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三十八

钦定四库全书

西汉会要卷三十八

宋 徐天麟 撰

职官八

使外国

孝武建元中月氐怨匈奴汉廼募能使者张骞以郎应募使月氐【张骞传】

元封五年诏令州郡察吏民有茂材异等可使絶国者【本纪】

天汉元年遣苏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募士斥侯百余人俱【苏武传】

卭筰愿为内臣妾孝武廼拜司马相如为中郎将建节往使副使者王然于壶充国吕越人驰四乘之传以赂西南夷至蜀大守?下郊迎县令负弩矢先驱【司马相如传】天子闻张骞之言欲从蜀求大夏道廼令因蜀犍为发间使四道并出出駹出莋出徙【音斯】卭出僰【张骞传师古曰间使者求间隙而行又蒯通传注间使谓使人伺间隙而单行】

孝昭始元六年移中监苏武前使匈奴留十九岁廼还奉使全节?武为典属国【本纪】

宣帝时光禄大夫义渠安国使行诸羌【赵充国传】

元康元年上令羣臣举可使西域者前将军韩增举上党冯奉世以卫候使持节送大宛诸国客【冯奉世传】

元帝初元四年卫司马谷吉使匈奴不还【本纪】

建昭三年使护西域骑都尉甘延寿副校尉陈汤矫发戊巳校尉屯田吏士及西域胡兵攻郅支单于斩其首传诣京师【本纪】

萧育迁谒者使匈奴副校尉【师古曰时?校尉为使於匈奴而育为之副故授副校尉】後复为中郎将使匈奴【萧望之传】

萧咸为中郎将使匈奴萧由迁谒者使匈奴副校尉金参使匈奴匈奴中郎将【师古曰?其出使匈奴故拜为匈奴中郎将】

行水灾流民

孝武元狩三年遣谒者劝有水灾郡种宿麦举吏民能假贷贫民者?名闻【本纪】

元鼎二年九月诏方今水潦移於江南方下巴蜀之粟致之江陵遣博士中等分循行谕告所抵毋令重困吏民有赈救饥民免其戹者具举以闻【本纪】

元鼎中博士徐偃使行风俗偃矫制使胶东鲁国鼓铸盐铁中军奏偃矫制颛行非奉使体【终军传】

孝昭始元二年三月遣使者赈贷贫民毋种食者【本纪】孝宣本始四年正月诏今岁不登已遣使者赈贷困乏【本纪】

孝成建始三年九月诏廼者郡国被水灾流杀人民遣谏大夫林等循行天下【本纪】

河平四年三月遣光禄大夫博士嘉等十一人行举濒河之郡水所损伤困乏不能自存者财赈贷避水它郡国在所冗食之举淳厚有行能直言之士【本纪】

平当行流民幽州奉使十一人者为最【本传】

阳朔二年秋关东大水流民欲入关者勿苛留遣谏大夫博士分行视九月奉者不称【本纪】

鸿嘉四年正月诏水旱为灾关东流冗者衆已遣使者循行郡国被菑害什四?上民赀不满三万勿出租赋逋贷未入皆勿收流民欲入关辄籍内【本纪】

孝哀初即位诏廼者河南颍川郡水出流杀人民坏庐舍已遣光禄大夫循行举籍赐死者棺钱人三千【本纪】

举贤观风

孝武元狩六年遣博士大等六人分循行天下存问鳏寡废疾亡?自振业者贷与之谕三老孝弟?为民师举独行之君子召诣行在所士有特招使者之任也详问隐处亡位及寃失职奸猾为害野荒治苛者举奏郡国有所?为便者上丞相御史?闻【本纪下同】

孝昭始元元年遣故廷尉王平等五人持节行郡国举贤良问民所疾苦寃失职者

孝宣元康四年遣大中大夫强等十二人循行天下存问鳏寡览观风俗察吏治得失举茂材异伦之士本始二年遣使者持节诏郡国二千石谨牧养民而风德化

孝元初元元年诏方田作时朕惧蒸庶之失业临遣光禄大夫褒等十二人循行天下存问耆老鳏寡孤独困乏失职之民延登贤俊招显侧陋因览风俗之化建昭四年临遣谏大夫博士赏等二十一人循行天下存问耆老鳏寡孤独困乏失职之人举茂材特立之士孝成永始三年正月日有蚀之诏临遣大中大夫嘉等循行天下存问耆老民所疾苦其与部刺史举淳朴谦逊有行义者各一人

