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六章 护国军中的青年军官

在将校讲习所停办之后,我们这批无职军官,奉令听候另派工作。明知等来等去总不会有结果的,因旧军各有其系统,门户之见甚深,我们不易插足,且我们新式军人也不愿置身其间。而新军究属有限,更无余额可以容纳我们。所以当我的同事们纷纷搬进城里住下候差时,我就不愿浪费时间和金钱,决定返乡务农了。我家原是耕读之家,因此我觉得在外无职,回家务农是很正当的事,就在1914年的秋季,回到临桂县的祖籍。

我对于稼穑是个熟手,体力又强,所以我和一般农夫做着完全一样的工作。而他们对我则有些诧异,认为我是一个读书人,在外面求学的洋学生,居然也能和他们一起下田工作。有些不明大体的人则认为我在外面做事无出路,被迫返乡种田,难免有絮絮闲言。我听了也处之泰然,并不介意。本以为可在家乡长期务农,谁知我在桂林的一些朋友认为我在家种田太可惜了,于是便约我到桂林去教书。

桂林有许多新式学校,教授的都是新式课程,因而师资便有供不应求之势,而其中最感缺乏的便是军事和体育教员。我国的传统,读书人都文弱不堪,手无缚鸡之力。一旦要找一个能担任各种军事教育和体育运动的人,实非易事。这些学校虽先后请过几位军训和体操教员,结果不是他们的学术科不行,为学生所不满,就是教导无方,或人缘不好,而自动或被迫离职,故各校当局为这项课程,颇感头痛。所以当我的朋友们知道我赋闲乡居时,他们便认为我是这项职务最适当的人选,而向各校推荐。1915年的春天,省立模范小学首先送来了聘书,我当然也乐于接受,就摒挡一切到了桂林,做了省立小学高级班的军训教官兼体操教员。军训是我的本行,器械操更是我的拿手本领,时常在操场上做惊险的表演给学生们看。他们对我那种马戏班式的技术,佩服得五体投地。加以我的人缘一向是好的,校方同事对我均极推重。所以我就职不久,便声誉鹊起,全桂林的学校都知道了。不久,县立桂山中学也送来了聘书,要我去兼课,我推辞不了,也就兼了。所幸这两校距离不远,而同事和学生都对我极好。学生们敬我如父兄,学校当局则视我若贵宾,优礼有加。合计两校给我的薪金,比上尉官俸还多四十元,在那时确实是个很可观的数目。我因而有余钱接济家用,剩余的尚可购置些田地。精神上与物质上的生活都很惬意。

不过我终究是个职业军人,教文科学堂自非我的素志。所以我时时在想重返军界。就在我在桂林任教将满一年时,我的一位朋友冼伯平君是我将校讲习所早期的同事,他现在滇军张开儒第三师,已任至营长,承他的器重,邀我到他那里去当连长。因为这时正值袁世凯称帝,西南政要群起兴师讨袁。滇桂各军都在扩充,号称护国军,干部需要人,像我这样一个经过长期训练的青年职业军人,自然就在他们罗致之列。我当然也乐于应召。所以我就向学校当局辞职,以应冼君之约加入护国军讨袁。

冼营长翰熙(伯平)是广西宁明人,广西干部学堂步科毕业。我们在将校讲习所共事时,他是第三队的队长,我是第二队的队副。冼君在当时同事中是一位年轻而佼佼不群的新军人。衣履非常整洁,随身有自备的帆布行军床,日常生活极有规律,而且注意卫生。总之,他一切都很洋化,和普通军官迥然有别。其后,他加入滇军,当李烈钧的护国军由蒙自开到南宁时,冼伯平正任滇军第三师张开儒部三十一团第二营营长。当时的第三十一团团长便是在抗日时期曾任江西省省主席的曹浩森。

冼君对我的邀请,可以说正合我心。因此我就复电冼君,表示接受新职。谁知道我向学校辞职的消息一出,两校师生一致挽留。终因我去意甚坚,他们也不好过分勉强。在我临行之时,学校当局一再表示惋惜,并谓值此动乱时代,各方职位变动甚多,现在姑且请人为我代课,如果我觉得在外边不妥,他们随时都欢迎我返校任教。几番惜别,互道珍重之后,我才离开了桂林。

