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一百二十一 儒林列传第六十一

【正义】:姚承云:“儒谓博士,为儒雅之林,综理古文,宣明旧艺,咸劝儒者,以成王化者也。”

太史公曰:余读功令,

【索隐】:案:谓学者课功著之於令,即今学令是也。

至於广厉学官之路,未尝不废书而叹也。曰:嗟乎!夫周室衰而关雎作,幽厉微而礼乐坏,诸侯恣行,政由彊国。故孔子闵王路废而邪道兴,於是论次诗书,修起礼乐。適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自卫返鲁,然後乐正,雅颂各得其所。

正义郑玄云:“鲁哀公十一年。是时道衰乐废,孔子还,修正之,故雅颂各得其所也。”

世以混浊莫能用,是以仲尼干七十馀君

【索隐】:案:後之记者失辞也。案家语等说,云孔子历聘诸国,莫能用,谓周、郑、齐、宋、曹、卫、陈、楚、杞、莒、匡等。纵历小国,亦无七十馀国也。

无所遇,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矣”。西狩获麟,曰“吾道穷矣”。故因史记作春秋,以当王法,其辞微而指博,後世学者多录焉。

【集解】:徐广曰:“录,一作‘缪’。”

自孔子卒後,七十子之徒散游诸侯,大者为师傅卿相,

【索隐】:案:子夏为魏文侯师。子贡为齐、鲁聘吴、越,盖亦卿也。而宰予亦仕齐为卿。馀未闻也。

小者友教士大夫,或隐而不见。故子路居卫,

【集解】:案:仲尼弟子列传子路死於卫,时孔子尚存也。

子张居陈,

【正义】:今陈州。

澹台子羽居楚,

【正义】:今苏州城南五里有澹台湖,湖北有澹台。

子夏居西河,

【正义】:今汾州。

子贡终於齐。

【正义】:今青州。

如田子方、段干木、吴起、禽滑釐之属,皆受业於子夏之伦,为王者师。是时独魏文侯好学。後陵迟以至于始皇,天下并争於战国,懦术既绌焉,然齐鲁之间,学者独不废也。於威、宣之际,孟子、荀卿之列,咸遵夫子之业而润色之,以学显於当世。

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阬术士,

【正义】:颜云:“今新丰县温汤之处号愍儒乡。温汤西南三里有马谷,谷之西岸有阬,古相传以为秦阬儒处也。卫宏诏定古文尚书序云‘秦既焚书,恐天下不从所改更法,而诸生到者拜为郎,前後七百人,乃密种瓜於骊山陵谷中温处,瓜实成,诏博士诸生说之。人言不同,乃令就视。为伏机,诸生贤儒皆至焉,方相难不决,因发机,从上填之以土,皆压,终乃无声’也。”

六?从此缺焉。陈涉之王也,而鲁诸儒持孔氏之礼器往归陈王。於是孔甲为陈涉博士,

【集解】:徐广曰:“孔子八世孙,名鲋字甲也。”

卒与涉俱死。陈涉起匹夫,驱瓦合適戍,

【索隐】:上音丁革反。

旬月以王楚,不满半岁竟灭亡,其事至微浅,然而缙绅先生之徒负孔子礼器往委质为臣者,何也?以秦焚其业,积怨而发愤于陈王也。

及高皇帝诛项籍,举兵围鲁,鲁中诸儒尚讲诵习礼乐,弦歌之音不绝,岂非圣人之遗化,好礼乐之国哉?故孔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夫齐鲁之间於文学,自古以来,其天性也。故汉兴,然後诸儒始得脩其经?,讲习大射乡饮之礼。叔孙通作汉礼仪,因为太常,诸生弟子共定者,咸为选首,於是喟然叹兴於学。然尚有干戈,平定四海,

【正义】:颜云:“陈豨、卢绾、韩信、黥布之徒相次反叛,征讨也。”

