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太宗皇帝实录卷第二十八

起太平兴国九年正月,尽二月

壬子,朔,上不受朝,群臣诣阁,拜表称贺。

丙辰,命户部推官、监察御史索湘、元玘按行河决所坏民田。

丁已, 驾幸景龙门外水硙, 上临水而坐,命近臣观之,因谓近臣曰:‘此水出于山源,凊澄甘㓗,近河之地,水味皆甘,岂河涧所及乎?’宋琪等对曰:‘亦犹人性善恶,染习使然也。’ 上曰:‘卿言是也。’回,习射于后园, 上中的者五。张乐,赐从官饮。

戊午,右仆射石熙载薨。熙载,字凝绩,洛阳人也。周显德中,以进士登第。在布衣时,磊落有度量,人皆重之。家贫,事后母以孝闻,治家严谨,闺门肃然。国初, 上为殿前都虞候、领泰宁军节度,辟为掌书记。及 上领开封尹,表为推官,历右拾遗,迁左补阙,出为崇义军掌书记。及 上即位,召归,复为左补阙,岀知潭州,征还,擢为兵部员外郎,充枢密直学士,旋签署枢密院事。 车驾征河东,从至镇州,拜给事中,充枢密副使。还京,迁刑部侍郎副使如故。未㡬,授户部尚书、枢密使,以足疾,步履蹇涩多请告。上幸其第,临问太医,诊视久之未愈,乃抗表求解所职。优诏许之。拜右仆射。至是,薨,年五十七。 上闻之,亟幸其第,临䘮涕泗,诏辍视朝两日,赠侍中官,给葬事。 上悲叹者累日,頋谓侍臣曰:‘熙载事君之心,可谓纯正无他矣。方将委用,而遽至此,岂命乎?’熙载有文学,性忠实,遇事尽言是非,好恶无所頋避,人有善必推荐之,时论称其长者。

己未,以元帅府掌书记黄夷简为淮海国王府判官,元帅府支使慎知礼为淮海国王府掌书记,元帅府别驾裴祚为淮海国王府支使。以钱俶解元帅之任故也。

庚申,国子博士鹿峭以母老,拜章求解官就飬,从之。以国子博士韩宝为峡路转运副使。徐州豊县主簿李蒙正、县封张思问,并削籍为民,部下犯赃故也。蒙正配隶商州禁锢。

壬戌,诏曰:‘国家勤求古道,启迪化源。国典朝章,咸从振举;遗编坠简,盖在询求。致理之先,无以加此。宜令三馆所有书籍,以《开元四部》书目比校,据见阙者,特行搜访。仍具录所少书,告示中外。若臣僚之家有三馆阙书,许诣馆进纳。及三百卷已上者,与一子出身;不及三百卷者,据卷帙优给金帛。如不愿纳官者,借本缮冩;冩毕却以付之。’先是, 上谓侍臣曰:‘夫教化之本,治乱之源,若非书籍,何以取法?今三馆贮书,数虽不少,若观《开元书目》,即遗逸尚多,宜在广行求访’,乃下是诏。以右卫大将军李从谦知随州。

癸亥,命右神武将军胡公霸督理汴河堤。

甲子,有司言有以窃盗计赃至死者,特诏贷之。因谓宰相曰:‘朕常重惜人命,如此类者,往往贷其极刑。但时于其中,取其甚者以警众多耳。不欲小人知寛贷之意,恐其犯法者众。’

乙丑,上元节, 上御丹鳯楼观灯,见士庶阗咽,谓宰相曰:‘国家乘五代干戈之后,朕孜孜求理,惟望上天垂祐,福此生民。今天下阜安,京师繁盛,甚以为慰。朕居常罕饮酒,今夜与卿等同乐,宜各尽醉。’于是,每举酒,以虚爵示群臣。

