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三·本纪第十三·卫绍王

    ◎卫绍王

  卫绍王讳永济,小字兴胜,更讳允济,章宗时避显宗讳,诏改“允”为“永”。世宗第七子,母曰元妃李氏。卫王长身,美髯须,天资俭约,不好华饰,大定十一年,封薛王。是岁,进封禭王。十七年,授世袭猛安。二十五年,加开府义同三司。二十六年,为秘书监。明年,转刑部尚书。又明年,改殿前都点检。二十九年,世宗崩,章宗即位,进封潞王。起复,判安武军节度使。五月,至冀州,以到任表谢,赐诏优答。明昌二年,进封韩王。四年,改判兴平军。五年,改沁南军。承安二年,改封卫王。三年,改昭义军。泰和元年,改判彰德府事。五年,改判平阳府。初,章宗诛郑王永蹈、赵王永中,久,颇悔之。七年,下诏追复旧封,仍赐谥。而永蹈无后,乃以卫王子按陈为郑王后,赐卫王诏曰:“朕念郑王自弃天常,以干国宪,藁瘗旷野,忽诸不祀。历岁既久,深用怆然。亲亲之情。有怀难置。已诏追复旧爵,改葬如仪。稽考古礼,以卿之子按陈为郑王后,谨其祭祀,卿其悉之。”已而改武定军节度使。八年十一月,自武定军入朝。是时,章宗已感嗽疾,卫王且辞行,而章宗意留之。宗章初年,雅爱诸王,置王传府尉官以传导德义。及永中、永蹈之诛,由是疏忌宗室,遂以王傅府尉检制王家,苛部严密,门户出入皆有籍。而卫王乃永蹈母弟,柔弱鲜智能,故章宗爱之。既无继嗣,而诸叔兄弟多在,章宗皆不肯立,惟欲立卫王,故于辞行留之。无何,章宗大渐,元妃李氏、黄门李新喜、平章政事完颜匡定策。章宗崩,匡等传遣诏,立卫王。卫王固让,乃承诏举哀,即皇帝位于柩前。明日,群臣朝见于大安殿。诏路府州县为大行皇帝服七日。

  大安元年正月辛丑,飞星如火。起天市垣,有尾,迹若赤龙。壬戌,改元,大赦。立元妃徒单氏为皇后。

  二月乙丑朔,太白昼见,经天。壬辰,章宗内人范氏损其遣腹,以诏内外。初,章宗遣诏:“内人有娠者两人,生男则立为储贰。”至是平章政事仆散端等奏:“承御贾氏当以十一月免乳,今则已出三月。范氏产期合在正月,医称胎气有损,用药调治,脉息虽和,胎形已失。范氏愿削发为尼。”封皇子六人为王。

  三月甲辰,道陵礼成,大赦。诏曰:“自今于朕名不连续,及昶、咏等字,不须别改。”以平章政事仆散端为右丞相。

  四月庚辰,杀章宗元妃李氏及承御贾氏。以平章政事完颜匡为尚书令。

  五月,高丽贺即位。试宏词科。

  七月,幸海王庄,临奠鲁国公主。

  八月,万秋节,宋遣使来贺。

  九月,如大房山,谒奠睿陵、裕陵、道陵。百官表请建储,不允。

  十月,岁星犯左执法。己卯,诏戒励风俗。

  十一月,平阳地震,有声如雷,自西北来。

  十二月,诏平阳地震,人户三人死者免租税一年,二人及伤者免一年,贫民死者给葬钱五千,伤者三千。尚书令申王完颜匡薨。右丞相仆散端为左丞相,进封兄郢王永功为谯王,御史大夫张行简为太保。

  二年正月庚戌朔,日中有流星出,大如盆,其色碧,向西行,渐如车轮,尾长数丈,没于浊中,至地复起,光散如火。

  二月,客星入紫征垣,光散为赤龙。地大震,有声如雷。以礼部侍郎耿端义为参知政事。

  四月,校《大金仪礼》。北方有黑气,如大道,东西亘天。徐、邳州河清五百余里,以告宗庙社稷。

  五月,诏儒臣编《续资治通鉴》。

  六月,大旱。下诏罪已,振贫民阙食者。曲赦西京、太原两路杂犯,死罪减一等,徒以下免。丙寅,地震。

  七月,地震。

  八月,地震。乙丑,立子胙王从恪为皇太子。万秋节,宋遣使来贺。猎于近郊。夏人侵葭州。

  九月,地大震。乙未,诏求直言,招勇敢,抚流亡。庚子,遣使慰抚宣德行省军士。丙午,京师戒严。上日出巡抚,百官请视朝,不允。辛亥,宣德行省罢。癸丑,诏抚谕中都、西京、清、沧被兵民户。