亦未暇遑庠序之事也。孝惠、吕后时,公卿皆武力有功之臣。孝文时颇徵用,

【正义】:言孝文稍用文学之士居位。

然孝文帝本好刑名之言。及至孝景,不任儒者,而窦太后又好黄老之术,故诸博士具官待问,未有进者。

及今上即位,赵绾、王臧之属明儒学,而上亦乡之,於是招方正贤良文学之士。自是之後,言诗於鲁则申培公,

【集解】:徐广曰:“一作‘陪’。”韦昭曰:“培,申公名,音扶尤反。”【索隐】:徐广云“培,一作‘陪’,音裴”。韦昭曰“培,申公之名,音浮”。邹氏音普来反也。

於齐则辕固生,

【正义】:申,辕,姓;培,固,名;公,生,其处号也。

於燕则韩太傅。

【索隐】:韩婴也。为常山王太傅也。

言尚书自济南伏生。

【索隐】:按:张华云名胜,汉纪云字子贱。

言礼自鲁高堂生。

【索隐】:谢承云“秦氏季代有鲁人高堂伯”,则“伯”是其字。云“生”者,自汉已来儒者皆号“生”,亦“先生”省字呼之耳。

言易自菑川田生。言春秋於齐鲁自胡毋生,

【索隐】:毋音无。胡毋,姓。字子都。

於赵自董仲舒。及窦太后崩,武安侯田蚡为丞相,绌黄老、刑名百家之言,延文学儒者数百人,而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

【集解】:徐广曰:“一云‘自齐为天子三公’。”

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

公孙弘为学官,悼道之郁滞,乃请曰:“丞相御史言:

【正义】:自此以下,皆弘奏请之辞。

制曰‘盖闻导民以礼,风之以乐。婚姻者,居屋之大伦也。今礼废乐崩,朕甚愍焉。故详延天下方正博闻之士,咸登诸朝。其令礼官劝学,讲议洽闻兴礼,以为天下先。太常议,与博士弟子,崇乡里之化,以广贤材焉’。谨与太常臧、

【集解】:汉书百官表孔臧也。

博士平等议曰:闻三代之道,乡里有教,夏曰校,

【正义】:校,教也。可教道?也。

殷曰序,

【正义】:序,舒也。言舒礼教。

周曰庠。

【正义】:庠,详也。言详审经典。

其劝善也,显之朝廷;其惩恶也,加之刑罚。故教化之行也,建首善自京师始,由内及外。今陛下昭至德,开大明,配天地,本人伦,劝学脩礼,崇化厉贤,以风四方,太平之原也。古者政教未洽,不备其礼,请因旧官而兴焉。为博士官置弟子五十人,复其身。太常择民年十八已上,仪状端正者,补博士弟子。郡国县道邑有好文学,敬长上,肃政教,顺乡里,出入不悖所闻者,令相长丞上属所二千石,

【索隐】:上时两反。属音烛。属,委也。所二千石,谓於所部之郡守相。

二千石谨察可者,当与计偕,诣太常,

【索隐】:计,计吏也。偕,俱也。谓令与计吏俱诣太常也。

得受业如弟子。一岁皆辄试,能通一?以上,补文学掌故缺;其高弟可以为郎中者,太常籍奏。即有秀才异等,辄以名闻。其不事学若下材及不能通一?,辄罢之,而请诸不称者罚。臣谨案诏书律令下者,明天人分际,通古今之义,文章尔雅,训辞深厚,

【索隐】:谓诏书文章雅正,训辞深厚也。

恩施甚美。小吏浅闻,不能究宣,无以明布谕下。治礼次治掌故,

【集解】:徐广曰:“一云‘次治礼学掌故’。”

以文学礼义为官,迁留滞。请选择其秩比二百石以上,及吏百石通一?以上,补左右内史、

【正义】:案:左右内史後改为左冯翊、右扶风。

大行卒史;比百石已下,补郡太守卒史:皆各二人,边郡一人。先用诵多者,若不足,乃择掌故补中二千石属,

【索隐】:苏林曰;“属亦曹吏,今县官文书解云‘属某甲’。”