丙寅,月有食之既。

丁卯,房州上言涪陵县公廷美卒。 上闻之震悼,乃降诏曰:‘涪陵县公廷美,朕之同气也。为奸臣所惑,溺于邪说,朕以 宗社之故,迫于公议,房陵之谪,不得不然。永惟骨肉之亲,绝而不殊,方欲削平前事,复我旧恩,忽尔沦谢,有志不果,痛悼之极,其何可言?宜追封为涪陵王,辍视朝五日。仍赐谥曰“悼”。所司择日册命。’廷美, 宣祖第四子也。建隆元年,出阁领嘉州防御使,迁兴元尹、山南西道节度使,封天水郡侯,进封郡公。乾德二年,加同平章事。开宝六年,加侍中京兆尹、永兴军节度使。 上即位,加中书令、开封尹,封齐王。从平太原,进封秦王,开封尹如故。七年,出为河南尹、西京留守,坐与宰相卢多逊交通群臣,议请寘于法, 上以至亲不忍,止令就第。未几,黜为涪陵县公,迁房州安置。因忧恚成疾,至是卒。上闻之,呜咽流涕,悲不自胜,谓宰相曰:‘廷美自少刚愎,及长而凶恶如此,朕以同气至亲,不忍置之于法,俾居房陵,冀其思过,中心悯之,未尝暂忘。方欲推恩,与之复旧,遽兹殒逝,痛伤奈何?’后因从容言及廷美‘朕乳母陈国夫人耿氏所生,耿氏后出嫁赵氏,生供奉官赵延俊,即廷美之同母弟也。朕待延俊固无猜忌,常令属鞬侍左右,而延俊以同母之故,颇泄禁中事于延美。顷者方营西池,而桥梁未备,朕将欲泛舟于池中,廷美与左右谋,欲以此时窃发。谋若不果即,廷美诈称疾于邸俟。 车驾临幸,即为他变,有以是谋来告者。当时若令有司穷究,则廷美罪不容诛。朕以天伦之爱,不欲暴扬其丑,及与多逊连谋,即命居守西洛。而廷美犹不悔过,益怨望言不逊。始命迁房陵以全宥之。朕于廷美,固无所负。’李昉对曰:‘涪陵悖逆,天下共闻。而宫禁中事,若非陛下委曲宣示,臣等何由知之?’

戊辰,命左领军卫将军苏诲等六人分往诸郡,督修河之役。

辛未,诏曰:‘朕每恤烝民,务均舆赋。或有哭沴,即与蠲除。盖欲惠贫下之民,岂复以多少为限?自今,诸州民诉水旱二十畒以下者,皆令检勘。’先是澶州上言,民诉水旱二十畒以下,请不在检视之限。 上以贫民当恤之故,有是诏。

壬申,诏诸道、州、府去年官所贷粟,并除之。

癸酉, 上为涪陵王廷美发哀于别殿,群臣诣崇政门奉慰。左谏议大夫、参知政事李穆卒。穆,字孟雍,开封阳武人也。与弟肃皆中进士第,释褐授郢州军事推官,迁汝州防御判官。未几,拜右拾遗殿中侍御史,通判洋州,移陕州。诏以郡中租输洛邑不即,应命坐免官。肃时为博州从事,穆迎其母就肃,居家贫,箪瓢自乐,兄弟怡怡如也。自是,优游经史间,殆无仕进意。久之,征为太子中允。逾年,拜左拾遗知制诰,书命典雅,有元和之遗风。穆与参知政事卢多逊同门生, 太祖尝谓多逊曰:‘穆,士大夫之中仁善者,词学之外,他无所预。’多逊曰:‘穆虽若是,然操行端直,临事不以生死易节,所谓仁而有勇者也。’时 太祖方图取江南,已部分诸将,而未有发兵之端,求所以使江南召李煜入朝者,以为履不测之险,难其人。由是, 太祖谓多逊曰:‘若如尔言,无以易穆。’遂遣之。穆至金陵,谕以朝㫖,煜辞以疾,且言‘上事 大朝者,以其望全济之恩,今若此有死而已’。穆曰:‘朝与否,惟国主自处之。然 大朝兵甲精锐,万物繁富,恐不易当其锋,宜孰思之,无使后悔。’及还,具言其状。 太祖以谓所谕要切,而江南亦谓所言诚实。后煜归朝获全宥者,亦穆之力也。 上即位,改左补阙知制诰如故,寻充史馆修撰,判馆事。 上征并汾还,征拜中书舍人文学履行,益为上所知。卢多逊之得罪也,以其情分款洽,责授司封员外郎。明年春,盗,捕之经时不获, 上欲必得之,令原其罪购赏,果有告者,乃军人数辈结约,夜逾垒垣而出,尽获而戮之。因遍索军中,累有罪犯凶恶无赖者,得数百馀人,不忍杀,以铁钳钳其颈,羁于本军。至是并释之,仍各赐钱三千。