  十一月,猎于近郊。中都大悲阁东渠内火自出,逾旬乃灭。阁南杀竿下石罅中火自出,人近之即灭,俄复出,如是者复旬日。中都火焮民居。

  十二月乙卯朔,日有食之。是岁大饥。禁百姓不得传说边事。

  三年正月乙酉朔,宋、高丽、夏遣使来贺。荧惑入氐中。

  二月,荧惑犯房宿。有大风从北来,发屋折木,通玄门重关折,东华门重关折。

  闰月,荧惑犯键闭星。

  三月,大悲阁灾,延及民居。有黑气起北方,广长若大堤,内有三白气贯之,如龙虎状。括民间马,令职官出马有差。

  四月,我大元太祖法天启运驿武皇帝来征。遣西北路招讨使粘合合打乞和。平章政事独吉千家奴,参知政事胡沙行省事备边。西京留守纥石烈胡沙虎行枢密院事。参知事奥屯忠孝为尚书右丞。户部尚书梁〈王堂〉为参知政事。六月壬寅,更定军前赏罚格。

  八月,诏奖谕行省官,慰抚军士。千家奴、胡沙自抚州退军,驻于宣平。河南大名路军逃归,下诏招抚之。

  九月,千家奴、胡沙败绩于会河堡,居庸关失守。禁男子不得辄出中都城门。大元前军至中至都,中都戒严。参知政事梁〈王堂〉镇抚京城。

  十月,每夜初更正,东、西北天明如月初出,经月乃灭。荧惑犯垒壁阵。上京留守徒单镒遣同知乌古孙兀屯将兵二万卫中都。泰州刺史术虎高琪屯通玄门外。上巡抚诸军。罢宣德行省。

  十一月,杀河南陈言人郝赞。以上京留守徒单镒为右丞相。签中都在城军。纥石烈胡沙虎弃西京,走还京师,即以为右副元帅,权尚书左丞。是时,德兴府、弘州、昌平、怀来、缙山、丰润、密云、抚宁、集宁,东过平、滦,南至清、沧,由临潢过辽河,西南至忻、代,皆归大元。初,徒单镒请徒桓、昌、抚百姓入内地。上信梁〈王堂〉议,以责镒曰:“是自蹙境土也。”及大元已定三州,上悔之。至是,镒复请置行省事于东京,备不虞。上不悦曰:“无故遣大臣,动摇人心。”未几,东京不守,上乃大悔。右副元帅胡沙虎请兵二万屯宣德,诏与三千人屯妫川。平章政事千家奴、参知政事胡沙坐覆全军,千家奴除名,胡沙责授咸平路兵马总管。万户亻瓜头屯古北口。

  十二月,签陕西两路汉军五千人赴中都。太保张行简、左丞相仆散端宿禁中议军事。左丞相仆散端罢。

  崇庆元年正月己酉朔,改元,赦。宋、夏遣使来贺。右副元帅胡沙虎请退军屯南口,诏数其罪,免之。三月,大旱,遗使册李遵顼为夏国王。以御史大夫福兴为参知政事。参知政事孟铸为御史大夫。夏人犯葭州,延安路兵马总管完颜奴婢禀之。五月,签陕西勇敢军二万人,射粮军一万人,赴中都。括陕西马。安武军度使致仕贾铉起复参知政事。参知政事福典为尚书左丞。诏卖空名敕牒。河东、陕西大饥,斗米钱数千,流莩满野。以南京留守仆散端为河南、陕西安抚使,提控军马。