文学掌故补郡属,

【索隐】:如淳云:“汉仪弟子射策,甲科百人补郎中,乙科二百人补太子舍人,皆秩比二百石;次郡国文学,秩百石也。”

备员。请著功令。佗如律令。”制曰:“可。”自此以来,则公卿大夫士吏斌斌多文学之士矣。

申公者,鲁人也。高祖过鲁,申公以弟子从师入见

【索隐】:按:汉书云“申公少与楚元王俱事齐人浮丘伯,受诗”。

高祖于鲁南宫。

【正义】:括地志云:“泮宫在兗州曲阜县西南二百里鲁城内宫之内。郑云泮之言半也,其制半於天子之璧雍。”

吕太后时,申公游学长安,与刘郢同师。

【索隐】:案:汉书云“吕太后时,浮丘伯在长安,申公与元王郢客俱卒学”也。

已而郢为楚王,令申公傅其太子戊。

【集解】:徐广曰:“楚元王刘交以文帝元年薨,子夷王郢立,四岁薨,子戊立。郢以吕后二年封上邽侯,文帝元年立为楚王。”

戊不好学,疾申公。及王郢卒,戊立为楚王,胥靡申公。

【集解】:徐广曰:“腐刑。”

申公耻之,归鲁,退居家教,终身不出门,复谢绝宾客,独王命召之乃往。

【集解】:徐广曰:“鲁恭王也。”

弟子自远方至受业者百馀人。申公独以诗经为训以教,无传,疑者则阙不传。

【索隐】:谓申公不作诗传,但教授,有疑则阙耳。

兰陵王臧既受诗,以事孝景帝为太子少傅,免去。今上初即位,臧乃上书宿卫上,累迁,一岁中为郎中令。及代赵绾亦尝受诗申公,绾为御史大夫。绾、臧请天子,欲立明堂以朝诸侯,不能就其事,乃言师申公。於是天子使使束帛加璧安车驷马迎申公,弟子二人乘轺传从。

【集解】:徐广曰:“马车。”

至,见天子。天子问治乱之事,申公时已八十馀,老,对曰:“为治者不在多言,顾力行何如耳。”是时天子方好文词,见申公对,默然。然已招致,则以为太中大夫,舍鲁邸,议明堂事。太皇窦太后好老子言,不说儒术,得赵绾、王臧之过以让上,上因废明堂事,尽下赵绾、王臧吏,後皆自杀。申公亦疾免以归,数年卒。

弟子为博士者十馀人:孔安国至临淮太守,

【集解】:徐广曰:“孔鲋之弟子襄为惠帝博士,迁为长沙太傅,生忠,忠生武及安国。安国为博士,临淮太守。”

周霸至胶西内史,夏宽至城阳内史,砀鲁赐至东海太守,兰陵缪生

【索隐】:缪音亡救反。缪氏出兰陵。一音穆。所谓穆生,为楚元王所礼也。

至长沙内史,徐偃为胶西中尉,邹人阙门庆忌

【集解】:汉书音义曰:“姓阙门,名庆忌。”

为胶东内史。其治官民皆有廉节,称其好学。学官弟子行虽不备,而至於大夫、郎中、掌故以百数。言诗虽殊,多本於申公。

清河王太傅辕固生者,齐人也。以治诗,孝景时为博士。与黄生争论景帝前。黄生曰:“汤武非受命,乃弑也。”辕固生曰:“不然。夫桀纣虐乱,天下之心皆归汤武,汤武与天下之心而诛桀纣,桀纣之民不为之使而归汤武,汤武不得已而立,非受命为何?”黄生曰:“冠虽敝,必加於首;履虽新,必关於足。何者,上下之分也。今桀纣虽失道,然君上也;汤武虽圣,臣下也。夫主有失行,臣下不能正言匡过以尊天子,反因过而诛之,代立践南面,非弑而何也?”辕固生曰:“必若所云,是高帝代秦即天子之位,非邪?”於是景帝曰:“食肉不食马肝,

【正义】:论衡云:“气热而毒盛,故食马肝杀人。又盛夏马行多渴死,杀气为毒也。”

不为不知味;言学者无言汤武受命,不为愚。”遂罢。是後学者莫敢明受命放杀者。

窦太后好老子书,召辕固生问老子书。固曰:“此是家人言耳。”

【索隐】:此家人言耳。服虔云:“如家人言也。”案:老子道德篇近而观之,理国理身而已,故言此家人之言也。

太后怒曰:“安得司空城旦书乎?”