孝平元始四年遣大仆王恽等八人置副假节分行天下览观风俗

举寃狱

治狱使者内者令郭穰【宣纪】

孝宣五凤四年四月日有蚀之诏?前使使者问民所疾苦复遣丞相御史掾二十四人循行天下举寃狱察擅为苛禁深刻不改者【本纪】

孝成鸿嘉元年诏曰方生长时临遣谏大夫理等举三辅三河弘农寃狱【本纪】

成帝初即位孔光为博士数使録寃狱行风俗赈赡流民奉使称旨【本传】

杂遣使

吴楚反以袁盎为大常奉宗庙使吴王吴王弟子德侯为宗正辅亲戚使【吴王濞传】

宣帝时蔡祭以好农使劝郡国至大官【食货志】

稻田使者燕仓

地节中光禄大夫郭昌使行河【沟洫志】

李寻以骑都尉使护河堤【李寻传】

成帝时河决馆陶河堤使者王延世使塞【沟洫志】

鸿嘉四年河堤都尉许商与丞相许孙禁行图视方略【沟洫志】

冯野王?故二千石使行河堤【冯野王】

平当?经明禹贡使行河为骑都尉领河堤【平当传】河平三年谒者陈农使使求遗书於天下

孝平元始元年遣谏大夫行三辅举籍吏民?元寿二年仓卒时横歛者偿其直

元始二年使谒者大司马掾四十四人持节行边兵元始二年郡国大旱蝗遣使者捕蝗【并本纪】

奉使矫制上

武帝即位汲黯为谒者东粤相攻上使黯往视之至吴而还报曰粤人相攻固其俗不足以辱天子使者河内失火烧千余家上使黯往视之还报曰家人失火屋比延烧不足忧臣过河内贫人伤水旱万余家或父子相食臣谨以便宜持节发河内仓粟以赈贫民请归节伏矫制辠上贤而释之【本传】

元鼎中博士徐偃使行风俗偃矫制使胶东鲁国鼓铸盐铁还奏事徙为大常丞御史大夫张汤劾偃矫制大害法至死偃以为春秋之义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存万民颛之可也汤以致其法不能诎其义有诏下终军问状军诘偃曰古者诸侯国异俗分百里不通时有聘会之事安危之埶呼吸成变故有不受辞造命颛已之宜今天下为一万里同风故春秋王者无外偃廵封域之中称以出疆何也且盐铁郡有余臧正二国废不鼓不足以为利害而以安社稷存万民为辞何也又诘偃胶东南近琅邪北接北海鲁国西枕泰山东有东海受其盐铁偃度四郡口数田地率其用器食盐不足以并给二郡邪将埶宜有余而吏不能也何以言之偃矫制而鼓铸者欲及春耕种赡民器也今鲁国之鼓当先具其备至秋乃能举火此言与实反者非与偃以前三奏无诏不惟所为不许而直矫作威福以从民望干名采誉此明圣所必加诛也枉尺直寻孟子称其不可今所犯罪重所就者小偃自予必死为之邪将幸诛不加而欲以采名也偃穷诎服罪当死军奏偃矫制颛行非奉使体请下御史召偃即罪奏可上善其诘有诏示御史大夫【终军传】

浩侯王恢坐使酒泉矫制害当【功臣表】

宣帝元康元年上令羣臣举可使西域者前将军韩增举上党冯奉世以卫候使持节送大宛诸国客至伊修城会故莎车王弟呼屠证与旁国共杀其王万年及汉使者奚充国自立为王时匈奴又发兵攻车师成不能下而去莎车遣使扬言北道诸国已属匈奴矣於是攻劫南道与?盟畔汉从鄯善以西皆絶不通都护郑吉校尉司马意皆在北道诸国间奉世与其副严昌计以为不亟击之则莎车日强其执难制必危西域遂以节谕告诸国王因发其兵南北道合万五千人进击莎车攻拔其城莎车王自杀传其首诣长安更立它昆弟子为莎车王诸国悉平威振西域奉世乃罢兵以闻帝召见韩增曰贺将军所举得其人奉世遂西至大宛大宛闻其斩莎车王敬之异於它使得其名马象龙而还上甚说议封奉世丞相将军皆以为可独少府萧望之以为奉世奉使有指而擅矫制违命发诸国兵虽有功效不可以为後法即封奉世开後奉使者利以奉世为比争逐发兵要功万里之外为国家生事於夷狄渐不可长奉世不宜受封上善望之议以奉世为光禄大夫【冯奉世传】

