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四十三年

(丁酉)四十三年清康熙五十六年

春正月

1月1日

○朔丙辰,上下敎,諭八道監司、兩都留守曰:

嗚呼!國家不幸,連歲荐飢,生民之困瘁,莫今日若也。中夜憂歎,錦玉靡安。昨年災荒,挽近所無,八路同然,沿海尤甚,離散相繼,十室九空,其他狀聞,亦多驚慘。歲前如此,來頭可知,而公私赤立,着手無處,興言及此,憂心如灼,罔知何以爲計。然而哀此無辜顚連之民,皆吾赤子也。安有子疾阽危,而爲父母者,諉之於無可奈何,而束手待死者耶?推此論之,今日救災無他,惟在至誠而已。昔宋知靑州富弼,以至誠救民,故得以全活者甚多。噫!諸道方伯、守令,苟能視民事如視家事,盡心經紀,至誠賙賑,則亦豈無拯救之道乎?噫!服田力穡,乃亦有秋,雖在常年,固當着實勸課。矧當大殺,其可少緩?如修堤堰給種糧警懶惰等事,農政之最緊是也。噫!病裏一念,都在於民,言非騰口,亶出心腹。咨爾按道之臣,體予宵旰之憂,凡係兩政,惕念奉行,使民無捐瘠,田無不闢,而至於邊將、察訪,亦有管下,賑救之事,不可不一體申飭,竝宜知悉。

○命大政時,吏曹郞官不得經先移職,末終始得遷轉。都目之規,必有本曹郞官,然後乃得開政,而或有與郞官爲親屬者,將擬望,則都政未畢,而郞官先移他職,使假官替當,已成謬例。上知之,故下特敎申飭。

1月2日

○丁巳,藥房入診。診候畢,都提調金昌集曰:「昨下德音,辭旨懇惻。方在靜攝之中,軫念民事至此,凡諸按道之臣、守令、邊將輩,豈不惕念奉行,況彼諸路民生,孰不感泣耶?第發遣御史,廉察賑政,亦不可已?」上曰:「予亦有此意,而在前皆於畢賑後,發遣廉問矣。繡衣可合人,先爲抄啓。」昌集又言:「知事李光迪,昨年回榜時,旣命賜花,又賜食物,實出優老之盛意,而今年恰滿九十,在前如此之人,朝家特施恩典,變品陞資矣。」上命變品加資。都承旨趙道彬言:「昨年朴師悌、李世庚等六人,作挐秋曹,實是前所未有之變怪,而經年遠配,足以懲艾。其中或有有老病父母者,情理可矜。」提調閔鎭厚亦言:「比諸林象極、權弼衡之作挐禁扃者,有間。」上命放送。鎭厚言:「昔在萬曆丙申,琉球國以我國送還其國漂人,順付謝咨於北京賀至使閔汝慶受來矣。玆者我國人,漂到琉球,幸得生還,而歲甲適與丙申相同,事若非偶。今番亦宜有送咨申謝之擧矣。」昌集亦以爲言,上命廟堂稟處。其後禮曹判書宋相琦上疏,言其不可,有曰:

皇朝時則視我猶一家,凡於朝聘交際之間,不甚拘禁,臣未知卽今彼中之坦然無疑阻,果如皇朝耶?若謂藩服之自相通書,犯外交之戒,或有嘖嘖之言,則其將以皇朝時,亦有此事爲解,而可以杜彼之說耶?且萬曆時,則我使値彼使朝貢之日,仍爲傳之,譬如列國縞紓之贈,初非王室之所禁也,至於公移禮部,竊恐當時亦不敢爲此也。且萬曆時咨文,贊戴皇朝之語,爲其主意,今則旣不可爲此,若又沒之,只謝琉球,則禮部見之,安如其無恚耶?

上是其言,事遂寢。

1月3日

○戊午,禮曹參議趙泰億上疏。略曰:

今日朝廷之大是非,莫過於申球事。殿下,曷嘗觀治平之世,抉摘文字,構人罪案者耶?聖上處分,前後頓異,時人意氣,蓋無顧忌,至於金致垕疏,而益無餘地矣,殿下乃反奬與之不已,惟其言是從。先正之稱,非如朝家爵命,可以與奪,殿下於儒相〈卽尹拯〉之沒也,不待臣僚之言,先稱之以此二字,乃於今日謂之僭稱而痛禁焉,臣未知殿下擧措何如也。

疏末,又營救李善溥、吳命峻等陳疏諸臣,及前後疏儒之被罪者,上嚴批斥之。翌日,下特敎,還寢尹拯贈諡之命,〈年前有拯議諡之命,而未及擧行。〉遞泰億職。

○平安道嘉山郡,雷。

1月5日

○庚申,行判中樞府事李濡上箚。略曰:

