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四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宗朱辨义卷四

高淳张自超撰

闵公

元年

春王正月

【先君卒逾年而即位礼也庄僖继故不忍修即位之礼是已桓宣继故而修即位之礼者翚遂以即位掩覆其弑逆之迹也庆父弑般亦似宜修礼以掩覆之而不奉闵公即位者何也庆父杀般意在自取非若翚遂之决志奉桓宣者独内迫于国人外制于齐又忌季友在陈将告于诸侯以声其罪故权宜奉闵而实不欲定闵之为君则且蔽罪于圉人荦托为继故不修礼而自取之逆志仍在也】

齐人救邢

【伐山戎称齐人文定以为齐侯也贬而称人救邢称齐人文定以为将卑师少夫伐山戎则亲往而救邢则卑其将而少其师宜李氏议其不力于救患谓救而书人救而书次同一伯者之心也欤然而皆非也齐桓之救诸国春秋皆善之救邢之称人亦未必将卑师少葢书救以善其救而将之尊卑师之众寡非义所系也】

夏六月辛酉塟我君庄公

【庄公之薨将及期年而始克塟其以国乱而缓可知矣左氏于闵不即位以为乱故后儒驳之谓般卒已三月乱有定矣使乱已定何以缓塟先公耶可知庆父虽立闵而自取之志未絶故不使早成礼以塟先公而定闵之为君也使戴已者有党而乱势可乗则将速毙闵以自立而后以塟先公为己事也则其出于庆父之制闵公使不修即位之礼何疑】

秋八月公及齐侯盟于落姑

【先公甫塟轻出国都求盟齐侯借以定国未尝非讥也左氏以为请复季友夫哀姜主于内庆父主于外虽国人欲复季友其能强闵公出防以公然请于齐侯哉呉氏以为必鲁之世臣有若石碏者隂谋于齐故齐桓以伯主召闵公至齐而与之盟使季友得以归鲁者其説近之李氏季友如齐间之之论亦有理也】

季子来归

【季子书来归则前之出奔不书可知文定以为没其耻者非也称季子者朱子以为鲁国内乱得一季子归国国人皆有慰望之意故鲁史喜而书之夫子直书史家之辞其説最合如书仲孙高子及司马华孙之类皆可通矣若以为春秋嘉之而书季子然则嘉其能讨贼耶则哀姜庆父如故也嘉其能已乱耶则闵公再弑也何贤乎季友而嘉之哉且友之两出奔皆不书者固不必书亦不可书也闵之再弑方以书哀姜逊庆父奔着其为贼如并书季友奔则疑于友之与闻故矣即不书奔而书公子友来归于般弑之后闵弑之前则亦混于庆父之一出一入而无以定弑君之主名矣如并来归削而不书则友之立僖公以定鲁既隠而不着而后之生而赐族亦昧其所由矣故仍旧史书季子以示别而情事可以推而得之也】

冬齐仲孙来

【齐仲孙来左氏以其来省难书曰仲孙嘉之也文定责其不能劝齐桓讨贼为事君之不以忠夫桓既不能讨贼又纳庆父之如齐定其所立桓之罪也以请讨责仲孙人臣之义当如是矣但寛于待季友而谓书季子为贤之严于论仲孙而罪其不能请讨是所谓室中失盗不责家人而责路人者也夫季友以公室至亲能断于未发难之牙何爱于已弑君之庆父使匍匐齐廷号泣以告桓曰敝邑不造变生骨肉庆父逆天躬弑嗣君惟伯主加刄以扶大义则又请之曰庆父弑一君而立一君意在自取庆父不诛孺君安危殆不可知假大国之威除逆已乱靖宗国而得诸侯在此举也是时齐桓方亲鲁以合诸侯未有不聴者落姑既盟宴然来归而国难再作友有罪焉舍季友不责又嘉之而苛责仲孙误矣然而左氏以为嘉仲孙者亦不然也书庆父如齐书盟于落姑书季子来归书仲孙来以着鲁人縦贼与齐桓之不能讨贼也】

