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四十三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国子监志卷四十三

经费二

嵗支

国子监春秋丁祭品物有由太常寺随时购买于寺库存帑支销者有由太常寺行文各衙门取用者均前期一月行文于祀事前二日送太常寺月朔释菜望日行礼香烛品物均由国子监前期数日行文太常寺取用

国子监支领钱粮有于毎月十一日支领者曰各官公费曰教习算学生月银有毎嵗三次支领者曰教习月米有两季支领者曰汉官俸禄有四季支领者曰皂役口粮并由典簿防具稿呈堂行文户部陕西司应领之银给于银库米给于各仓

国子监支领官物有曰教习衣服由绳愆防具稿呈堂行文工部制造库给发曰纸由典簿防具稿呈堂行文戸部顔料库给发曰冰行文工部都水司给发曰炭行文工部屯田司给发其纸嵗领绵榜纸三百七十【给堂案房四十绳愆防八十典簿防一百档子房七十八旗八十】刚连纸五百五十【全给档子房】冰毎年自五月初一日至七月三十日止遇闰自五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止日领窖冰七方【堂上一四防一六堂四档子房一】炭毎年自十一月初一日至正月三十日止月领烤炭四百九十斤约计日用十六斤【堂上四斤四防四斤六堂六斤档子房二斤】

支用

恩赏银有月一支领者曰诸生膏火衣服银以内外班为差曰堂期公膳曰考课供给曰诸生前列奬赏以名次前后为差有季一支领者曰讲课膳食有随时支领者曰诸生事故赒防以丁忧身故道里逺近为差曰嵗修南学曰购买书籍器物乡试之嵗支领者曰増脩考试桌櫈并由钱粮处具稿呈堂核发其公膳银两厨役具领发给书籍器用及考试桌櫈均缕识于册以备查核毎月终则将支用所余核数呈堂存案嵗终则将一嵗支用之数详悉核算国子监堂上官具折奏销其所余者并入次嵗积算

【谨案国子监岁支各项俱就现行则例开载所有歴年更定章程附识于后】

顺治元年以膳夫银七百余两归户部

【谨案膳夫银始自明代岁有定额令直州县办觧以充国子监公用】

【本朝因之旋改归戸部凢先师庙祭祀及诸生考课供给给赏心红纸劄之费俱移文户部酌给毎年约给三百八十六两有奇后膳夫银裁去】

【先师庙祭祀改归太常寺经理诸生供给奬赏则于】

【恩赏银内支销】

康熙二十五年定

先师庙祭祀所需物价太常寺于祭祀帑金内支用奏销

雍正元年

命国子监支领户部纸张于年终彚奏

乾隆八年定各部院大小衙门夏三月需用冰冬三月需用薪炭均按经制定数支给

九年定各衙门取冰供用毎嵗自五月朔至七月底止各按应用之数具印文支领于工部

嵗支附

至元二十四年诏国子监生员官给纸劄【元史世祖纪】

【谨案此给集贤院所之国子监葢建立监学时所定也】

监生纸劄于顺天府官钱给办须知纸劄用手本赴祠祭司行移顺天府转属收买径送国子监印造公用纸劄共九千六百张春秋二季四千八百张于刑部山西清吏司闗支冬夏二季四千八百张于都察院经歴司闗支祭酒司业毎月心红三两笔四枝墨一丸大呈文纸三十张封皮小呈文纸三十张毛邉纸三十张竹板一片各该银四钱四分绳愆防毎月心红三两笔四枝墨一丸大呈文纸八十张封皮小呈文纸三十张毛边纸三十张连七纸一百张竹板二片该银六钱四分西防六堂典籍掌馔毎季心红二两五钱笔六枝墨二九毛边纸四十张竹板二片该银三钱典簿防毎月硃墨纸笔共该银四钱七分堂上吏每月纸笔墨银一钱典簿防吏毎月纸笔墨银一钱四分【明太学志】

嘉靖七年祭酒陆深具题秋祭宜用冰乃行工部造牲盘置冰以御热【同上】

【谨案志又谓是时丁祭牲牷太常多以瘯备数颁胙不敷监中公买以补之则国学之废弛大致可见矣】

钦定国子监志卷四十三

猜你喜欢
  卷四 周本纪第四·司马迁
  卷一百八十二·毕沅
  卷之四 南都甲乙纪(续)·计六奇
  皇清开国方略卷十四·阿桂
  卷六·张九成
  第一编 王国维、张荫麟讲先秦史·王国维
  雍正实录卷之七十五·佚名
  皇王大纪卷十六·胡宏
  伊洛渊源録卷十三·朱熹
  通鉴纪事本末卷十九下·袁枢
  南唐书卷十三·马令
  卷一百三十二·杨士奇
  卷三十九·黄训
  卷三十三·鄂尔泰
  卷十七·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榖城山馆集卷五·于慎行

    (明)于慎行 撰○七言古诗商丘沈封君画竹歌梁王修竹不可识千秋草合平台迹平台主人墨君友扫岀檀栾一千尺醉渖淋漓幅素看枝枝蒨翠若可餐笔端乍觉烟云绕堂上时惊风雨寒寒声槭瑟生绡起如在湘江秋色里湖州以后称太常此幅神真

  • 曲话卷四·梁廷枏

    乐府兴而古乐废,唐绝兴而乐府废,宋人謌词兴而唐之謌诗又废,元人曲调兴而宋人謌词之法又渐积于废。诗词空其声音;元曲则描写实事,其体例固别为一种,然《毛诗氓之蚩蚩篇》综一事之始末而具言之,《木兰诗》事迹首尾分明,皆巳开曲