日者特下備忘,憂念懇惻之旨,出尋常萬萬,凡在藩宣、字牧之任者,疇敢不感激思效,而公私赤立,生穀無策,雖欲竭心奉行,其於無麪之不托,何哉?從前凶歲,雖有勸分之令,捐財私賑之類,得蒙收用者鮮矣。由是,人皆解體,必無更信朝令之理。分付兩銓,考出前後承傳,爲先隨窠調用,又復明白曉諭,使之納穀官家,或分饋飢民,待其畢賑後,觀其功效之多少,參酌差除,而如各軍門將校久勤應遷之窠,姑先以此輩塡差以送,則實合於激勸之道。彼將校之坐食厚料,差退一都目,何至呼冤乎?且公私興作,竝爲停罷之意,重臣有所定奪。第公家浮費,在所當惜,至於私家之役,不必禁也。昔范仲淹領浙西,値大饑,諭民以工價至賤,可興土木之役,蓋欲發有餘之財,以惠貧者。以此杭州晏然,民不流徙。此反以興造爲荒政之一端也。

又言:

耽羅一島,災荒荐酷,賑廳、江都米中除出三四千石,使沿路邊將,次次護送。漁稅貿販,一切停罷,不無窒礙之端,宜令優給其價,輕捧其稅,毋得轉販於所管境內,必就他道他邑而買賣,以除廉價勒徵之弊。守令之新差者,必使五日內發送,如有遷延者,摘發責罰。

上答曰:「元老大臣,以救民之策,有此條陳,實出憂國之忱矣。第私賑之人,着實調用則可矣,而各軍門武士,久勤應遷之窠,盡以此類塡差,則不可也。在前凶歲,公私興作,例皆停罷,而所引范仲淹事,亦有不同者。私家之役,何獨不禁?他餘事,其令廟堂稟處。」其後,廟堂覆奏以爲:「濟州移轉事,兩南穀必當鱗欠及期入去,不必更運京穀。魚鹽收稅事,商議減捧事目,別單書入啓下後,定爲恒式,除拜守令未署經者外,雖不得遍辭於宰相、三司,必於五日內辭朝,過限不赴者,令政院察推爲宜。」上從之。

1月6日

○辛酉,諫院申前啓。又言:「引儀洪碩重,曾爲守禦屯監,推剝峽民,負犯狼藉,而遽以本廳久勤,除拜本職,興陽縣監李碩聃,旣乏名稱,全無履歷,請碩重拿問,碩聃改差。」上竝不從。

1月7日

○壬戌,太學儒生等,因趙泰億疏有詆斥語,捲堂。上命大司成朴鳳齡,勸諭諸生,書進所懷,歷辨泰億疏語。又曰:

泰億輩,每於爭辨言窮之後,必曰此事本不當推上朝廷,此亦不成說矣。夫閭巷賤人,或有傷風敎斁倫彝者,則邦有常刑,若《周禮》之鄕八刑,未嘗以私事而不問。彼名爲儒賢,讀書林下,爲半國人所尊尙,而其所爲,無非可以壞世道者,有王者作,其將以事係私家,而不之罪乎?其疏又曰:「發人文字,其計必售。」噫!所謂文字,無捱逼聖祖之事,無毒害先正之語,則人孰肯發之,亦何由售其計,而今泰億,不思歸咎於作此文字者,反欲人之毋發,其亦難矣。

上下敎曰:「泰億之詆辱多士,極其無嚴,不足爲嫌。斯速勸入。」於是,諸生遂承命入齋。

○刑曹就議于大臣,酌減律文中,全家徙邊條二十餘條,請頒示八道監司及兩都留守,上從之。前年,右議政李頣命上箚言:

減死一等,爲全家徙邊。《大典》中本律只一條,而其後漸加,且多用比律,遂致漸廣,請令刑官,與大臣商確酌減。

至是,始量減以奏。

1月8日

○癸亥,慶尙道靑松、英陽、眞寶等邑,前月十四日,地震,大丘、慶州、東萊、義城,前月二十一日,地震,道臣以聞。

1月9日

○甲子,夜二更至三更,月暈廻木星。

○大司諫金相稷上疏,以承旨李箕翊、正言趙榮福疏避相摶,有乖淸朝相敬之道,請竝遞其職,以示警責之意,上從之。始,榮福劾尙州前牧使李徵海貪汚狀,徵海就拿行査。本道査狀,到政院,因上候有加,留置,而榮福詣臺引避。該房承旨李箕翊以爲:「査狀未徹,則臺官不宜先避。」乃却其避辭,榮福疑箕翊護徵海,陳疏詬詆,箕翊亦疏辨。輾轉交訐,久猶不已,故相稷疏言之。其後大司憲李觀命,陳疏言,相稷作此兩非之論,助成輕臺閣之風。相稷遂引避,處置遞之。

