下意在追念後宫宠爱托名以谒祖宗亏损圣德其事不细臣欲乞明日幸奉先寺酌献毕更不临幸温成祠庙以解中外之疑以止议者之说臣职忝侍从无所禆补闻外人议论不敢不言不惟臣有爱君之心合具陈述陛下举动为万世法亦不可不谨【至和二年正月上时为翰林学士辛未上幸奉先寺朝谒宣祖神御殿遂不复入温成庙致奠】

上仁宗乞议温成庙裁损其制

韩 维

臣闻忠臣不为畎亩之远而辍其图报之心圣主不以刍荛之贱而易其纳善之虑故下靡不尽之情上无或遗之策臣位虽微贱然以讨论载籍参议典礼为职窃不自薄有爱君之言惟陛下少加听览臣伏见国家为温成皇后立庙备三献官设五时之祭金石牢具一侔宗庙臣上求礼经下寻本朝故事皆所未有不知当时谁为陛下谋此者臣闻孝惠皇后太祖皇帝之正配也其没也即陵建殿岁时所祀不过常馔而已其後方得列於皇后别庙元德皇后真宗皇帝之母也其没也别庙而祭自尔羣臣请升祔者相继先帝谨重其事不敢即从至於十年而後许之今陛下一旦奉嫔御之主庙而乐之与祖宗等稽於先王之礼则不合求之本朝之事则非故搢绅之士无所诵说下民观之不知所化甚非太祖真宗谨重典礼之深旨也伏惟陛下即位以来凡所兴造必问其遗训而咨於故实稀阔盛事靡不毕讲今又将以孟冬吉时亲祼宗庙循大祫之礼盖祫者序昭穆正尊卑之祭也所宜罢黜不经昭示大顺以成祀典之美而陛下以奉祖宗之礼而臣妾亦得享之非所以致隆极广孝恭也臣愚以为宜以此时发德音诏有司使议温成皇后之庙有不如礼者一皆裁去以明陛下不私後宫专奉祖宗之意使圣朝典制幽昧复光宗庙神灵懽欣顾享此盛德之举也陛下不可不留圣意焉昔汉文帝幸上林袁盎引却慎夫人坐以明妾主之义前史书之烂然不妄今崇建庙祏甚於上林之坐僭拟祖宗非特妾主之别陛下圣德过於汉文无使愚臣不得申袁盎之志

贴黄陛下若以温成皇后久在左右不忘轸悼则岁时遣宫嫱内侍厚加祭奠亦足致其恩意何必僭用礼典取议後代此於温成后非有所益而於圣德为损不细陛下即位以来动循礼典未尝有此过举臣愿陛下特奋神断使有司得从改正以全盛德之美臣父子受国厚恩实欲以少伸补报幸不以臣位下而弃其言也【嘉佑四年上时同知谏院】

上仁宗乞议温成庙裁损其制【系第二状】

韩 维

臣所领职以同知礼院为名礼有不正知而不言则负朝廷所以命臣之意而失臣所以事上之礼也故敢不避诛殛而言臣诚见温成皇后庙乐牲器僭比祖宗稽之礼经则先圣之所不道质於故事则本朝之所无有臣窃闻其时臣下有以唐武惠妃事上惑圣明者惠妃之没虽尝立庙然至乾元之後祀享即絶自当时已知其非礼岂足为圣朝法哉臣近奏疏愿因亲祫宗庙特诏有司裁损其制以全陛下广孝爱礼之美封章奏御累日寝而不下臣窃惑之陛下无谓数楹之屋两簋之器施之未损於治盖圣人所以异等威明风教以观示天下者礼存之於此也如不以臣言为信则并臣前章付中书门下使大臣参议事有可采乞早赐施行【嘉佑四年上】上仁宗乞改温成庙为祠殿 吕公着

