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九十九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九十九

洪武八年夏四月庚寅朔,改建奉先殿成。行祭享礼,祝文云:“四时之礼,皆于太庙,以未足尽事生之意,乃建奉先殿于内,以伸朝夕罔极之思。而旧制狭隘,爰命更创,今工告成,奉安神位,永严祀礼。”

除应天卫卒李彦才籍。彦才,潼川遂宁人,尝从元将万户卜花征北,与其子添禄相失。已而彦才归附,为应天卫卒,几二十年矣,而添禄以有司荐任澧州石门税课司副使,访求累年,始知父母所在,奏乞给侍,上怜之,命除其父军籍,俾就其子禄养。

辛卯,颁《御注道德经》及玄教仪。

上幸中都,次滁州,遣官祭滁阳王庙。文曰:“在昔群雄并起,民不堪命,王乃奋臂定远,力拔濠城。朕方从戎,几于被害,王能活我,致有今日。天下已定,大业既成,再生之恩,没世不忘,兹道经滁上,茔祠斯在,故遣官致祭。”

丙申,命靖宁侯叶昇巡行温、台、福、兴、漳、泉、潮州等卫,督造防倭海船。

丁酉,享太庙,皇太子摄行祀事。

庚子,庆远府那地县土官罗貌来降,以貌知县事。

辛丑,将有事于方丘,皇太子摄告于仁祖庙。

以献州为献县,清州为清县,俱隶河间府。

甲辰,皇太子摄祭皇地祇于方丘,天下山川神祇俱更设登一、铏二,每位增设酒、斝,岳镇、海渎俱十五,天下山川神祇俱三十,始用上亲制乐章。初,圜丘、方丘乐章皆翰林学士朱升等所撰,其文过深而词藻丽,遂更制之。其迎神曲云:“仰皇祇兮驾来,川岳从迎兮威灵备开,香烟缭绕兮神临御街,渐升坛兮穆穆霭,瑞气兮应结楼台,以微衷兮率职,幸望圣悦兮心谐,但允臣兮固请,愿嘉烝民兮永怀。”奠玉帛云:“臣奉兮以筐,玉帛是进兮岁奠以常,百辟陪祀兮佩声琅琅,惟南薰兮解愠映,燎炎兮煌煌。”进俎云:“庖人兮净汤,大烹牲兮气霭而芳,以微衷兮献上,曰享兮曰康。”初献云:“初献行兮捧觞,圣灵穆穆兮洋洋,为烝民兮永昌,鉴丰年兮耿光。”亚献云:“杂殽羞兮已张,法前王兮典章,臣固展兮情悃,用斟醴兮载觞。”终献云:“爵三献兮礼将终,臣心眷恋兮无穷,恐殽羞兮未具,将何报兮神功。”彻馔云:“俎豆彻兮神熙,鸾舆驾兮旋归,百神翼翼兮云衣,敬奉行兮弗敢违。”送神云:“祥风兴兮悠悠,云衢开兮民福留岁,乐烝民兮大有,想洋洋兮举觞载酒。”望瘗云:“殽羞玉帛兮瘗坎中,遥瞻隐隐兮龙旗从,祀事成兮尽微衷,感厚德兮民福雍雍。”

上驻中都,祭告天地于圜丘。文曰:“昔元政不纲,英雄并奋,民不堪命。皇天后土悯民命之多艰,授命于臣,锡以文武、材能、人民、土地,八年以来,除民祸殃,实蒙上帝后土之恩。当师旅渡江之时,臣每询儒者之言,皆曰:‘有天下者,非都中原不能控制。’臣心不忘,洪武初年,平定中原,臣即至汴,意在建都,以安天下。及观民生凋弊,转输艰难,恐益劳民,遂命群臣会议,皆曰:‘濠地,古之钟离,于此建都,庶合古今之宜。’以此两更郡名,今为凤阳,建立都城,土木之役,实劳民力,功将告成,惟上帝后土是鉴。”

乙巳,仁祖淳皇帝忌日。上躬诣皇陵致祭,文曰:“思往昔之艰难,痛今朝之忌日,音容杳绝,三十二年,罔极之恩,何从以报?谨献牲醴于陵下,伏惟昭鉴。”

