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二

钦定四库全书

万夀盛典初集卷十二

典礼二【銮仪二】

十八日黎明设大驾卤簿於

太和殿前

皇上陞殿受朝贺羣臣行礼讫随设行幸仪仗乘甸漆

明轿幸

畅春园臣民重瞻

天仗填溢道左

銮仪之制凡

皇上陞殿则设大驾卤簿路辇及象列

两阙前笓头以下鼓角金钲以次陈设旌节钺华

盖俱在

太和门内夹黄道对列直接御阶焉

行幸仪仗盖

皇上廵方校猎行幸之所设也谨详其制於左蒙古号六枝木质空心每枝二节上节长五尺下节长三尺八寸朱漆贴金藤箍纒以皮条上铜镀金口下鈒花铜镀金喇叭头每枝拴红黄片金小旛三首

大号八枝

小号八枝制俱同大驾

唢呐八枝管用花梨木长一尺二分径一寸五分下铜碗口径四寸六分上铜口拴黄细縧四根下有五色线縧繐三挂

鼔二面高一尺五寸上口径一尺二寸下口径五寸八分木匡冒以革朱漆描金云龙贴金铜钉钹环鼓架高三尺朱漆描金云龙

铜点二个

铜钹二对

金钲四面制同大驾

笛四枝制同大驾

管二枝以乌木为之长六寸八分九孔前七後二两头束以象牙以芦为哨

云锣二架架高二尺寛一尺五寸柄长五尺五分顶雕木贴金双龙头各悬铜锣十面繋五色线流苏二挂

笙二攒以匏为之黑漆上用紫竹十七管中施铜簧下垂彩线流苏

金二面制同大驾

吾杖三对

立瓜三对

卧瓜三对

御仗三对

星三对已上制俱同大驾惟吾杖稍短

金钺三对斧头长九寸寛八寸木枪头长八寸五分竿长五尺六寸余制同大驾

弓矢十副

大刀十把

枪十杆

黄小旗一对

赤小旗一对

青小旗一对

白小旗一对

黑小旗一对已上旗俱攒竹为竿上安镀金枪头饰以红缨旗长二尺四寸濶三尺三寸通长八尺六寸余制同大驾

黄龙纛一对

赤龙纛一对

青龙纛一对

白龙纛一对

黑龙纛一对已上诸纛各濶五尺九寸长三尺九寸竿长一丈二尺余制同大驾

黄双龙扇六把径三尺一寸木胎黄縀面背石青绫边红绫镶线面绣双龙背销金双龙红油攒竹柄扇及柄共高一丈七寸

红单龙扇四把面绣单龙背销金单龙黄绫镶线余制同前

黄粧縀伞二把

红粧縀伞二把

青粧縀伞二把

白粧縀伞二把

黑粧縀伞二把已上诸伞顶径五尺垂三檐上檐长一尺一寸中下檐各长九寸风衣二件方一尺二寸带二条长三尺寛二寸伞?竹銕相间三十二根红油攒竹柄长九尺四寸跨绠戳筒全

拆合明轿一乘金漆雕花草兽面轿身濶二尺二寸进深一尺八寸三分高三尺四寸地平濶二尺二寸进深二尺九寸直竿二根各长一丈七尺横扛二根各长六尺七寸短扛四根各长二尺八寸肩扛八根各长六尺撑竿二根各长一尺七寸俱朱红漆镀金铜龙头尾事件全大轿一乘单顶朱红漆轿身濶三尺进深四尺六寸五分高五尺贴金顶濶三尺八寸进深五尺六寸五分高八寸黄绫销金龙沥水一层直竿二根各长一丈八尺横扛二根各长九尺短扛四根各长二尺七寸肩扛八根各长五尺三寸撑竿二根各长二尺三寸五分俱朱红漆轿顶饰金蹲龙四金顶鈒龙文嵌珊瑚青金松子等石镀金铜龙头尾事件全是日