  • 卷二十·志第一·天文·脱脱

        ◎天文   自伏羲仰观俯察,黄帝迎日推策,重黎序天地,尧历日月星辰,舜齐七政,周武王访箕子,陈《洪范》,协五纪,而观天之道备矣。《易》曰:“天垂象,见吉凶,圣人象之。”故孔子因鲁史作《春秋》,于日星风雨霜雹雷霆

  • 卷九十 天禧元年(丁巳,1017)·李焘

      起真宗天禧元年六月盡是年十二月   六月戊辰朔,上封者言:「伏見召太常博士許式、武定基,欲以擢陞臺省。伏緣曲臺博士若踐諫垣,即拜司諫。唐之拾遺、補闕,如陳子昂、元稹、白居易皆以文學兼人【一】,賢良入等,乃充是選

  •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一百十七(阙)·杨仲良

      徽宗皇帝   受位(阙)   御制(阙)   御笔(阙)   圣德(阙)   政迹(阙)

  • 奉旨讯问曾静口供二十四条 四、如果皇帝只应孔、孟、·雍正

      四、如果皇帝只应孔、孟、程来做,那么汉、唐、宋、元的开国皇帝都是光棍”吗?  【原文】  问曾静:旨意问你,所著逆书《知新录》内云“皇帝合该是吾学中儒者做,不该把世路上英雄做。周末局变,在位多不知学,尽是世路中

  • 卷一百八十·佚名

    <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一百八十人物志六十大臣传四十六【满洲镶蓝旗三 格尔古德 库哷讷 阿山 阿兰泰 富宁安穆和伦 新柱】格尔古德格尔古德满洲镶蓝旗人姓钮祜禄初由

  • 卷一百十八·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万寿盛典初集卷一百十八歌颂五十八【生监诸臣九】万寿诗【五言排律十二韵】生         员【臣】程宜瑛瑞霭浮金阙祥光耀紫宸九天舒化日万国庆灵椿秩秩歌天保绵绵颂锡纯长庚明彩仗花甲应芳辰帝德

  • 牛李·苏辙

    唐自宪宗以来,士大夫党附牛、李,好恶不本于义,而从人以喜愠,虽一时公卿将相,未有杰然自立者也。牛党出于僧孺,李党出于德裕,二人虽党人之首,然其实则当世之伟人也。盖僧孺以德量高,而德裕以才气胜。德与才不同,虽古人鲜能兼之者

  • 卷一百三十七·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明会典  钦定四库全书明会典卷一百三十七刑部十二收买纸劄本部纸劄旧例收买应用後令囚人纳纸而各衙门纸劄亦从本部关给各有事例今具列于後诸司职掌凡本衙门合用奏啓本案验行移簿籍囚人写招服

  • 不苟论第四·吕不韦

    不苟一曰:贤者之事也,虽贵不苟为,虽听不自阿,必中理然后动,必当义然后举。此忠臣之行也,贤主之所说,而不肖主之所不说。非恶其声也。人主虽不肖,其说忠臣之声与贤主同,行其实则与贤主有异。异,故其功名祸福亦异。异,故子胥见说于

  • 卷五十六·胡广

    <子部,儒家类,性理大全书钦定四库全书性理大全书卷五十六学十四论诗问诗可学否程子曰既学时湏是用功方合诗人格既用功甚妨事古人诗云吟成五个字用破一生心又谓可惜一生心用在五字上此言甚当某素不作诗亦非禁止不作但

  • 卷九·吕祖谦

    <经部,春秋类,左氏博议钦定四库全书左氏博议卷九宋 吕祖谦 撰舟之侨奔晋【闵二年虢公败犬戎于渭汭舟之侨曰无德而禄殃也殃将至矣遂奔晋僖二十八年晋侯侵曹伐衞楚人救衞三月丙午晋侯入曹舟之侨为戎右夏四月晋侯及楚

  • 四十、趯倒净瓶·慧开

      沩山和尚,始在百丈会中充典座。百丈将选大沩主人,乃请同首座对众下语,出格者可往。百丈遂拈净瓶置地上,设问云:“不得唤作净瓶,汝唤作甚么?”   首座乃云:“不可唤作木也。”   百丈却问沩山。山乃踢倒净瓶而去。  

  • 云溪俍亭挺禅师语录卷十二·净挺

    弟子智鉴智郁编外述漆雕开子使漆雕开仕探竿在手吾斯未信争之不足让之有余子说许他一半。乘桴浮海从我其由红炉金弹子子路闻之喜鲇鱼上钓钩无所取裁有杀有活。畏匡吾以女为死矣青天霹雳子在回何敢死不是这汉大难承当。

  • 唐诗鉴赏辞典·佚名

    中国是诗的国度,唐诗又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高峰。在唐代三百余年的历史中,涌现了无数诗人,其中如王维、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等,更是名垂青史、光照万代的大诗人。正是无数有名的大诗人和默默无闻的小诗人一道,构成了唐

  • 资治通鉴后编·徐乾学

    一百八十四卷。徐乾学主编,万斯同、 阎若璩、 胡渭等编纂。 体例仿 《资治通鉴》, 关于史实之详略先后, 作考异以折衷; 诸家议论可取者, 附录于各条之下; 断以己意则标“乾学曰” 以别之。 全书起自960年 (宋太祖建隆元年

  • 大乘修行菩萨行门诸经要集·佚名

    凡三卷。唐代智严译。今收于大正藏第十七册。略称菩萨行门诸经要集。系纂集诸经中,有关大乘菩萨行之要文而成,计有四十二经六十七条(或六十六条)。卷上引载象腋经、说妙法决定业障经等十一部之文,卷中引载海慧菩萨所问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