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九十一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九十一

王礼考

田猎

辽太祖神册四年正月射虎东山 天赞三年十月朔猎寓乐山【获野兽数千以充军食】十一月射虎於乌兰实哷山抵巴克实山六百余里且行且猎【日有鲜食军士皆给】

【臣】等谨按帝纪又载九年十月钓鱼於鸭緑江神册五年五月射龙於伊喇山阳水上考古者畋渔并称马端临亦载春秋矢鱼於棠事然其意在论田猎不在鱼也辽头鱼头鵞不异於射虎射鹿故钓鱼事并附録之若射龙则已见於物异考矣又游幸表载田猎事不可胜书今俱从略

太宗天显三年三月东蒐猎羖?山及松山四月祭麃鹿神【辽俗好射麃鹿每出猎必祭其神以祈多获】於猎所纵公私取羽毛革木之材又猎三山五月猎索罗山 四年六月西巡选轻骑数千猎近山 八年五月猎独牛山 十年七月猎南赤山 会同元年二月猎松山 二年三月畋於褭潭之侧 三年三月猎水门七月猎哈达拉山 八年七月猎平地松林

【臣】等谨按帝纪天显四年十一月观渔三义口七年八月捕鵞於沿柳河九年正月渔於土河十一年正月钓鱼於土河会同二年十二月亦如之附録於此

穆宗应历二年九月猎炭山十二月猎於近山 七年十月猎於七鹰山 八年七月猎於伊喇山迄於九月射鹿诸山 十一年四月射鹿 十二年如黑山赤山射鹿 十三年四月猎於潢河八月幸近山呼鹿射之【旬有七日而後返】十一月猎【饮於虞人之家凡四日】十二月射野鹿【赐虞人物有差】 十四年五月射舐鹻鹿於白鹰山【至於浃旬】六月朔猎於玉山竟月忘返八月如磑子岭呼鹿射之【获鹿四赐虞人女瓌等物有差】 十七年九月朔猎於黑山赤山至於月终 十八年秋猎於西京诸山九月猎熊 十九年二月如怀州猎获熊欢饮方醉驰还行宫

【臣】等谨按帝纪应历十五年有获鸭除刑复徭侦鸭失期加刑亊详刑考又十六年获鸭获鵞观野鹿入驯鹿羣十八年获鵞於硕格水俱有欢饮事史谓畋猎无厌赏罚无章嗜杀不已变起肘腋此皆不可为典礼故阙而不録

景宗保宁六年七月猎於平地松林 九年十二月猎於近郊【以所获祭天】

时耶律斡拉为护卫车驾猎颉山适豪猪伏丛莽帝射中之猪突出御者图们舍辔而避廐人和拉翼之斡拉射猪毙之帝嘉赏及猎赤山适奔鹿奋角突前路隘不容避垂犯跸斡拉以身当之鹿触而颠帝谓曰朕因猎两濒於危赖卿以免迁护卫太保【按游幸表帝猎颉山系十年三月事】

乾亨元年十一月南院枢密使兼政事令郭袭上书谏畋猎帝嘉纳之

袭谏书略云昔唐高祖好猎苏世长言不满十旬未足为乐即日罢猎史称其美伏念太祖创业艰难修德布政宵旰不懈穆宗逞无厌之欲不恤国亊天下愁怨今海内翕然望中兴之治十余年间征伐未巳而寇贼未弭年谷虽登而疮痍未复正宜戒惧修省以怀永图闻恣意游猎甚於往日万一有衔橜之变抟噬之虞悔将何及况南有强敌伺隙而动闻之得无生心乎伏望节从禽酣饮之乐生灵社稷有无疆之休帝览而称善

四年九月猎於祥古山

圣宗统和元年八月猎赤山 二年二月猎於长乐川五年七月猎平地松林 六年十二月畋於沙河

七年五月猎桑乾河十一月猎於好草岭 十年十二月猎儒州东川 十二年十月猎汗州之西山 二十七年正月猎於瑞鹿原

臣等谨按帝纪十五年八月复猎於平地松林皇太后诫曰前圣有言欲不可纵汝为天下主驰骋田猎万一有衔橛之虞适贻予忧其深戒之然自後二十九年秋太平五年七月八年七月俱有猎於平地松林事

