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论境界

●(以下论境界)

念佛人临终蒙佛接引, 乃生佛感应道交。虽不离想心, 亦不得谓独是想心所现, 绝无佛圣迎接之事。心造地狱, 临终则地狱相现。心造佛国, 临终则佛国相现。谓相随心现则可, 谓唯心无境则不可。唯心无境, 须是圆证唯心之大觉世尊说之, 则无过。阁下若说, 则堕断灭知见, 是破坏如来修证法门之邪说也, 可不慎诸?一一具说, 太费笔墨。知一反三, 当无遗义矣。【书二】二八

●须知时无定法, 随人所见不同。佛菩萨境界且置, 姑以凡小之境明之。周灵王子子晋, 学仙, 过七日, 于缑山出现, 已到晋朝。故有诗曰:“王子去求仙, 丹成入九天, 洞中方七日, 世上几千年(几, 读平声, 近也。从周灵王, 至晋彼出时, 将及一千年耳)。”又吕纯阳遇钟离权于邯郸逆旅中。钟劝其学仙, 吕意欲得富贵后方学。钟与一枕令睡, 则梦见由小至大, 以至宰相, 五十年富贵荣华, 世所罕有。子孙满堂, 其乐无央。后以一事与上意不合, 遂自引退, 乃醒。睡时, 逆旅主人煮黄粱米粥, 梦中出入将相, 做许多大事, 经五十年之久, 及醒, 黄粱粥尚未煮熟。此不过仙人所现, 尚能于一念中作五十年境界事业。况佛为天中天、圣中圣, 诸大菩萨已证法身之境界乎。故善财入弥勒楼阁, 入普贤毛孔, 皆于十方世界, 行六度万行, 经佛刹微尘数劫。汝看此文, 又将何以测度乎?须知三际无实体, 而在凡夫分中, 只见凡夫所应见之境, 不得以凡夫所见之境, 谓佛菩萨亦复如是, 了无有异也。今为喻明, 如镜照数十重山水楼阁, 实无远近, 而复远近历然。世间色法, 尚能如是, 况已证唯心自性之心法乎。故曰:于一毫端, 现宝王刹, 坐微尘里, 转大囧琺錀;十世古今, 始终不离于当念, 无边刹土, 自他不隔于毫端也。凡属不思议境界, 但当仰信佛言, 勿妄测度。果能恳切至极, 自可悉皆明了, 亦不须问人也。若不在恳切至诚、礼拜持诵上致力, 终日取非凡夫所能测之境界而妄测之, 则与幻人法师同一覆辙, 欲不受谤佛、谤法、谤僧之罪报, 何可得乎?【书一】九三

●知令严所有灵感甚多, 不胜钦佩。若约受法时, 大士与天龙八部皆现, 尚有*宗禁戒不许宣传之妙境, 此岂为素奉基督曲为示现乎?若依此义判, 必定有所证。若无所证, 圣决不率尔虚应。至谓《起信》之见应身, 乃念佛人临终之相, 以未破无明, 所见皆应。报、法之身, 非彼善根所能见者。至于普陀梵音洞之见, 乃曲令众生增长信心, 人人得而见之, 不可引以为例。若引, 则便致一切人皆依此以造谣言矣。五台之文殊, 古人见者颇多, 然皆有大因缘, 或有深工夫, 见则必有悟解证入。光光绪十二年朝五台, 先在北京琉璃厂, 遍求《清凉山志》, 只得一部, 日常看之。以天冷, 至三月初方到山, 住山四十余日, 见来朝山者, 多说见文殊菩萨, 实少真行持者。固知朝山者说见, 皆附和古人之迹以自夸耳。使其果见, 其人必与随流打混者, 金鍮各别。否则文殊便不自重, 而轻以现身, 所为何事?理即佛, 即一切众生是, 非指背尘合觉而言。若背尘合觉, 则便属名字矣。某君之入定, 则同毗卢遮那, 出定, 仍是凡夫, 乃不知惭愧, 大言欺人耳。使果同毗卢遮那, 断不至仍是凡夫。彼盖以*宗压人, 不知光纵不知*宗, 岂不知是非, 而即可笼络乎哉?【复陈伯达书】

猜你喜欢
  卷第十九·佚名
  佛说华手经卷第二·佚名
  央掘魔罗经卷第一·佚名
  卷第六十九·佚名
  毗耶娑问经卷下·佚名
  药师三昧行法序·天溪受登
  论存心立品·印光
  阅读佛经不可亵慢·印光
  一切经音义卷第九十四·唐慧琳
  第四卷·知礼
  卷第八·佚名
  尊婆须蜜菩萨所集论 第三卷·佚名
  复支那内学院书·太虚
  佛说法王经·佚名
  卷一百一十五·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楹联散话·梁章钜

    《浪迹丛谈》中散见联话焦山初到邗上,知好即欲招游焦山。忆官苏藩时,以开坝催漕诸役,盖无岁不登金、焦。又于乙未年曾偕逢儿、暎儿信宿焦山松寥阁,备领山中胜事,辄为神往。或言焦山古名樵山,因汉处士焦光隐此,故名。罗茗香曰

  • 第四折·马致远

    (范仲淹上,云)老夫范学士,自与兄弟张镐同到京师,见了圣人,日不移影,对策百篇。圣人见喜,加为头名状元。今日驿亭中安排茶饭,管待状元。令人请去了,这早晚敢待来也。(正末上,云)张镐怎想有今日也呵!(唱) 【双调】【新水令】往常

