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解除篇第七十五

世信祭祀,谓祭祀必有福。又然解除,谓解除必去凶。解除初礼,先设祭祀。比夫祭祀,若生人相宾客矣。先为宾客设膳,食已,驱以刃杖。鬼神如有知,必恚与战,不肯径去,若怀恨,反而为祸;如无所知,不能为凶,解之无益,不解无损。且人谓鬼神何如状哉?如谓鬼有形象,形象生人,生人怀恨,必将害人。如无形象,与烟云同,驱逐云烟,亦不能除。形既不可知,心亦不可图,鬼神集止人宅,欲何求乎?如势欲杀人,当驱逐之时,避人隐匿;驱逐之止,则复还立故处。如不欲杀人,寄托人家,虽不驱逐,亦不为害。贵人之出也,万民并观,填街满巷,争进在前。士卒驱之,则走而却,士卒还去,即复其处;士卒立守,终日不离,仅能禁止。何则?欲在于观,不为壹躯还也。使鬼神与生人同,有欲于宅中,犹万民有欲于观也,士卒驱逐,不久立守,则观者不却也。然则驱逐鬼者,不极一岁,鬼神不去。今驱逐之,终食之间,则舍之矣。舍之鬼,复还来,何以禁之?

暴谷于庭,鸡雀啄之,主人驱弹则走,纵之则来,不终日立守,鸡雀不禁。使鬼神乎,不为驱逐去止;使鬼不神乎,与鸡雀等,不常驱逐,不能禁也。虎狼入都,弓弩巡之,虽杀虎狼,不能除虎狼所为来之患。盗贼攻城,官军击之,虽却盗贼,不能灭盗贼所为至之祸。虎狼之来,应政失也;盗贼之至,起世乱也。然则鬼神之集,为命绝也。杀虎狼,却盗贼,不能使政得世治。然则盛解除,驱鬼神,不能使凶去而命延。

病人困笃,见鬼之至,性猛刚者,挺剑操杖,与鬼战斗。战斗壹再,错指受服,知不服,必不终也。夫解除所驱逐鬼,与病人所见鬼无以殊也;其驱逐之,与战斗无以异也。病人战斗,鬼犹不去,宅主解除,鬼神必不离。由此言之,解除宅者,何益于事,信其凶去,不可用也。且夫所除,宅中客鬼也。宅中主神有十二焉,青龙白虎列十二位。龙虎猛神,天之正鬼也,飞尸流凶,安敢妄集,犹主人猛勇,奸客不敢窥也。有十二神舍之,宅主驱逐,名为去十二神之客,恨十二神之意,安能得吉?如无十二神,则亦无飞尸流凶。罻奚裎扌祝獬纻尾梗壳篸鸷稳嘒繝解逐之法,缘古逐疫之礼也。昔颛顼氏有子三人,生而皆亡,一居江水为虐鬼,一居若水为魍魉,一居欧隅之间主疫病人。故岁终事毕,驱逐疫鬼,因以送陈、迎新、内吉也。世相仿效,故有解除。夫逐疫之法,亦礼之失也。行尧、舜之德,天下太平,百灾消灭,虽不逐疫,疫鬼不往。行桀、纣之行,海内扰乱,百祸并起,虽日逐疫,疫鬼犹来。衰世好信鬼,愚人好求福。周之季世,信鬼修祀。以求福助。愚主心惑,不顾自行,功犹之立,治犹不定。故在人不在鬼,在德不在祀。国期有远近,人命有长短,如祭祀可以得福,解除可以去凶,则王者可竭天下之财,以兴延期之祀;富家翁妪可求解除之福,以取逾世之寿。案天下人民,夭寿贵贱,皆有禄命;操行吉凶,皆有衰盛。祭祀不为福,福不由祭祀。世信鬼神,故好祭祀。祭祀无鬼神,故通人不务焉。祭祀,厚事鬼神之道也,犹无吉福之验,况盛力用威,驱逐鬼神,其何利哉!

