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二十、文字之狱

圣祖康熙二年,夏五月,诏戮浙江湖州府民人庄廷鑨尸,其父庄胤城,弟庄廷钺均立斩。初,明故大学士朱国桢私著明史,籍未刊而亡,家亦中落,以稿本质金于廷鑨。廷鑨易自己名刻之,补入崇祯一朝事,中有万历间总兵李成梁捕斩建州卫都指挥使王杲语。归安知县吴之荣方罢官,谋起复,因举发其事,廷钺入贿得免。廷鑨死,其父胤城乃稍易书中指斥语,再版刊行之。荣恨计不售,更购初版,上之法司,遂兴大狱。致仕侍郎李令晰为作序,亦坐死,且杀其四子,幼子年十六,法官命灭供一岁,例得免死。幼子不忍独生,卒不易供而死。序中所称旧史朱氏者,指国桢也,之荣素怨南浔富人朱佑明,遂嫁祸,且指其姓名以证,并杀其五子。其馀书列名及官吏失察,与刊刻、收藏人株连死者七十馀人,妇女并给边而之荣卒以此起用,并以所籍朱佑明之产给之,后仕至右佥都。

六年,夏四月,杀江南民人沈天甫、吕中、夏麟奇。天甫等选诗二卷,语多忌讳,嫁名黄荨素百七十六人作,陈济生编辑,吴牲等为这序。持向牲元莱所,诈索财物,元莱察其书非故父手迹,控于巡城御史以闻,下法司严审,以天甫等诬陷平民谋叛。皆伏法,诸被诬者虽事终省释,而生死多不可知矣。

五十二年,春二月,杀翰林院编修戴名世,戮学士方孝标尸。时诏修明史已数十馀年,而馆臣采录遗书,率多忌讳,致屡裁稿而未告成。名世心窃痛之,因着孑遗录以见其概,又兴其门人金生书,谓以弘光之帝南京,隆武之帝闽越,永历之帝两粤与滇黔地方数千里,首尾十七八年,曾不得如昭烈之在蜀,帝昺之在厓,史家犹得以备书其事,近日方宽文字之禁,而天下所以避忌讳者,万端终明之世三百年无史,岂不可叹?书中又引孝标所著滇黔纪闻,称其考据确实,是书载入其南山集中,刊行已久。至是都御史赵申乔疏摘其语以闻,名世族皆弃市,孝标戮尸,其子登峄云,旅孙世槱并斩,族属佥妻发遣,编修汪灏、方苞、方正玉、尤云锷、刘岩等因连获遣者,凡三百馀人。金先生病死狱中,申乔发难,构此大狱。不及二年,其子凤诏以官太原知府,受钜藏伏法。

世宗雍正三年,冬十二月,杀浙江举人汪景祺。初,景祺从军青海,尝作《西征随笔》,有诗讥讪圣祖,又为年羹尧作功臣,不可为论,为抚臣福敏查出,入奏。命立斩,家庭发遣。

四年,夏四月,革食侍讲奉钱名世职衔,发回原籍。因名世作诗称诵年羹尧平藏功德,触帝怒,亲书名教罪人扁额,令地方官张挂其居宅,又令朝士等赋刺恶诗,并谕旨一道,交名世刊刻进呈,凡直省学校所在,各颁一部。冬十月,以光禄寺卿王国楝为浙江观风整俗使,并饬停浙江省乡试、会试,因历年以文字获罪者,多浙江人也。

五年,春二月,革太常寺卿邹汝鲁职,发往荆州府堤工处效力。因汝鲁进河清颂,内有“旧染维新,风移俗易”语,谓其语近讥讪也。夏五月,戮礼部侍郎查嗣庭尸。嗣庭典试江西时,题“维民所止”。有讦者谓维止二字乃取雍正斩首之意,继又搜出日记,于圣祖用人行政大肆讥评。帝大怒,逮嗣庭及其子上克下于狱,至是皆死狱中,命锉尸枭示,子云立斩,子长椿、大梁、克瓒;兄慎行、嗣瑮;侄克念、念基、闻学俱著流三千里。

七年,冬十二月,杀革职主事陆生杋,罚革职御史谢济世充当军中苦差。先是,振武将军顺承王锡保陆辞,帝语之曰:军前效力之汉官等,若有私自著作,怨怼罔上者,即密以闻。是年六七月间,锡保先后奏报济世注释大学,毁谤程朱,于见贤而不能举两节,有抒写怨望之词。生杋细书《通鉴论》十七篇,中有论封建、立储、兵制等事,多抗愤不平语,至是分别治罪。