开泰元年正月猎於噶哈哩岭 二年十月朔畋麃井之北 三年正月畋潢河滨【越数日又有及皇后猎瑞鹿原事明年正月又命详衮巴古濬水瑞鹿原以备春蒐】 四年正月猎马兰淀七月幸秋山自八月射鹿至於九月复自癸丑至於辛酉连猎於有栢碎石太保响应松山诸山 五年九月帝同皇弟隆庆猎於松山【南京留守秦晋国王隆庆来朝帝亲出迎劳於实得山因同猎焉】 六年十月猎铧子河

【臣】等谨按王圻续通考载兴宗景福十七年秋大猎帝射虎以马驰太速矢不及发虎怒奋势将犯跸左右辟易时敦睦宫太保兼掌围场事陈昭衮舍马捉虎两耳骑之虎骇且逸帝命卫士追射昭衮大呼止之虎虽轶山昭衮终不堕伺便拔佩刀杀之轝至帝前慰劳良久即日设燕悉以席上金银器赐之特加节钺迁围场都太师赐国姓命张俭吕德懋赋以美之今考辽史陈昭衮传乃开泰五年事王圻续通考误也

太平元年二月幸钹河猎高柳林七月赐从猎女直人秋衣是月猎潢河 四年二月猎塔鲁河

【臣】等谨按帝纪自是猎平地松林者二【五年七月八年七月】猎黑岭者二【六年七月七年四月】又统和元年十月观渔塔玛泺十二月渔濬渊四年正月观渔土河七年十一月钓鱼於沈子泺十四年正月渔於潞河十五年十二月钓鱼土河二十三年十一月观渔桑乾河二十七年正月钓鱼土河开泰二年七月钓鱼曲沟太平二年正月如纳水钓鱼三年正月复如之俱附録焉

兴宗重熙元年二月大蒐七月猎平地松林 四年七月朔猎於黑岭 五年九月猎黄花山【获熊三十六赏猎人有差次月幸南京御元和殿以日射三十六熊赋幸燕诗赐进士】 六年四月猎野狐岭闰四月猎龙门县西山 七年四月猎白马埚射鹿新淀井又猎金山 十三年正月猎乌尔衮冈

时翰林都林牙兼修国史萧罕嘉努每见帝猎未尝不谏会有司奏猎秋山熊虎伤死数十人罕嘉努书於册帝见命去之罕嘉努既出复书他日帝见之曰史笔当如是帝问罕嘉努我国家创业以来孰为贤主?嘉努以穆宗对帝怪之曰穆宗耆酒喜怒不常视人犹草芥卿何谓贤对曰穆宗虽暴虐省徭轻赋人乐其生终穆之世无罪被戮未有过今日秋山伤死者臣故以为贤帝默然

【臣】等谨按辽史萧罕嘉努传不载年月今以游幸表考之十四年七月猎黑岭九月猎平山殆其时也

十六年自七月至於九月日射猎於楚布沟锡喇锡伦石塔诸山 十七年闰正月射虎於哈里吉 十八年正月猎拜塔山 二十一年射虎於南萨哈巴 二十二年四月猎鹤淀 二十三年正月猎双子淀又猎盘直淀四月猎哈喇噶扎尔九月猎【遇二虎纵犬获之】

【臣】等谨按帝纪重熙八年正月如混同江观鱼复义鱼於实默里河十年七月诏诸帐郎君等於禁地射鹿决三百不徵偿小将军决二百以下及百姓犯者罪同郎君论九月皇太后射获熊帝进酒为寿猎马盂山草木蒙密恐猎者误射伤人命耶律德古各书姓名於矢以志之附録於此

道宗清宁四年七月猎於黑岭 八年七月射熊於爱实拉

【臣】等谨按帝纪二年四月诏方夏长养鸟兽孳育之时不得纵火於郊七年四月禁吏民畜海东青鹘又游幸表十年七月猎赤山以皇太后射获大鹿梁王濬遇十鹿射之得九帝大喜设宴者二今以宗室传考之濬六岁封梁王明年从猎矢连发三中又射十获九正与之合此可补纪所未载

