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难势第四十

慎子曰:‘飞龙乘云,腾蛇游雾,云罢雾霁,而龙蛇与螾螘同矣,则失其所乘也。贤人而诎于不肖者,则权轻位卑也;不肖而能服于贤者,则权重位尊也。尧为匹夫不能治三人,而桀为天子能乱天下,吾以此知势位之足恃,而贤智之不足慕也。夫弩弱而矢高者,激于风也;身不肖而令行者,得助于众也。尧教于隶属而民不听,至于南面而王天下,令则行,禁则止。由此观之,贤智未足以服众,而势位足以诎贤者也。’

应慎子曰:飞龙乘云,腾蛇游雾,吾不以龙蛇为不讬于云雾之势也。虽然,夫释贤而专任势,足以为治乎?则吾未得见也。夫有云雾之势,而能乘游之者,龙蛇之材美也。今云盛而螾弗能乘也,雾醲而螘不能游也,夫有盛云醲雾之势而不能乘游者,螾螘之材薄也。今桀、纣南面而王天下,以天子之威为之云雾,而天下不免乎大乱者,桀、纣之材薄也。且其人以尧之势以治天下也,其势何以异桀之势也,乱天下者也。夫势者,非能必使贤者用已,而不肖者不用已也,贤者用之则天下治,不肖者用之则天下乱。人之情性,贤者寡而不肖者众,而以威势之利济乱世之不肖人,则是以势乱天下者多矣,以势治天下者寡矣。夫势者,便治而利乱者也,故周书曰:‘毋为虎傅翼,将飞入邑,择人而食之。’夫乘不肖人于势,是为虎傅翼也。桀、纣为高台深池以尽民力,为炮烙以伤民性,桀、纣得乘四行者,南面之威为之翼也。使桀、纣为匹夫,未始行一而身在刑戮矣。势者,养虎狼之心,而成暴乱之事者也,此天下之大患也。势之于治乱,本末有位也,而语专言势之足以治天下者,则其智之所至者浅矣。夫良马固车,使臧获御之则为人笑,王良御之而日取千里,车马非异也,或至乎千里,或为人笑,则巧拙相去远矣。今以国位为车,以势为马,以号令为辔,以刑罚为鞭筴,使尧、舜御之则天下治,桀、纣御之则天下乱,则贤不肖相去远矣。夫欲追速致远,不知任王良;欲进利除害,不知任贤能;此则不知类之患也。夫尧、舜亦治民之王良也。

复应之曰:其人以势为足恃以治官。客曰‘必待贤乃治’,则不然矣。夫势者,名一而变无数者也。势必于自然,则无为言于势矣。吾所为言势者,言人之所设也。今日尧、舜得势而治,桀、纣得势而乱,吾非以尧、桀为不然也。虽然,非一人之所得设也。夫尧、舜生而在上位,虽有十桀、纣不能乱者,则势治也;桀、纣亦生而在上位,虽有十尧、舜而亦不能治者,则势乱也。故曰:‘ 势治者,则不可乱;而势乱者,则不可治也。’此自然之势也,非人之所得设也。若吾所言,谓人之所得势也而已矣,贤何事焉?何以明其然也?客曰:‘人有鬻矛与楯者,誉其楯之坚,物莫能陷也,俄而又誉其矛曰:“

吾矛之利,物无不陷也。”人应之曰:“以子之矛陷子之楯何如?”其人弗能应也。’以为不可陷之楯,与无不陷之矛,为名不可两立也。夫贤之为势不可禁,而势之为道也无不禁,以不可禁之势,此矛楯之说也;夫贤势之不相容亦明矣。且夫尧、舜、桀、纣千世而一出,是比肩随踵而生也,世之治者不绝于中。吾所以为言势者,中也。中者,上不及尧、舜,而下亦不为桀、纣。抱法处势则治,背法去势则乱。今废势背法而待尧、舜,尧、舜至乃治,是千世乱而一治也。抱法处势而待桀、纣,桀、纣至乃乱,是千世治而一乱也。且夫治千而乱一,与治一而乱千也,是犹乘骥駬而分驰也,相去亦远矣。夫弃隐栝之法,去度量之数,使奚仲为车,不能成一轮。无庆赏之劝,刑罚之威,释势委法,尧、舜户说而人辩之,不能治三家。夫势之足用亦明矣,而曰必待贤则亦不然矣。且夫百日不食以待粱肉,饿者不活;今待尧、舜之贤乃治当世之民,是犹待粱肉而救饿之说也。夫曰良马固车,臧获御之则为人笑,王良御之则日取乎千里,吾不以为然。夫待越人之善海游者以救中国之溺人,越人善游矣,而溺者不济矣。夫待古之王良以驭今之马,亦犹越人救溺之说也,不可亦明矣。夫良马固车,五十里而一置,使中手御之,追速致远,可以及也,而千里可日致也,何必待古之王良乎!且御,非使王良也,则必使臧获败之;治,非使尧、舜也,则必使桀、纣乱之。此味非饴蜜也,必苦莱亭历也。此则积辩累辞,离理失术,两末之议也,奚可以难,失道理之言乎哉!客议未及此论也。

