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四十三

钦定四库全书

唐大诏令集卷四十三

宋 宋敏求 编

郡县主

县主出嫁称适诏

新都郡主适杨泚制

安乐郡主适杨守文制

新都郡主适卢咸制

义安郡主适裴巽制

封安定郡主制

封新平郡主制

东光县主事迹入国史诏

封寿昌县主制

寿昌县主适崔珍制

封仙源县主制

封永年县主制

封华亭县主制

封安吉县主制

加襄乐县主等实封制

封恩王等女为县主制

郡县主

县主出嫁称适诏

古称厘降惟属王姬比闻县主适人皆云出降娶王女者亦云尚主滥假名器甚乖礼经其县主出嫁宜称适取王女者称娶仍改令文【显庆二年九月】

新都郡主适杨泚诏

鸾台皇太子长女新都郡主资灵玉裕比价瑶台发艶天庭仰俪星辰之像徽诸禁内夙禀河洲之德惠心明婉柔范端庄始踰待年之期甫及有行之岁通事舍人杨泚门擅槐庭地连姻戚箕裘克降才质兼茂可以膺合姓之典奉御轮之躅摽梅兴咏方邀六礼之欢在楚言归宜迨三星之夕郡主可出适杨泚

安乐郡主适杨守文制

鸾台皇太子第八女安乐郡主承规银牓毓彩铜楼宝婺连晖琼娥比艶贞明发於阃训窈窕齐於国风固巳仪范不僭柔闲有裕苹蘩入荐既成四教之德桃李方春宜用三周之礼可出适符节郎弘农杨承烈男守文

新都郡主适卢咸制

鸾台皇太子第二女新都郡主相王长女寿昌县主第二女安兴县主等并毓灵天汉禀训皇门惠性早成芳规克茂粉泽四教针缕七篇笄年在时令月有典宜穆三从之礼式光百两之迓新都郡主可出适左卫翊卢成寿昌县主可出适太子右奉御杨尚一安兴县主可出适梁王府参军薛琳所司准式

义安郡主适裴巽制

鸾台皇太子第二女义安郡主重月降辉发春扬彩四德淳茂六行?修岁在结缨时方纳币均州司仓裴巽门胄清显风范昭明既谐委雁之祥宜缛盘螭之礼郡主可出适巽仍以今月十四日成礼所司准式

封安定郡主制        孙逖

门下故惠宣太子第三十女肃雍成性柔婉为容禀训女师克娴嫔则爰占近日用叶初笄申锡美名受封良邑可封安定郡主主者施行

封新平郡主制        孙逖

门下惠宣太子第三十一女柔姿婉训淑德闲和早习组紃备详图史移天有礼撰日于归宜增列郡之封允叶睦亲之计可封新平郡主主者施行

东光县主事迹编入国史诏

故纪王女东光县主忠性纯孝雅操贞烈感兴运之方启痛亡灵之不追休戚是同悲喜交集发言鲠塞因致殂谢闻之伤惋震於予怀忠孝之情深可嘉尚宜命史官编入国史【神龙元年三月】

封寿昌县主制

鸾台相王旦长女第三女第四女等毓灵河汉禀训天人蕙问清淑兰仪婉顺徽章所披抑有□之封式开汤沐之邑长女可封寿昌县主第二女可封淮扬县主第四女可封夀光县主

寿昌县主适崔珍制

鸾台相王长女寿昌县主第五女仙源县主并禀灵天汉渐训王门质耀桃李性分兰蕙帝孙将降甫及笄年国人所承允归时望清庙斋郎崔珍太子左奉御薛伯阳并地袭衣冠躬履名教风猷美茂才艺纷纶飞凤之占既合其吉乘龙之背宜膺双举夀昌县主可出适珍仙源县主可出适伯阳仍令所司准式例