 

西汉会要卷三十八

猜你喜欢
  第八十一回 攻旧都逆子忘天理 陷中山娇女作人奴·蔡东藩
  第六十回 失洛阳沈劲死义 阻石门桓温退师·蔡东藩
  康熙三十八年二月至康熙四十一年十二月·蒋良骐
  第一节“庆春”·老舍
  卷之五·佚名
  ●宦遊偶記卷下·陈惟彦
  ●金方镇年表卷上·吴廷燮
  第三一四红白禀光绪二十年十一月初一日一二一○四--三·佚名
  一一七三 江苏巡抚闵鹗元奏本年查缴《通鉴纲目续编》情形折·佚名
  一三六 江西巡抚海成奏呈续得书籍清单并即委员专解折·佚名
  焦德裕传·宋濂
  杨选传·张廷玉
  卷五十六·佚名
  淳熙己亥论盗贼札子·辛弃疾
  朱神恩·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廿一史弹词注卷之一·杨慎

    廿一史弹词注卷之一第一段 总说 西江月天上乌飞兔走,人间古往今来。沉吟屈指数英才,多少是非成败。 富贵歌楼舞榭,凄凉废冢荒台。万般回首化尘埃,只有青山不改。诗曰:为爱青山日倚楼,白云红树两悠悠

  • 卷八十四·高棅

    钦定四库全书唐诗品彚卷八十四明 高棅 编七言律诗三大家杜甫题张氏隠居【开元二十四年后游东都作】春山无伴独相求伐木丁丁山更幽涧道余寒歴冰雪石门斜日到林丘不贪夜识金银气逺害朝防麋鹿游乗兴杳然迷出处对君疑是

  • 第十七回 南北夹攻完颜赤族 东西遣将蒙古张威·蔡东藩

      却说金叛臣崔立,既劫后妃等送蒙古军,遂迎速不台入汴城。速不台遣使告捷,且以攻汴日久,士卒多伤,请屠城以雪愤。窝阔台汗欲从其请,亏得耶律楚材多方劝阻,乃令除完颜氏一族外,余皆赦免。是时汴城民居,尚有百四十万户,幸得保

  • 春秋战国异辞卷二十一·陈厚耀

    齐悼公悼公元年齐伐鲁取讙闗【左传载于悼公二年】初悼公亡在鲁季康子以其妹妻之及归即位使迎之季姬与季鲂侯通言其情鲁弗敢与故齐伐鲁竟迎季姬季姬嬖齐复归鲁侵地【史齐世家】鲍子与悼公有却不善四年吴鲁伐齐南方鲍子

  • 前集卷二·宋名臣言行录

    钦定四库全书宋名臣言行录前集卷二宋 朱子 纂集吕端 正惠公字易直幽州人以?补官相太宗公使高丽遇风涛樯折舟人大恐公恬然读书若在斋阁【玉壶清话】太宗欲相正惠公左右或曰端为人糊涂鹘突帝曰端小事糊涂大事不糊涂

  • 补编五·佚名

    军机处杂档中之尺牍一(封套书「许大人勋启」)手覆备悉。顷接此电,即拟明早面商。诚以巴、赫呵成一气,做此圈套,稍一不慎,定堕术中。况慈怀莫释,尤当禀命而行。拟将复稿暂存尊处,以俟晤商。此复,即候晡佳。醇亲王复。二十七亥初

  • 卷八十三 逸民列传第七十三·范晔

    (向长、逢萌、周党、王霸、严光、井丹、梁鸿、高凤、台佟、韩康、矫慎、戴良、法真、汉陰老父、陈留老父、庞公)逸民列传序。《易经》说:“‘遁卦’的含义大得很呀!”又说“:不侍奉王侯大人,保留高尚的名节。”因此尧帝以天