咸雍元年七月以皇太后射获熊赏赉百官有差【先是四月清暑图古勒当即其地】十月幸毉巫闾山皇太后射获虎大宴羣臣【令各赋诗】 四年正月猎炭山 六年七月猎於和罗努克特 八年闰七月射熊於羖羊山 九年七月猎大熊山 太康元年七月猎平地松林 二年八月猎【遇麛失其母悯之不射】 五年七月猎夹山 六年七月猎沙岭七年八月射鹿赤山 九年七月猎马尾山九月射熊於白石山 大安四年十月猎辽水之滨 五年四月猎北山 八年四月猎西山

【臣】等谨按帝纪猎黑岭炭山西山不一而足尤以沙岭为最多今不备载自後寿隆年间所猎处皆属重见故亦阙焉又若清宁四年如鸭子河钓鱼咸雍三年正月如鸭子河御安流殿钓鱼太康元年以获鵞加鹰坊使耶律扬鲁工部尚书五年三月以宰相耶律仁杰获头鵞加侍中姑附録之

天祚帝乾统二年七月猎黑岭【以霖雨给猎人马明年以猎人多亡严立科禁】四年正月猎木岭七月猎南山 五年四月射虎炭

山 六年七月猎鹿角山 七年十月猎毉巫闾山九年七月猎於哈尔吉 十年四月猎於北山 天庆元年七月猎 二年九月猎获熊【燕羣臣】 三年正月猎狗牙山【大寒猎人多死】 四年七月射鹿於庆州 五年七月猎於托里岭东

【臣】等谨按帝纪天庆四年射鹿庆州时金兵攻宁江州帝略不介意今以列传考之先是幸混同江界外酋长在千里外者以故事朝行在适头鱼宴帝临轩命次第起舞为乐独阿古达辞以不能再三谕之不从帝怒谓枢密使萧奉先曰跋扈如此可托边事诛之奉先谓杀之伤向化心乃止其弟乌奇迈纳罕呼逊等尝从猎能呼鹿刺虎抟熊帝喜辄加官爵金太祖归遂举兵又其时殿前副检点萧呼图克从天祚东征凡队伍皆以围场名号之见好游畋每言从禽之乐以逢帝意悦而从之故自五年至十年及保大元年无岁不猎然不足为典制无庸书矣

腊猎仪

穆宗应历二年腊以十二月辰日前期一日诏司猎官选猎地其日皇帝皇后焚香拜日毕设围命猎夫张左右翼司猎官奏成列皇帝皇后升轝多罗伦穆腾以酒二尊盘飱奉进北南院大王以下进马及衣皇帝降舆祭东毕【国俗凡祭皆东向曰东祭】乘马入围中皇太子亲王率羣官进酒分两翼而行皇帝始获兎羣臣进酒上夀各赐以酒至中食之次亲王大臣各进所获及酒讫赐羣臣饮还宫自是遂以为常仪统和中罢之

四时巴纳仪

春曰鸭子河泺【泺东西二十里南北三十里在长春州东北三十五里四面皆沙埚多榆柳杏林】皇帝正月上旬起牙帐约六十日方至天鵞未至卓帐冰上凿冰取鱼冰泮乃纵鹰鹘捕鹅鴈皇帝每至侍御皆服墨緑色衣各备连鎚一柄鹰食一器刺鵞锥一枚於泺周围相去各五七步排立皇帝冠巾衣时服系玉束带於上风望之有鵞之处举旗探骑驰报远泊鸣鼓鹅惊腾起左右围骑皆举帜麾之五坊擎进海东青鹘拜授皇帝放之鹘擒鹅坠势力不加排立近者举锥刺鵞取脑以饲鹘救鹘人例赏银绢皇帝得头鵞荐庙羣臣各献酒果举乐更相酬酢皆插鵞毛於首以为乐赐从人酒遍散其毛弋猎网钓春尽乃还【岁时钓鱼得头鱼亦置酒张宴与头鹅宴同】

夏无常所多在吐儿山【道宗每岁先幸黑山拜圣宗兴宗陵赏金莲乃幸子河避暑吐儿山在黑山东北三百里近馒头山黑山在庆州北十三里上有池池中有金莲子河在吐儿山东北三百里怀州西山有清凉殿亦为行幸避署之所】四月中旬起牙帐卜吉地为纳凉所五月末旬六月上旬居五旬与北南臣僚议国事暇日游猎七月中旬乃去

