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104

○李璮之纳

理宗景定三年二月,蒙古江淮大都督李璮以京东来归。璮李全子,既降蒙古,为山东行省,葺旧海城,将窥海道。已而陷海州、涟水军,拔四城,杀官军几尽,淮扬大震。自蒙古主蒙哥卒,忽必烈立,璮始萌南归之志,前后所奏凡数十事,皆恫疑虚愒以动蒙古,而自为完缮益兵计。至是,召其子彦简于开平,修筑济南、益都等城壁,遂歼蒙古戍兵,以涟、海三城来归,献京东州县请赎父过,仍遣总管李毅等传檄列郡。诏授璮保信、宁武军节度使,督视京东、河北路军马,封齐郡王,复其父全官爵。改涟水为安东州。

夏四月,李璮引兵还攻益都,入之遂入淄州。

五月,蒙古主命诸王哈必赤总诸道兵击李璮。璮兵势甚张,覆命丞相史天泽往,仍诏诸将皆受天泽节制。天泽至济南,谓哈必赤曰:“璮多谲而兵精,不宜力角,当以岁月弊之。”乃深沟高垒,遏其侵轶。初,行军总管张范临发,父柔谓之曰:“汝围城勿避险地,险则已无懈心,兵必致死。主者虑其险,必赴救,可因以立功。”至是,弘范营城西,璮出兵突诸将,独不向弘范。弘范曰:“我营险地,璮乃示弱于我,必以奇兵来袭,谓我弗悟也。”遂筑长垒,内伏甲而外为壕,开东门以待,夜浚濠加深广,璮不知也。明日,璮果拥飞桥来攻,未及岸,军陷壕中。得升壕者,突入垒门,遇伏皆死。

六月,朝廷闻李璮受围,给银五万两,下益都府犒军,遣青阳梦炎帅师援之。梦炎至山东,不敢进而还。

八月,蒙古主命史枢、阿术各将兵赴济南。李璮帅众出掠辎重,将及城,北兵邀击,大败之,璮退保城。史天泽命筑环围,璮自是不复得出。董文炳知其势蹙,抵城下,呼璮爱将田都帅者曰:“反者璮耳,馀来即吾人,毋自取死也。”田缒城降。璮犹日夜拒守,分军就食民家,发其盖藏以继。不足,则家赋之盐,令以人为食。璮知城且破,乃手刃妻妾,乘舟入大明湖,自投水中,水浅不得死,为蒙古所获。史天泽杀之,解其体以徇。明日,引军东行,未至益都,城中人已开门迎降。三齐复为蒙古所有。事闻,赠璮检校太师,赐庙额曰显忠。初,璮兵有沂、涟两军二万馀人,勇而善战,哈必赤配蒙古诸军,使阴杀之。文炳当杀二千人,言于哈必赤曰:“彼为璮所胁耳,向天子南伐,或妄杀人,虽大将亦罪之,是不宜杀也。”哈必赤从之,然他杀之者已众,皆大悔。时山东尚未靖,蒙古主以文炳为经略使。文炳至益都,从数骑,便服而入,至府,不设警卫,召璮故将吏,抚谕于庭下。所部大悦,山东以安。初,天泽征璮,蒙古主临轩授诏,责以专征,天泽至军,未尝以诏示人。既还,蒙古主慰劳之。时言者谓璮之变由大藩子弟尽专兵民之权,天泽奏行之,请自臣家始。于是史氏及张柔、严忠济子弟皆还私第。

猜你喜欢
  前汉孝元皇帝纪卷第二十二·荀悦
  卷三百六十二 元豐八年(乙丑,1085)·李焘
  1939──中華民國二十八年己卯·郭廷以
  浙江篇第七·王闿运
  资治通鉴后编卷六·徐乾学
  卷之一百二·佚名
  卷一百四十一·杨士奇
  卷之一千四百七十四·佚名
  ◎古窑·李定夷
  卷六十八·佚名
  卷四·邹漪
  王慎中传·张廷玉
  李默传·张廷玉
  卷二十八·彭百川
  第九章 参战的经过和山东问题·吕思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二十一出 文华祭海·王世贞

    【乔八分】〔丑领众上〕腰悬金印气英豪。耀日旌旗间宝刀。长驱水陆驾波涛。先声后实。直捣向倭巢。少壮曾无汗马功。止因权要拜元戎。提兵且玩江南景。那管民财尽劫空。我赵文华素无龙韬豹略之才。遽统蚁集蜂屯之众

  • 第一折·史樟

    (冲末扮蓬壶仙长上,云)莫瞒天地莫瞒心,心不瞒人祸不侵。十二时中行好事,灾星变作福星临。小圣乃蓬壶仙长是也。今有太白金星,传玉帝敕命,为因大罗神仙升玉京上清南华至德真君,在玉帝前见金童玉女,执幢幡宝盖,不觉失笑。玉帝怪

  • 卷102 ·佚名

    高翥 重游无量院 佛屋欹斜老翠微,小轩犹记昔游时。 江云带雨凉生竹,野水迎潮暗入篱。 门外风波僧自识,山中朝莫客曾知。 眼明素壁关情久,十载财能写此诗。 高翥 竹楼 老竹平分当建瓴,小楼从此

  • 吴潜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吴潜(1196-1262)字毅夫,号履斋,先世自宣城迁溧水,潜则生于德清。嘉定十年(1217)进士第一,签书镇东军节度判官,改签广东军判官。绍定间,历太府少卿、淮西总领,迁太府卿兼权沿江制置使、知建康府、江东安抚留守。端平元年

