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六十三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八旗通志卷六十三

土田志二

土田规制

畿辅规制二【雍正元年至十三年】

雍正元年

谕曰口外地方辽濶开垦田地甚多将京城无产业兵丁移驻於彼殊为有益着古北口提督定议再着总理事务王大臣等会同该部详议具奏寻议准将在京八旗满洲蒙古骁骑内选熟谙农务者八百名前往热河喀喇河屯桦榆沟三处开垦

六年十月巡察顺天永平宣化三府监察御史苗夀等奏称直属近畿州县不论旗民均编保甲奉行在案惟是旗庄圈赏投充地亩册贮内府及户部凡各州县查閲原档例应申请咨部转行知照往返需时臣等历据民人控告旗庄强霸不结之由总因档案未易清查州县官虽知隐占情弊不便悬断以致旗庄益得恣行兼并仰恳

皇上敕下内务府宗人府八旗都统其内府大粮庄头及内府官兵投充当差人等现在实有地亩由内务府查明实数并坐落州县乡村名下地段四至造具清册咨送户部其亲王以下闲散宗室以上庄头及包衣官兵投充当差人等地亩由各府属管领佐领查造清册其觉罗八旗庄头及官兵投充人等地亩由该旗查造清册此册务须一様二本一留户部存案一由部转咨直督发布政司照造清册钤发州县与民粮地清册一同存贮嗣後有旗民互争之案检册查对不难勘丈讯断再此内带地投充人户有隐地数顷或数十顷者亦应彻底清晰难容遗漏请照民人之例勒限一年准其据实首明该管处除本身现在当差地亩之数记档咨送外余地另册报部题明仍着输租当差以正赋额其有隐匿不报及不实指坐落四至等弊一经查出所隐余地照例入官仍严加议罪将查送之官一并交部议处至此项档册颁发以後每年不无移换应於岁底由两翼税课司彚报户部咨行各属知照记档户部议覆应如苗夀等所请得

旨允行

七年

谕曰八旗地亩原系旗人产业不准典卖与民向有定例今竟有典卖与民者但相沿已久着从寛免其私相授受之罪各旗务将典卖与民之地一一清出奏请动支内库银照原价赎出留在各该旗给限一年令原业主取赎如逾限不赎不论本旗及别旗人准其照原价承买

八年

谕曰近畿各府有八旗庄屯杂处其间有司难於清查且八旗罢黜之废员及不能上进之子弟与多事不法之

家人往往潜住其中结交游手好闲之辈妄行生事或好勇鬦狠或酗酒赌博或与百姓争讼告讦辗转不休以致风俗日渐浇凌难以整理虽有理事同知一员亦相隔甚远不过词讼到案一为判断而已平时则无稽查约束之功也朕意欲於旗员及司官内遴选贤能者八员派往各府有庄屯之地方专办旗人之事时加教诲申明禁约导其善念革其邪心小则分别惩戒大则据实纠参其有旗民互相争讼之事仍听该管衙门审理此差往之员以一年为期更换一次果能实心办理化导有方一年内所管之处无旗人犯法之案将该员与以议叙倘或怠忽废弛因循瞻頋或擅作威福多生事端着直隶总督与巡察御史即行参奏从重议处其如何分晰管理及如何定例之处着该部详悉妥议具奏户部议覆直隶九府内除广平大名二府远处京南均无旗庄坐落毋庸置议外其余七府所辖有旗庄坐落者共计七十七州县卫广袤约二千余里其间旗民杂处贤愚不等地方有司既无约束旗人之责而理事同知一员又难稽查周遍

皇上特颁谕旨差遣官员专办旗人之事仰见

圣虑周详筹画至当臣等伏查八旗册报旗庄坐落处所一州一县之内有一二处以至百余处者即一村一庄有二三旗分之人居住者亦有只地亩坐落而无旗人居住者又有此州县旗庄虽多而界址实与别府州县地相辐辏者若分旗分府则该管之员难以办理臣等酌量旗庄之多寡复计地方之远近约以三百里内外分作一路共为八路以顺天府属之通州武清香河宝坻及天津州与所属之静海永平府属之玉田七州县为京东路顺天府属之宛平良乡房山涞水易州涿州新城雄县容城定兴安肃十一州县为京西路顺天府属之大兴顺义三河蓟州平谷密云怀柔昌平延庆九州县卫为京北路顺天府属之固安东安永清霸州保定文安大城河间府属之任邱保定府属之新安安州高阳十一州县为京南路顺天府属之遵化州永平府属之丰润迁安滦州卢龙乐亭昌黎抚宁山海卫九州县卫为京北东路宣化府属之宣化怀来万全保安赤城延庆六州县为京北西路河间府属之河间肃宁献县交河景州南皮沧州青县故城正定府属之衡水武强深州十二州县为京南东路保定府属之清苑蠡县博野满城完县唐县望都定州祁州正定府属之无极获鹿顺德府属之沙河十二州县为京南西路每路派官一员到彼专管庄屯旗人之事臣部行文各部院并八旗拣选贤能司官旗员保送带领引