八年,冬十月,杀庶士徐骏。骏在馆时,因上书言事,于陛下之“陛”字误书作“狴”,帝怒其粗率,立斥放归。至是检其诗集,内有“清风不识字,何得乱翻书”之句,指为讥讪,命正法。

十年,冬十二月,戮江浙大儒吕留良尸及其子吕葆中尸,次子吕毅中等皆斩。吕留良,石门人,讲学乡邦,学者称晚村先生,或称吕夫子。尝以博学弘儒及山林隐逸荐,誓死不就,至薙发为僧,至是为曾静之狱所牵及。先是,湖南永兴人曾静居乡讲学,学者称蒲潭先生,因应试靖州城,得见留良讲义,至夷夏之防及井田封建等篇,始明种族之界。遣弟子张熙至留良家,求其著述,时留良已死,其子毅中悉以父遣书授之,词多愤激。静读之,益倾服,愤然弃青衿,日与留良子弟严鸿达、鸿达弟子沈在宽诸人游,于是深茹种族之痛,志图光复。时传闻川陕总督岳锺祺裔出宋岳飞,与金世仇,将谋报复,又锺祺两请入觐,诏不允行,锺祺深自危疑云。静遂遣熙至陕,投书锺祺,劝举事。书中历数帝弑父、屠弟及戮辱功臣诸罪。锺祺以闻,命逮静等入京庭讯。帝以留良等罪,尚在曾静等上,赦静、熙归,且诏地方官予以保护。鸿达已死狱中,与留良、葆中皆追戮其尸。毅中、在宽均立斩,子孙遣戍,妇女入官。广东连州知州朱振基,学政王奇勖不应,设祠奉祀吕留良,与车鼎丰、车鼎贲、孙用克、周敬舆俱坐死,父母、子孙、兄弟、妻女坐发给为奴者二十三家。

十三年,冬十二月,杀湖南儒士曾静、张熙。初,世宗命释曾等回归里,诏地方官绅不得将静等暗加杀害,违者抵儥。即朕之子孙,将来亦不得以其诋毁朕躬而追戮之。至是,高宗嗣立,竟杀之,并诏直省停讲《大义觉迷录》,缴回颁发原书。论者谓世宗之颁讲是书,盖有深心,而高宗忽从而禁之,又高宗之深心也。

高宗乾隆十八年,秋七月,诏江办巡抚庄有恭,著照前学政任内所得养廉银数加罚十倍。先是,乾隆十五年,有恭再视学江苏,有浙江人士丁文彬献所著《文武记》、《太公望传》等书,有恭以为狂,不究,纵之去。文彬复挟书至山东,投衍圣公孔昭焕,转告巡抚杨应琚以闻。帝震怒,严旨诘问有恭,并命查取逆书进呈。有恭以文彬系有精神病人,且事隔五年,细检原书不得覆奏。帝斥其狡诈,姑念学政无惩办逆民责任,今免罪罚金。

十九年,秋九月,戍盛京礼部侍郎世臣于黑龙江。世臣诗稿中有“霜侵鬓朽叹穷远”及“秋色招人懒上朝”、“半轮明月西沈夜,应昭长安尔我家”等句,帝恶其疏懒鸣高,自拟于苏轼黄州之谪,且卿贰崇阶,有何穷途之叹?况盛京为丰沛故乡,世臣系满洲世仆竟忘根本,居心更不可问,故有是谴。

二十年,夏四月,内阁学士胡中藻弃市,广西巡抚鄂昌赐死,工部侍郎张泰开革职,故大学士鄂尔泰撤出贤良祠。中藻所著诗集曰《坚磨生诗钞》。帝谓“坚磨”出自鲁论,孔子所称磨湟,乃指佛肸而言,胡中藻以此自号,是诚何心?又其督学广西时,试题内有干三又不为象龙说,乾隆乃朕年号,龙与隆同音。并摘其诗句十数语锻炼成狱,遂被族诛。泰开,故中藻门生,又为之作序,中藻系出鄂尔泰门下,鄂尔泰尝赞赏中藻之夸。鄂尔泰之侄不合,援引世谊与中藻唱和,又摘鄂昌《塞上吟》中称蒙古为胡儿,为忘本党逆,故皆及于祸,旋降严旨禁满洲八旗学习汉文及与汉人唱和,论同年行,革来往。