上御之其扶轿大臣及

辇後执事太监扈拥侍卫旗纛弓刀悉如

大驾焉

右大驾卤簿行幸仪仗二通【臣】等敬记注於瞻仰之余参以会典所载钞辑撰次都为一篇窃见帝王舆服历代相因损益可知污隆随世莫不德与位称道与器俱然未有如我

皇上之盛者也後汉书云昔者圣人兴天下之大利除天下之大害使天下之民物各得其性命是以天下之民敬而爱之若亲父母夫爱之者欲其长久不惮力役相与起作宫室上栋下宇以拥护之欲其长久也敬之者欲其尊严不惮劳烦相与起作轮舆旌旗章表以尊严之斯爱之至敬之极也盖礼服之兴所以报功章德礼曰其功大者其乐备其治辩者其礼具德盛者缛岂诬也哉昔人皇氏乘云驾六羽以游谷口尧制彤车舜鸾车夏钩车殷大辂周人木辂加饰为五司常掌九旗之物各有其属以待国事此乘舆之本可考见者也秦平九国兼其车服故大驾属车八十一乘汉兴乘舆大驾公卿奉引太仆御大将军骖乘备千乘万骑西都行祀天郊甘泉备之百官有其仪注名曰甘泉卤簿东都行祠天以法驾祠地明堂省什三祠宗庙尤省谓之小驾後汉舆服志颇记其槩晋书益详大驾卤簿以象车鼓吹列前继以官吏导引公卿或驾驷驾三有司驾一或中道或分左右与戟楯弓刀节钺旌杂陈警跸相沿不改唐制七辇诸仍其旧稍加箫笳横吹之属宋初增日月星辰五方四渎诸旗史书所记凡三惟政和最为详善元明因之间有增损我

国家礼备乐隆兼总百代酙酌繁简

皇上功德崇隆参两天地人官有宜物曲有序盖四海

九州涵泳

恩泽五十余年於兹矣敬天勤民久而弥笃或有事於

南郊或有事於

太庙孟春祈谷必躬必亲四时武功不忘简閲北平沙漠南定河工出震向离无岁不与民相见百姓迎皮轩拥道游望

日毂於九天见

云旓之五色踊跃欢欣讴歌洋溢揆之古人爱敬之说其蔑以复加矣夫爱则亲焉敬则尊焉尊亲之至则愿见焉今恭逢

万夀普天同庆臣民赴

阙者信宿之间仰瞻

天仗至再至三参差掩映於彩棚之间望

盛德之光辉知

神功之赫濯百音繁会万灵奔走其可以无记耶然则卤簿之陈虽职在有司初非剙见而

圣人之德不见而章不动而变如日月焉历万古而光景常新况乎功彰而饰焕德盛而服尊每历十年更逢

大庆所以极臣民之爱敬者宁有涯量哉

万夀盛典初集卷十二

猜你喜欢
  卷三十二·志第八·历二·张廷玉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六十八·佚名
  卷之四百七十六·佚名
  卷之一百一·佚名
  卷之三十三·佚名
  一一九三 盛京内务府为咨送文溯阁所贮《诸史同异录》销毁事致军机处咨文·佚名
  九二五 谕内阁《明臣奏议》体例乖舛着将六阿哥等交部议处并另行编次·佚名
  卷十三·司马迁
  徐文伯传·李延寿
  毛鸿宾传·李延寿
  卷二十·佚名
  卷五十六·佚名
  卷十六·纪昀
  钦定南巡盛典卷七十七·高晋
  20.弦高智退秦军·林汉达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娱书堂诗话 全文·赵与虤

      唐许浑题孙处士居云:“髙歌懐地肺,逺赋忆天台。”极为的对。《真诰》云:“金陵者,洞虚之膏腴,句曲之地肺。”注云:其地肥,故曰膏腴,水至则浮,故曰地肺也。  古乐府云:“爱惜加穷袴,防闲托守宫。&

  • 序·邵雍

    《击壤集》,伊川翁自乐之诗也。非唯自乐,又能乐时,与万物之自得也。伊川翁曰:子夏谓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於中而形于言,声成其文而谓之音。是知怀其时则谓之志,感其物则谓之情,发其志则谓之言,扬其情则谓之

  • 卷二十八 【割据】·陈衍

    ●元诗纪事卷二十八 【 割据】候官陈衍辑张宪陈秀民陈基卞元亨方行刘仁本谢理王霖诸絅徐昭文郑彝张溥吴彻◆张宪宪字思廉,山阴人,别号玉笥生。张氏据吴,辟为枢密院都事。有玉笥集。列朝诗集:吴亡,走杭州,寄食报国寺。旦暮手

  • 雍陶诗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雍陶(805—?)。字国钧 ,成都( 今四川成都市)人。出身贫寒。文宗大和八年(834)登进士第,曾任侍御史。大中六年(852),授国子毛诗博士。大中八年(854),出任简州(今四川简阳县)刺史,世称雍简州。一年曾多次穿三峡,越秦岭,在江南、塞