秋曰伏虎林【林在永州西北五十里尝有虎据林伤害居民畜牧景宗领数骑猎焉虎在草际战栗不敢仰视帝舍之因号伏虎】七月中旬自纳凉处起牙帐入山射鹿及虎每岁车驾至皇族而下分布泺水侧伺夜将半鹿饮盐水令猎人吹角效鹿鸣既集而射之谓之舐鹻鹿又名呼鹿

冬曰广平淀【在永州东南三十里本名白马淀东西二十余里南北十余里地近坦夷四望皆沙碛木多榆柳】其地饶沙冬月稍暖牙帐多於此坐冬与北南大臣会议国事时出校猎讲武兼受南宋及诸国礼贡

牙帐之制

以枪为硬寨用毛绳连系每枪下黑毡伞一以庇卫士风雪枪外小毡帐一层每帐五人各执兵为禁围南有省方殿殿北约二里曰寿宁殿皆木柱竹栋以氊为盖彩绘韬柱锦为壁衣加绯绣额又以黄布绣龙为地障牕槅皆以氊为之傅以黄油绢基高尺余两厢廊庑亦以毡盖无门户省方殿北有鹿皮帐帐次北有八方公用殿夀宁殿北有长春帐卫以硬寨官用契丹兵四千人每日轮番千人只直禁围外卓枪为寨夜则拔枪移卓御寝帐周围拒马外设舖传铃宿卫每岁四时周而复始

金太祖收国元年三月朔猎於寥晦城 二年九月猎近郊

熙宗皇统二年正月猎於来流河十二月猎於和约尔玛勒路 四年九月畋於沙河【射虎获之】十一月猎於海岛六年正月猎於梅棱是月如春水【帝从禽导骑悞入大泽中帝马陷因】

【步出亦不罪导者】 九年十一月猎於塔尔珲屯

时右谏议大夫程宷上疏略曰殿前点检司古殿岩环卫之任所以肃禁籞尊天子备不虞也臣幸得近清光从天子观时畋之礼比见羽卫从臣无贵贱皆得执弓矢驰逐而驾乃崎岖沙砾之地加之林木丛郁易以迷失是日自卯及申百官始出沙漠独不知车驾何在瞻望久之始有骑来报皇帝数骑已至行在窃惟古天子出入警跸清道而行至於楚畋云梦汉猎长杨皆大陈兵卫以备非常今膺祖宗付托之重奈何独与数骑出入林麓沙漠之中前无斥堠後无羽卫甚非备不虞之意也愿预戒有司图上猎地具其可否然後下令择冲要稍平地为驻跸所简忠义爪牙之士统以亲信腹心之臣警卫左右俟麋鹿既来然後驰射仍先遣捜阅林薮明立幖帜为出入驰道不然恐贻宗庙社稷之忧帝嘉纳之至八年闰八月宰臣以西林多鹿请猎帝恐害稼不允

海陵天德三年正月帝出猎二月还宫十二月猎於近郊 四年五月猎於伊拉齐山【赐猎士人一羊】八月朔猎於札纽山 贞元元年十月猎於良乡 正隆六年三月次河南府因出猎四月次温汤猎【奔鹿突之堕马呕血数日】

【臣】等谨按海陵纪猎近郊者凡五如十二年既猎近郊矣贞元二年九月癸亥乙亥三年十一月辛未正隆四年十月乙亥俱猎近郊又贞元元年八月禁中都路捕射麞鹿五年十二月禁中都河北山东河南河东京兆军民网捕禽兽及畜养雕隼者六年正月诏自中都至河南府所过州县调从猎骑士二千二月禁扈从纵猎扰民附録之