1月10日

○乙丑,午時,雷動。夜一更,月暈廻木星。

○備邊司,抄啓御史可合人,洪啓迪、金雲澤、崔尙履、金在魯、趙尙絅、李明彦、洪廷弼、李仁復、趙榮福、尹陽來等。

1月11日

○丙寅,午時,雷動。夜二更,月入東井星。

○藥房入診。診候畢,都承旨趙道彬,以上候眼患漸劇,艱於視瞻,而疏章文字,必用長紙,尤妨披閱,請依古例,以一尺數寸爲式,上可之。

○命罷尹拯書院創建之擧。始,鄕儒沈益來等上疏乞爲拯建祠於洪州,禮曹覆奏許之。至是,上令政院,取入其奏本,改命勿許。

○同知義禁府事黃一夏、尹憲柱等,因囚人李元坤供辭侵詆,上疏辭職,上答以元坤以罪人,何敢構罪獄官?誠極痛惋。時,趙正純等,與元坤對辨,元坤語窘不能對。情窮無聊,乃以金吾之先放正純,及閔啓洙,而仍囚其兄成坤,謂有左右之意,極詆於爰辭中,一夏等以此疏辨。

1月12日

○丁卯,諫院申前啓,上只從李碩聃事。

○上下敎曰:「甲子年次對,兩大臣以尹拯事,有所陳,予卽允可,不以儒臣待之矣。到今擬書一出,而疵累彌彰,此誠斯文之大變,而自有師生以來所未聞者也。寧不寒心?噫!予快悟昔日之非,而處分大定,則其在明好惡之道,決不可只禁先正僭稱,還寢贈諡建祠之命而止。自今勿復稱拯以儒賢,明示予尊賢斥邪之意。

○以李裕民爲承旨,宋思胤爲掌令,趙尙絅爲正言,朴師益爲校理,金興慶爲大司諫。

1月14日

○己巳,平安道嘉山、熙川、江東、成川等邑,雷動。

1月15日

○庚午,備局請遞水原府使李喬岳。時,喬岳爲聚賑穀,許賣旗牌官等帖,摠戎使金重器以爲:「將校數多,則行伍不實,且以納價陞補,曾有禁令。」督使還價收帖,喬岳因此申狀備局,控辭不已。備局以武將重紀律,必欲行其令,文吏重賑貸,不肯變其事,勢難相容,啓遞。喬岳又請成送嘉善、折衝帖五十張,令本府發賣,還給納價將校收還擅賣之帖,上從之。

1月16日

○辛未,憲府申前啓。又言:「晋州牧使吳命禧,憑藉賑事,專事貪黷,陰設機牙,鉤取貨利,請罷職不敍。」上不從。

○忠淸監司權

猜你喜欢
  列传第六十八 王敦 桓温·房玄龄
  卷三百七十三 列传一百六十·赵尔巽
  卷三百九十九 元祐二年(丁卯,1087)·李焘
  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一百六·乾隆
  卷之三十六上·佚名
  卷之九百十四·佚名
  卷之四百十七·佚名
  卷九·苏辙
  第十八卷 清嘉庆·缪荃孙
  七〇 结论·周作人
  卷五 孝安帝纪第五·范晔
  秦王从荣传·欧阳修
  第十八章 魏晋南北朝的社会·吕思勉
  卷四·佚名
  王建祖·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甲集第四之中·钱谦益

    高太史启《缶鸣集五言今体一百八首、七言今体五十首、五言绝句六【咏夏冰】寒收疑冻井,晚荐纳凉宫。抱洁存天质,销炎夺化工。气蒸金碗润,色映玉盘空。弱藻含犹在,纤尘隔未通。非山宁可倚,是水复当融。

  • 卷一百二十六·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一百二十六 明 曹学佺 编 宋诗三 宋祁 九日药市作 阳九协嘉神期人始多暇五药会广?游肩閙相驾灵品罗贾区仙芬冒闉舍撷露来山阿斸烟去岩罅系道杂提携盈襜更荐藉乘时物无贱投乏利能射饔芩

  • 卷五百五十七·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五百五十七易重易重字鼎臣宜春人会昌五年进士第官至大理评事诗一首寄宜阳兄弟六年雁序恨分离诏下今朝遇已知上国皇风初喜日御堦恩渥属身时内庭再考称文异圣主宣名奬艺奇故里仙才若相问一

  • 卷三十六·查慎行

    <集部,别集类,北宋建隆至靖康,苏诗补注> 钦定四库全书 苏诗补注卷三十六 翰林院编修查愼行撰古今体诗六十五首【起元佑壬申秋杪自扬州召还为兵部尚书寻迁礼部尚书至明年癸酉九月出京以前作】 召还至都门先寄子由 老