  • 林婆见六娘说病·佚名

    【引】(末苏妈上)扎时不曾出厅堂,移步近前看海棠;海棠花开满庭红,对对粉蝶戏花丛。未曾男婚先嫁女,一子愿来成双。札时理会嫁妆,不曾行到。海棠花都开了,我不免只处坐一下。(净扮林婆上)【金钱花令】我是一林婆,郭家央我说千般。

  • 列传十一·薛居正

    刘皞,字克明,晋丞相谯国公昫之弟也。昫,《晋书》有传。皞少离乡里,唐天祐中,梁将刘鄩袭太原,军至乐平,时皞客于县舍,为鄩军所俘。谢彦章见之,知其儒者,待之以礼,谓其乡人刘去非曰:“为君得一宗人。”即令皞见之,去非询其爵里,乃亲族

  • 一一五八 多罗质郡王永瑢等奏请将四库全书底本汇交翰林院收贮折·佚名

    一一五八 多罗质郡王永瑢等奏请将四库全书底本汇交翰林院收贮折乾隆五十一年十月二十六日臣永瑢等谨奏,为酌定存贮四库全书底本事。乾隆四十二年八月十九日钦奉谕旨:前经降旨,各省藏书家所呈书籍,于办毕后卽行发还。至督

  • 卷十二下·沈枢

    钦定四库全书 通监总类卷十二下    宋 沈枢 撰勤王门 汉沮授劝袁绍迎献帝 兴平二年是时长安城空四十余日强者四散羸者相食二三年间关中无复人迹沮授说袁绍曰将军累叶台辅世济忠义今朝廷播越宗庙残毁观诸州郡虽

  • 南宫奏稿巻五·夏言

    明 夏言 撰一科举疏仪制清吏司案呈照得嘉靖十三年例该天下开科取士欲预行浙江等布政司及顺天应天二府各照前科事例依期开科乡试及查得嘉靖六年九月内该都察院署掌院事兵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张璁题为慎科目以风厉人

  • 二十三、不思善恶·慧开

      六祖因明上座趁至大庾岭,祖见明至,即掷衣钵于石上云:“此衣表信,可力争耶?任君将去。”   明遂举之,如山不动,踟蹰悚栗曰:“我来求法,非为衣也。愿行者开示。”   祖云:“不思善,不思恶,正与么时,哪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

  • 文殊师利所说不思议佛境界经卷上·佚名

    唐天竺三藏菩提流志奉 诏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一千人菩萨十千人俱。复有欲界诸天子色界诸天子及净居天子。并其眷属无量百千周匝围绕。供养恭敬听佛说法。尔时佛告文殊师利菩萨言。

  • 第五十則 雲門塵塵三昧·胡兰成

    第五十則雲門塵塵三昧舉:僧問雲門禪師:如何是塵塵三昧?門云:缽裏飯,桶裏水。三昧是一種修行,要修行到我心與大自然相親冥。於一微塵中成就一切微塵世界。這樣的修行如何做起?雲門禪師答:從食菽飲水做起。小時跟哥哥到過杭州西

  • 止观辅行传弘决 第五卷·湛然

    止观辅行传弘决 第五卷唐毗陵沙门湛然述次明圆教无作弘誓者。四谛之体秖是三谛。故以三谛总标誓境。一念心起与前不别。能观观智与前永异。即此一念即是三谛。不复更论迷解之本。若根若尘并是法界。法界秖是三

  • 翠寒集·宋无

    元诗别集。1卷。宋无撰。《四库全书》曾据浙江巡抚采进本编入别集类。本集主要版本有明刊本,3卷;毛晋汲古阁刊本(编入《元人十种诗》),1卷。汲古阁刊本流传较广,《四库全书》底本就是汲古阁刊本。本集卷首有元贞元年(129

  • 重修台湾县志·王必昌

    清鲁鼎梅主修,王必昌总辑。乾隆十七年(1752)书成刊刻。十五卷。分疆域、山水、建置、赋役、学校、祠宇、礼仪、武卫、职官、选举、人物、风土、艺文十三志,每志一卷,惟艺文两卷,外加杂记一卷。本书舆图较旧志简略,山川、风

  • 洛阳缙绅旧闻记·张齐贤

    宋代笔记小说集。5卷。张齐贤著。此书前题“乙巳岁”,为真宗景德二年(1005),张齐贤以兵部尚书知青州时所作。书中记述五代时期梁唐在洛阳的遗闻轶事,多据故老缙绅传闻。一般首尾完备,篇幅较长,亦颇具情节,介乎笔记、小说之

  • 金箓玄灵转经早午晚行道仪·佚名

    金箓玄灵转经早午晚行道仪,原不署撰人。其祝文中有「圣寿天齐、皇明日丽」之语,当系明代道士所撰。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玄部威仪类。分作三篇,即〈玄灵转经早朝行道仪〉、〈玄灵转经午朝行道仪〉、〈玄灵转经晚朝行道

  • 紫阳真人悟真篇拾遗·翁葆光

    紫阳真人悟真篇拾遗,此篇副题〈禅宗歌颂诗曲杂言〉,原为张伯端《悟真篇》一书之附录。《正统道藏》洞真部玉诀类收入,改作单行本一卷。内载歌颂诗曲杂言三十二首,借禅宗顿悟之说阐发内丹修性之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