【集解】:徐广曰:“司空,主刑徒之官也。”骃案:汉书音义曰“道家以儒法为急,比之於律令”。

乃使固入圈刺豕。景帝知太后怒而固直言无罪,乃假固利兵,下圈刺豕,正中其心,一刺,豕应手而倒。太后默然,无以复罪,罢之。居顷之,景帝以固为廉直,拜为清河王太傅。

【集解】:徐广曰:“哀王乘也。”

久之,病免。

今上初即位,复以贤良徵固。诸谀儒多疾毁固,曰“固老”,罢归之。时固已九十馀矣。固之徵也,薛人公孙弘亦徵,

【集解】:徐广曰:“薛县在菑川。”

侧目而视固。固曰:“公孙子,务正学以言,无曲学以阿世!”自是之後,齐言诗皆本辕固生也。诸齐人以诗显贵,皆固之弟子也。

韩生者,

【集解】:汉书曰:“名婴。”

燕人也。孝文帝时为博士,景帝时为常山王太傅。

【集解】:徐广曰:“宪王舜也。”

韩生推诗之意而为内外传数万言,其语颇与齐鲁间殊,然其归一也。淮南贲生

【索隐】:贲音肥。

受之。自是之後,而燕赵间言诗者由韩生。韩生孙商为今上博士。

伏生者,

【集解】:张晏曰:“伏生名胜,伏氏碑云。”

济南人也。故为秦博士。孝文帝时,欲求能治尚书者,天下无有,乃闻伏生能治,欲召之。是时伏生年九十馀,老,不能行,於是乃诏太常使掌故朝错往受之。秦时焚书,伏生壁藏之。其後兵大起,流亡,汉定,伏生求其书,亡数十篇,独得二十九篇,即以教于齐鲁之间。学者由是颇能言尚书,诸山东大师无不涉尚书以教矣。

伏生教济南张生及欧阳生,

【集解】:汉书曰:“字和伯,千乘人。”

欧阳生教千乘兒宽。兒宽既通尚书,以文学应郡举,诣博士受业,受业孔安国。兒宽贫无资用,常为弟子都养,

【索隐】:谓倪宽家贫,为弟子造食也。何休注公羊“灼烹为养”。案:有厮养卒,厮掌马,养造食。

及时时间行佣赁,以给衣食。行常带经,止息则诵习之。以试第次,补廷尉史。是时张汤方乡学,以为奏谳掾,以古法议决疑大狱,而爱幸宽。宽为人温良,有廉智,自持,而善著书、书奏,敏於文,口不能发明也。汤以为长者,数称誉之。及汤为御史大夫,以兒宽为掾,荐之天子。天子见问,说之。张汤死後六年,兒宽位至御史大夫。

【集解】:徐广曰:“元封元年。”

九年而以官卒。宽在三公位,以和良承意从容得久,然无有所匡谏;於官,官属易之,不为尽力。张生亦为博士。而伏生孙以治尚书徵,不能明也。

自此之後,鲁周霸、孔安国,雒阳贾嘉,颇能言尚书事。孔氏有古文尚书,而安国以今文读之,因以起其家。逸书

【索隐】:案:孔臧与安国书云“旧书潜于壁室,焱?尔复出,古训复申。唯闻尚书二十八篇取象二十八宿,何图乃有百篇。即知以今雠古,隶篆推科斗,以定五十馀篇,并为之传也”。艺文志曰二十九篇,得多十六篇。起者,谓起发以出也。