二十二年,秋七月,赐原任浙江布政使彭家屏死,杀河南生员段昌绪、司存存、司淑信。昌绪家中存有吴三桂檄,昌绪为之浓图密点,加评赞赏。家屏收藏《明季野史》、《潞河纪闻》、《日本乞师豫变纪略》、《酌中志》、《南迁录》等书。又所刻族谱《大彭统纪》牵引得姓之始为黄帝苗裔,其命名曰大彭与累朝国号同一称谓。谱中凡遇明神宗年号,于帝御名,皆不阙笔,谓其目无君上已极,赐自尽,并杀昌绪等。

二十九年,秋九月,杀泰州知州赖宏典。以托人谋干迁官书中,有‘点兵交战,不失军机’诸隐语,指为逆词,命正法。

三十二年,冬十二月,磔浙江齐周华。周华以党吕留良遭遣戍,归刻其书,抚臣熊学鹏摘其中忌讳语以闻,并诬原任礼部侍郎齐召南犯隐逆词等罪,诏磔周华,落召南职。

三十三年,春二月,以已故谢济世所著《梅庄杂着》中多怨望语,飭令江西巡抚宋邦绥毁其书及版。 三月,命江西巡抚吴绍诗销毁已故李绂、李任渶、傅占卫所著各书版。

三十四年,夏六月,以已故钱谦益所著《初击集》、《有学集》,其书版均著销毁。因集中于国语、薙发两事,多痛诋语也。

三十七年,春正月,诏直省购访古今著作进呈。

三十九年,秋八月,催毁直省藏书。 冬十二月,广东总督李侍尧查出已故屈大均诗文进呈。其诗集中有大都宫词三首,多纪顺治朝掖庭秘事,命销毁。寻阅文内有雨花台葬衣冠之事,命确访其处,速为刨毁,无使悖逆遗秽,久留黄土云。

四十年,春正月,发遣吕留良之孙吕懿兼曾孙吕敷光往黑龙江,与穷披甲人为奴,因其为大逆缘坐之犯,不合损纳监生也。 冬闰十月,诏毁《遍行堂集》、《皇明实纪》、《喜逢春传奇》各书。《遍行堂集》为僧澹归即明给事中金堡所著,《皇明实纪》及《喜逢春传奇》皆东莞陈建即江甯天笑生所撰。收藏诸书之高秉遣戍。

四十二年,冬十一月,逮江西举人王锡侯至京下狱。新昌王锡侯删改《康熙字典》,另刻《字贯》,其序文凡例将圣祖、世宗及帝御名开列。帝大怒,逮狱论死,巡抚至监司均革职。

四十三年,夏四月,山西举人王尔扬为同邑李范作墓志,于考字上用皇字。巡抚巴延三捕获严审请旨,帝谓尔扬迂腐用古,并非叛逆,免诛。 冬十月,戮东台举人徐述夔及其子徐怀祖尸,其孙徐食田、徐食书并斩。述夔所著《一柱楼诗》中,咏正德杯云:‘大明天子重相见,且把壶儿搁半边。’帝谓‘壶儿’即‘胡儿’,又有‘明朝期振翮,一举去清都’之句,帝谓其愿有欲兴明朝去清朝之意,遂大怒,命与怀祖俱戮尸。食田、食书及校对徐首发、沈成濯,藩司陶易与,幕友陆炎皆坐死,知府谢启昆,知县涂濯龙俱革职。 戮前礼部尚书沈德潜尸。德潜子告归,帝以己著诗集委之改订,颇多删润。德潜死,调其诗集进呈,则平时为帝点窜捉刀之作,咸录焉。帝大恚,命革去官爵谥典,撤出乡贤祠,扑毁所赐祭葬碑文。寻闻其咏黑牡丹诗:‘夺朱非正色,异种也称王’之句,指为逆词,令剖棺戮尸。 江苏赣榆县民常玉振,于其父行述内有:‘于佃户之贫者,赦不加息,并赦屡年积欠’之语。抚臣杨魁捕获下狱,同特宝山县职员范起鹄家藏《亭林集》。江西士人李雍、河南致仕主事余腾蛟皆以逆诗逮审不实,免究。

四十四年,春二月,降福建巡抚黄检为真隶正定府知府。以检不应刊刻其祖父廷桂奏稿,且载入世宗及帝朱批也。 夏四月,杀直隶民人智天豹。帝谒陵回京师,天豹使其徒张九霄于道旁呈献《大清天定运数》一本,中编大清天号三十馀条,而于乾隆年号仅及五十七年而止,又于圣祖庙讳直书不讳,命立斩,九霄斩监候。