二年

春王正月齐人迁阳

【自齐桓有国以来灭谭灭遂降鄣迁阳莫不悉书以着桓之吞并小国也然则存邢抚衞岂有救难卹患之真心哉可取则取之以扩其土不可取则存之以示其义固功过之不相掩而亦心迹之不能一者也】

夏五月乙酉吉禘于庄公

【记云不王不禘王者禘其祖之所自出而以其祖配之观于夫子答或人之问而推其説于天下朱子以为甚大甚逺则非诸侯之祭可知矣夫子于禘则推其説于天下而于郊社之礼禘尝之义则达其説于治国有天子之国有诸侯之国则天子有郊有社有禘有尝诸侯不郊而社不禘而尝可知矣汉人集礼误于春秋两书禘一于夏五月一于秋七月谓禘为时祭而又以五月七月之不同时或以为春祭或以为夏祭又知其説之不可以通而以时禘为夏殷之礼后儒辨之详矣夫鲁禘之僭礼无疑也而禘之为祭或以为合祭羣庙之主或以为不兼羣庙之主以义揆之则当以朱子不主合食为是但所疑于合食不合食者以追文王配周公祭于太庙言耳如僖之致夫人而禘太庙追配不追配合食不合食已不可知至闵之禘于庄公则不可必其追配又可必其合食哉赵氏伯循曰鲁之用禘葢于周公庙而上及文王闵公僭于庄公庙行之以其不追配故言庄公不言庄宫明其直用礼物耳不追文王配周公也赵氏子常则谓鲁有周庙以追文王而配周公羣主不得而与太庙羣庙则皆合食而以禘代祫故従左氏作大事有事従祀皆禘也又引郑康成天子诸侯丧毕合先君之主于祖庙而祭之谓之祫因谓鲁惟以禘代祫故闵二年吉禘于庄公文二年大事于太庙即丧毕之祭其后毎三年一禘故僖八年之禘太庙宣八年之有事太庙定八年之従祀先公其年数皆合也又引郑之有厉王庙以证鲁之有周庙谓鲁追文王配周公必于周庙不于太庙而僖之禘于太庙闵之禘于庄公皆所以代祫也朱子云古礼尽亡不可详攷子常据左氏为説则追配文周祭于周庙曰禘祭于太庙亦曰禘祭于羣公亦曰禘是鲁既僭禘而又错用之既昧禘之义又废祫之名而于太庙羣庙之祭皆无所别一以禘冒行之名従其同义无所取鲁之于礼顾若是其渎乱无纪耶伯循但用礼物之説疑若可従又疑于閟宫侈言郊庙郊则词及后稷而庙不及文王则所云庙祭非禘也四时之祭虽但举尝而白牡以享周公骍刚以享鲁公器物之备乐舞之盛亦云侈矣禘之礼物当更有加不追配文王周公则庄公何以当之耶既不追配则子常合食之説不可尽非而又疑丧毕之祭当举羣主合食于太庙不于太庙而于庄公又可迎周公鲁公之主就飨于庄公耶説皆难以通也大约庆父乱人敢于贼杀两君又何所不乱于礼丧未及吉而吉祭不于宫于寝以鲁得用禘则竟用禘而已后儒斟酌于追配不追配合食不合食乌能于乱人之礼有当哉以三家之堂而相维辟公天子穆穆歌之不疑则庆父之乱不公然于庄公而追配文周即迎大庙世室之主就庄公而合食矣亦或竟不追配不合食而追配合食之殷礼盛乐庄公当之矣春秋书此不但以讥其僭于礼也呉氏以为是时闵公幼事出庆父之所为无知不孝非礼非义而其名非实一举而五恶具书法五字而诸恶毕见者亦颇得之葢致夫人而禘犹行于周公之庙则鲁僭禘之常而于庄公行之则为礼之至变此圣人所以致严于其文也】