  • 卷五十三·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五十三 明 曹学佺 编 中唐七 司空曙【字文明广平人】 关山月 苍茫明月上夜久光如积漠野冷胡霜关楼宿遥客陇头秋露暗碛外流沙白惟有故乡人沾裳此闻笛 送程秀才 悠悠多路岐相见又别离东

  • 明诗平论二集卷十二·朱隗

    五律四周 岐一首何亮功一首冐 襄一首吴道新一首钱秉镫二首刘 芳一首俞南史一首孙 淳一首冯 舒一首吴鹏先一首王元懋一首归 庄一首钱龙惕一首陆贻典一首毛 晋一首董汉策一首张 屈一首蔡维宁一首沈 颢三首闵 

  • ●卷十八·邵博

      欧阳公每哦太白“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之句,曰:“杜子美不道也。”予谓约以子美律诗,“青天外”其可以“白鹭洲”为偶也?   退之《石鼓诗》,体子美八分歌也。   “羲农去我久,举世少复真!汲汲鲁中叟,弥缝使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四·李心传

    宋 李心传 撰建炎元年夏四月庚申朔金左副元帅宗维退兵渊圣皇帝北迁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何■同知枢密院事兼太子少傅孙傅资政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张叔夜御史中丞秦桧尚书兵部侍郎司马朴从朴光兄孙也城始破朴诣军前纳款

  • 卷之一百三十六终·佚名

    明宪宗纯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三十七成化十一年春正月辛亥朔 上诣奉先殿 皇太后宫行礼毕出御奉天殿文武群臣及天下朝觐官四夷朝使行庆贺礼 皇太后 皇后俱免命妇朝贺○壬子文武群臣朝亲王于奉天门东廊○太监黄赐传奉

  • 卷之四十九·佚名

      顺治七年。庚寅。五月。癸丑朔。改督理淮浙盐务户部侍郎孙塔、为总理漕储户部侍郎。以其奉上□日彻回、见在扬州故也。  ○甲寅。降陕西巡抚黄尔性、甘肃巡按石维昆、各二级。陕西巡按卢传一级。俱调外用。以

  • ◎公府新式结婚记·李定夷

    三年冬,大总统之四公子,举行结婚礼。其礼堂礼节,早经拟定,惟总统以欧洲战事之影响,谕令停止觐贺,由庶务司发出通告,黎副总统、徐相国、各部总次长、平政院长、清史馆长、政事堂左右丞、各局长参议参事、参政院参政、约法会议

  • 卷六十二·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 御定历代纪事年表卷六十二 【起丁亥唐太宗贞观元年 止己酉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凡二十三年表例说 见第二十一及二十二二十三卷 <史部,别史类,御定历代纪事年表,卷六十二>

  • 刘绘传·萧子显

    刘绘字士章,是彭城人。他是太常刘悛的弟弟。父亲刘面力,是宋朝末年的权贵,家中养着大量的门客,他让刘绘和他们谈论,刘绘应接流畅。刘面力高兴地说:“你将来如果能到朝廷做官,就可以接待宾客了。”初仕任著作郎,太祖太尉行参军

  • 学校余论·梁启超

    军兴以前,中国之学堂惟有同文馆、广方言馆等,所在屈指可数,生徒不满千计,是以梁启超忧之。军兴以后,庙谟谆谆,野议缤缤,则咸以振兴学校为第一义。上自京师,下及省会,讫于岩邑,两岁之间,踵武数十。其以故有书院改课、增课者称是,其

  • 食货二七·徐松

    盐法绍兴三十年正月二十五日,臣寮言:「尝询究盐弊有四,一曰惜本钱,二曰增元额,三曰纵私贩,四曰慢收贮。何谓惜本钱 在法:亭户不许别营产业,只煎盐为生,盖欲其专也。若不以时支本钱,彼安得食 向者监司要名,乃以合支钱作羡余进献,驯

  • 第七节 从荣、从厚败亡·吕思勉

    明宗四子,从璟死后,从荣为长。初为邺都、北京留守。长兴元年(930年),入为河南尹,兼判六军诸卫事,封秦王。从荣、从厚,同母夏氏,明宗未僭位死。曹氏,生一女,封晋国公主,即石敬瑭妻也。从珂母魏氏,明宗掠得之,数年而死。王淑妃者,邠州

  • 卷四十三·王道焜

    钦定四库全书左传杜林合注卷四十三 明 王道焜赵如源 同编昭公十经【戊子】二十有九年春公至自干侯居于郓【以干侯至不得见晋侯故】齐侯使高张来唁公【杜唁公至晋不见受高张高偃子】公如晋次于干侯【复不见受往干侯

  • 增集续传灯录卷第三·南石文琇

    径山兴圣万寿禅寺前住持比丘吴郡文琇集大鉴下第二十世灵隐松源岳禅师法嗣○四明天童灭翁文礼禅师杭之临安人,家天目山之麓,因又号天目,姓沉氏。师生六岁,携篮随母采桑,俄而寤念曰:&ldquo;携篮者谁邪?&rdquo;遂有出家志。年十

  • 纪古滇说集·张道宗

    又作《纪古滇说原集》、《纪古滇说》、《记古滇说集》等。1卷。宋末元初滇人张道宗著录。书末题成书于南宋咸淳元年(元世祖至元二年,1265)。但书中亦记有咸淳元年以后之事,疑为作者成书后所补或后人所加。内容记述上自

  • 幽梦续影·朱锡绶

    清朱锡授撰。一卷。锡授字撷筠,号镇洋,籍里不详。曾于湖北任县令,不为大宪所知,郁郁以殁。勤于撰述,著作颇丰,惜除是书外,其余皆散佚。是书成于光绪年间,约五千字。内容多载其阅世观物小语从中可窥作者人生观及其为人处事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