  七月,有风自东来,吹帛一段,高数十丈,飞动如龙形,坠于拱辰门。

  八月,万秋节,以兵事不设宴。

  十月,曲赦西京、辽东、北京。

  十一月,赈河东南路、南京路、陕西东路、山东西路、卫州旱灾。

  十二月,夏国王李遵顼谢封册。

  至宁元年正月,赈河东陕西饥。

  二月,诏抚谕辽东。知大名府事乌古论谊谋不轨,伏诛。

  三月,太阴、太白与日并见,相去尺余。

  五月,改元。诏谕咸平路契丹部人之啸聚者。起胡沙虎复为右副元帅,领武卫军三千人屯通玄门外。陕西大旱。

  六月,夏人犯保安州,杀刺史,犯庆阳府,杀同知府事。以户部尚书胥鼎、刑部尚书王维翰为参知政事。

  八月,尚书左丞完颜元奴将兵备边。诏军官、军士赐赉有差。大雾,昼晦。治中福海别将兵屯城北。辛卯,胡沙虎矫诏以诛反者,招福海执而杀之,夺其兵。壬辰,自通玄门入,杀知大兴府徒单南平、刑部会郎徒单没拈于广阳门西。福海男符宝鄯阳、都统石古乃率众拒战,死之。胡沙虎叩东华门,遣人呼守直亲军百户冬儿、五十户蒲察六斤,不应。许以世袭猛安三品官职,亦不应。都点检徒单渭河缒而出,护卫斜烈掊锁启门,胡沙虎以兵入宫,尽遂卫士,代以其党,自称监国都元帅。癸巳,逼上出宫。以素车载至故邸,以武卫军二百人锢守之。尚宫左夫人郑氏为内职,掌宝玺,闻难,端居玺所待变。胡沙虎遣黄门入收玺,郑曰:“玺,天子所用,胡沙虎人臣,取将何为?”黄门曰:“今天时大变,主上犹且不保,况玺乎?御侍当思自脱计。”郑厉声骂曰:“若辈宫中近侍,恩遇尤隆,君难不以死报之,反为逆竖夺玺耶!我死可必,玺必不与。”遂瞑目不语。黄门出,胡沙虎卒取“宣命之宝”,伪除其党丑奴为德州防御使、乌古论夺剌顺天军节度使、提控宿直将军徒单金寿永定军节度使,及其余党凡数十人,皆迁宫。遂使宦者李思中害上于邸。诱奉御和尚作书急召其父左丞元奴议事,元奴以军来,并其子皆杀之。

  九月甲辰,宣宗即位。丁未,诣邸临奠,伏哭尽哀。敕以礼改葬。胡沙虎请废为庶人,诏百官议于朝堂,议者三百余人。太子少傅奥屯忠孝、侍读学士蒲察思忠请从废黜,户部尚书武都、拾遣田庭芳等三十人请降为王侯。太子太保张行简请用汉昌邑王、晋海西公故事,侍郎史完颜讹出等十人请降复王封。胡沙虎固执前议,宣宗不得已,乃降封东海郡侯。昭雪道陵元妃李氏、承御贾氏。

  十月辛亥,元帅右监军术虎高琪杀胡沙虎于其第。胡沙虎者,纥石烈执中也。宣宗乃下诏削其官爵。赠石古乃顺州刺史,鄯阳顺天军节度副使,凡从二人拒战者,千户赏钱五百贯,谋克三百贯,蒲辇散军二百贯,各迁官两阶,战没者赠赏付其家。冬儿加龙虎卫上将军,再迁宿进将军。蒲察六斤加定远大将军、武卫军钤辖。石古乃子尚幼,给俸八贯石,敕有司,俟其年十五以闻。贞祐四年,诏追复卫王谥曰绍。

  赞曰:卫绍王政乱于内,兵败于外,其灭亡已有征矣。身弑国蹙,记注亡失,南迁后不复纪载。皇朝中统三年,翰林学士承旨王鹗有志论着,求大安、崇庆事不可得,采摭当时诏令,故金部令史窦祥年八十九,耳目聪明,能记忆旧事,从之得二十余条。司天提点张正之写灾异十六条,张承旨家手本载旧事五条,金礼部尚书杨云翼日录四十条,陈老日录三十条,藏在史馆。条件虽多,重复者三之二。惟所载李妃、完颜匡定策,独吉千家奴兵败,纥石烈执中作难,及日食、星变、地震、氛昆,不相背盭。今校其重出,删其繁杂。《章宗实录》详其前事,《宜宗实录》详其后事。又于金掌奏目女官大明居士王氏所纪,得资明夫人援玺一事,附着于篇,亦可以存其梗概云尔。

猜你喜欢
  列传第六十六 列女·房玄龄
  内篇 世家第五·刘知几
  卷十八·谷应泰
  卷十四 简文帝·王夫之
  ●卷八·魏泰
  春秋战国异辞卷四十六·陈厚耀
  卷之四百二十一·佚名
  一三六四 闽浙总督伍拉纳奏查无《通鉴纲目续编》折·佚名
  名臣碑传琬琰之集上卷十五·杜大珪
  卷三十一·温达
  ●善女人传卷下·彭绍升
  五七、墨子游齐考·钱穆
  齐令周最使郑·佚名
  卷一百二十六之二十二·雍正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九十二·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八·唐圭璋

    姜 夔(十四首)   点绛唇  丁未冬,过吴松作。  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  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今何许。凭阑怀古。残柳参差舞。  此首过吴松作,通首写景,极淡远之致,而胸襟之洒落亦可概

  • 果啰罗易之诗序·迺贤

    易之果啰罗氏也少居江南长游齐鲁燕赵之间以客于京师博学善歌诗其词清润纎华每出一篇则士大夫辄传诵之大抵五言类谢眺柳恽江淹七言类张籍王建刘禹锡而乐府尤流丽可喜有谢康乐鲍明逺之遗风间録其近作一编来谒曰仆于世甚