世宗大定二年九月猎於近郊 三年九月秋猎十月冬猎十二月腊猎於近郊【以所获荐山陵自是岁以为常】 四年二月猎於高阳之北十月朔猎於密云县 六年六月猎於银山八月猎於望云之南山十月如安肃州冬猎 十年七月猎於柳河川【放围场役夫勅扈从人纵畜牧蹂践禾稼者杖之仍偿其直】十一年九月猎於横山 十四年八月猎於玛哩布十九年十一月如河间冬猎 二十五年六月猎近山【见田陇不治命笞田者】 二十九年【时章宗已即位】六月以修起居注完顔乌哲知登闻检院孙铎皆上书谏罢围猎纳之【十二月谕有司女直人及百姓不得用网捕野物及放羣鵰枉害物命亦恐女直人废射也】

金史焦旭传曰二十九年九月猎於近郊监察御史焦旭劾奏太傅克宁右丞相襄不应请车驾田猎帝慰谕之为罢猎

【臣】等谨按帝纪自三年秋猎冬猎腊猎後自是岁以为常故不悉书又三年八月勅殿前都点检唐古德温重九出猎国朝旧俗今扈从军三千不无扰民可严为约束仍以钱万贯分赐之九年三月定网捕走兽法帝命犯者杖而释之十六年正月帝按鹰高桥见道侧醉人堕驴而卧命左右扶而乘之送至其家二十五年五月平章政事襄奉御平山等射怀孕兎帝怒杖平山三十召襄诫勅之遂诏禁射兎十月禁上京等路大雪及含胎时采捕十一月朔诏豺未祭兽不许采捕冬月雪尺以上不许用网及苏克苏呼恐尽兽类附録於此

章宗明昌元年十月猎於近郊十一月冬猎【免猎地今年租】三年九月猎秋山【亦有免税等事已见廵狩门】 四年二月猎於姚村淀 五年六月自冰井出猎【登呼图哩巴山酹酒再拜】七月又猎於和济格尔【一矢贯双鹿是日获鹿二百二十二赐扈从官有差又次隆和萨巴帝亲射获黄羊四百七十一】 承安三年八月猎於香山十二月朔猎於酸枣林【大风寒罢猎】 泰和三年十一月冬猎【以获兎荐山林】

【臣】等谨按帝纪明昌元年正月制诸王任外路者许游猎五日过此禁之仍令戒约人从毋扰民二月遣谕诸王凡出猎毋越本境三年二月勅明安穆昆许於冬月率所属户畋猎二次每出不得过十日六年二月勅有司行宫侧及猎所有农者勿禁泰和元年正月以方春禁杀含胎鹿五年七月定围场误射中人罪所宜附録若猎於近郊则岁以为常不赘録矣

又按章宗勅有司行宫侧及猎所有农者勿禁恭绎

御批通监辑览曰章宗以围猎之地悉与民耕则讲武因之而废观帝平日措施都以典章文物为急未免近於好名而於诘戎肄武之道弃之如遗遂尽变金源旧风国势日就孱弱子孙不能承祖父基绪致家法因之而隳虽有善政奚足道哉此可为守成之主垂戒矣卫绍王大安二年十一月猎於近郊