  • 陈有年传·张廷玉

    陈有年,字登之,余姚人。父亲陈克宅,字即卿,正德九年(1514)的进士。嘉靖年间任御史。哭争“大礼”,有位大臣想离去,陈克宅抓住他的颈项说:“为什么要先离去被别人责怪?”那人惭愧地止步了。不久他被投入监狱遭廷杖。释放后,先后

  • 杨一清传·张廷玉

    杨一清,字应宇,他的祖先是云南安宁人。父亲杨景,从化州同知任上退休,带着他住在巴陵。他很小的时候就能写文章,被作为奇童推荐做了翰林秀才。宪宗让内阁选择教师教育他。十四岁中乡试后,又登成化八年(1472)进士。他父亲死后

  • ●宋人轶事汇编卷二十·丁传靖

    故事事无主名,不能以人系者,辑为故事、杂事两门,统朝野记之。常然者入故事,偶然者入杂事。 国家故事,天子诞节,宰臣率文武百僚,班紫宸殿下,拜舞称庆。宰相独登殿,捧觞上天子万寿。礼毕,赐百官茶汤,罢。于是天子还内,则宰臣夫人亦

  • 卷一百六十六·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皇朝文献通考>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六十六乐考【十二】乐器六竹之属排箫律吕正义曰排箫之制其来最古律吕十二管备具其中金石八音由此而定所以箫韶九成而以箫为主也上古排箫之制寖失

  • 明代的军兵·吴晗

    一军与兵明初创卫所制度,划出一部分人为军,分配在各卫所,专负保卫边疆和镇压地方的责任。军和民完全分开。中叶以后,卫军废弛,又募民为兵,军和兵成为平行的两种制度。军是一种特殊的制度,自有军籍。在明代户口中,军籍和民籍、

  • 尚书集传或问卷上·陈大猷

    大猷既集书传复因同志问难记其去取曲折以为或问其有诸家驳难已尽及所説不载于集传而亦不可遗者并附见之以备遗忘然率意极言无复涵蓄辨论前辈有犯僭妄因自讼于篇首云陈大猷谨书  尧典  或问尧舜禹汤先儒或以为

  • 卷二十三·高闶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集注卷二十三宋 高闶 撰宣公三十有一年春王正月一时无事书首月存天道王法也夏楚子陈侯郑伯盟於辰陵楚子去冬伐郑因加兵於陈陈郑皆听服故为此盟书楚子於陈郑之上者所以悯中国之衰也公孙归父会齐人伐

  • 庄公·庄公三十二年·左丘明

    【经】三十有二年春,城小谷。夏,宋公、齐侯遇于梁丘。秋七月癸巳,公子牙卒。八月癸亥,公薨于路寝。冬十月己未,子般卒。公子庆父如齐。狄伐邢。【传】三十二年春,城小谷,为管仲也。齐侯为楚伐郑之故,请会于诸侯。宋公请先见于

  • 道行经清净品第六·佚名

    须菩提白佛言:般若波罗蜜少有晓者,将未狎习故。佛语须菩提,如是如是,般若波罗蜜少有晓者,用未狎习之所致何以故?须菩提,色清净道亦清净故。言色清净道亦清净。痛痒思想生死识亦清净故言道清净是故识亦清净道俱清净。复次须菩

  • 葬法倒杖·杨筠松

    一卷,旧本题唐杨筠松撰。筠松不见於史传,惟陈振孙《书录解题》载其名氏。《宋史·艺文志》则但称为杨救贫,亦不详其始末。惟术家相传以为筠松名益,窦州人。掌灵台地理,官至金紫光禄大夫。广明中遇黄巢犯阙,窃禁中玉函秘术以

  • 大学证文·毛奇龄

    四卷,清毛奇龄著。此书备述诸家《大学》改本的同异。首先列注疏本,次列汉熹平石经本(有名无文,因石经本不存,且经考验旧文,知石经本即今注疏本,故只列其名),次列魏正始石经本,次为明道(程颢)改本,次为伊川(程颐)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