祭祀之礼,解除之法,众多非一,且以一事效其非也。夫小祀足以况大祭,一鬼足以卜百神。世间缮治宅舍,凿地掘土,功成作毕,解谢土神,名曰:“解土”。为土偶人,以像鬼形,令巫祝延,以解土神。已祭之后,心快意喜,谓鬼神解谢,殃祸除去。如讨论之,乃虚妄也。何以验之?夫土地犹人之体也,普天之下皆为一体,头足相去,以万里数。人民居土上,犹蚤虱着人身也。蚤虱食人,贼人肌肤,犹人凿地,贼地之体也。蚤虱内知,有欲解人之心,相与聚会,解谢于所食之肉旁,人能知之乎?夫人不能知蚤虱之音,犹地不能晓人民之言也。胡、越之人,耳口相类,心意相似,对口交耳而谈,尚不相解;况人之与地相似,地之耳口与人相远乎!今所解者地乎?则地之耳远,不能闻也。所解一宅之土,则一宅之土犹人一分之肉也,安能晓之!如所解宅神乎,则此名曰“解宅 ”,不名曰“解土“。礼入宗庙,无所主意,斩尺二寸之木,名之曰主,主心事之,不为人像。今解土之祭,为土偶人,像鬼之形,何能解乎?神荒忽无形,出入无门,故谓之神。今作形象,与礼相违,失神之实,故知其非。象似布藉,不设鬼形。解土之礼,立土偶人,如祭山可为石形,祭门户可作木人乎?

晋中行寅将亡,召其太祝欲加罪焉,曰:“子为我祀,牺牲不肥泽也,且齐戒不敬也,使吾国亡,何也?”祝简对曰:“昔日吾先君中行密子,有车十乘,不忧其薄也,忧德义之不足也。今主君有革车百乘,不忧德义之薄也,唯患车之不足也。夫船车饰则赋敛厚,赋敛厚则民谤诅。君苟以祀为有益于国乎?诅亦将为亡矣。一人祝之,一国诅之,一祝不胜万诅,国亡,不亦宜乎?祝其何罪?”中行子乃惭。今世信祭祀,中行子之类也。不修其行而丰其祝,不敬其上而畏其鬼。身死祸至,归之于祟,谓祟未得;得祟修祀,祸繁不止,归之于祭,谓祭未敬。夫论解除,解除无益;论祭祀,祭祀无补;论巫祝,巫祝无力。竟在人不在鬼,在德不在祀,明矣哉!

猜你喜欢
  钦定书经传说汇纂目录·王顼龄
  春秋书法钩元卷二·石光霁
  提要·陆玑
  卷一百八十三·秦蕙田
  卷十九·吕祖谦
  主术训(上)·刘安
  能言第四十·桓宽
  曲礼上·姚际恒
  卷十六·佚名
  卷五百七十七·佚名
  卷十八·道世
  百千颂大集经地藏菩萨请问法身赞全文·佚名
  在仰光康明全居士家应供谈话·太虚
  普曜经卷第二·佚名
  论境界·印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二折·关汉卿

    (外扮李嗣源跚马儿领卒子上,云)靴尖踢镫快,袖窄拽弓疾。能骑乖劣马,善着四时衣。某乃沙陀李克用之子李嗣源是也。因为俺阿妈破黄巢有功,圣人封俺阿妈太原府晋王之职,俺阿妈手下儿郎都封官赐赏。今奉俺阿妈将令,着俺数十员名将

  • 卷四 文帝纪第四·班固

    孝文皇帝,高祖中子也,母曰薄姬。高祖十一年,诛陈豨,定代地,立为代王,都中都。十七年秋,高后崩,诸吕谋为乱,欲危刘氏。丞相陈平、太尉周勃、硃虚侯刘章等共诛之,谋立代王。语在《高后纪》、《高五王传》。 大臣遂使人迎代王。郎

  • 卷一百十八·列传第十五·柯劭忞

      客烈亦王罕桑昆 札合敢不乃蛮太阳罕 不月鲁克古出鲁克 抄思别的因   客烈亦部,未详所出,或谓始居唐麓岭北谦谦州之地,后徒于土拉河。相传其祖生子七人,面黝黑,蒙古语黑为喀喇,故名其部为喀喇,又讹为客烈。后族类繁衍

  • 卷一百五十·杨士奇

    永乐十二年四月甲辰朔享 太庙命皇太子行礼○是日驻跸兴和大阅○以平阳王济熿等所奏晋王济熺不轨事谕皇太子○升狭西都指挥使胡原为右军都督佥事○乙巳户部言广东琼州府宜伦县民黄凯临高县吏王荣安招诱大小英豪又曹衙

  • 一○七七 署理两江总督闵鹗元奏覆搜缴《通鉴纲目续编》情形并进呈刷印样本折·佚名

    一○七七 署理两江总督闵鹗元奏覆搜缴《通鉴纲目续编》情形并进呈刷印样本折乾隆四十九年十二月二十四日署理两江总督印务 江苏巡抚臣闵鹗元谨奏,为遵旨搜缴《纲鉴续编》,恭折奏覆事。窃臣于本年十一月二十日承准协办