宣宗元光元年十月猎於近郊

先是贞佑二年九月禁军官围猎三年九月以秋稼未获亦如之至是诏免百官送迎且勿令治道以劳百姓二年十月制行枢密院及元帅府农隙之月分番巡徼校猎月不过三次

哀宗正大四年十一月猎於近郊

六年十二月罢附京猎地百里听民耕稼

元太宗五年八月猎於额伯苏地 九年春猎於齐齐克察罕之泽十月猎於野马川【幸龙庭遂至行宫】

宪宗四年春猎於齐齐克察罕冬大猎於哈喇诺海之地

七年五月皇子阿实达因腊独骑伤民稼帝见让之遂挞近侍数人由是秋毫不敢犯云

世祖至元十四年八月车驾畋於上都之北 十八年九月朔畋於近郊

【臣】等谨按帝纪自此猎近郊每岁如之若禁京畿田猎则自中统三年十月始嗣是至元元年三年四年俱申严之九年十月勅自七月至十一月终听捕猎余月禁之十年九月禁京畿五百里内射猎十六年三月诏禁归德亳夀临淮等处田猎六月禁巴延彻尔等峪寨捕猎十八年五月禁高丽全罗等处田猎扰民者十九年三月禁益都东平沿淮诸郡军民官捕猎二十二年七月诏禁捕猎二十三年十一月勅禽兽字孕时母畋猎二十四年正月禁辉和尔地禽兽孕孳时田猎二十五年二月勅江淮勿捕天鵞三月禁捕鹿羔二十七年九月申严汉人田猎之禁二十八年九月禁宣德府田猎十月诏严益都般阳泰安宁海东平济宁田猎禁二十九年禁杭州放鹰是也若听捕猎则自至元十年九月辽东饥弛猎禁始旋勅自今秋猎鹿豕先荐太庙嗣是十二年十月弛北京义锦等处猎禁十四年八月弛盖州猎禁十九年十月以岁事不登听诸军捕猎於汴梁之南二十五年正月弛辽阳渔猎之禁惟毋杀孕兽二月弛渔泺禁二十八年四月弛杭州西湖禽鱼禁听民网罟十一月武平平滦诸州饥弛猎禁其孕字之时勿捕是也今类记之

成宗大德元年三月畋於柳林 二年二月畋於漷州【臣】等谨按帝纪大德元年三月禁上都正月至七月捕猎大都八百里内亦如之八月命诸王阿济格自今出猎悉自供其无伤民力十一月诏自今田猎始自九月闰十二月以淮东饥弛湖泊禁仍听正月捕猎五年十月以岁饥听民捕猎七年五月禁诸王班布尔实部於般阳等处围猎扰民十一月命鹰师围猎毋得扰民

武宗至大三年八月猎於昂哈淖尔之地

【臣】等谨按帝纪多禁田猎如至大元年七月禁鹰坊於大同隆兴等处纵猎扰民十月禁奉符长清泗水章邱沾化利津无棣七县民田猎十一月罢益都诸处合勅赤等狩猎三年十一月以益都宁海等处连岁饥罢鹰坊纵猎其余猎地并令禁约以俟秋成皆其事也

又按仁宗纪至大四年帝已即位十二月诏曰今岁不登民何以堪春蒐其令勿供亿又申禁汉人持弓矢兵器田猎皇庆元年五月诸王托斯和默色以农时出猎扰民勅禁止之自今十月方许出猎延佑二年四月驾幸上都宣徽院以供尚膳遣人猎於归德勅以其扰民特罢之三年正月以真定保定荐饥禁畋猎三月禁天下春时畋猎史称帝澹然无欲不事游畋岂不信欤

英宗至治元年二月畋於柳林【三年二月亦如之】

泰定帝泰定三年八月次中都畋於翁果察图之地先是二年正月以畿甸不登罢春畋至致和元年正月将畋柳林御史王献等以岁饥谏帝曰其禁卫士毋扰民家命御史二人巡察之

【臣】等谨按文宗纪天历二年正月诏罢今岁柳林田狩余无田猎事可见

顺帝至元三年正月帝猎於柳林

先是元年二月将畋於柳林御史台谏曰陛下春秋鼎盛宜思付托之重致天下於隆平况今赤县之民供给繁劳农务方兴而驰骋冰雪之地倘有衔橜之虞奈宗庙社稷何遂止至是猎其地凡三十五日监察御史实迪宋绍明进谏帝嘉纳之赐金币固辞帝曰昔魏徵进谏唐太宗未尝不赏汝其受之四年二月复猎於柳林

【臣】等谨按帝将畋於柳林因台谏而止恭绎

御批通监辑览曰蒐苖猕狩古所不废况田猎足以肄武在元时亦其国俗所尚顺帝春秋方盛正当因此习劳而车驾所经并可以周知民隐於政务又何妨乎台垣狃於书生庸琐之见借名谏猎以弋取直声帝闻言即止盖其心本好逸而恶劳适台谏有言遂阳以博纳善之称而隂以遂便安之计其後赐实迪等金币且欲妄拟贞观益可见其意所假托然亦何救其内多欲而覆宗社哉

睿论所及不独直揭顺帝晏安酖毒之失其所以为

万世人主训者至深远矣

明成祖永乐十年十月猎城南武冈 十三年十月猎於近郊 二十年五月猎於偏关【时以亲征阿噜台至其地】

宣宗宣德四年十月猎於峪口 五年十月猎於坌道九年九月度居庸关自坌道至洗马林大猎

英宗天顺二年十月猎南海子

苑在京城南二十里方一百六十里苑中有按鹰台台旁有三海皆元之旧也明辟四门缭以周垣獐鹿雉兎甚多海户千余守之自永乐定都後岁时蒐猎於此亦所以训武也是日帝亲御弓矢命勲戚武将应诏驰射获辄以献既毕赐酒馔以所获分赐从臣而归