  • 小栖霞说稗目录·平步青

    观剧诗 文武解元 双娶 翻衣 大禹治水小说 樊哙排君难戏 斩貂蝉 &

  • 第十五回 田野之欣赏·德龄

    天津站上预定的仪注,远不仅如上面所讲的那样的简单。因为这是一次亘古希逢的盛典,在事先,袁世凯他们这些人,已早就和庆善李莲英辈接洽好,决意要尽量的铺张一番,热闹一番;可是太后竟并不能完全依从他们,当伊把各官所献的

  • 卷之五百五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十六 列传一百十六·纪昀

    列传宋 【二十】○宋二十刘保勋 刘蟠宋珰樊知古【郭载】 臧丙张观陈从信 张平【从吉】王继升【昭 远】尹宪王宾安忠刘保勋刘蟠宋珰樊知古臧丙张观陈从信张平 【张从吉】王继升尹宪王宾安忠△刘保勋刘保勋字修业河

  • 通志卷一百四十八·郑樵

    宋 右 迪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列传第六十一后魏卢元【子度世 度世子渊 渊子道将 道将子懐仁 道将弟道防 渊弟子义僖 渊弟昶 昶子元明 元从祖元孙文伟 元族孙同同兄子景裕 景裕从弟勇 元族子诞 

  • 三○二 江苏巡抚萨载奏查办《喜逢春传奇》并委员解送现缴违碍书籍板片折·佚名

    三○二 江苏巡抚萨载奏查办《喜逢春传奇》并委员解送现缴违碍书籍板片折乾隆四十年十一月初三日江苏巡抚臣萨载谨奏,为遵旨率属查办并再陈现缴违碍书籍,仰祈圣鉴事。本年闰十月二十七日,接准督臣高晋札会内开,准大学士舒

  • 周文育传·姚思廉

    周文育字景德,义兴陽羡人。年轻时孤单贫困,本来住在新安寿昌县,姓项,名猛奴。十一岁时,能在水中仰游好几里远,跳五六尺高,和孩子们一起玩耍,无人比得上他。义兴人周荟任寿昌浦口戍守官,看见他觉得很奇怪,就唤他来说话。他回答说

  • 独孤永业传·李延寿

    独孤永业,字世基。原来姓刘,中山人。母亲改嫁独孤氏,他因年幼跟随母亲,被独孤氏家收养,便从了他们家的姓。天保初年,他被任命为中书舍人,他精于文字和筹算,又能歌善舞,很被文宣帝所赏识。  后来,他任济州刺史、河阳行台左丞,很

  • 十年·佚名

    (甲子)十年清康熙二十三年春正月1月1日○朔丁卯,流星出織女星下,入北方。1月3日○己巳,公除。○以尹拯爲大司憲,李端夏爲左參贊,金構爲持平。○諫院以工曹參判李選曾爲大諫時,營救金煥,至引文晦事爲證。都承旨沈梓頃於入診,欲陳

  • 卷十四 十四之二·孔颖达

    《瞻彼洛矣》,刺幽王也。思古明王能爵命诸侯,赏善罚恶焉。[疏]“《瞻彼洛矣》三章,章六句”至“罚恶焉”。○正义曰:作《瞻彼洛矣》诗者,刺幽王也。以幽王不能爵命赏罚,故思古之明王能爵命诸侯,赏善罚恶焉,以刺今之不能也。爵

  • 春秋大全卷一·胡广

    明 胡广等 撰隐公上公名息姑姬姓侯爵自周公子伯禽始受封传世二十三而至隐公摄主国事在位十一年諡法不尸其位曰隐左传惠公元妃孟子孟子卒继室以声子生隐公宋武公生仲子仲子生而有文在其手曰为鲁夫人故仲子归于我生桓

  • 论语点睛补注下·智旭

    古吴蕅益道人智旭述阳复子江谦补注【先进第十一】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先进的确有野人气象。后进的确是君子气象。但君子的确不如野人。故评论须如此。用之须如彼。【

  • 卷十五·佚名

    △梵行品第八之一善男子,云何菩萨摩诃萨梵行。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住於大乘大般涅槃。住七善法得梵行。何等为七。一者知法。二者知义。三者知时。四者知足。五者自知。六者知众。七知尊卑。善男子,云何菩萨摩诃萨知法。善

  • 秘传眼科龙木论·佚名

    眼科书。10卷。撰人不详,约宋元间人编集。卷1~6载《龙木总论》及《七十二证方论》,内述72种眼科病证及治疗方药,其中论内障23症、外障49症;卷7《诸家秘要名方》,内容为《巢氏论针眼候》、《三因方》、《本事方》、《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