猜你喜欢
  颜渊第十二·朱熹
  景公欲厚葬梁丘据晏子谏第二十二·晏婴
  从化第十三·佚名
  滕文公下篇·王夫之
  卷二十六·沈廷芳
  卷八·朱鹤龄
  卷三十·鄂尔泰
  乘马第五·管仲
  慎行论第二 壹行·吕不韦
  卷四十一(玄奘译)·佚名
  菩提行經卷第二·欧阳竟无
  中阿含经卷第二十五·佚名
  卷第十一·道原
  答王远孝问·太虚
  佛说大方广善巧方便经卷第二·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吴舜选·唐圭璋

      舜选,休宁人,儆父。元符三年(1100)生,淳熙十六年(1189)卒,年九十。   蓦山溪   园林何有,修竹摇苍翠。春到小桃蹊,看绿满、一池春水。花开日暖,儿侄竞追随,挑野蔌,网溪鱼,有酒多且旨。   去来聚散,无必亦无意。说地或谈天,

  • 卷八·唐圭璋

    姜 夔(十四首)   点绛唇  丁未冬,过吴松作。  燕雁无心,太湖西畔随云去。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  第四桥边,拟共天随住。今何许。凭阑怀古。残柳参差舞。  此首过吴松作,通首写景,极淡远之致,而胸襟之洒落亦可概

  • 卷四百四十九·列传第二百八·忠义四·脱脱

        ◎忠义四   崔纵 林冲之 滕茂实 魏行可 阎进 赵师槚 易青 胡斌 范旺 马俊 杨震仲 高稼 曹友闻 陈寅 许彪孙 陈隆之王翊李诚之   崔纵,字元矩,抚州临川人。登政和五年进士第。历确山主簿、仙居丞,累迁

  • 卷五·龙衮

      孙忌 刘仁瞻 陈海 钟谟 朱元   孙忌者本名晟,山东齐郡人。少家贫,力学能属文。朱梁主举进士,会庄宗立号河北,方召募河南仕人。忌因亡之唐。   署为著作郎、直史馆。庄宗灭梁,随落都下。迨明宗嗣位,以庄宗番汉马

  • ◎京师警察厅·费行简

    京师警厅,隶属于内部。置总监一人,都尉九人,警正三十九人,警、佐百廿人,技正二人,技士四人,分总务行政、司法、卫生、消防五处,以居首善为中外观瞻。所系枉法、舞弊之事,自较外省为少,而限于财力、卫生及诸工程多未设置完备,加以

  • ●一五、宫中的建筑·秦翰才

    溥仪初到长春,住旧吉长道署。稍后,迁入地处市区西北之旧吉黑盐务稽核所。把北部房屋叫做勤民楼,为治事之所;南部房屋叫做缉熙楼,为膳宿之所(俗称寝宫);西部房屋叫做西花园,有植秀轩、畅春轩,为游息之所。是为执政府。称帝以后,就

  • 一百五十九 内务府总管赫奕等奏请补放江宁织造摺·佚名

    康熙五十一年十月十五日 奏为江宁织造.郎中曹寅病故,请补放其缺事。 谨将广储司郎中.兼骁骑参领.佐领马尔嘎,慎刑司郎中兼佐领李延禧,广储司郎中兼骁骑参领、佐颁嘎达珲,会计司管钱粮员外郎兼佐领李英贵,会计司员外郎兼佐领张