得十馀篇,盖尚书滋多於是矣。

诸学者多言礼,而鲁高堂生最本。礼固自孔子时而其经不具,及至秦焚书,书散亡益多,於今独有士礼,高堂生能言之。

而鲁徐生善为容。

【索隐】:汉书作“颂”,亦音容也。

孝文帝时,徐生以容为礼官大夫。传子至孙延、徐襄。襄,其天姿善为容,不能通礼经;延颇能,未善也。襄以容为汉礼官大夫,至广陵内史。延及徐氏弟子公户满意、

【索隐】:公户,姓;满意,名也。案:邓展云二人姓字,非也。

桓生、单次,

【索隐】:上音善。单,姓;次,名也。

皆尝为汉礼官大夫。而瑕丘萧奋

【集解】:徐广曰:“属山阳也。”

以礼为淮阳太守。是後能言礼为容者,由徐氏焉。

自鲁商瞿受易孔子,

【索隐】:案:商姓,瞿名,字子木。瞿音劬。

孔子卒,商瞿传易,六世至齐人田何,字子庄,

【索隐】:案:汉书云“商瞿授东鲁桥庇子庸,子庸授江东馯臂子弓,子弓授燕周丑子家,子家授东武孙虞子乘”。仲尼弟子传作“淳于人光羽子乘”,不同也。子乘授田何子装,是六代孙也。

而汉兴。田何传东武人王同子仲,子仲传菑川人杨何。

【索隐】:案:田何传东武王同,同传菑川杨何。

何以易,元光元年徵,官至中大夫。齐人即墨成以易至城阳相。广川人孟但以易为太子门大夫。鲁人周霸,莒人衡胡,

【集解】:徐广曰:“莒一作‘吕’。”

临菑人主父偃,皆以易至二千石。然要言易者本於杨何之家。

董仲舒,广川人也。以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受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董仲舒不观於舍园,其精如此。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学士皆师尊之。今上即位,为江都相。

【索隐】:案:仲舒事易王。王,武帝兄也。

以春秋灾异之变推阴阳所以错行,故求雨闭诸阳,纵诸阴,其止雨反是。行之一国,未尝不得所欲。中废为中大夫,居舍,著灾异之记。是时辽东高庙灾,主父偃疾之,取其书奏之天子。

【集解】:徐广曰:“建元六年。”【索隐】:案:汉书以为辽东高庙及长陵园殿灾也。仲舒为灾异记,草而未奏,主父偃窃而奏之。

天子召诸生示其书,有刺讥。董仲舒弟子吕步舒

【集解】:徐广曰:“一作‘荼’,亦音舒。”

不知其师书,以为下愚。於是下董仲舒吏,当死,诏赦之。於是董仲舒竟不敢复言灾异。

董仲舒为人廉直。是时方外攘四夷,公孙弘治春秋不如董仲舒,而弘希世用事,位至公卿。董仲舒以弘为从谀。弘疾之,乃言上曰:“独董仲舒可使相缪西王。”胶西王素闻董仲舒有行,亦善待之。董仲舒恐久获罪,疾免居家。至卒,终不治产业,以脩学著书为事。故汉兴至于五世之间,唯董仲舒名为明於春秋,其传公羊氏也。

胡毋生,

【集解】:汉书曰:“字子都。”

齐人也。孝景时为博士,以老归教授。齐之言春秋者多受胡毋生,公孙弘亦颇受焉。

瑕丘江生为穀梁春秋。自公孙弘得用,尝集比其义,卒用董仲舒。

仲舒弟子遂者:兰陵褚大,广川殷忠,

【集解】:徐广曰:“殷,一作‘段’,又作‘瑕’也。”

温吕步舒。褚大至梁相。步舒至长史,持节使决淮南狱,於诸侯擅专断,不报,以春秋之义正之,天子皆以为是。弟子通者,至於命大夫;为郎、谒者、掌故者以百数。而董仲舒子及孙皆以学至大官。