见恭候

钦点八员分路前往办理并将应行事宜臣等详议六欵一各路所辖庄屯有内务府及各王公庄头并八旗废员以及旗员之子弟家人其中贤愚固属不等然设官分职原以奨善而瘅恶官斯职者当仰体

皇仁教诲禁约使之开导洗革以化其浇凌之积习今此八路所派之员应令莅任後即将所属地方居住旗人查明住址户口行业如有来历不明多事不法之人潜匿旗庄者即行驱逐其余庄屯力作之家有安分循良各务本业者奨之翼之以使其益励或有游手好闲不务本业者惩之戒之以期其必改更於农隙之时宣扬

圣谕广训发其彛良渐归淳朴小事则按法究治大事则据实揭报他如户婚田产以及命盗案件有关民事者仍听地方有司办理并将所属地方居住旗人村庄户口行业造具清册报部查核此派往之员如果能於一年任内实力奉行无忝厥职令直隶总督并巡察御史出结保题交部议叙倘有多生事端扰害旗民者亦令直隶总督并巡察御史

查参交部议处

一各员所辖旗庄大约广袤三百余里而旗人杂处各村若不按屯计户设立屯目乡长分任防闲纠举势难稽查管辖臣等伏查直省州县原设有保正甲长分任防闲今既设官专办旗人之事似应彷佛保甲之例不计旗分佐领第以屯住之旗人酌量以若干户口设立屯目一名再合附近各庄村更设乡长一名统辖各令其於屯乡之内互相防闲遇有不务恒业酗酒赌博夜聚晓散及来历不明踪迹可疑者目长立即纠举以听该管官员分别处置其目长作何分别设立拣选充补并各目长如何分别奨赏惩罚之处俟各员莅任後详议到日再议

一所派各员既责以董率旗人必须给与关防以资文移往来之用应咨礼部按照以上八路铸给管理某路某庄事务官员关防字様关防至年满更换之期接受掌管仍将伊任内经手案卷交代明白报部查核

一查各员所辖地方或系庄屯稠密或系地方辽濶必须设立书役以资文移驱策臣等酌量每员设立书吏二名差役八名其所需工食银两照直属额设夫役工食数目在於司库按季支给仍造入奏销册内报部查核

一派往各员除伊本身品级应得俸银外其於任所亦须量给养亷之项查雍正四年十二月内奉

上谕钦差各处一年更换之员令其驰驿其一年内如何使其不至拮据之处交部查议具奏经兵部议覆照依该员品级按日支给廪给口粮等因奉

旨依议钦遵在案今八路派往各员自京城起身莅任路不甚远毋庸驰驿其一年内食用似应照例按各员品级日支廪给口粮总於司库照数拨给仍造入奏销册内报部查核

一各员俱系新设之员必须设立衙署令其驻劄应令直隶总督酌量各路所辖适中地方查有入官房屋酌计应需间数咨报拨用如所辖适中之地方并无入官房屋其作何赁房居住之处应令直隶总督妥议到日再议奏入奉

旨依议旗庄等处设立官员乃立法之始必得贤能之人实心办理训导有方始有益于人心风俗兹所差往之员着该管大臣於所属内拣选保举差往之後仍着保举之大臣留心访察倘差往之员或不能称职或在地方生事而保举之大臣据实参奏者免其误保之处分若不参奏经朕访闻?觉者将保举之大臣一并严加议处

十一年直隶总督李卫疏报直属文安大城香河通州三河武清宝坻宁河蓟州玉田丰润任邱青县静海沧州南皮等十六州县秋禾被水所有入官地亩据布政使王谟查明应蠲租银请照民地钱粮一例蠲免奉