四十六年,夏四月,绞杀在籍大理寺卿尹嘉铨。帝自五台山还至保定府,嘉铨使其子赍表赴行在,为父会一请谥,且请从祀孔庙。帝怒其狂妄,交刑部治罪,随据部查出嘉铨所著各书中,多狂悖之语,坐狡立决。

编者曰:自康雍间,屡兴文字之狱,时因天下初定,人心未一,人主为自卫计或非得已。至乾隆朝,各案毛举细故,诛连满庭,于是比附妖言,告讦诗文之事纷然而起,御史曹一士尝疏论之,略谓比年以来,小人不识朝廷诛殛大憨之故,往往挟持睚眦之怨,借影响之词,攻诘诗书,指摘字句。有司见事生风,多方穷鞫,或致波累师生,牵连亲故,破家亡命,甚可悯也。臣愚以井田封建,不过迂腐之常谈,不可以为生今反古。述怀咏史,不遇词人之习态,不可以为援古刺今。即有序拔偶遗纪年,亦或草茅一时失检,非必果怀悖逆,敢于明布篇章。使以此类悉皆比附妖言,罪当不赦。将使天下告讦不休,士子以文为戒,殊非国家义以正法,仁以包蒙之意云云。观此则当时文禁之森严,冤狱之繁重,盖可知也。

猜你喜欢
  皇清开国方略卷十八·阿桂
  ●明朝小史卷十三 隆庆纪·吕毖
  卷二百五十四下·杨士奇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四十九·佚名
  卷之一百六十九·佚名
  七○九 谕内阁嵇璜着兼文渊阁领阁事并充国史馆总裁·佚名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下卷十八·杜大珪
  始建王刘禧传·沈约
  长沙威王萧晃传·李延寿
  北海王元详传·李延寿
  张立道传·宋濂
  卷二百三十三·杨士奇
  或谓韩公仲·佚名
  卷一百九十六·佚名
  卷六十九巡防五·冯煦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领罪·徐志摩

    这也许是个最好的时刻。不是静。听对面园里的鸟,从杜鹃到麻雀,已在叫晓。我也再不能抵抗我的困,它压着我像霜压着树根;断片的梦已在我的眼前飘拂,像在晓风中的树尖。也不是有什么非常的事,逼着我决定一个否与是。但我非得留

  • 巴黎的菜市上·刘半农

    巴黎的菜市上,活兔子养在小笼里,当头是成排的死兔子,倒挂在铁勾上。死免子倒挂在铁勾上,只是刚刚剥去了皮;声息已经没有了,腰间的肉,可还一丝丝的颤动着,但这已是它最后的痛苦了。活兔子养在小笼里,黑间白的美毛,金红的小眼,看它

  • 卷七百四十二·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七百四十二张泌【一作佖】张泌字子澄淮南人仕南唐为句容县尉累官至内史舍人诗一卷惜花蝶散莺啼尚数枝日斜风定更离披看多记得伤心事金谷楼前委地时寄人别梦依依到谢家小廊回合曲阑斜多情只有

  • 卷二十五·查慎行

    <集部,别集类,北宋建隆至靖康,苏诗补注> 钦定四库全书 苏诗补注卷二十五 翰林院编修查慎行撰古今体诗五十六首【元丰八年乙丑正月自泗州往南都得请归阳羡五月抵常州後作】 正月一日雪中过淮谒客囘作二首 十里清淮上

  • 卷六十七·志第四十三·舆服三·张廷玉

        ◎舆服三   ○文武官冠服 命妇冠服 内外官亲属冠服 内使冠服 侍仪以下冠服士庶冠服 乐工冠服 军隶冠服 外蕃冠服 僧道服色   群臣冠服:洪武元年命制公服、朝服,以赐百官。时礼部言:“各官先授散官,与

  • 卷四百七十七 列传二百六十四·赵尔巽

      ◎循吏二   陈惪荣 芮复传蒋林 阎尧熙王时翔 蓝鼎元 叶新施昭庭陈庆门 周人龙 童华黄世发 李渭 谢仲坃李大本 牛运震张甄陶 邵大业 周克开郑基 康基渊 言如泗 周际华 汪辉祖茹敦和朱休度 刘大绅吴焕彩 纪大奎

