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年
(乙卯)十九年清乾隆六十年
春正月
1月1日
○甲申朔,日有食之,雲陰不見。
○親行正朝祭于景慕宮,還御明政殿,行祈穀大祭,受誓戒。
1月2日
○乙酉,下綸音于八道三都曰:「豊年之祝,何歲不然,而在今年爲尤切。大抵畎畝之功,盡其力然後,可期千倉萬箱之收,予則曰專係於力穡之勤怠也。咨爾方伯、居留之臣,深體至意,勸飭長吏,各效田畯之勞,助補以時,俾今年秋事,得有有秋之喜。」
○賜朝臣乙卯生人左議政金履素以下歲饌,命各該部官存問,仍令每年歲饌,依七十以上例,是年卽顯隆園、惠慶宮周甲也。
○漢城府以老人歲饌別單啓,凡五百九十人。
○命朝參,待還宮更稟,凡値大享致齋,以後日次朝參,措辭啓稟,著爲式。
○以閔鍾顯爲弘文館提學。
1月3日
○丙戌,展謁太廟,仍詣永禧殿展謁,駕還駐鍾街,命漢城判尹,勞問父老。
○命定陵酌獻禮,遣大臣攝行,合行儀節,令宗伯博攷典禮以聞。敎曰:「今年乙卯,卽我桓祖淵武聖桓大王誕降之八回太歲也。入戶周旋,益切報本之恩,予以第一室聖祖之心爲心,則今年當有伸誠展慕之擧。咸興定陵,我桓祖陵寢也。遣大臣攝行酌獻之禮,先將事由,告于宗廟、永寧殿、咸興本宮,合行儀節,令宗伯之臣,博考典禮,講定以聞。」
1月4日
○丁亥,御春塘臺,行歲首犒饋。
1月6日
○己丑,禮曹以王大妃、惠慶宮閟宮行禮儀節,議大臣、儒臣,領敦寧府事兪彦鎬以:「情踪惶蹙,不敢仰對。」判中樞府事金鍾秀以爲:「以臣臆見,右相、禮判之論,大體得之。然慈宮拜位上下,則右相之言似較長,慈殿周審早晩,則禮判之言似較長。惟是原任大臣收議中,環繞三周墓祠一體之云,恐未必然。蓋廟體至嚴,視墓懸絶,《家禮》三周之文,例似不襯云。」前執義宋煥箕前掌令李城輔不敢仰對云。敎曰:「領敦寧之不爲獻議過矣,更遣禮郞收議。令內閣、玉署之臣取諸議,仍又博考王朝之禮以聞。」
○禮曹啓言:「山陵攝行之議,惟《開元禮》有天子不躬謁,則太常卿行陵之文,而其儀甚略。宋朝定制,每年春秋仲月,遣太常、宗正卿拜陵,先齋三日,牲用小牢,而只行一獻,亦未爲明的可據之例。謹稽我朝典禮,自上謁陵,行親祭之時,局內諸陵,遣大臣攝行。以此儀節,倣用於今番定陵,遣大臣攝行祭,似最襯當。臣意則引用此例,陞降三獻,於禮爲備。至若咸興本宮告事由祭,則取考新定儀式,凡移還安告由祭,亦皆三獻,而今此告由,恐與本宮常行之禮差異矣。謹按《五禮儀》,眞殿告由儀及伊後肇慶廟、慶基殿皆用一獻之禮,今亦當以此旁照,而至於宗廟、永寧殿先告事由,則今十五日望祭兼行,合五慶稱慶告由祭。」允之。
1月7日
○庚寅,齋宿于社稷。
○召見領中樞府事蔡濟恭、右議政李秉模于齋室。上曰:「景慕宮玉冊文之尙不啓下,欲召見卿等,有下敎者矣。今番玉冊文,旣有堂疏,則在予爲所重,靡不用極之道,必誠必愼,務歸無憾,故使右相改撰,而日昨見草本,中間源百之行以下數句,終欠盡善。蓋丁丑居廬之事,卽孝思中一端,而長句兩隻,皆言此事,至於事我先朝之純誠懿行,一不槪言,此豈揄揚實德之意哉?故相李領府曾撰玉冊,以周寢三朝,滕廬五月爲對,可謂得體。且辛卯洪奉朝賀處分時下敎,甲午憫旱時下敎,丁寧惻怛,至以宮名、臺名爲敎,卽予小子之飮血銘肺者也。今欲闡揚昔日篤倫之行,則以兩年聖敎,表揭而追述,然後可以形容萬一矣。字句之間,亦必須擧其全體,宛轉說去,可不失謹嚴之義。右相退與領府,相對爛商,先以草本入啓停當後,正書啓下可也。」秉模曰:「臣病餘昏思,猝當莫重文字,締構之際,全未照檢,今承聖敎,怳然始覺,不勝惶恐矣。」