这时正值暮春季节,风和日暖,我自桂林顺漓江而下,直达梧州。梧州本是西江上游的大城市,这时更值护国军兴,运输频繁。各军都在向肇庆集中。时滇军第四师方声涛部适开抵梧州,故沿江码头附近设有第四师的招待所。当我乘的船靠岸时,只见码头上下,军民杂沓,熙熙攘攘。我正预备上岸找旅馆,再候船去南宁,忽然在人丛中瞥见前陆小第一期同学朱良祺、梁伯山和谢绍安。梁、谢二君且是我两江小同乡。旧雨相逢,惊喜交集。互道别后之情,才知道朱良祺现任滇军第四师步兵第三十四团第一营营长。梁为该营营副,谢为第一连连长。当朱知道我正打算去南宁担任连长时,便决意留我在他本营充当连长。我告诉他说曾与冼君有约在先,未便失信。良祺说,大家同属一军,分什么彼此。不容分说,便招呼勤务兵,把我的行李搬到第四师招待所安置下来。并立刻呈请委派我为第一营第三连连长。在良祺的强制执行之下,我无法脱身,只好写信给冼君请辞,并陈述不得已的苦衷。

这时第四师的兵额尚不足,正在梧州一带加紧招募。我们在梧州住了十多天,我的委任状由上峰批了下来,所报连长不准,但准以中尉排长任用。这对我当然是一个小小的挫折,不过我也并不介意。于是我就在第四师内当了一名排长,随军开拔到护国军都司令部所在地肇庆。谁知道这时滇军第三师也开抵肇庆。我忽然间又碰到了冼营长。他因责我为何爽约,未去南宁。原来因为戎马倥偬,我在梧州所寄的信,他没有收到。当我解释清楚被朱良祺等挽留的经过,以及现在当排长的情况,冼君大为不平。因为他已替我请准了当连长,我不到差,却在良祺这里“炒排骨”(那时军队中把当排长叫作“炒排骨”,连长叫作“莲子羹”)。他要我回第三师去。我觉得此事很难开口,所以没有答应他。不意有一天营长们在一起吃花酒,我也奉陪末座,大家又提起了关于我的事。因为大家都是老朋友,伯平便责备良祺不该把我中途拉夫抢了过去。伯平说:“你把他抢了过去也罢了,但是你没有机会让他当连长,却叫他在你那儿‘炒排骨’。”两人说到最后竟吵了起来,再加上几分酒意,彼此甚至拔出手枪来。这事一下闹大了。我夹在中间觉得非常为难,为免使朋友们因我而伤感情,我想还是辞职不干的好。承朋友们推爱,觉得我李某为人做事诚实可靠,都要来争取我。我现在只有两边都不做,方可维持朋友间的感情。于是我就决心辞职搬到端州旅馆暂住。

这端州旅馆是肇庆当时最大的旅馆,里面住的客人极为复杂,但多半是与反对帝制运动有相当关系的,或在候差,或是有事与都司令部接洽。我在端州旅馆也遇到几位以前将校讲习所的学生。他们知道我赋闲无事,曾有意介绍我去参加他们的朋友所编的地方民军。他们说如果我肯去,他们可以推荐我以校官阶级任用。因为这时各地都在成立民军,或是收编土匪,纷纷请求都司令部给以番号,官阶极为混杂。“关内侯,烂羊头”,故校官也可随便委派。我自思是一个正式军校出身的军官,殊不应与这些乌合之众的民军为伍,所以他们的好意我都一概谢绝了。但是长期赋闲,也不是办法。正在进退维谷之时,我忽然发现了前陆军小学同学李其昭。