封仙源县主制

鸾台相王第五女资灵桂魄禀训兰宫六行昭宣四德淳备夭桃穠李既挺淑令之姿红绶青緺宜开汤沐之邑可封仙源县主

封永年县主制

鸾台某王某第几女毓芳桂苑发艶淑庭绣袵初笄巳观於婉淑瑶筐载弄更表於柔闲韶容将宝婺分晖惠质与琼蛾比秀承规蹈礼既渐训於河洲延宾推恩宜加荣於汤沐可封永年县主

封华亭县主制

黄门司空兼虢州刺史邠王守礼第二女王门诞秀师氏尚柔婉嫕凝芳闲和顺则伫仪膏族俾锡脂田可封华亭县主【开元二年九月七日】

封安吉县主制        苏頲

黄门宋王长女流芳桂邸禀训梧宫体自闲和成其婉娩玉笄始茂金燧方严爰宠锡於脂粉俾开荣於汤沐可封安吉县主主者施行【开元二年十二月二十八日】

加襄乐县主等实封勅     孙逖

勅故惠宣太子女襄乐县主等德禀贤王名高淑女资其婉顺遘此偏孤念远之德惟恩是属宜受赐於汤沐俾承荣於敦叙可各赐实封一百户

封恩王等女为县主制

王者教化本於婚姻由亲以及踈自内而形外故诗称好合所以成子姓也礼有待年明其必及时也?惟累圣之後子孙衆多教於公宫巳知妇顺而从人之义重择配之才难以兹兢慎久旷嘉礼言念及此惕然兴怀思弘厚恩用叶敦叙恩王等女六人并封县主仍委中书门下与宗正卿及吏部尚书侍郎计会於诸亲之内及常选之中精求人门副我诚意【元和六年十二月】

唐大诏令集卷四十三

猜你喜欢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八十一·李心传
  第六十八回 赵立中炮失楚州 刘豫降虏称齐帝·蔡东藩
  卷二百四十四·杨士奇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中卷五十二·杜大珪
  志卷第八 高丽史五十四·郑麟趾
  平定耿逆记·锁绿山人
  卷四十七 班梁列传第三十七·范晔
  武昌王刘浑传·沈约
  肃宗本纪·欧阳修
  潮海传·宋濂
  焦芳传·张廷玉
  卷五十·杨士奇
  后周纪四世宗睿武孝文皇帝中显德三年(丙辰、956)·司马光
  卷二十三·佚名
  第四章 孔子及其时世·张荫麟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歴代诗话卷五十六·吴景旭

      辛集上之中  宋诗  进退韵  缃素杂记曰郑谷与僧齐已黄损共定今体诗格云凡诗用韵有数格一曰葫芦一曰辘轳一曰进退葫芦韵者先二后四辘轳韵者双出双入进退韵者一进一退失此则谬矣按唐介为台官廷疏文彦博仁宗怒

  • 今传是楼诗话 七·王揖唐

    二四一、旌德吕眉生(清扬),即世所称淮南三吕之一也。清季余客辽东,眉生适都讲女校,与余及舒宜园均有唱和。其柬余诗一首云:“仲宣吾乡豪,山岳气峥嵘。仰吞日月光,吐作世界明。壮游走辽沈,岂为宦情撄。亦欲览山川,一抒豪宕

  • 卷三百九十九·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三百九十九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次集三十三 姚纶 夫子学师襄琴图 周衰乐废缺正声几湮沈苟无独识者世远将焉寻所以孔夫子俛学师襄琴初弹猗兰操再鼔文王音至和格鸟兽跄舞娯人心此图写遗意

  • 附錄·焦竑

      獻徵錄一百二十卷(浙江巡撫採進本)   明焦竑撰竑有易鑒已著錄是書採明一代名人事蹟其體例以宗室戚畹勲爵内閣六卿以下各官分類標目其無官者則以孝子義人儒林藝苑等目分載之自洪武迄於嘉靖蒐採極博然文頗泛濫不皆

  • ●卷第八·胡三省

    【秦纪三】起昭阳大荒落,尽阏逢敦牂,凡二年。二世皇帝下二年(癸巳,公元前二零八年)①冬,十月,泗川监平将兵围沛公于丰,〔泗川郡即泗水郡。秦,郡置守、尉、监。文颖曰:秦时御史监郡,若今刺史。平,人名。〕沛公出与战,破之;令雍齿守丰

  •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三十·佚名

    正德十年冬十月甲寅朔享太庙○赐衡阳王书堂名遵教以辽王请也○乙卯太监秦文传旨调镇守贵州太监史泰于云南以太监李镇代之太监黎鉴令镇守山东兼管临清太监梁裕毕真俱取回○署都指挥佥事张彪守备仪真以失事降百户至是奏