秋八月辛丑公薨

【左氏曰共仲使卜齮贼公于武闱文定以为鲁史旧文必以实书陈氏以为春秋必书公子庆父弑公于武闱也然则于子般旧史必书公子庆父弑君于党氏矣前于隠公亦书公子翚弑公于蒍氏耶后于子赤亦书公子遂弑子赤于某耶使旧史明书弑君之贼以着其罪夫子何为而讳弑书薨书卒以隠其贼之名乎若必互相容隠以缀骨肉之恩是教后世之为臣子者于君父之变但当讨贼而不必直书弑君以其存不忍言之意又曲为不地不塟之法以着其实恐于理于法不应尔也或是旧史蔽罪于人夫子恶其失贼而又不可改得其实以重得罪于鲁之君臣不得已而变例立法书薨书卒不地不塟于即位不即位及其人之或奔或用事于国以显目其为弑君之人所谓讳不终讳而其实存也又或有书得其实有书不得其实夫子因其不一而恐疑惑后人故立为书薨书卒不地不塟之法以一之也然而旧史不可攷不必多为之説得夫子书薨不地之义可以知其见弑之实又书奔书孙而弑君之贼无所逃矣是夫子于无可如何之中立法以使其事之无可隠而非故书薨卒以隠之也文定以为弑杀之言非臣子所当施于君父而书薨以示臣子之情然则弑君而讨贼杀父而报仇明言君父之弑杀而讨贼报仇乎抑隠其弑杀而讨贼报仇乎将毋讨贼报仇之后其登于史册者不书弑杀而书薨卒耶然则董狐直笔为不近人情而庄公终身不言父仇犹有其不忍之心者也可乎哉且臣子于君父即无故者亦不忍斥言其死故有崩薨终卒之云及宴驾捐馆却賔违养无禄即世之语其有故者弑杀字愤恨而不能出于口自然之理也其见于言语文字或为遭变遇逆而亦不改言薨卒以没其实况夫子于其先世国君反有所不忍而没其实耶】

九月夫人姜氏孙于邾

【文姜与弑其夫当时未讨故春秋去姜氏以诛之哀姜与弑二子齐桓讨之已明正其罪矣而春秋去姓于归丧之时公羊曰贬必于其重者莫重乎其以丧至也文定以为不去姓氏降文姜也范氏曰妇杀夫母杀子罪有轻重之差然恐弑国君不可以轻重言也观夫子同一书孙而哀姜犹削姓于既戮之后则以为杀子之罪降于文姜者非也观夫子一削姓氏于孙一削姓于归丧以示诛絶之意则以为文姜哀姜之塟皆无讥者非也】