置金州卫指挥使司,隶定辽都卫,命袁州卫指挥同知韦福、赣州卫指挥佥事王胜领兵屯守。

旌表故千户陈存信妻程氏贞节。初,王师攻常州,丹阳翼千户陈存信死焉,程氏时年二十七,闻之号恸几绝。兵退,行求其尸,归葬之。子寿嗣为江阴卫百户,后从征闽中,还过兰秀山,为盗所杀,存信遂无嗣,而程氏守节不渝。至是事闻,上嘉之,诏旌表其门。时又有真定府饶阳县民赵彦良妻王氏、祁州民吴伯恭妻段氏、温州瑞安县民卓朝宾妻胡氏、太平府当涂县民洪贞妻杨氏、常州府江阴县民邵福一妻陆氏、徐福一妻张氏俱早寡守节,于是皆旌表其门曰贞节。

山东历城县地震。

遣官致祭开平王常遇春之祠曰:“思尔相从于今,二十有二年矣,尔之去世,焂经五载。追惟往昔,接尔容,听尔声,仅十有七年,其间东征西伐,栉风沐雨,奋不顾身,恢拓疆宇。朕知尔心,至于严号令,帅三军,摧坚抚顺,英风冠世,海内知名,其为大丈夫也,信矣!生也开国,没也封王,名位既称,祖宗亦显,子袭公爵,女事青宫,自古若是者,甚不多见。今年夏四月,朕亲至中都,验功赏劳,公侯扈从者咸在而班行之中,独不尔见,使朕恻然,因祠在斯,特以牲醴享尔,灵其不昧,尚来享之。”

丙午,遣曹国公李文忠祭于外祖扬王之墓,文曰:“外孙元璋,起布衣于淮甸,致群雄之来从,凡二纪于兹,摧坚抚顺,慑服豪雄,平祸乱于寰宇,播声教于八埏,安黔黎于九有,是以尊称华夏,统御六军,握九伐之威以镇顽,积四海之利以赏善。兹非穹祇昭鉴,海岳效灵,我祖及外祖累世积德,奚能若是?每念外祖之灵,亟欲躬诣致奠,日思月积,终不遂行,盖为国事浩繁,弗克前诣。今特命甥曹国公李文忠,以牲醴之仪,奠于坟所,灵其不昧,鉴我衷诚。”