  • 一四一九 署江西巡抚姚棻奏续缴违碍书籍片·佚名

    一四一九 署江西巡抚姚棻奏续缴违碍书籍片乾隆五十六年十一月二十九日署江西巡抚臣姚棻跪奏:再,【真按:疑系节录本!】查江西省设局收缴违碍书籍,历经奏明解毁在案。臣复屡经通饬,实力查缴。兹据布政使托伦详称:乾隆五十六年

  • 一二六三 谕着添派刘跃云胡高望帮同办理覆看三分全书·佚名

    一二六三 谕着添派刘跃云胡高望帮同办理覆看三分全书乾隆五十二年十月二十八日乾隆五十二年十月二十八日奉旨:现任彭元瑞覆看三分四库全书,卷帙繁多,着添派刘跃云、胡高望帮同办理。钦此。(军机处上谕档)

  • 张嵊传·李延寿

    张嵊字四山。他的父亲张稷起初去做剡县令,走到嵊亭,生了他,于是就取名叫嵊,字四山。他少年的时候就很有孝行,三十岁时,还穿着彩衣受张稷的杖打,常常多到几百下,收了眼泪仍然是欢喜的样子。他方正文雅而有志向和操守,能够清谈。

  • 唐明宗本纪·欧阳修

    明宗圣德和武钦孝皇帝,生于少数民族,无姓氏。父霓,为雁门部将,生子邈佶烈,以善于骑射被太祖选为侍卫,为人忠厚寡言,办事认真谨慎,太祖收为养子,赐名嗣源。梁军攻兖、郓二州,朱宣、朱瑾来求援军,太祖派李存信率兵三万去救援。存信

  • 一三九、田骈考(附:彭蒙、王斶)·钱穆

    《史记?孟荀列传》:“田骈齐人,学黄老道德之术。”《汉志》道家有《田子》二十五篇,(《吕览》高诱《注》云:“道书十有五篇。”)班固曰:“名骈,(《庄子释文》引《慎子》云:“田骈名广。”)齐

  • 魏纪七 邵陵厉公中正始七年(丙寅、246)·司马光

    魏纪七 魏邵陵厉公正始七年(丙寅,公元246年) [1]春,二月,吴车骑将军朱然寇中,杀略数千人而去。 [1]春季,二月,吴国车骑将军朱然侵犯中,杀死掠夺了数千人之后,才离去。 [2]幽州刺史丘俭以高句骊王位宫数为侵叛,督诸军讨之;位宫败走

  • 第十八章 变相的封建势力【魏晋南北朝之门第】·钱穆

    贵族世袭的封建制度,早在战国、秦、汉年间彻底打破。然而东汉以来的士族门第,他们在魏晋南北朝时代的地位,几乎已成为变相的封建了。 一、九品中正制与门阀 东汉士族地位的获得,本由当时的察举制度。三

  • 卷十·王与之

    钦定四库全书周礼订义卷十     宋 王与之 撰大府下大夫二人上士四人下士八人府四人史八人贾十有六人胥八人徒八十人礼库曰自大府至内府掌守藏财赋自司防至职岁掌防计财赋故大府为府藏长以下大夫为之司防为防计

  • 勉居心诚敬·印光

    ●入道多门, 唯人志趣, 了无一定之法。其一定者, 曰诚, 曰恭敬。此二事, 虽尽未来际诸佛出世, 皆不能易也。而吾人以博地凡夫, 欲顿消业累, 速证无生, 不致力于此, 譬如木无根而欲茂, 鸟无翼而欲飞, 其可

  • 第三卷·慧沼

    金光明最胜王经疏 第三卷唐三藏法师义净奉制译分别三身品第三三身品三门分别。一辨来意。二释品名。三彰妨难。来意有三。一前寿量品总说菩提涅槃二果未能别知。寿量品内已为别说涅槃断果。未为分别菩提智果。

  • 平斋文集·洪咨夔

    诗文别集。一作《平斋集》。三十二卷。宋洪咨夔撰。《直斋书录解题》卷一八著录洪集。《宋史》本传但言有“外内制、奏议、诗文行于世”,未云集名。《宋史·艺文志》未著录。《文渊阁书目》卷九著录二部,一为九册,一

  • 佛说大集法门经·佚名

    亦称《大集法门经》。佛教经典。宋施护译。二卷。是《长阿含经》之第九《众集经》的异译本。谓佛命舍利弗为众说法,因而共集佛说,从“一法”(一切众生皆依食住)说起,逐次增一,说至“十法”(无学法)为止。见载于中国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