公子庆父出奔莒

【鲁自孝公之后皆一继一及而桓弑君兄又享国十有八年之其子此牙与庆父之邪谋所以生也衞州吁弑君得国犹歴三时齐无知亦强支数月庆父主兵三十年哀姜持之于内弑闵不一月而夫人孙庆父奔何其败之速也固知鲁人无与之者也据左氏则成季以僖公出奔内无主而逆臣窜鲁之人必非空言义理以迫逐强暴其必有谋动干戈致死于凶淫贼乱者而后无所容于国中而孙者孙奔者奔也然则鲁人之义勇固可用乎使季友于来归之后内谋于国人外告于方伯执庆父戮之或迫之去国鲁难靖矣因循弥缝国君再弑谁之罪哉庆父出奔文定以为讥失贼也亦思此贼为谁即前之弑子般者也养贼于国已经两年至于今日始讥其失晚已夫失贼之讥讥宗臣也宗臣为谁季友也今之奔于他国犹讥前之养于国中何独无讥而文定乃曲为季友原者大失春秋之教也夫君子志在讨贼则成败利钝不当逆计即谓权在庆父夺之甚难庆父既奔其权已失何以不速致辟甸人以明正其弑君之罪哉且季友许其君以立子般荀息许其君以立奚齐友之立子般以正息之立奚齐以不正不正之立春秋犹不没其死立子般不终而谓春秋不罪其奔乎固知季友之奔不如彭生之死也又书夫人孙庆父奔于公薨之后则公为遇弑而贼为夫人庆父可知矣夫人庆父弑公而不书弑书薨则为有讳可知矣虽讳弑书薨而薨不书地则以不地见弑之实而隠之不地亦以见弑之实可知矣隠弑而贼不见讨又不见奔则贼为桓公可知矣贼为桓公而桓所宠者公子翚则翚为助逆可知矣闵薨而夫人之孙为贼则桓薨而夫人之孙为贼可知矣夫人皆以孙为与闻乎故则闵之薨不地桓之薨虽地其皆为有故可知矣哀姜孙而庆父奔其主弑闵者必庆父则文姜孙无奔者而桓薨于齐文姜奔于齐其主弑桓者必齐可知矣葢事实义理明于闵之见弑而隠桓之弑皆着也然则子般子赤之卒而不地亦与隠闵之薨而不地同以着其见弑之实耶而子野之卒无故而亦不地又何以别也子般卒而庆父如齐闵不即位落姑之盟季子之归仲孙之来皆以示内乱求定之象子赤卒而夫人归齐行父如齐公子遂逆女行父遂又两如齐亦皆以示内乱求定之象故知两子皆不得其死也子野之卒逾月而塟襄公滕于来防逾年而昭公即位叔孙豹即出防诸侯之大夫于虢其国无事则知其卒与子般子赤异矣其卒而不地则未成为君而不地不塟与大夫同而非一例以不地示义也】

冬齐高子来盟

【闵公既立而仲孙来僖公未立而高子来落姑既盟故仲孙之来不盟哀姜庆父甫奔而鲁君不定故高子之来盟事势不同故也仲孙来而闵公不终高子来而僖公得立非两人所能为也桓之不能讨庆父于书庆父如齐见之于仲孙之来无涉也桓之能讨哀姜于书哀姜薨于夷见之于高子之来无涉也仲孙之来不言使高子之来亦不言使若来为责其私来则盟亦当责其専盟然而非私来也非専盟也齐侯使之也齐侯使之而不言使者不持国书不将君命故不言使也不言使故不名而称仲孙称高子也公羊曰鲁人至今以为美谈曰犹望高子则以为鲁人喜之而称字称氏如喜公子友之来归而称季子者是也但鲁人喜高子之来甚于仲孙何也闵公既立而仲孙来僖公未定而高子来也两人之来既非私来则不称使为讥齐桓而于两人无讥若以仲孙之来为省难高子之来为定难虽不称使亦于齐桓无讥则嘉齐桓而非嘉两人也然则春秋于两人何所襃贬哉左氏于仲孙则以为嘉之公谷于高子则以为喜之文定责仲孙而贤高子则又以称子为更优于称氏称字也其意总以不称使为责其君称氏称字称子为予其臣故左氏撰为鲁可取乎之语文定用公羊之説谓齐桓使高子将南阳之甲以谋其国皆不然也齐桓合诸侯以图伯方以大义示天下伐山戎以恤燕却狄以救邢而岂苟于乗乱以取鲁哉以理言之则周公之祀非齐桓所敢殄以势言之则七百里之国非一战所能并非特贤明之君不动取鲁之心即智谋之士亦不建取鲁之策而谓齐桓不度德不量力不顾大义不审时揣势一则曰鲁可取再则曰鲁可取哉左氏浮夸其言本不足信文定精于义理而犹失断于此故不可以不辨又来盟不称使惟此及司马华孙宋难将作而华孙至鲁攷于前后之文则华孙之盟为私齐桓前盟闵公后戮哀姜方有意以宁鲁高子受命而来虽盟非私不可以一例论也】