【索隐述赞】孔氏之衰,经书绪乱。言诸六学,始自炎汉。著令立官,四方鸧腕。曲台坏壁,书礼之冠。传易言诗,云蒸雾散。兴化致理,鸿猷克赞。

猜你喜欢
  卷五十八·志第十·地理一·宋濂
  圣安本纪卷之二·顾炎武
  第十一回 清太宗宾天传幼主 多尔衮奉命略中原·蔡东藩
  卷一·李斗
  ●绎史摭遗卷七·温睿临
  四十八 兼两淮盐课李煦奏盐课请展限奏销摺·佚名
  一四一二 直隶总督梁肯堂奏本年查无《通鉴纲目续编》情形折·佚名
  八八○ 谕内阁程明諲毋庸照大逆凌迟定拟着改为应斩立决·佚名
  通鉴纪事本末卷十三下·袁枢
  西粤语二(查东山笔、沈仲方阅)·查继佐
  读例存疑卷十三·薛允升
  李韶传·魏收
  丁好礼传·宋濂
  公叔且杀几瑟·佚名
  卷一百五十六·雍正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四十九·阮阅

      ●卷四十九·奇怪门下  卖墨者潘谷,予不识其人,然闻其所为非市人也。墨既精妙而价不二,或不持钱米求墨,不计多少与之,此岂徒然者哉!予尝与诗云:“一朝入海寻李白,空看人间画墨山。”一日忽取欠墨钱券焚

  • 卷六·董康

      ○紫簫記   明湯顯祖撰。內中情節。言霍小玉觀燈至華淸宮。拾得紫玉簫。故以爲名。與紫釵同演李益、霍小玉事。而關目迥別。紫釵全據霍小玉傳。此則略引正面。點綴生情。插入唐時人物。不拘年代先後。隨機布置

  • 五集卷五十·乾隆

    <集部,别集类,清代,御制诗集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五集卷五十古今体六十三首【己酉八】处暑【七月初三日】前朝朔旦暴秋阳昨日密?晩随霁质之农谚胥合宜【农家占七月有云不庆初一雨只怕初二隂谓初一如有雨初二犹隂即恐连

  • 卷二百七十一·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二百七十一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梅屋吟邹登龙字震父临江人隠居不仕结屋于邑之西郊种梅绕之自号梅屋有孤山处士之遗风焉吟藁一卷刘后村戴石屏真西山咸称之闗山月行人十年归不得夜上

  • 卷六十 先宋诗下·佚名

    全唐诗续拾卷六十 先宋诗下朱彦时黑儿赋世有非常人,实惟彼玄士。禀兹至缁色,内外皆相似。卧如骊马牛 【司义祖校记云:「似应作『骊马』」。今从《事文类聚》改】 (马展),立似乌牛跱。忿如(瞿鸟)鹆?,乐似鸬鹚喜。[下缺]。

  • 跋·纪昀

    同年纪学士晓岚,自塞上还,予往候。握手叙契阔外,即出所作《乌鲁木齐杂诗》见示。读之声调流美,出入三唐,而叙次风土人物,历历可见。无郁轖愁苦之音,而有舂容浑脱之趣。间又语予尝见哈拉火卓石壁有&ldquo;古火州&rdquo;字,甚壮

  • 四集 四卷·钱德苍

    连环记起布(小生扮吕布,净,生,末,付四小军引上)【引】臂力过凡流,浩气冲牛斗。谈笑觅封侯,回首功成就。未表食牛豪迈志,沉埋射虎雄威。封侯必竟属吾徒。云台诸将后,庙像许谁模?到处争锋持画戟,怒来叱咤喑呜,千人辟易气消磨。不须黄

  • 卷二百五十一 列传三十八·赵尔巽

      图海 李之芳   图海,字麟洲,马佳氏,满洲正黄旗人。父穆哈达,世居绥芬。图海自笔帖式历国史院侍读。世祖尝幸南苑,负宝从,顾其举止,以为非常人。擢内秘书院学士,授拜他喇布勒哈番,迁弘文院大学士、议政大臣。顺治十二年,加