猜你喜欢
  志第二十二 五行三·沈约
  卷三百五十八·列传第一百一十七·脱脱
  卷五十八·志第二十七·仪卫志四(仪仗)·脱脱
  卷七·陈燕翼
  卷之八十四·佚名
  卷十四·郝经
  一八三 掌广东道监察御史柯瑾奏请刷印藏书并准扣俸承买折·佚名
  平定两金川方略艺文三·阿桂
  绎史卷四十四之二·马骕
  一六一 北大感旧录七·周作人
  三二 路上的吃食·周作人
  卷二·黄佐
  晋纪二十 孝宗穆皇帝上之下永和四年(戊申、348)·司马光
  ○[蒙古、色目人第]一甲三名·佚名
  卷二百一上·雍正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东郭记目录·孙仁孺

    第一齣 离娄章句下第二齣 人之所以求富贵利达者第三齣 少艾第四齣 井上有李第五齣 则将搂之乎第六齣 齐东野人之语第七齣 媒妁之言第八齣 绵驹第九齣 则得妻第十齣 日攘其邻之鸡者第十一齣 鑽穴隙第十二齣

  • 卷二十三·查慎行

    <集部,别集类,北宋建隆至靖康,苏诗补注> 钦定四库全书 苏诗补注卷二十三 翰林院编修查慎行撰古今体诗四十四首【元丰甲子四月离黄州五月至筠七月过金陵作】别黄州 病疮老马不任鞿犹向君王得敝帏桑下岂无三宿恋尊前

  • ●花舫缘·沈泰

    (山阴子若孟称舜原本锦江珂月卓人月重编友人野君徐批点林宗沈泰参评) 正名申女郎一笑相思病, 唐伯虎千金花舫缘。 △楔子 (〔孤领张千上〕然杖履出尘氛,半世生涯酒一尊。游衍水边惊野马,啸歌林下应山君。老夫姓沈,本贯金

  • 第四十一回 应星变睿宗禅位 泄逆谋公主杀身·蔡东藩

      却说太平公主,接到蒲州安置的制敕,不由的懊怅万分,当即召太子入内,厉声问道:“我为汝父子打算,也算尽力,今反以怨报德,将我贬居藩州,我想汝父仁厚,当不出此,想是汝从中播弄,因有此敕命呢。”当头一棒。太子惶恐拜谢道:“侄何

  • 杨增荦·陶菊隐

    杨增荦,号昀谷,江西新建人。前清进士,曾任刑部主事,以候补知府分发四川。启程时,京中名流赋诗饯别者百余人,传为韵事。张鸣岐督粤,邀入幕。黄花冈之役,杨瞿然曰:&ldquo;乱将作,清其不腊乎?&rdquo;废然弃职,卜居汉皋。革命后,其乡人

  • 读例存疑卷五十四·薛允升

    《督捕则例》下末家断作窝家移住窝逃驻防窝带逃人盛京等处并各边口严査逃人口外逃人交札萨克査拏游牧处所窝隐逃人宁古塔水手等役窝逃边外屯庄窝逃营伍窝逃运粮等船窝逃军船商船窝逃官员赴任后家人窝逃僧道窝逃笃疾废