丁未,五色云见。

戊申,皇第二孙济熺生,晋王长子也。

辛亥,皇妣淳皇后忌日,上躬诣皇陵致祭。

甲寅,钦天监言:“日上有背气,在赵分,恒山以北,北夷、辽东之地。”上遣使往北边,谕頴川侯傅友德并定辽等处都指挥使司训戎练兵,严饬守备。

丁巳,上还自中都。

河南彰德府安阳等县、北平大名府内黄等县蝗。

陕西临洮、平凉、河州三府雨雹伤麦,诏免其租。

诏罢中都役作。初,上欲如周、汉之制,营建两京,至是以劳费罢之。

赐六部尚书及各省参政公田禄米各一百石。

诚意伯刘基卒。基字伯温,处州青田人,幼敏悟绝伦,读书过目,輙领其要。元至顺癸酉,以明经登进士第,除高安丞。初,基于都市书肆见天文书一帙,借阅之翊日,谈诵若流,其人大惊,欲以授基。基谢弗受,曰:“己得之矣。”及丞高安,有进贤人邓祥甫者通天文、术数之学,见基而奇之,以其术授焉。基治高安有能声,江西行省辟为掾,未几辞去。寻起为江浙儒学副提举,尝与鲁渊、宇文公谅等游西湖,适有异云起西北,光照湖中,渊等以为庆云,将赋诗纪之。基独纵饮不顾,徐言曰:“此天子气也,应在金陵十年后,当有王者起其下。”时杭城犹全盛,渊等大骇,以为狂人,亦无能知者。及方国珍兄弟起兵海上,元行省左丞朵儿只班讨之,反为国珍所执,胁令请于朝使,以诏招降,行省不能制。或有荐基之才者,行省遂辟基为浙东元帅府都事,俾图国珍。基出募兵,平山寇吴成七等,改行枢密院经历,与参知政事石抹宜孙守处州,以拒国珍。迁行省郎中,经略使李国凤巡抚江南,上其功执政,不省,止授基处州路总管府判官。基以其非所欲,不肯受,逃归青田山中。上既取婺州,定括苍,闻基名,遣使以束帛徵之。基素以金陵当有王者兴,而上之威德日益盛,今来召,适当其时,遂与龙泉章溢、丽水叶琛等三人由间道诣金陵,陈时务十八策。上见之甚喜,嘉纳其言,谓曰:“先生倘有至计,毋惜尽言。”是时陈友谅将入寇,诸将议欲上自将御之,纷纷莫能定。上曰:“今天道后举者胜,若伏兵江岸,俟其至而击之,可以成功。”基适从外至,因赞曰:“上言是也。”已而友谅果至,伏发,友谅大败去。岁辛丑,上将复讨友谅于九江,以问基。基曰:“今天象,金星在前,火星在后,此天命也。”上大喜,即命出师。会攻皖城,自旦至昏,不拔。基请径进,取江州。上悉军西上,友谅率众走湖广,江州降,洪都守将胡廷羙使其子约纳款,先请禁止数事,基赞许之。后基以母丧,归过衢,值苗军叛杀金华守将胡大海、处州守将耿再成、孙炎等。夏毅时守衢州城中,或有谋应贼者,毅惧无所措,基徐为画计,且以祸福晓谕诸军,众乃定。复使人通婺、处二郡,属县令各固守,遂与平章邵荣等复处城,擒其首贺、李二寇。时方氏据温、台、明三郡,素畏基威名,遣人致书问基,基因宣上威德,讽使归顺。上时使人以书访国事,基随问条答,悉合机宜。及还京,道经建德,会张士诚兵寇其城,守将李文忠欲奋击之。基止之曰:“不出三日,贼当自走,追击之,可悉擒。”至期,果如基言。是时,张士诚据浙西,陈友谅据湖广,或谓苏、湖地肥饶,又逼近金陵,当谋先取。基曰:“友谅居上流,且名号不正,宜先伐之。陈氏既灭,张氏如探囊中物耳。”继而友谅复攻洪都,上亲征之,大战于鄱阳,胜负未决。基请移军湖口,期以金木相犯日决胜,上从基言,遂克之。其后,上决策取士诚,北收中原,以定天下,基密谋居多。上或时至基所,屏人语,移时乃去,拜基为太史令。一日,基见日中有黑子,言于上曰:“东南当失一大将。”已而参军胡深攻福建,果败没。他日,上谓基曰:“吾昨梦三人头上有血,以土傅之,此何应也?”基曰:“三人头上有血,众字象也,以土傅之,乃得众得土之兆。后三日,当有报至。”越三日,海宁果以城降。张昶、杨宪等欲乱政,乃使人上书,称颂功德,劝上及时为娱乐。上以示基,且曰:“是欲为赵高也。”基曰:“诚如圣见。”宪等知之,使人伺察基阴事,欲诬陷之,未及发而昶、宪相继诛。有司奏定处州七县田赋,亩税一升。上以基故,特命青田县亩止徵其半。后基乞归乡里,且行,言于上曰:“凤阳虽帝乡,然非天子所都之地,虽已置中都,不宜居。扩廓帖木儿虽可取,然未可轻。愿圣明留意。”其后定西失利,扩廓帖木儿竟北走沙漠。上尝手诏叙基勋伐,且召基还京,赉赐甚厚,追封其祖、父皆为永嘉郡公。洪武三年,授弘文馆学士,封诚意伯。四年,赐归乡里。初,基言于上曰:“瓯括间有隙地,号谈洋,抵福建界之三魁。元末,顽民负贩私盐,因挟方寇,致乱累年,民受其害,至今遗俗未革,宜设巡检司,以镇其地。”上从之,及设巡检司,民以其地属温州,实民业,非隙地,拒不予。适茗洋亡卒作乱处,宿吏持郡县,事匿不以时闻。基令长子琏赴京,径诣上前奏之。时胡惟庸为左丞,掌省事,与基有宿憾,以琏不先白中书,怒之。及刑部逮至所奏宿吏,因诉基始图谈洋为墓地,民弗予,故建议设巡检司,实欲逐民,以规取其地。惟庸具言于上,上以基勋旧,赦其罪勿治,但令夺其禄。省部犹欲送琏狱,上时已敕琏归,竟弗问。基乃入朝,自引咎谢,遂居于京师。先是,杨宪既败,汪广洋为相,未几贬广东,乃相胡惟庸。基忧愤,尝谓人曰:“使吾言不验,苍生之福也;使吾言验,其如苍生何?”居无何,疾作。八年正月,惟庸以医来视疾,基既饮药,若有物塞腹中,自是疾笃。三月,上以基久疾,命给驿传,遣使送还乡里,御制文以赐之。其略曰:“尔基括苍奇士,英才伟器,海内知闻,方元季世,群雄竞起,孰辨雌雄,卿能仰观俯察,独断无疑,千里相从,言合计用。天下既定,论功行赏,特加显爵,俾垂令名,仍赐归乡里,冀永寿祺。何图咎生乡曲,有干国宪,重在勋旧,俯从议章,故但夺其禄,而不夺其名,此国之政体,不得不然也。卿能不辨,即趋于朝,非善自处,何以能之?今卿年迈,老病日侵,筋力益衰,久客京邸,朕甚悯焉。夫禽鸟生于丛林,羽翼成而扬去,时顾旧巢,犹必回翔情不能已,况于人乎?卿既病笃,可即还乡里,以终天年,庶称朕优待勋旧之意。”基居家一月而卒,年六十五,上痛悼之,赙遗甚厚。基未卒前数日,以所藏天文书授琏,使服阕以进,且戒之曰:“勿令后人习也。”复语次子仲璟曰:“吾欲奉遗表,不及矣,且欲劝上修德省刑,祈天永命,为政宜以宽猛相济,天下诸要地,宜使与京师形势连络。吾死后,上如问我遗言,当以是密奏之。”基为人刚毅,慷慨有大节,每论天下事,是是非非,无少回曲。上察其诚,任以心膂,基亦自谓不世遇,知无不言,言无不用,急难之时,计画立就,外人莫能察,累赞成大功。上临朝称之,基輙逡巡,退避家居,惟饮酒奕棋,遇天象有变,则累日不乐。所著有《郁离子》十卷、《覆瓿集》二十四卷、《写情集》七卷、《犁眉公集》五卷,并行于世。