十有二月狄入卫

【一举而尽有其都邑其君或臣属或死或奔他国则谓之灭衞大国狄不能据有全衞故宋桓立戴公以庐于漕漕衞邑也左氏所谓共滕之民共滕亦衞邑也葢狄但入其国都而已此于法当书入不当书灭如郑处许叔于许之东偏未有全许故亦书入不书灭先儒以不书灭为讳齐桓之不能救者非也狄伐邢而齐救入衞而齐不救即不书灭亦不能讳其不救之迹但衞不与幽之盟桓怒而伐之相恶未解也或狄来而衞不告难而又丧师失国若此其速不能若邢之力支以待齐援虽欲救之亦无及矣何必为桓讳灭哉又以不书灭为美齐桓之能存之者亦非也灭而存之乃见其功苟没其灭之实何以着其存之实且下书城楚丘而不书齐人则春秋亦未有美之之义也】

郑弃其师

【如书郑人弃其师则似専罪高克如书郑伯弃其师则似郑伯自弃师而高克之事不着故以国称而郑伯之咎难辞高克之故亦可推求而得之矣】

春秋宗朱辨义卷四

猜你喜欢
  丽泽论説集録卷九·吕祖谦
  春秋春王正月考·张以宁
  提要·朱熹
  卷十一·孙瑴
  卷十四·陈启源
  卷首下·王鸿绪
  卷一百五十二·秦蕙田
  奇怪篇第十五·王充
  书蔡氏传旁通卷二·陈师凯
  图说上·朱公迁
  序意·吕不韦
  卷三十五·佚名
  卷四百八十九·佚名
  宗镜录卷第五十三·延寿
  佛说阿弥陀经疏·元晓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八十七·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八十七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祖龙学集暮秋江上逢端州朱使老诗以申饯奕叶清棻逺夫君素履恢人皆推世德我亦爱卿材新命一麾守长途万里来画船江雨暗红斾海风开服岭先声浃编甿美化该此行

  • 岳州看黄叶·张说

    白首看黄叶,徂颜复几何。 空惭棠树下,不见政成歌。

  • 卷五·本纪第五·世祖二·宋濂

        ◎世祖二   三年春正月癸亥,修宣圣庙成。庚午,罢高丽互市。诸王塔察儿请置铁冶,从之;请立互市,不从。忽剌忽儿所部民饥,罢上供羊。命银冶户七百、河南屯田户百四十,赋税输之州县。命匠户为军者仍为军,其军官

  • 1936──中華民國二十五年丙子·郭廷以

      1﹐1(一二,七)   甲、蔣委員長廣播【國民自救救國之道】,盼推行新生活運/動,努力國民經濟建設運/動。   乙、日大使有吉發表【新年所感】,盼中日官民真正認識,相扶相助,增進兩國福利。   丙、紅軍毛澤東、彭德懷、徐

  • 辽史拾遗卷十一·厉鹗

    钱塘厉鹗 撰本纪第二十七天祚皇帝一天祚皇帝讳延禧字延寜小字阿果赵良嗣燕云奉使録曰阿果天祚小字 蔡绦铁围山丛谈曰政和八年改十一月冬至朔旦为重和元年防左丞范致虚言犯北辽年号盖辽先有重熈年时后主名禧其国中因

  • 卷之一百七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一五 杂谈著作·许寿裳

    据我所知,鲁迅的著作有好多篇是未完成的。他对我说过,想要做一部《中国字体发达史》,在开始说明字的起源,就感觉得资料不足。甲骨文中所见的象形,“都已经很进步了,几乎找不出一个原始形态。只在铜器上,有时还可以看见