臣伏见故追尊温成皇后於城南立庙四时孟月祭奠以待制舍人摄事牲币祼献登歌设乐并同太庙之礼盖当时有司失於讲求非有典据昔商宗遭变饬已思咎祖已训以祀无丰於昵况以内宠列於秩祀非所以享天心奉祖宗之意也欲乞改温成庙为祠殿岁时只遣宫臣行事荐以常馔以明祀事有渐【嘉佑七年正月上先是谏官杨畋等上言洪范五事传曰简宗庙则水不润下去年夏秋之交久雨伤稼澶州河决东南数路大水为灾其七庙之享必有失於顺者惟陛下积思而矫正之於是诏太常礼院检详郊庙未顺之事公着时为礼官乃上此奏及议三圣并侑诏下两制详翰林学士王珪等议曰惟亲亲以享亲仁之极也亲不可以僭故庙止其先今後宫有庙欲以广恩也而适所以僭乎享亲请如礼官之所议诏改温成庙为祠殿岁时令宫臣以常馔荐之】

宋名臣奏议卷九十四

猜你喜欢
  ●崇禎長編卷之五十九·汪楫
  卷七十四·毕沅
  第五十四回 统三军广平奏绩 复两京李泌辞归·蔡东藩
  东汉会要卷十六·徐天麟
  卷五·沈德符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五十五·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二十九·佚名
  卷之六·佚名
  卷之一千四百五十九·佚名
  卷之三百二十五·佚名
  卷之三十七·佚名
  七十三 曹寅奏不日会商核减三处缎匹摺·佚名
  卷七十·佚名
  卷二百六十一·佚名
  后出师表·诸葛亮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麓堂诗话全文·李东阳

      ○序  近世所传诗话,杂出蔓辞,殊不强人意。惟严沧浪诗谈,深得诗家三昧,关中既梓行之。是编乃今少师大学士西涯李先生公馀随笔,藏之家笥,未尝出以示人,鐸得而录焉。其间立论,皆先生所独得,实有发前人之所未发者。先生之诗

  • 老木匠·刘半农

    我家住在楼上, 楼下住着一个老木匠。 他的胡子花白了, 他整天的弯着腰, 他整天的叮叮当当敲。 他整天的咬着个烟斗, 他整天的戴着顶旧草帽。 他说他忙啊! 他敲成了许多桌子和椅子。 他已送给了我一张小桌子, 明天还要送我一

  • 卷三十四·本纪第三十四·文宗三·宋濂

        ◎文宗三   至顺元年春正月丙辰,命赵世延、赵世安领纂修《经世大典》事。怀庆路饥,赈钞四千锭。丁巳,赐明宗妃按出罕、月鲁沙、不颜忽鲁都钞币有差。以知枢密院事伯帖木儿为辽阳行省左丞相。戊午,颁玺书

  • 卷十五·本纪第十五·世祖十二·宋濂

        ◎世祖十二   二十五年春正月,日烜复走入海,镇南王以诸军追之,不及,引兵还交趾城。命乌马儿将水兵迎张文虎等粮船,又发兵攻其诸寨,破之。己丑,诏江淮省管内并听忙兀带节制。庚寅,祭日于司天台。赐诸王火你赤

  • 1924──中華民國十三年甲子·郭廷以

      1﹐1(一一,二五)   (1)北京政府下令各省區改選眾議院議員(因此引起議員之倒閣運/動)。   (2)葉恭綽自上海致書孫中山,報告赴奉經過(1﹐3由廖仲愷攜往廣州,胡漢民、汪兆銘亦往)。  1﹐2(一一,二六)廣州英美領事(DouglasJenkins,MaxwellM。H

  • 第十六章 赤壁賦·林语堂

    蘇東坡現在過得是神仙般生活。黃州也許是瞅隘骯髒的小鎮,但是無限的閒暇、美好的風景、詩人敏感的想像、對月夜的傾心、對美酒的迷戀——這些合而為一,便強而有力,是以使詩人的日子美滿舒服了。在莊稼已然種上,無金錢財務

  • 杨允恭传·脱脱

    杨允恭,汉州绵竹人。家中世代都是豪族大户,杨允恭年轻时超群脱俗、卓尔不凡、喜欢打富济贫。乾德年间(963~968),宋军平定蜀州,许多盗贼暗中发乱,当时杨允恭才成年,就率领乡里子弟在清泉乡设寨防护,被盗贼俘获,盗贼准备杀死他。