猜你喜欢
  卷七十九·志第三十二·律历十二·脱脱
  ●卷十一。恩叙六·梁章钜
  东塘日札·朱子素
  卷十二史八·何良俊
  卷之二百七十九·佚名
  卷之一千十六·佚名
  第一三牌示太岁(实则光绪)十七年十月十六日一一一○七-九·佚名
  志卷第二十八 高丽史七十四·郑麟趾
  第36章 随便杀人·冯玉祥
  卷三十六 楚元王传 第六·班固
  刘健传·张廷玉
  卷二·佚名
  卷二百三十二·佚名
  礼三○·徐松
  驳建立孔教议·章太炎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宋词三百首(8)·朱祖谋

    春月红妆春骑,踏月影、竿旗穿市。望不尽、楼台歌舞,习习香尘莲步底。箫声断、约彩鸾归去,未怕金吾呵醉。甚辇路、喧阗且止,听得念奴歌起。父老犹记宣和事,抱铜仙、清泪如水。还转盼、沙河多丽。漾明光连邸第,帘影冻、散

  • 卷六百七十五·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六百七十五郑谷喜秀上人相访雪初开一径师忽扣双扉老大情相近林泉约共归忧荣栖省署孤僻谢【一作负】朝衣他夜松堂宿论诗更入微夕阳夕阳秋更好歛歛【一作潋潋】蕙兰中极浦明残雨长天急远鸿僧窗

  • 卷三十一·徐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録卷三十一杜甫【八】近体诗【三】冬日洛城北谒?元皇帝庙配极?都閟凭虚禁御长守祧严具礼掌节镇非常碧瓦初寒外金茎一气旁山河扶绣户日月近雕梁仙李盘根大猗兰奕叶光世家遗旧史道德付今王畵手看

  • 第一回 商员外归途遇害 大相公告状鸣冤·蒲松龄

    [西江月]报仇难得痛快,尤奇在二八红颜。快刀终日锈裙掩,杀人时秋波不转。常听说衔冤投御状,不曾闻告到阴间。一头撞到九重天,直踢倒森罗宝殿! 善人衰败恶人兴,倒倒颠颠甚不平;忽遇正神清世界,始知天道最分明。 话说元朝至正

  • 卷第二百七十九 後唐紀八·司马光

      起閼逢敦牂(甲午)二月,盡旃蒙協洽(乙未),凡一年有奇。   潞王清泰元年(甲午、九三四年)   二月,癸酉,蜀主以武泰節度使趙季良為司空兼門下侍郎、同平章事,領節度使如故。   吳人多不欲遷都者,都押牙周宗言於徐知誥曰:「