旨该部议奏

寻户部议覆以佃种官地者向无减免租银之例况民业官地原有分别而纳粮交租亦有不同是入官地租未便与民粮一例蠲免臣等酌议请将入官地亩租银比照民地蠲免钱粮分数逓减以应纳之租银作为十分如被灾十分者准免租银五分被灾九分者准免租银四分被灾八分者准免租银二分被灾七分者准免租银一分其六分以下者不作被灾分数应令直督将被灾官地应蠲租银另行确查造具妥册题报奉

旨依议

十二年题准八旗地亩坐落直属州县为数浩繁片段错落非逐细勘丈无由知其确数而该佐领下领催人等贪图私取租银勾连地户将余出地及絶户地隐匿不报亦有佃户因无业户取租乘

机隐漏认为已业者更有隐匿年久竟认为恳荒首报纳粮者此非经管人员不能悉其界址底里令八旗都统各委参领一人於农隙时会同州县清丈所有余地及絶户地案照肥瘠酌定租数交地方官徵租彚解户部倘有恃强阻挠勘丈者理事同知会同地方官审理嗣後凡有报出絶户之地一面报部一面委官勘明交地方官徵租十三年奏准园头牲丁壮丁人等所有赏给当差养家房地本不应违例典卖第彼此授受相沿已久倘不勘明撤回在园头人等固当差乏资若概行撤回又恐乡愚失业今令逐细详勘如系红册内所开载之地即属官物此不论红契白契或典或卖均系应行撤回如非红册内所开载之地则本为私业不应强撤其典卖在册房地如用红契即系经官授受之项应追给全价免其治罪如用白契则为私相授受应治其罪此项交易其在康熙三十九年清撤以前者应给半价亦免治罪其在康熙三十九年清撤以後者与受同罪并不应给价矣以上典卖房地有册内册外应撤不应撤之分有典契卖契红契白契之别撤时又有应追价不应追价应治罪不应治罪之殊应遣京堂官内务府总管率贤能司员直督再委道员会同前往澈底清厘其应行追价给还民人者分别追偿仍将地亩数目四至村庄造具印册四本一存本州县其三本呈本部内府并该督以备稽考

钦定八旗通志卷六十三

猜你喜欢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三十八·杨仲良
  卷第一百四十三·胡三省
  卷之三十八·佚名
  卷之二百十七·佚名
  卷之二百十八·佚名
  一六八 道路的记忆二·周作人
  河渠书第七·司马迁
  周遇吉传·张廷玉
  ●读律心得卷之三·刘衡
  附录章程并规则之模范·孙中山
  卷十九·雍正
  卷一百二十六之二十四·雍正
  持守·朱元璋
  卷第三·佚名
  朱兆莘·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二折·高文秀

    (酒保上,云)曲律竿头悬草稕,绿杨影里拨琵琶。高阳公子休空过,不比寻常卖酒家。自家是个卖酒的,在这汴京城外草桥店,开着个酒店。时遇冬天,纷纷扬扬下着大雪,天气好生寒冷。今日清早晨,开开这酒店,且挑起这望竿,烧的镟锅热热的,看有

  • 卷一百七十一 皇祐三年(辛卯,1051)·李焘

      起仁宗皇祐三年八月盡是年十二月   八月己卯朔,命太常博士、崇文院檢討王純臣曰曆所檢閱文字。純臣,堯臣弟也。   詔岳鎮海瀆廟宇之隳圮者,亟修之。   知諫院吴奎言:「近歲以來,水不潤下,盜賊橫起,皆陰盛所致。陛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八十三·纪昀

    列传宋 【八十七】○宋八十七陈俊卿 虞允文 辛次膺陈俊卿虞允文辛次膺△陈俊卿陈俊卿字应求兴化人绍兴八年登进士第授泉州观察推官服勤职业同僚宴集恒谢不往一日郡中失火守汪藻走视之诸掾属方饮 某所俊卿舆卒亦假之

  • 六 直隶总督周元理奏购访遗书情形折·佚名

    六 直隶总督周元理奏购访遗书情形折乾隆三十七年十一月初七日直隶总督臣周元理谨奏,为钦奉上谕事。乾隆三十七年十月二十七日承准大学士刘统勋字寄内开,乾隆三十七年十月十七日奉上谕:前以历代流传旧书及国朝儒林撰述,向

  • 一九 县考·周作人

    县考是件小事,似乎没有什么值得讲的,这在清朝还举行科举的时代,每年在各县都有一次,并不是希罕的事情。但是它的意义却很是重大。这是知识阶级,那时候称作士人或读书人的,出身唯一的正路,很容易而又极其艰难的道路。这有如彩