  • 卷之二百四十一·佚名

      洪武二十八年九月壬辰朔○癸巳五军断事官奏清平卫千户曹迪受贿卖军命杖之谪戍辽东三万卫○升昌国等卫千百户万钟等十八人为指挥佥事皆以历任岁久故也○甲午诏岷王楩之国云南改西河中护卫为云南中护卫调指挥同

  • 资治通鉴释例·司马光

    用天子例周、秦、汉、晋、隋、唐皆尝混一九州,传祚于后,子孙虽微弱播迁,四方皆其故臣,故全用天子之礼以临之。帝后称崩,王公称薨。书列国例三国、南北、五代与诸国,本非君臣,从列国之例。帝后称殂,王公称卒。秦、隋未并天下亦

  • 第十二卷 清顺治·缪荃孙

    督 抚 两江总督洪承畴 福建同安人,万历进士。顺治二年五月平定江南。闰六月癸巳,命内院大学士洪承畴总督军务,招抚江南各省。乙巳,改南京为江南省。四年,以父忧给假。马国柱 汉军正白旗举人,自宣大总督以兵部尚书兼右

  • 七四 谕内阁着总裁等将进到各书详核汇为总目并妥议给还遗书办法·佚名

    七四 谕内阁着总裁等将进到各书详核汇为总目并妥议给还遗书办法乾隆三十八年五月十七日乾隆三十八年五月十七日,内阁奉上谕:前经降旨博访遗编,汇为四库全书,用昭石渠美备,并以嘉惠艺林。旋据江浙督抚及两淮盐政等奏到购求

  • 卷二十八·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皇朝文献通考>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二十八征榷考【三】盐顺治元年整理长芦盐法詹事府通事舍人王国佐条奏长芦盐法十四事一复额引以疏壅滞一改引部以速引利一便引价以壮京圉一革防销

  • 提要·张原

    【臣】等谨案玉坡奏议五巻明张原撰原字士元三原人正徳甲戌进士授吏科给事中以疏论时事谪贵州新添驿丞嘉靖元年召复故官坎坷八年其志不挫益以慷慨直谏自许如正殷通等陞职世袭疏赵云陞命疏选近习疏请逐太监萧敬二疏论锦

  • 卷第四十三·智旭

    嘉兴大藏经 阅藏知津(第卷-第卷) 阅藏知津卷第四十三 北天目沙门释智旭汇辑 杂藏 此方撰述第二之二 诸经要集(二十卷北作三十卷) (南八县家给北路侠槐) 唐西明寺沙门道世玄恽撰 三宝部第一,敬佛篇六缘,敬法篇八缘,敬

  • 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一·佚名

    罽宾国三藏般若奉 诏译  入不思议解脱境界普贤行愿品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室罗筏城。逝多林。给孤独园。大庄严重阁。与菩萨摩诃萨五千人俱。普贤菩萨摩诃萨。文殊师利菩萨摩诃萨。而为上首。其名曰智慧胜智菩萨

  • 卷第十四·佚名

    嘉兴大藏经 神鼎云外泽禅师语录云外禅师语录卷第十四侍者深如编妄刻续灯诸录说僧问人王之嗣以长以嫡为正传而庶出无不臣之法王之嗣见过于师方堪传授者也慨自禅灯世谱之行而诸方所刻将十余处各各自誉为正传果孰是而

  • 龙川别志·苏辙

    苏辙在谪居龙川期间撰著了《龙川略志》和《龙川别志》二书,据其自序称,《略志》10卷,共40条,《别志》4卷,共47条,南宋以来传本或分或合,卷数极为分歧,今通行本《略志》仍为10卷,《别志》则为2卷,条数也均与自序所言不合,已非原

  • 续资治通鉴长编·李焘

    宋李焘撰。五百二十卷。编年体北宋史。焘取北宋九朝史事,仿司马光《资治通鉴》体例,著为此书。起建隆,迄靖康,凡一百六十八年的历史。自孝宗隆兴元年(1163)至淳熙四年(1177),分四次上进。淳熙十年,重编定为九百八十卷,并上《

  • 种种杂咒经·佚名

    隋北天竺沙门阇那崛多译,妙法莲华经内咒六首。旋塔灭罪陀罗尼。礼拜灭罪,命终诸佛来迎咒。供养三宝咒。观世音忏悔咒。金刚咒蛇咒。坐禅安隐咒。咒肿咒。金刚咒。治恶鬼病。千转陀罗尼。第一灭罪清净咒。第二咒。第三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