  • 第二一六札同治七年十一月初六日一一五○二—三·佚名

    台澎兵备道梁,及台湾知府叶,抄送「议定英商在台采办樟脑条款」及告示与淡水厅,并饬遵照办理札淡水厅十一月十七日奉到钦加道衔、护理福建分巡台澎兵备道、兼提督学政梁署福建台湾府正堂、加十级、纪

  • 六朝通鉴博议卷七·李焘

    (宋)李焘 撰魏主在瓜步遣使求和请婚江湛曰夷狄无亲许之无益元嘉二十七年十二月庚午魏主至瓜步坏民庐舍及伐苇为筏声言欲渡江建康震惧上登石头城有忧色谓江湛曰北伐之计同议者少今日士民劳怨不得无惭贻大夫之忧予之过也

  • 高德政传·李百药

    高德政,字士贞。渤海艹..人。父颢,魏沧州刺史。德政幼年时聪慧机敏,有风神仪表。显祖引荐为开府参军,主管记事,甚是礼遇。高祖又擢升他为相府掾,委以重任。迁黄门侍郎。世宗嗣业,前往晋陽,显祖留京居守,令德政参掌机密,更见亲重

  • 苏易简传·脱脱

    苏易简字太简,梓州铜山人。其父苏协考中后蜀进士,归降宋朝,历任州县官吏,因为易简官居翰林,任开封县兵曹参军,不久升任光禄寺丞,去世,特地追赠秘书丞。易简年幼时聪明好学,风度奇秀,才思敏捷。太平兴国五年(980),年纪刚过二十,考

  • 晋纪三十三 安皇帝丙隆安三年(己亥、399)·司马光

    晋纪三十三 晋安帝隆安三年(己亥,公元399年) [1]春,正月,辛酉,大赦。 [1]春季,正月,辛酉(初四),东晋实行大赦。 [2]戊辰,燕昌黎尹留忠谋反,诛;事连尚书令东阳公根、尚书段成,皆坐死;遣中卫将军卫双就诛忠弟志于凡城。以卫将军平原公元

  • 137.陈后主亡国·林汉达

    陈武帝建立南陈王朝的时候,北方的东魏、西魏已经分别被北齐、北周代替。公元550年,东魏高欢的儿子高洋建立了北齐,公元557年,西魏宇文泰的儿子宇文觉建立了北周。北齐和北周互相攻战,到北周武帝时,灭掉了北齐,统一了北方。北

  • 凡例·胡广

    一纪年依汪克寛纂疏例注甲子于各年行上分在周纪年始终于年上齐晋诸国于年下一经文以胡氏为据而详注各传异同増损于下一诸传以胡氏为主大字録于经后而左氏公羊谷梁三传虽有异同难辄去取今载其全文同先儒表着事变始终之

  • 小学题辞·朱熹

    元亨利贞天道之常,仁义礼智人性之纲。凡此厥初无有不善,蔼然四端,随感而见。爱亲敬兄,忠君弟长,是曰秉彛。有顺无强。惟圣性者,浩浩其天,不加毫末万善足焉。众人蚩蚩,物欲交蔽,乃颓其纲安此暴弃。惟圣斯恻,建学立师,以培其根,以达

  •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五十二·澄观

    十地品第二十六(尽加所为毕)疏。初来意等者。文分为五。一总明答问可知。二夫功不下。立理明次。前因后果义次第故。解即十住。行即十行。愿即十向。故为贤终。亲证十如故名圣位。先贤后圣亦次第故。三前是教道者。辩

  • 般若灯论释 第十五卷·清辨

    般若灯论释 第十五卷偈本龙树菩萨 释论分别明菩萨大唐中印度三藏波罗颇蜜多罗译观涅槃品第二十五释曰。今此品者。亦为遮空所对治。令解涅槃无自体义故说鞞婆沙人言。彼先言。若一切非空。则无有起灭。此谓无

  • 金光明经疏·吉藏

    全一卷。隋代吉藏(549~623)撰。收于大正藏第三十九册。为昙无谶所译金光明经四卷之注释书。本书将金光明经十八品中分为精简之三科节:第一序品为序说分,第二寿量品至第十七舍身品为正说分,第十八赞佛品为流通分。此外又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