其昭毕业于陆军小学第二期,后又转入干部学堂,他且是我临桂县的小同乡,平时过从极密。他这时是护国军第六军总司令部林虎的部属——步兵第七旅第十三团第二营的连长。他一见到我便问我现隶何部,我当然据实以告。其昭便说如果我不嫌弃的话,何妨到他的连里去“炒炒排骨”呢。我说反正是闲着,如果他那里有缺,我当然很愿意追随。其昭说,等他向他的上峰报告一声,我就可以搬到他部队里去了。

其昭的上司第十三团团长周毅夫和第二营营长黄勉都是广西人,广西干部学堂毕业的,和冼伯平、朱良祺都很熟。第二天,其昭带我去见黄营长,黄一见面便跷起大拇指,说我是“大大有名的”,原来他早已知道冼、朱两营长为我而拔枪相向的故事了。他一再地说:“欢迎!欢迎!”这样,我在当天便搬入林军第二营,当了一名中尉排长。这就是我参加护国军终于隶属于林虎先生部下的经过。

猜你喜欢
  列传第八十三 匈奴刘聪 羯胡石勒 铁弗刘虎 徒何慕容廆 临渭氐苻健 羌姚苌·魏收
  列传第四十五 睿宗诸子·刘昫
  卷三百八十八 列传一百七十五·赵尔巽
  卷三百四 元豐三年(庚申,1080)·李焘
  第十四回 四海归心诞登帝位 三军效命直捣元都·蔡东藩
  卷之四十七·佚名
  第一七五札光绪六年七月二十八日一一四○一—三·佚名
  六朝通鉴博议卷六·李焘
  战国策卷三·鲍彪
  附 录·许寿裳
  张兴世传·李延寿
  王仁裕传·薛居正
  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佚名
  选举三三·徐松
  卷12·陈邦瞻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程景初·隋树森

    程景初,生平、里藉均不详。 小令 【正宫】醉太平 恨绵绵深宫怨女,情默默梦断羊车,冷清清长门寂寞长青芜,日迟迟春风院宇。泪漫漫介破琅玕玉,闷淹淹散心出户闲凝伫,昏惨惨晚烟妆点雪模糊,淅零零洒梨花暮

  • 季候·徐志摩

    一他俩初起的日子, 像春风吹着春花。 花对风说:“我要”, 风不回话:他给!二但春花早变了泥, 春风也不知去向。 她怨,说天时太冷; “不久就冻冰,”他说。

  • 卷三十二·郝经

    钦定四库全书 续後汉书卷三十二    元 郝经 撰 列传第二十九 魏臣 锺繇【子毓】 华歆【子表 博 周孙廙 峤 澹】 王朗 谨案锺繇传阙 华歆字子鱼平原高唐人也高唐为齐名都衣冠无不游

  • 卷九·傅恒

    钦定四库全书平定准噶尔方略前编卷九康熙六十年夏四月癸巳命副都统噶锡率赴滇兵还上谕议政大臣等曰从前令副都统呉纳哈噶锡带领江宁杭州之满洲兵二千名前往云南听候调遣后派一千名进征西藏尚有一千名留驻云南此内已着

  • 汉纪六十孝献皇帝癸建安二十二年(丁酉、217)·司马光

    汉纪六十汉献帝建安二十二年(丁酉,公元217年) [1]春,正月,魏王操军居巢,孙权保濡须,二月,操进攻之。 [1]春季,正月,魏王曹操驻军居巢,孙权守卫濡须。二月,曹操向濡须进攻。 初,右护军蒋钦屯宣城,芜湖令徐盛收钦屯吏,表斩之。及权在濡

  • 卷二·顺治

    大清太宗应天兴国徳彰武寛温仁圣睿孝敬敏昭定隆道显功文皇帝圣训卷二训羣臣天聪四年庚午二月丙辰上谕众贝勒诸臣曰尔等仰防天佑凡所行之事皆当处之以义毋贪黩以利己毋偏庇以徇人天人一理在下之士卒悦服则天心亦嘉与