  • 志第五 礼乐五·欧阳修

    皇后岁祀一。季春,吉,巳享先蚕,遂以亲桑。散斋三日于后殿;致斋一日于正寝,一日于正殿。前一日 ,尚舍设御幄于正殿西序及室中,俱东向。致斋之日,昼漏上水一刻,尚仪版奏“请中严”。尚服帅司仗布侍卫,司宾引内命妇陪位。六尚以下,

  • 國朝獻徵錄卷之二十三·焦竑

      南京翰林院(掌院事講讀學士 孔目)   ◆掌院事講讀學士   翰林侍講學士周公敘墓表(高穀)   南京翰林院侍講學士刑公寬傳   南京翰林院侍讀學士吳公希賢傳   南京翰林院侍讀學士靜觀吳公墓碑(林俊)   南京翰

  • 卷之二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藳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绥冦纪略卷八·吴伟业

    国子监祭酒吴伟业撰汴渠垫洪武三年大封诸子列圣相承家法建置维屏讫于季代二百八十余载或除或絶存者三十王太行以西曰晋曰沈雁门以东曰代覃懐以北曰赵曰郑曰潞河济之间曰鲁曰徳海岱曰衡洞庭以南曰

  • 陈仲微传·脱脱

    陈仲微,字致广,瑞州高安人。他的祖先居住在江州,嘉奖为义门。嘉泰二年(1202),考中进士。调任为莆田县尉,恰逢没有县令,通判又罢免柔弱与不任职的人,有关部门把县令的事委任给他。那年歉收,部卒与饥民一起造反,陈仲微立刻把作乱

  • 卷十·顾栋高

    钦定四库全书毛诗类释卷十国子监祭酒顾栋高撰释兵器鼓 钲鼓以进众为三军之号令孔疏镯铙俱得名钲镯似小钟铙似铃有大小之异耳凡军进退皆鼔动而金止甲考工记犀甲寿百年兕甲寿二百年合甲【合犹重也重犀兕为之】寿三百年

  • 卷四·佚名

    △厌舍品第三尔时智光长者,承佛威神即从座起。顶礼佛足恭敬合掌。而白佛言:世尊,我今从佛闻是报恩甚深妙法。心怀踊跃得未曾有。如饥渴人遇甘露食。我今乐欲酬报四恩。投佛法僧出家修道。常勤精进希证菩提。佛大慈悲。於

  • 大雲初分师子吼健度第十九·佚名

    尔时大雲密藏菩萨言:世尊,有十种甚深师子吼行法门。惟愿如来。分别解说。佛言善哉善哉!善男子,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有一切味吼法门。一切味法门。时神通王法门。莲华法门。喜地法门。大喜地法门。四威

  • 卷第十二·佚名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卷第十二五百大阿罗汉等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杂蕴第一中智纳息第二之四补特伽罗既不可得。又无前心往后心理。何缘能忆本所作事。答有情于法由串习力。得如是同分智。随所更事能如是知。问前说无

  • 大乘广百论释论 第五卷·护法

    大乘广百论释论 第五卷圣天菩萨本 护法菩萨释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破时品第三之余复次有诸异部。于无常法说有刹那暂时住体。即依住体立有实时。为破彼言。故说颂曰无常何有住  住无有何体论曰。自相经停。

  • 四教义卷第十二·智顗

    天台山修禅寺智顗禅师撰第三引众经论证诚明圆教位者。大涅槃经明月爱三昧。从初一日至十五日。光明渐渐增长。又从十六日至三十日。光明渐渐灭尽。月光渐渐增长。譬智德十五摩诃般若光明。渐渐灭尽。譬十五断德。无累

  • 第七十八章 令建立精舍·佚名

    如是受灌顶明其政治之楞伽王普罗伽玛普奢,以镇定楞伽之地,(一)为精勤之果报,王权成立成就之时,以行恭敬之[王]欲使兴大师[佛]之教,(二)僧众之僧团置于[食]邑以养妻子,&ldquo;戒应如是而由此无其他之戒&rdquo;,(三)其他同一作法,任何正确之

  • 黄文献集·黄溍

    元黄溍所撰之诗文集。其主要版本有:《四库全书·集部别集类》。黄溍,字晋卿,义乌(今浙江义乌县)人,博学工文辞。延祐二年(1315)登进士第,授宁海县丞,历诸暨州判、翰林应奉,转国子博士,出为江浙儒学提举。至正七年(1347)起为翰

  • 八白易传·叶山

    明叶山撰。十六卷。《四库全书》本。此书广采历代史事及诸子杂说以证《易》,大旨与杨万里《诚斋易传》相类。全书只释六十四卦爻辞,而不涉及《彖传》、《系辞传》、《文言传》、《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