武宗正德十二年正月南郊遂猎於南海子【夜中还御殿受朝贺】次年正月至自宣府罢南郊致斋越三日大祀遂猎於南海子明年二月亦如之

【臣】等谨按帝纪十四年十一月渔於清江浦十五年九月渔於积水池舟覆救免附録於比史氏谓耽乐嬉游难免訾议是也然是後自嘉靖至崇祯凡百有二十余年絶无田猎事可见则又非古者农隙讲武之遗意矣

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九十一

猜你喜欢
  列传第六十三 外戚 羊琇 王恂 杨文宗 羊玄之 虞豫 庾琛 杜乂 褚裒 何准 王濛王遐 王蕴 褚爽·房玄龄
  第五回 陈桥驿定策立新君 崇元殿受禅登大位·蔡东藩
  平定三逆方略卷二十六·佚名
  明穆宗庄皇帝实录卷之五十一·佚名
  卷之一百十九·佚名
  卷之八百十八·佚名
  卷之三百二十八·佚名
  钱塘先贤传赞原序·袁韶
  乐陵王高百年传·李延寿
  萧辅道、李居寿传·宋濂
  枣林杂俎智集·谈迁
  卷一百二十三·佚名
  五禮二·佚名
  十年·佚名
  四十二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列传第七十二 三王鲁辛冯三李曲二卢·欧阳修

    王思礼,高丽人,入居营州。父为朔方军将。思礼习战斗,从王忠嗣至河西,与哥舒翰同籍麾下。翰为陇右节度使,思礼与中郎将周佖事翰,以功授右卫将军、关西兵马使。从讨九曲,后期当斩,临刑,翰释之,思礼徐曰:“死固分也,何复贷为?”诸将壮

  • 庄宗纪一·薛居正

    庄宗光圣神闵孝皇帝,讳存勖,武皇帝之长子也。母曰贞简皇后曹氏,以唐光启元年岁在乙巳,冬十月二十二日癸亥,生帝于晋阳宫。妊时,曹后尝梦神人,黑衣拥扇,夹侍左右。载诞之辰,紫气出于窗户。及为婴儿,体貌奇特,沈厚不群,武皇特所钟爱

  • 卷第四十六·胡三省

    【汉纪三十八】起柔兆困敦,尽阏逢涒滩,凡九年。肃宗孝章皇帝上〔讳炟,显宗第五子,母贾贵人,以马后母养为嫡,即位。谥法:温克令仪曰章。伏侯古今注:「炟」之字曰「着」。〕建初元年〔(丙子、七六)〕①春,正月,诏兖、豫、徐三州禀赡

  • 卷第二十一·徐鼒

    前翰林院检讨加詹事府赞善衔六合徐鼒譔列传第十四黄得功(翁之琪、杜文焕)高杰 刘洪起 孙守法(王光恩等)黄得功(翁之琪、杜文焕)高杰刘洪起孙守法(王光恩等)黄得功字浒山,开原卫人;其先,自合肥徙。早孤,与母徐

  • 续明纪事本末卷之十七·倪在田

    李孙之兵顺治三年(隆武二年。是年桂王立)冬十二月,张献忠杀掠西充、盐亭间。豪格、吴三桂至汉中,贼党刘进忠降;导其兵急驰千五百里,乘雾登保宁之凤凰山。值献忠亲出,进忠指语雅布兰曰:『此献贼也』。雅布兰一矢中其额,献忠颠伏

  • ◎巡按夫人之威风·李定夷

    某巡按使卸篆后,移眷寄寓汉口英租界一码头太平街,而自回皖扫墓。其二姨太太王氏,系浙西良家女,前在豫南道任内所纳。宠擅专房,与正夫人极不相能。夫人乘某远离,竟乘隙将王氏大加鞭挞,且与其公子硬作主张,将王氏嫁作商人妇(初因