  • 卷二名例律·窦仪

    【四门】律条十六并疏格敕条八起请条二八议请减赎犯罪事发以官当徒除名免官免所居官八议一曰议亲谓皇帝袒免以上亲及太皇太后皇太后缌麻以上亲皇后小功以上亲二曰议故谓故旧三曰议贤谓有大德行四曰议能谓有大才业五曰

  • 卷一·曾恬

    问:学佛者欲免轮回超三界,于意云何?曰:是有利心私而已矣。轮回之说信然否?曰:此心有止[凡人虑事心先困,故言有止],而太虚决,知其无尽,必为轮回。推之于始,何所付受,其终何时间断也。且天下人物各有数矣。 孔子曰,天之将丧斯文也,后死

  • 安贫乐道的典范·孔子

    【原文】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①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注释】 ①箪(dan):古人盛饭的圆形竹器,类似筐。 【译文】 孔子说:“多么有贤德啊,颜回!一竹篮饭,一瓜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受不

  • 卷四十一·李光地

    钦定四库全书日讲春秋解义卷四十一襄公十有七年春王二月庚午邾子牼卒【牼公羊谷梁作瞷】去年晋执以归此书卒者盖晋寻释之不书其归不告也宋人伐陈【左传】十七年春宋庄朝伐陈获司徒卬卑宋也【司徒卬陈大夫卑宋不设偹】

  • 云溪俍亭挺禅师语录卷一之一·净挺

    侍者智淙智沇编录上堂元正启祚品汇咸新斗转春回百事大吉泰小往大来吉亨天地始交万物并育梅花开岭外之春雪屋现林中之色寒岩异草从教宝焰重重古木深云曾见奇花簇簇庭前鸑鷟共舞文琅室内麒麟交参玉象鹤鸣慕护法要山僧建

  • 死亡约会·阿加莎·克里斯蒂

    《死亡约会》是阿加莎·克里斯蒂鼎盛时期的作品之一。故事讲述了一起发生在耶路撒冷的命案,肥胖、邪恶的博因顿老夫人是家族的暴君。她就像一只盘踞在网中的蜘蛛,把几位儿女死死地困在身边,不让他们和外界接触,并以此为乐

  • 勿庵历算书记·梅文鼎

    一卷。清梅文鼎撰。梅氏著述推步之书计六十二种、算书二十六种,是编将各书撰写的主旨加以题解式的说明,其中述及古今中外历术诸家之源流得失,颇为客观。梅氏自著亦可从中得其大概。有知不足斋本,八千卷楼有抄本。

  • 近代侠义英雄传·平江不肖生

    现代长篇小说。平江不肖生(向恺然)著。初刊于1923年6月至1924年5月《侦探世界》。旋由世界书局出版单行本。岳麓书社1984年重印,改题《大刀王五霍元甲侠义英雄传》。本书为民国时期风行一时、颇负盛名的旧体武侠小说。

  • 朝鲜王朝实录[肃宗实录]·佚名

    朝鲜李氏王朝的实录,又称《李朝实录》。记载李朝太祖始至哲宗止25代王472年间的历史,整个李氏王朝各代王中只缺少最后两代高宗、纯宗年间的部分。该书以编年史体例,分别各代王编修实录,汇集成书。此为朝鲜王朝实录[肃

  • 大集会正法经·佚名

    《佛说大集会正法经》(又名《僧伽吒经》)有两个译本。《僧伽吒经》是元魏优禅尼国王子月婆首那所译,《佛说大集会正法经》是宋朝施护大法师所译。两个译本均收录于《乾隆大藏经》(亦称“龙藏”)。其中,《僧伽吒经》收录于“

  • 大乘大方广佛冠经·佚名

    宋中印土沙门法护等译,佛在鹫峰,告大迦叶,东方定手最上吉祥如来,离麈步菩萨。莲华最上吉祥如来,莲华手菩萨。日轮光明最胜吉祥如来,日光明菩萨。一宝盖最上如来。定最上吉祥如来。宝轮光明高胜吉祥王如来。南方无边步迹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