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刑德第五十五

大夫曰:“令者所以教民也,法者所以督奸也。令严而民慎,法设而奸禁。罔疏则兽失,法疏则罪漏。罪漏则民放佚而轻犯禁。故禁不必,怯夫徼幸;诛诚,跖、?乔不犯。是以古者作五刑,刻肌肤而民不逾矩。”

文学曰:“道径众,人不知所由;法令众,民不知所辟。故王者之制法,昭乎如日月,故民不迷;旷乎若大路,故民不惑。幽隐远方,折乎知之,室女童妇,咸知所避。是以法令不犯,而狱犴不用也。昔秦法繁于秋荼,而网密于凝脂。然而上下相遁,奸伪萌生,有司治之,若救烂扑焦,而不能禁;非网疏而罪漏,礼义废而刑罚任也。方今律令百有余篇,文章繁,罪名重,郡国用之疑惑,或浅或深,自吏明习者,不知所处,而况愚民!律令尘蠹于栈阁,吏不能遍睹,而况于愚民乎!此断狱所以滋众,而民犯禁滋多也。‘宜犴宜狱,握粟出卜,自何能谷?’刺刑法繁也。亲服之属甚众,上杀下杀,而服不过五。五刑之属三千,上附下附,而罪不过五。故治民之道,务笃其教而已。”

大夫曰:“文学言王者立法,旷若大路。今驰道不小也,而民公犯之,以其罚罪之轻也。千仞之高,人不轻凌,千钧之重,人不轻举。商君刑弃灰于道,而秦民治。故盗马者死,盗牛者加,所以重本而绝轻疾之资也。武兵名食,所以佐边而重武备也。盗伤与杀同罪,所以累其心而责其意也。犹鲁以楚师伐齐,而《春秋》恶之。故轻之为重,浅之为深,有缘而然。法之微者,固非众人之所知也。”

文学曰:“《诗》云:‘周道如砥,其直如矢。’言其易也。‘君子所履,小人所视。’言其明也。故德明而易从,法约而易行今驰道经营陵陆,纡周天下,是以万里为民阱也。?罗张而县其谷,辟陷设而当其蹊,?弋饰而加其上,能勿离乎?聚其所欲,开其所利,仁义陵迟,能勿逾乎?故其末途,至于攻城入邑,损府库之金,盗宗庙之器,岂特千仞之高、千钧之重哉!管子曰:‘四维不张,虽皋陶不能为士。’故德教废而诈伪行,礼义坏而奸邪兴,言无仁义也。仁者,爱之效也;义者,事之宜也。故君子爱仁以及物,治近以及远。《传》曰:‘凡生之物,莫贵于人;人主之所贵,莫重于人。’故天之生万物以奉人也,主爱人以顺天也。闻以六畜禽兽养人,未闻以所养害人者也。鲁厩焚,孔子罢朝,问人不问马,贱畜而重人也。今盗马者罪死,盗牛者加。乘骑车马行驰道中,吏举苛而不止,以为盗马,而罪亦死。今伤人持其刀剑而亡,亦可谓盗武库兵而杀之乎?人主立法而民犯之,亦可以为逆而轻主约乎?深之可以死,轻之可以免,非法禁之意也。法者,缘人情而制,非设罪以陷人也。故《春秋》之治狱,论心定罪。志善而违于法者免,志恶而合于法者诛。今伤人未有所害,志不甚恶而合于法者,谓盗而伤人者耶?将执法者过耶?何于人心不厌也!古者,伤人有创者刑,盗有臧者罚,杀人者死。今取人兵刃以伤人,罪与杀人同,得无非其至意与?”

大夫俯仰未应对。

御史曰:“执法者国之辔衔,刑罚者国之维楫也。故辔衔不饬,虽王良不能以致远;维楫不设,虽良工不能以绝水。韩子疾有国者不能明其法势,御其臣下,富国强兵,以制敌御难,惑于愚儒之文词,以疑贤士之谋,举浮淫之蠹,加之功实之上,而欲国之治,犹释阶而欲登高,无衔橛而御捍马也。今刑法设备,而民犹犯之,况无法乎?其乱必也!”

文学曰:“辔衔者,御之具也,得良工而调。法势者,治之具也,得贤人而化。执辔非其人,则马奔驰。执轴非其人,则船覆伤。昔吴使宰?持轴而破其船,秦使赵高执辔而覆其车。今废仁义之术,而任刑名之徒,则复吴、秦之事也。夫为君者法三王,为相者法周公,为术者法孔子,此百世不易之道也。韩非非先王而不遵,舍正令而不从,卒蹈陷阱,身幽囚,客死于秦。夫不通大道而小辩,斯足以害其身而已。”

猜你喜欢
  周书·旅獒·佚名
  卷十 说命中第十三·孔颖达
  杨子折衷卷之二·湛若水
  春秋皇纲论卷二·王晳
  卷十一·毛奇龄
  后汉书儒林传纠谬第九说文序纠谬附·康有为
  卷二十六·康熙
  卷十五·易祓
  卷十二·顺治
  庄公·庄公三年·左丘明
  十二入品第四·佚名
  卷六·佚名
  卷五·佚名
  卷四·印光
  代序一 怀李叔同先生·李叔同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吴康·唐圭璋

      康字用章,南丰人。生绍兴间。   失调名   试问海棠健否,海棠虽似,减清香。   又   凌空蜂翼递香来,惊破蜜房幽梦。

  • 才调集卷五·韦縠

    (唐)韦縠 撰○元稹【五十七首】梦游春七十韵昔岁梦游春梦游何所遇梦入深洞中果遂平生趣清泠浅漫流画舫兰篙渡过尽万株桃盘旋行林路长廊抱小楼门牖相回互楼下杂花丛丛边绕鸳鹭池光漾彩霞晓日初明煦未敢上阶行频移曲池步