  • ●明朝小史卷十 弘治纪·吕毖

    ○居安乐室 帝母太后纪氏,宪宗时在御妻列,得进御有娠。时昭德宫万贵妃特幸,知之而恚,痛楚之。宪宗阴令托病,出居安乐室,以痞报,而属门宫护视之。及生,纪后乳不给,太监张敏使女侍以粉饵哺之。弥月,宪宗废后吴氏,保抱惟谨,终不令贵

  • 名山藏卷之九十三·何乔远

    晋江何乔远譔臣林杂记(三)◆臣林杂记(三)李孜省钱宁熊兰江彬戚贤仇鸾○李孜省李孜省南昌人小吏待选京师成化丁酉因太监钱义何兴以祈祷术见宪宗试之验传授太常寺丞为言官所劾改上林苑监丞未几转升通政

  • ●卷一·姚元之

    圣祖仁皇帝之登极也,甫八龄。其时大臣鳌拜当国,势焰甚张,且以帝幼,肆行无忌。帝在内,日选小内监强有力者,令之习布库以为戏(布库,国语也,相斗赌力)。鳌拜或人奏事,不之避也。拜更以帝弱且好弄,心益坦然。一日入内,帝令布库擒之,十数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四百九十五·佚名

    万历四十年五月甲午朔日有食之○兵部题覆套虏沙火铁把四酋每因挟赏不遂扰我边疆屡犯屡挫挫而亦复犯今乃归我人口而纳我九九之数也盖知挫败以后市赏又失此其势似屈意似恭直应以犬羊之道纳之请将沙计火落赤铁雷把兔姑准

  • 卷之三百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通志卷四十二·郑樵

    宋 右 廸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礼略第一吉礼上郊天 大雩 明堂 朝日夕月 大防【腊】灵星风师雨师及诸星等祠 方丘【神州后土附】社稷山川 籍田 先蚕郊天有虞氏禘黄帝【尔雅释天云禘大祭也虞氏冬至大祭

  • 长孙炽传·魏徵

    长孙炽,字仲光,上党文宣王长孙稚的曾孙。 祖父长孙裕,西魏太常卿、冀州刺史。 父亲长孙兕,北周开府仪同三司、熊绛二州刺史、平原侯。 长孙炽生性敏慧,容貌漂亮,颇读群书,兼善武艺。 北周建德初,周武帝崇尚道法,尤其喜欢玄学,求

  • 韩邦奇传·张廷玉

    韩邦奇,字汝节,陕西朝邑人。父亲韩绍宗曾做过福建副使。邦奇考中正德三年(1508)榜进士,初任吏部主事,后升为员外郎。正德六年冬天,京师发生地震,邦奇上书指出当时政治生活中的不足和过失,不合武宗的心意,武宗未予理睬。后来恰

  • 卷十一·郑伯谦

    钦定四库全书太平经国书卷十一   宋 郑伯谦 撰防计上【论司防以上七官】或问周制天下之财皆受令于太宰而总于太府其玉府则专掌王之器物以共王之服食好赐其内府则受九贡九赋九功之货贿良兵良器以待邦之大用其外府

  • 御题何楷诗经世本古义·何楷

    御题何楷诗经世本古义 明何楷闽人着诗经世本古义凡二十八卷依时代为次名曰世本古义以公刘七月大田甫田诸篇为首而殿以曹风下泉计三代有诗之世始夏少康终周敬王凡二十八王因配以二十八宿各为序目虽其书於名物训诂考证

  • 襄公·襄公二十七年·左丘明

    【经】二十有七春,齐侯使庆封聘。夏,叔孙豹会晋赵武、楚屈建、蔡公孙归生、卫石恶、陈孔奂、郑良霄、许人、曹人于宋。卫杀其大夫宁喜。卫侯之弟鱄出奔晋。秋七月辛巳,豹及诸侯之大夫盟于宋。冬十有二月乙卯朔,日有食之。

  • 褚氏遗书·褚澄

    南齐褚澄撰。全书1卷。凡10篇:受形、本气、平脉、津液、分体、精血、除疾、审微、辨书、问子。是作者有关经验、理论、心得体会、验案等内容的归纳与总结。其中,受形、精血、问子3篇讨论了性医学、性保健。如“精血篇”

  • 浦峰法柱栋禅师语录·佚名

    2卷,清海栋说,慧升集,慧渠编,慧岱录(依驹本印)。卷首收序;卷上收住辰州府天云山浦峰寺语录——上堂、拈古、颂古、牧牛颂、联芳偈;卷下收机缘、示偈、杂著、书问、佛事。收入《明嘉兴大藏经》第三十七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