  • 卷二O九 唐紀二十五·司马光

      起著雍涒灘(戊申),盡上章閹茂(庚戌)七月,凡二年有奇。   中宗大和大聖大昭孝皇帝景龍二年(戊申,公元七O八年)   春,二月,庚寅,宮中言皇后衣笥裙上有五色雲起,上令圖以示百官。韋巨源請布之天下;從之,乃赦天下。   迦葉志忠

  • 御批厯代通鉴辑览卷三十五·乾隆

      晋  安皇帝  【己亥】隆安三年【燕长乐元年秦宏始元年凉王吕纂咸寜元年北凉天玺元年】春三月魏分尚书诸曹置五经博士  魏主珪分尚书三十六曺【胡三省注后汉光武分尚书为六曺晋武帝増置三十五曺至后魏又增为

  • 二七九 军机大臣奏进呈满蒙字合璧《清文鉴》款式片·佚名

    二七九 军机大臣奏进呈满蒙字合璧《清文鉴》款式片乾隆四十年八月十二日臣等遵旨将满洲蒙古字合璧《清文鉴》写入四库全书。谨拟缮款式进呈,恭候钦定发下,臣等即交馆遵照办理。谨奏。(军机处上谕档)

  • 三五 大学士刘统勋等奏议定校核《永乐大典》条例并请拨房添员等事折·佚名

    三五 大学士刘统勋等奏议定校核《永乐大典》条例并请拨房添员等事折乾隆三十八年二月二十一日大学士臣刘统勋等谨奏,为遵旨详议具奏事。乾隆三十八年二月十一日,内阁奉上谕,钦此。仰见我皇上稽古右文,表章典籍,综羣书之渊

  • 平定金川方略卷二十三·来保

    正月丙子经略大学士傅恒奏言【臣】自正月初二三日攻贼碉卡之后审悉从前攻碉之误决意俟大兵续到但足敷用即为直捣中坚之计现在按兵不动示以不测今闻贼酋因良尔吉被诛已失内应又知各土司俱畏服归顺尤为夺魄兼之我兵逐渐

  • 读例存疑例言·薛允升

    奏疏:巻首刑部谨奏。为已故大员潜心律学,着有成书,据情代为进呈御览,并请旨饬交修例馆,以备采择,恭折仰祈圣览事。据臣部郎中齐普、松武、饶昌麟、武瀛恩、开来秀、武玉润、张西园、罗维垣、戈炳琦、杨履晋、王廷铨,员外郎段

  • 陈忻传·令狐德棻

    陈忻字永怡,宜阳人。自小勇猛,好解人危难,相貌魁梧,同辈人都对他又敬又怕。魏孝武帝西迁后,陈忻在辟恶山招集勇敢少年数十人,劫掠东魏,又悄悄派使者表示归附。大统元年(535),授持节、伏波将军、羽林监、立义大都督,赐爵霸城县

  • 卷八十六·佚名

    △大神变会第二十二之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菩萨摩诃萨八千人。文殊师利。与商主天子俱在会中。尔时商主天子白佛言:世尊,如来常以几种神变调伏众生。佛告天子。我以三种神

  • 大般涅槃經卷第二十七·欧阳竟无

      北涼天竺三藏曇無讖奉詔譯   師子吼菩薩品第十一之一   爾時佛告一切大衆諸善男子.汝等若疑有佛無佛有法無法有僧無僧有苦無苦有   集無集有滅無滅有道無道有實無實有我無我有樂無樂有淨無淨有常無常有乘

  • 相马经·伯乐

    我国现存最早的相马术著作。春秋战国时期孙阳(伯乐)撰。成书于公元前168年以前。该书总结了以往及当时相马家的经验以及作者自己在相马实践中的体会。介绍了关于马的外形学的知识和理论,揭示马体各部位之间的相互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