  • 卷三十一·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三十一征榷考【六】杂征歛【山泽津渡】顺治二年以寺臣条奏芦政传旨训饬太常寺典簿王文言条奏江南长江一带荻芦数千余里中多膄地乞遣台臣部臣以次清查立为芦政以充国用得旨江南初经归附治平

  • 馆阁续録卷九·陈骙

    官聨三正字 淳熙五年以后十二人 郑锷【五年五月除六年十月为校书郎】赵彦中【五年六月除六年十月为校书郎】杨辅【六年二月除七年七月为校书郎】刘光祖【六年十月除八年闰三月为校书郎】罗防【十年二月除六月为校书

  • 黄耀昌·周诒春

    黄耀昌 字文南。年五十七岁。生于广东香山。兄瑞勋。深州知事。弟耀祺。本籍通信处。广东香山黄寓。已婚。子四。女六。光緖元年。以官费游美。入胡克中学校。及春野哈佛高等学校。光緖七年回国。任上海第一纱厂事。

  • 我国古哲学说含有力学原理·李宗吾

    宇宙之力,是圆陀陀的,周遍世界,不生不灭,不增不减,吾人生存其中,随时都可看见,有人看见一端,即可发明一条定理。例如看见苹果坠地,即发明万有引力,看见壶盖冲动,即发明蒸汽,看见磁铁功用,即发明指南针,看见死蛙运动,即发明电气,种

  • 卷五·湛若水

    钦定四库全书 格物通卷五      明 湛若水 撰 谋虑上 易讼象曰天与水违行讼君子以作事谋始 臣若水通曰天上水下其行相违相讼之象作事谋始所以止讼端也张载曰戏动作于谋也谋而善则善谋而

  • 第八章 1·辜鸿铭

    子曰:“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辜讲孔子谈到前一个王朝——周帝国 创始人(泰伯,后人多称“太伯”。周文王的哥哥,因知道父亲想把君位传给弟弟而主动离家出走)时,说:“这是一个伟人,或者可以说,一个

  • 卷十四·顺治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内则衍义卷十四大学士傅以渐恭纂让之道待外戚内则曰妇或赐之饮食衣服布帛佩帨茝兰则受而献诸舅姑舅姑受之则喜如新受赐若反赐之则辞不得命如更受赐藏以待乏妇若有私亲兄弟将与之则复请其故赐而后与之

  • 卷二十五·季本

    钦定四库全书诗説解頥正释卷二十五  明 季本 撰荡经防曰厉王无道诗人知其将亡故作此诗而托于文王所以嗟叹殷纣者以警戒之也然惓惓之意欲以感动王心亦可以见其忧国之忠矣此诗若非面陈则当为小雅耳荡荡上帝下民之辟

  • 卷五十八·佚名

    △婆提唎迦等品中尔时长老优波离波多作是思惟。世尊今者既不听许彼人出家。我若辄尔放出家者,是我不善。如是念已,寻即告彼提婆达多。作如是言:如世尊教。汝必应当作如是事提婆达多。如是次第。处处至於大德上座诸比丘所

  • 斥欧阳竟无之魔说·印光

    接手书,知阁下卫道之心,极其真切。而彼欲为千古第一高人之地狱种子,极可怜悯也。《起信论》之伪,非倡于梁任公,乃任公承欧阳竟无之魔说,而据为定论,以显己之博学,而能甄别[1]真伪也。欧阳竟无乃大我慢魔种,借弘法之名,以求名求

  • 卷第三·佚名

    宋括山一庵释 本觉 编集明安雅居士 刘朝卿 较订东晋司马氏。都建康。十二主。凡一百四年。丁丑(元帝)(睿建武元)(汉)(刘聪麟嘉二)(後赵)(石勒)(成)(太宗玉衡七)(凉)(西平元公寔建兴五)(燕)(高祖)(代)(平文帝郁律

  • 澎湖纪略·胡建伟

    台湾地方志。清胡建伟撰。十二卷。建伟,学者称勉亭先生,广东三水人。乾隆进士,累官知县、通判。官澎湖期间,建有“文石书院”。又于省城创“澎湖书院”。是志为其组织采访,博览文献,于乾隆三十一年(1766)成书。此志为

  • 安禄山事迹·姚汝能

    唐姚汝能(一作龙)撰。三卷。汝能曾官华阴县尉。是编记武则天长安三年迄代宗宝应元年(703—762)安禄山事迹和安史之乱的经过。全书以史家笔法,记重大历史事件情节,分纲列目,兼有议论,详于正史。上卷记安禄山始生至得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