○湖西慰諭使洪大協進書啓,延豐縣監金弘道、新昌縣監權尙熺俱以不治,勘罪有差,又進別單曰:
牙山漕船新造改造時,安眠松木數外濫斫,運來發賣之弊,自今嚴法痛禁。內浦諸邑,素非宜綿之地,各樣軍布,每致貿遷之弊。舒川等七邑,以純錢定式,而德山等九邑,未蒙均惠。砲保則或以參半似好,而兵曹及各衙門所納,以純錢定式。海美船艙,在於淺灘,操鍊之時,掘浦曳船,糜費民力。洪州沙器所一里,卽一天作之艙所,割付海美。道臣瓜遞時,例有淸果、魚物等進上,而其中食醢、秀魚,分定浦戶者,數十斗,而每斗容入,少不下七十尾。此後勿爲斗量,往復廚院禮曹,酌定尾數。永同縣實戶,不過千餘戶,各色軍保,至爲二千三百餘名,闕額難充,白徵爲弊,另飭道臣,別般區處爲宜。
備邊司啓言:「安眠島松木事,分付道臣,濫斫委折,査報本司,以爲勘處。德山等九邑純錢定式事,保布係是軍需,不可輕議,至於砲保,所關尤重,置之。海美船艙事,令道臣關問該邑,論理狀聞後稟處。道臣瓜遞時,食醢、秀魚分定事,分付道臣,浦民呼冤之端,詳査蠲除。永同軍保事,令道臣刻意矯革,俾有實效。外此各邑,請令一體嚴飭。」允之。敎曰:「牙山漕船事,濫斫之弊,爲先嚴飭。不特牙山爲然,其所釐弊而兩得,於公於私,必有其策,卿等更加酌量。道臣瓜遞時,食醢秀魚事,以他可言物種換封事,分付道臣。永同疊役事,付之道臣,期於釐改狀聞。」
1月8日
○辛卯,祈穀于社壇,還宮,駕至雲從街,遇山川神位版時享禮畢,還奉神室,上下輦祗迎路左。承旨李晩秀啓言:「今於路次祗迎,深夜下輦,而本兵之長,職在別侍衛,不爲待令,請兵曹判書趙宗鉉從重推考。」敎曰:「事體紀綱,萬萬駭然,罷其職。」
○以金載瓚爲兵曹判書。
1月9日
○壬辰,兵曹判書金載瓚啓言:「此後如非單殿擧動,分司勿稟差出事,曾有傳敎矣。王大妃殿、惠慶宮、中宮殿詣景慕宮時侍衛,請以分兵曹、分摠府磨鍊。」敎曰:「分司依例差出,承史亦爲差出。」
○敎曰:「二十一日天明後,先爲動駕入齋殿,慈殿宮出宮後,出至長慶橋祗迎,還宮時亦依此爲之,還入齋殿,待殿宮還內,然後當還宮矣。門路則出宮當自弘化門,由梨峴大路,慈殿動駕,由壽靜門,慈宮動駕,由永淸門,內殿則由宣化門,而外門路,皆以弘化門、梨峴大路磨鍊。隨駕百官,則分四處陪從之際,必致苟艱。堂下侍從及武臣邊禦以上,蔭官牧使以上,時無職名人,今日政付軍職,預爲分排啓下。」
1月10日
○癸巳,以李鼎揆爲司憲府大司憲,李殷模爲司諫院大司諫。
1月11日
○甲午,僉知權
猜你喜欢 志第四 礼仪上·范晔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六十八·杨仲良 东汉会要原序·徐天麟 卷之二百三·佚名 卷七十九上·郝经 卷七·曾巩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八十三 宗室传三·纪昀 七九二 谕内阁承办《热河志》之纂修褚廷璋等着照例议叙·佚名 显祖文宣帝纪·李延寿 卷四·佚名 守溪笔记·王鏊 唐纪七十九 昭宗圣穆景文孝皇帝中之下天复二年(壬戌、902)·司马光 秘书志卷第八·王士点 第三十七章 元的勃兴和各汗国的创建·吕思勉 卷七十五·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