  • 九六八 军机大臣奏遵旨查明挖补填写《通鉴纲目续编》情形片(附清单)·佚名

    九六八 军机大臣奏遵旨查明挖补填写《通鉴纲目续编》情形片(附清单)乾隆四十八年三月二十三日遵旨查得尚书房所办挖捕填写《通鉴纲目续编》,宫内各处陈设十二部,俱已填写交进;圆明园、三山、热河、盘山等处陈设共三十二部

  • 八○二 广西巡抚姚成烈奏遵旨查缴违碍书籍情形折·佚名

    八○二 广西巡抚姚成烈奏遵旨查缴违碍书籍情形折乾隆四十六年八月二十四日广西巡抚臣姚成烈跪奏,为查缴违碍书籍,恭折奏闻事。窃照乾隆四十三年十二月二十日接准部咨钦奉上谕:查缴违碍书籍,着通谕各督抚以接奉此旨之日为

  • 卷二十七刑法志一·黄遵宪

    外史氏日:上古之刑法简,后世之刑法繁。上古以刑法辅道德故简,后世以刑法为道德故繁。中国士夫好谈古治,见古人画象示禁、刑措不用则睾然高望,慨慕黄、农、虞、夏之盛,欲挽末俗而趋古风。盖所重在道德,遂以刑法为卑卑无足道也

  • 马仙鴘传·姚思廉

    马仙鴘字灵馥,扶风..地人。父亲马伯鸾,做到宋朝冠军司马。马仙鴘小时因果敢而闻名,遇父亲去世,绝食超过了礼节的规定,背土为父亲造坟,亲手种植松柏。马仙鴘从郢州主簿官职做起,后来升迁为武骑常侍,为小将,跟随齐朝安陆王萧缅。

  • 卷五十九 五宗世家第二十九·司马迁

    【索隐】:景帝子十四人,一武帝,馀十三人为王,汉书谓之“景十三王”。此名“五宗”者,十三人为王,其母五人,同母者为宗也。孝景皇帝子凡十三人为王,而母五人,同母者为宗亲。栗姬子曰荣、德、阏于。【索隐】:阏音遏。汉书无“于

  • 第十五章 1·辜鸿铭

    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 ”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辜讲孔子周游到某个国家(卫国),这个国家在位的国君

  • 提要·冯继先

    【臣】等谨按春秋名号归一图二巻蜀冯继先撰陈振孙书録觧题载其书所列国名周一鲁二齐三晋四楚五郑六卫七秦八宋九陈十蔡十一曹十二呉十三邾十四杞十五莒十六滕十七薛十八许十九杂小国二十崇文总目谓其以官諡名字裒附初

  • 卷四·张自超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宗朱辨义卷四高淳张自超撰闵公元年春王正月【先君卒逾年而即位礼也庄僖继故不忍修即位之礼是已桓宣继故而修即位之礼者翚遂以即位掩覆其弑逆之迹也庆父弑般亦似宜修礼以掩覆之而不奉闵公即位者何也庆

  • 跋·永觉元贤

    跋 建州旧志於释氏多略之。盖以趣尚枘凿故取舍不无异同。然黄金白璧世固其珍。而帝青之宝摩尼之珠讵可以非常用而土苴视之乎。今志中方伎之末滑稽之雄尚得置传。况释氏可独弃乎。释氏以神道设教而首崇十善。使比屋奉

  • 于阗国行程记·平居诲

    自灵州过黄河,行三十里,始涉沙入党项界,曰细腰沙、神点沙。至三公沙,宿月支都督帐。自此沙行四百余里,至黑堡沙,沙尤广,遂登沙岭。沙岭,党项牙也,其酋曰捻崖天子。渡白亭河至凉州,自凉州西行五百里至甘州。甘州,回鹘牙也。

  • 高注金匮要略·高学山

    金匮著作。不分卷。清·高学山撰,撰年不详。高氏融合前人学说,取众家之精要,结合个人学习心得和临床实践将《金匮要略》予以全面注释。对杂病的病机、诊断、方义等阐析较详。但其中也掺杂了一些主观、附会的解释。原

  • 大华严长者问佛那罗延力经·佚名

    一卷,唐般若三藏译。佛说那罗延力之量,比较佛力。因说为施食者得此佛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