  • 卷三十三·方回

    钦定四库全书 瀛奎律髓卷三十三    元 方囘 编山岩类 登览诗专取登高能赋之义山岩则不但登览大岳崇岭小丘幽洞崖岩磴石之游戏皆聚此 五言【十二首】 望终南          窦 牟 日爱南山好时逢夏景残白

  • 卷十九·郭元釪

    钦定四库全书御订全金诗增补中州集卷十九王内翰若虚【三十八首 补二首】若虚字从之槀城人承安二年经义进士少日师其舅周德卿及刘正甫得其论议为多博学强记诵古诗至万余首他文称是善持论李屏山杯酒间谈辩锋起时人莫能

  • 在不知名的道旁·徐志摩

    (印度)什么无名的苦痛,悲悼的新鲜, 什么压迫,什么冤屈,什么烧烫 你体肤的伤,妇人,使你蒙着脸 在这昏夜,在这不知名的道旁, 任凭过往人停步,讶异的看你, 你只是不作声,黑绵绵的坐地? 还有蹲在你身旁悚动的一堆, 一双小黑眼闪荡着异样

  • ●卷四十九·徐梦莘

      靖康中帙二十四。   起靖康元年六月二十七日壬戌,尽七月二十一日乙酉。   二十七日壬戌李纲以宣抚兵发京师。   遗史曰:纲以宣抚兵发京师种师道送之归而叹曰:兵可忧矣。。   李纲抵河阳入劄子论罢起兵等事。

  • 第九十六回 任大使专工取媚 订合同屡次贷金·蔡东藩

      却说南方独立军队,本推伍廷芳、陆荣廷、唐继尧、林葆怿、刘显世、谭浩明等为领袖,与北方争论不休,至用武力相待。及闻中日有军事协定的密约,唯恐段祺瑞借口边防,借着日本军人,来图南方,所以电致中央,详叩约章内容;政府置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五十五·佚名

    嘉靖四年九月丁巳朔○查盘边饷给事中韩楷御史许中劾奏巡抚宣府都御史李铎侵费官银户部议覆行巡按御史查核上从之仍令铎自陈○戊午○天方国王亦麻都儿等遣使大者马黑木等来贡马驼方物赏赉如例○己未○升尚宝司司丞邵天

  • ◎小奇谋妻坐三等车·宣南吏隐

    直派第二首领吴佩孚,山东登州府蓬莱县人,现年四十三岁,生于前清光绪六年庚辰三月。曾入学为秀才,为人沉毅果敢,处事有决断才,坐言起行,为近日军阀中之数一数二人物,故有智多星之称。此次与奉开战,曹锟将家眷送至汉口,吴则反携妻

  • 梁纪·张居正

    武帝高祖武帝,姓萧,名衍,是汉萧何之后,仕齐为雍州刺史。齐主宝卷无道,信任群小,诛戮大臣。衍遂举兵内向,废宝卷,立和帝。于是加衍大司马,封梁公,进爵为王,而受齐禅,国号梁。在位四十八年。原文魏殿中尚书崔亮为吏部尚书。亮奏为格

  • 卷十七·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大清通礼卷十七嘉礼古者朝觐本列賔礼唐开元礼仍用其式然令节称贺着于史者实自汉始与十七篇觐礼自异考之周礼庆贺系之嘉礼斯为近之我国家嘉庆骈臻典制矞皇仪文备焉谨与耕桑学校贡举昏姻诸典礼之切于前

  • 卷四·陈祥道

    欽定四庫全書禮書卷四宋 陳祥道 撰<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四><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四>諸侯祭服【玄冕三旒繅就與玉如其命之數玄端衣】祭統曰夫人蠶于北郊以共冕服又曰君純冕立于阼

  • 卷四百三十五·佚名

    △第二分地狱品第三十九之二善现,有菩萨摩诃萨。虽曾见佛若百若千若多百千。於彼诸佛及弟子所。亦多修行布施净戒安忍精进静虑般若。而有所得为方便故。不能修学甚深般若波罗蜜多乃至布施波罗蜜多。善现,是菩萨摩诃萨闻

  • 卷一百一十五·佚名

    △无尽慧菩萨会第四十五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与大比丘众千二百五十人俱。尔时复有一万菩萨摩诃萨俱。所谓慧幢菩萨。法幢菩萨。月幢菩萨。日幢菩萨。无边幢菩萨。复有十六在家菩萨。跋陀婆罗而为上首。复

  • 翼庵禅师语录卷之一·善酂

    嘉兴大藏经 翼庵禅师语录翼庵禅师语录卷之一小师序灯等记住天台国清禅寺语据室诸佛心量广一尺此方地面广一尺诸佛心量广一丈此方地面广一丈诸佛法身长一尺个条拄杖长一尺诸佛法身长一丈个条拄杖长一丈踏着此方地面

  • 太上北斗二十八章经·佚名

    太上北斗二十八章经。撰人不祥,约出於宋代。假托北斗七元星君於终南山为汉明帝说经二十八章,言礼诵七元星君,保命消灾之事。一卷。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神部本文类。经中称玉皇为“昊天金阙玉皇上帝”,称真武为“真武

  • 太上老君说常清静经注·侯善渊

    一卷。金侯善渊注。有注有颂,阐清静之理,归于内丹。

  • 史佚书·史佚

    一卷。周尹佚 (生卒年不详)撰。佚又作逸,周太史,故又称史佚。《通志·氏族略》 云:“少昊之子封于尹域,因以为氏,子孙世为周卿士,食采于尹,故或谓尹佚。即少昊之裔也。”班固认为佚是成康之臣,贾逵认为是周文王时人,杜预认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