  • 文宗本纪·宋濂

    (一)文宗圣明元孝皇帝,名叫图帖睦尔,是武宗的次子,明宗的兄弟。母亲是文献昭圣皇后,出自唐兀氏。大德三年(1299),武宗总管兵马于北方边地,文宗于大德八年(1304)春正月十一日出生。大德十一年(1307),武宗入京继承皇位。至大四

  • 周楚声·周诒春

    周楚声 字祖仁。年三十三岁。生于江苏靑浦。未婚。初学于上海中西书院。苏州东吴大学。天津北洋大学。光緖三十二年。以官费游美。入麻省工业学校。习化学及矿业工程。宣统三年。得学士学位。入哥仑比亚大学。兼习电

  • 大学衍义卷三十八·真德秀

    齐家之要二严内治宫闱内外之分记古者天子后立六宫三夫人九嫔二十七世妇八十一御妻以听天下之内治以明章妇顺故内和而家理天子立六官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以听天下之外治以明章天下之男敎故外和而国治故曰天子

  • 卷二·刘逢禄

    时月日例第四隐六年传:《春秋》虽无事,首时,过则书。《春秋》编年,四时具然后为年。注:历一时无事则书。其始月也,明王者当奉顺四时之正也。有事不月者,人道正则天道定矣。十一年传:隐无正月,将让乎桓,故不有其正月也。定元年:春

  • 卷六·叶梦得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考卷六宋 叶梦得 撰桓公天子诸侯踰年改元即位不明见于经杜氏以尚书顾命言之而不终其说以吾考之顾命始言逆子钊于南门之外延入翼室恤宅宗翼室非正室也是时固已嗣位为君矣而未受册命也七日而受册命王

  • 佛说申日经·佚名

    (开元录中无法护译恐是支谦误为法护)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译  闻如是。一时佛游王舍城灵鸟顶山。与大比丘千二百五十人。尔时王舍城中有大豪富长者。名旃罗日。财宝无量敬信佛法。供养众僧精进难及。长者有弟

  • 第四十二卷·佚名

    观天品之二十一(夜摩天之七)尔时彼天次第而行。上彼山峰第一无垢如镜之地。彼诸天众。业地镜中。自见其身。分分明了。彼诸天等。若有先修身口意者。业地镜中。得见自身。额中所现业果生死。如彼某时某处某国某因某缘

  • 华严念佛三昧论叙·彭绍升

    大乘起信论云。一切众生不名为觉。以从本来念念相续。未曾离念。念者不觉也。佛者觉也。念佛者以觉摄不觉也。念佛三昧者。以觉摄不觉。入于正觉海也。华严具诸佛一切三昧。而其间念佛三昧。为一切三昧中王。大莫过于

  • 昭覺丈雪醉禪師語錄卷第九·丈雪通醉

    嗣法门人彻纲等编偈上送友還蜀丹林彩鳳涉離微,翼羽時成疾便飛,氣宇頻吞山海靜,摩天高駕白雲歸。入蜀擘破南天入峽河,凱歌聲頌冷江波,而今頓了江湖債,悔笑芒鞋喫苦多。臥佛世以眼見作膚猜,將謂公猶睡覺哉,秖為婆心傾法乳,全身放

  • 东南纪闻·佚名

    三卷。撰者不详。从所载的内容看,大约是宋末、元初人所作。此书元以前诸家书目均不载,原本早已亡佚,卷数无考。清修《四库全书》时,馆臣从《永乐大典》中录出,分成三卷。共计八十四条,书中内容大部分是追记南宋时事,

  • 清季台湾洋务史料·佚名

    本书(一册九八面五八、八○○字)不分卷,选辑自世界书局印行“洋务运动文献汇编”;囚专集清光绪元年至二十年关系台湾文件,故名曰“清季台湾洋务史料”。共集有当年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总理海军事务衙门、闽浙总督、福建巡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