  • 边贡传·张廷玉

    边贡,字廷实,历城人。祖父边宁为应天府诏中,父亲边节为代州知州。贡二十岁乡试中举,弘治九年(1496)为进士,授太常博士,后升为兵科给事中。孝宗崩,边贡上疏弹劾宦官张瑜、太医刘文泰、高廷和错误用药所致;又弹劾宦官苗逵、保国

  • 宫他亡西周之东周·佚名

    【提要】 由于人性中的黑暗和贪婪,残酷时常发生在我们周围。在对付那些黑暗事物和人物时,我们一定要当机立断、杀伐果决。国与国之间无道德仁义可言,该用暴力时就要用暴力,该用计谋时就应该用计谋。人与人之间当然有着道

  • 食货二四·徐松

    盐法至和二年七月十九日,龙图阁直学士何中立言:「陕西编敕:应蕃界青白盐并犯禁者「者」字疑当移入下「至死」后。,罪至死奏裁。边民犯者甚众,圣恩宽恤,减死剌配远州军「远」字下疑脱「恶」字。。在禁经时,欲乞指定刑名,令逐处

  • ●蜀僚问答·刘衡

    南丰刘衡存稿 ○图治之道在恤民贫 或问图治以何者为先曰天下之患在贫。民贫无以为生。则轻犯法。吾儒身列仕籍。有牧民之责。道在恤民贫而已。能恤民贫使无犯法则治矣。 ○恤贫民之道在保富民 或问何以恤贫民曰但谨握

  • 景公为履而饰以金玉晏子谏第十三·晏婴

    景公为履,黄金之綦,饰以银,连以珠,良玉之絇音渠,鞋上装饰物,其长尺,冰月服之以听朝。晏子朝,公迎之,履重,仅能举足。问曰:“天寒乎?”晏子曰:“君奚问天之寒也?古圣人制衣服也,冬轻而暖,夏轻而凊凉,今君之履,冰月服之,是重寒也,履重不节,是

  • 卷七十五·乾隆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钦定礼记义疏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礼记义疏卷七十五乡饮酒义第四十五正义孔氏颖逹曰案郑目録云名曰乡饮酒义者以其记乡大夫饮宾於庠序之礼尊贤养老之义此於别録属吉事仪礼有其事此记释其义也但此

  • 卷四十六·魏了翁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仪礼要义钦定四库全书仪礼要义卷四十六宋 魏了翁 撰特牲馈食礼三士有嗣子举奠少牢无者辟君释曰自此尽出复位论嗣子饮奠酌献之事云嗣主人将为后者不言适而言将为后者欲见无长适立庶子及同宗为后

  • 显扬圣教论 第十三卷·无著

    显扬圣教论 第十三卷无著菩萨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摄净义品第二之九听者。谓说法师说正法要。安处听者。令住恭敬无倒听闻。问何故安处。答谓或由一因或乃至十一因者。所谓恭敬听闻正法。现证利益及安乐故。

  • 大唐内典录卷第一·道宣

    历代众经传译所从录第一之初自教流东夏代涉帝朝。必假时君弘传声略。然后玄素依缮方开基构。明后重其义方情存监护。闇君顺其伦轨相从而已。故始自后汉爰洎巨唐。世变浇淳宗猷莫二。皆钦承至训。为灭结之元标。体解玄

  • 少林寺志·叶封

    清叶封、焦钦宠原辑,施奕簪等续辑。乾隆十三年(1748)刻本。卷首张学林序称:“其目有八,其卷有四。”此本实为四册,不分卷。查《贩书偶记》,亦称: “四卷,图说一卷。”或另有刊本。本书记嵩山少林寺创置沿革、殿宇建筑、碑刻

  • 藤香馆词·薛时雨

    词别集。近代薛时雨著。二卷。 凡《西湖橹唱》、《江舟欸乃》各一卷。有同治五 年(1866)刊本,卷首有李肇增、杨叔怿序及作 者自序,卷末有金鸿佺、张景祁、董慎言跋。另 有同治七年刊本,与《藤香馆诗删存》合刊;同 治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