  • 卷之九十三·祁韵士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卷之九十三 传第七十七 追授一等台吉喀锡鼐色布登喇什列传【今袭辅国公】喀锡鼐色布登喇什唐古特人其弟曰康济鼐初为达赖喇嘛第巴任阿里总管康熙五十九年凖噶尔扰藏大军往讨康

  • ●卷十三·钱谦益

    ○福建陈友定友定,姓陈氏,一名有定,字安国,福州福清县人,徙汀之清流。至正壬辰,寇起应募,署为巡检,累官福建行省平章政事,据守邵武、建宁、延平、福州、兴化、泉、漳、汀、潮诸路。洪武元年,被执,不屈,就诛。至正十二年壬辰,清流人

  • 萧十三传·脱脱

    萧十三,蔑古乃部人。父铎鲁斡,历任节度使。十三能言善辩,灵巧聪明,善于揣摩他人之心意。清宁年间,根据任职的年数和劳绩迁任为护卫太保。大康初,耶律乙辛再度进入枢密府,更加骄横无忌。当时萧十三出入于耶律乙辛家中,觉得哪个

  • 陈祚传·张廷玉

    陈祚,字永锡,吴县人。永乐年间中进士。升为河南参议。十五年(1417),他与布政使周文褒、王文振联合上疏说建都北京不便,结果他们都被贬到均州太和山做佃户。陈祚躬耕力作,泰然处之。仁宗即位后,下诏选用被贬出的诸臣,陈祚也在

  • 一一·钱穆

    由此连带引申,可以说中国教育特所注重,乃一种全人教育。所谓全人教育,乃指其人之内在全部生命言。贯彻此内在全部生命而为之中心作主宰者,乃其人之心情德性。因此中国教育,比较上常忽视了一种偏才教育。人各有才,因才成学,各

  • 卷十三·曾巩

    张昭,字潜夫,河间人,旧名昭远,避汉祖讳,故去其下字。十岁诵书数十万言,及长,经史罔不该洽。仕后唐至中书舍人,在周为兵部尚书。建隆初,迁吏部尚书,未几,以本官致仕,开宝末卒。岭南平,太祖遣就家问献俘之礼,昭卧疾口占,皆有所据,当时服

  • 田子方第二十一·刘文典

    〔释文〕以人名篇。 田子方侍坐于魏文侯,数称谿工。 〔疏〕姓田,名无择,字子方,魏之贤人也,文侯师也。文侯是毕万七世孙,武侯之父也。姓谿,名工,亦魏之贤人。 〔释文〕田子方李云;魏文侯师

  • 晋楚鄢陵之站(成公十六年)·佚名

    ——对外扩张治不了政治病 【原文】 六月,晋、楚遇于鄢陵(1)。范文子不欲战。欲至曰:“韩之战,惠公不振旅(2);萁之役,先轸不反命(3);泌之师,lB不复从(4);皆晋之耻也!子亦见君子事矣,今我辟楚,又益耻也。”文子曰:“吾先君之亟战也

  • 卷四·佚名

    △诸菩萨本授记品第四之二善男子,尔时宝海梵志。白第四王子能伽奴言:乃至发愿亦复如是,尔时佛告阿伽那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行菩萨道时。以金刚慧破无量无边众生诸烦恼山。大作佛事然後乃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善男子,是

  • 后序·大珠慧海

    曩阅传灯录,至大珠海禅师,自初见马祖,及接人机语;以至泛应诸宗所问,使之结舌丧气、心悦诚服处,未尝不为之庆快而不已!盖师之言,一本于经律论之要 旨,而即事即理、全体全用,以发明向上一机,杀活予夺、纵横逆顺,无不合辙而还源也。

  • 佛说菩萨睒子经·佚名

    安公录中阙译今附西晋录闻如是。一时佛在比罗勒国。与千二百五十比丘及众菩萨国王大臣人民长者居士清信士女不可称计。一时来会。佛告诸比丘。皆悉寂静定意听。我前世初求得菩萨道时。戒行普具精进一心。修集智慧行于

  • 俱舍论记 第三十卷·普光

    俱舍论记 第三十卷沙门释光述破执我品第九之二若唯五取蕴至荷重担者。犊子部师又引经难。论主若言唯五取蕴假名我者。何故佛说吾今为汝说诸五取蕴重担。取后重担。舍前重担。现荷重担者。若无有我。于此经中。

  • 焚薪卷第一(或曰析薪膏肓)·师会

    (婺州张明刊)可堂 师会 录韩非曰先王有郢书而后世多燕说议者曰家奋私智以讲无诏之书几何其不为燕说夫析薪之记教章是语献替而对以鰕鲊者也又何暇其为燕说而已哉呜呼美西子之捧心不自寤其丑乃蟷螂之用其才也昔者伪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