  • 卷四十一 既夕礼第十三·郑玄

    设?于于东堂下,南顺,齐于坫,馔于其上,两С醴、酒,酒在南。篚在东,南顺,实角觯四,木?四二,素勺二。豆在С北,二以并。笾亦如之。(?于,今之?也。各觯四,木?四二,素勺,为少进醴酒,兼馔之也。勺二,醴、酒各一也。豆笾二以并,则是大敛馔也。

  • 淮南鸿烈解叙·高诱

    淮南王名安,厉王长子也。长,高皇帝之子也。其母赵氏女,为赵王张敖美人。高皇帝七年,讨韩信於铜鞮,信亡走匈奴。上遂北至楼烦,还过赵,不礼赵王。赵王献美女。赵氏女得幸有身,赵王不敢内之於宫,为筑舍于外。及贯高等谋反发觉,并逮

  • 卷十八·江永

    <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綱目欽定四庫全書禮書綱目卷十八      婺源江永撰喪禮    凶禮一經【鄭目録云天子以下死而相喪衣服年月親疎隆殺之禮不忍言死而言喪喪者棄亡之辭若全存居於彼焉已亡之耳喪服於五禮

  • 卷五·陈启源

    钦定四库全书毛诗稽古编卷五吴江陈启源撰王【变风】黍离集传曰黍苗似芦高丈余穗黒色实圜重案此乃今之芦粟【辨详总诂】非黍也陶贞白已有黍苗似芦粒亦大之语晦庵殆祖其说乎今北土自有黍其苗似茅高可二尺余一茎数穗穗散

  • 卷十一·朱鹤龄

    <经部,书类,尚书埤传钦定四库全书尚书埤卷十一呉江朱鹤龄撰旅邹季友曰五峯胡氏皇王大纪以旅为成王时书或云武王崩周公为师召【音邵】公为保以辅成王召公在武王时必未为太保也当从胡氏説移篇次于金縢之后愚按篇

  • 卷二十三 既夕第十三之一·李如圭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仪礼集释钦定四库全书仪礼集释卷二十三   宋 李如圭 撰既夕第十三郑目録云士丧礼之下篇也既已也谓先葬二日已夕哭时与葬间一日凡朝庿日请启期必容焉此诸侯之下士一庿其上士二庿则既夕哭先葬

  •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五百五十八·欧阳竟无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第五分設利羅品第五   [一]復次憍尸迦.假使充滿此贍部洲佛設利羅以爲一分.有書般若波羅蜜多深妙法門   復爲一分.於斯二分汝取何者。天帝釋言.我意寧取深妙般若波羅蜜多.所以者何.

  • 第五章 奉行, 印赠《玉历宝钞》之善报·佚名

      第一节 求乙堂集记载  一, 五子登科  大兴县黄芳洲先生,在回阳县当教谕,与夫人都喜好行善。  先生在任官时,曾捐钱出刊:《金刚经》、《太上感应篇》、《阴鹭文》各经文数十部。  夫人也印赠《玉历》一千本,广

  • 全上古三代文·严可均

    《全上古三代文》是清人严可均所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之一集,16卷。其文学的重要价值,已为学界广泛肯定。

  • 华盖集续编的续编·鲁迅

    本书收录:厦门通信〔1〕 厦门通信(二)〔1〕 《阿Q正传》的成因〔1〕 关于《三藏取经记》等〔1〕 所谓思想界先驱者鲁迅启事〔1〕 厦门通信(三)〔1〕海上通信

  • 太上洞玄灵宝往生救苦妙经·佚名

    敦煌遗经有《天尊为一切众生说三涂五苦存亡往生救苦拔出地狱妙经》,与本经部分相当。该经当出自隋唐。天尊述因缘、三涂五苦八难之经,劝人菜食长斋,转经忏悔,念愿施舍。

  • 怡山礼佛发愿文略释·书玉

    一卷,清书玉略释并序跋,有事义(依驹本印)。 盖谓勤求佛道要须立愿为先。广度众生。必以发心为首。心发。则众生可度。愿立。则佛道堪成。二者兼之。尽善尽美。故从上佛祖。一切圣贤。未有不发誓愿。勤修行业。而能成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