  • 卷七百九十三·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七百九十三联句皮日休北禅院避暑联句【院昔为戴顒宅後司勲陆郎中居之】日休 陆龟蒙歊蒸何处避来入戴顒宅逍遥脱单绞放旷抛轻策爬搔林下风偃仰涧中石【日休】残蝉烟外响野鹤沙中迹到此失烦襟

  • 野谷诗稿卷一·赵汝鐩

    宋 赵汝鐩 撰广寒游九秋半矩月团团琼瑶世界夜气寒羽士跃身导阿瞒麾斥八极青云端老柯掷桂香不死银桥跨空一万里飞步抽簮叩玉扃中有素娥三千人緑瞳剪水堆雾风卷缟袖条脱露琅璈云笛广庭舞笑乘白鸾弄蟾兎归裁仙曲作霓

  • 卷之一千一百六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元儒考略卷三·冯从吾

    (明)冯从吾 撰呉澄字幼清抚州崇仁人自幼颕悟九岁从羣子弟试乡校每中前列既长于经传皆习通之知用力圣贤之学宋末举进士不第入山著书元世祖时侍御史程巨夫奉诏求贤江南起澄至京师未几以母老辞归巨夫请置澄所著书于国子监

  • 三·张资平

    父亲终究不会骗我。当进东山师范时,他对我说,省城有合适的学堂可投考的时,一定送我出省,决不叫我在“东山”读满五年。我于四月初复出省城投考清华学校。同伴有一个从堂兄弟名秉仁的,考清华的经过也在“脱了轨道的星球”里

  • 卷二百二十五·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皇朝文献通考>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二十五经籍考【十五】子【臣】等谨按诸子之名昉於七略至荀朂以兵书术数方技并入乙部而其类愈繁马端临通考依仿前志自儒家至杂艺术分二十有二门顾

  • 十五·沈从文

    我们因为还想从那个专在牢狱中传书递简的人得到点消息,丁玲明知道这个人并不怎样的可靠,遇着他来时,必依然作成很亲切的神气去款待他。这人所得的&rdquo;酒钱&rdquo;本已超过了他应得的数,每来还得很好的待遇,一件落实的事

  • 御制孝经衍义序·顺治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孝经衍义序朕缅惟自昔圣王以孝治天下之义而知其推之有本操之有要也夫孝者百行之源万善之极书言奉先思孝诗言孝思维则明乎为天之经地之义人性所同然振古而不易故以之为己则顺而祥以之教人则乐而易从以

  •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八·欧阳竟无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九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一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二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三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四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二十五

  • 第四卷·佚名

    大法炬陀罗尼经 第四卷隋天竺三藏法师阇那崛多等译相好品之余四念处品第八相好品之余复次摩那婆。如来有常光相成就因缘。我今当说。汝等谛听无令心乱。摩那婆。若诸菩萨于如来所。凡有造业终不虚也。假使发心

  • 无量寿经优波提舍愿生偈·佚名

        婆薮槃豆菩萨造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译  世尊我一心  归命尽十方  无碍光如来  愿生安乐国  我依修多罗  真实功德相  说愿偈总持  与佛教相应  观彼世界相  胜过三界道  究竟

  •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三·澄观

    第三扶昔大义不欲掩人者。谓晋译微言。幽旨包博。玄义全盛。贤首方周。故讲得五云凝空六种震地。而刊定记主师承在兹。虽入先生之门。不晓亡羊之路。徒过善友之舍。犹迷衣内之珠。故大义屡乖。微言将隐。破五教而立四

  • 卷第二十二·李通玄

    大方广佛新华严经合论卷第二十二 唐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译经 唐太原方山长者李通玄造论 唐福州开元寺沙门志宁厘经合论 华藏世界品第五之二 【经】尔时普贤菩萨复告大众言诸佛子此中有何等世界住我今当说诸佛子此

  • 序·道乐

    嘉兴大藏经 华严不厌乐禅师语录华岩不厌乐禅师语录目次住贵州兴隆卫龙山寺语录住四川遵义府玉泉寺语录住重庆府华岩禅寺语录卷一序文行由上堂卷二小参机缘拈颂卷三山居印偈南游杂着佛事不厌乐禅师目次终序余幼读书时

  • 北史·李延寿

    这是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共有100卷,为唐代李延寿编著。书中所收录的内容从魏登国元年(386年)到隋义宁二年(618年),共记载了包括后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四个朝代232年的历史。李延寿根据其父亲遗留下的编年旧稿

  • 金刚顶瑜伽中略出念诵经·佚名

    凡四卷。唐代金刚智译。收于大正藏第十八册。略称略出经、略出念诵经。乃摘自十万颂广本金刚顶经之精要,故称略出经。与金刚顶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大教王经俱为密宗重要之依据经典。内容大要为对灌顶受法弟子说灌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