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八

诗经通论卷十八

新安首源姚际恒着

鲁颂

集传云:「成王以周公有大勋劳于天下,故赐伯禽以天子之礼乐,鲁于是乎有颂,以为庙乐。其后又自作诗以美其君,亦谓之颂。」按,谓成王赐周公以天子之礼乐,此本明堂位之邪说;且因之谓「鲁于是乎有颂,以为庙乐」,此非揣摩杜撰之说乎!于是明知其庙颂,谓「自作诗以美其君,亦谓之颂」,始指其实焉;然则以前何必为此诬妄之说,多其曲折乎!又曰:「夫子因其实而着之,是非、得失自有不可掩者,亦春秋之法也。」嗟乎,岂不冤哉!鲁颂有何非何失商、周之颂为庙颂,惟天子有之,诸侯不得有也。今鲁颂多变而为颂其君上,若是,则天下之民可以颂天子,一国之民亦可以颂诸侯,安见诸侯之不可有颂而为僭哉!说夫子存鲁颂所以彰君上之过,为春秋之法,既冤鲁,又冤夫子,吾诚不知其何心也!

【般一章,七句。】

駉駉牡马,在垧之野。薄言駉者,本韵。下同。有驈有皇,有骊有黄;以车彭彭。思、无、疆,思马斯臧。本韵。○赋也。下同。

駉駉牡马,在垧之野。薄言駉者,有骓有駓,有骍有骐;以车伾伾。思、无、期,思马斯才。本韵。

駉駉牡马,在垧之野。薄言駉者,有驒有骆,有?有雒;以车绎绎。思、无、斁,思马斯作。本韵。

駉駉牡马,在垧之野。薄言駉者,有骃有騢,有驔有鱼;以车祛祛。思、无、邪,思马斯徂。本韵。

小序谓「颂僖公」。黄东发力辨僖公非贤君;而季明德本之,以此诗为美伯禽牧马之盛,然亦无所据也。若大序谓「季孙行父请命于周,而史克作颂」,更无稽。

「思无邪」,本与上「无疆」、「无期」、「无斁」同为一例。语自圣人,心眼迥别。断章取义,以该全诗,千古遂不可磨灭。然与此诗之旨则无涉也。学者于此篇辄张皇言之,试思圣人言「诗三百,一言以蔽之」,不言駉篇也,盖可知矣。

【駉四章,章八句。】

有駜

有駜有駜,駜彼乘黄。夙夜在公,在公明明。本韵。振、振、鹭,鹭、于、下、[评]见姿。鼓、咽、咽,醉、言、舞、本韵。于胥乐兮!结句无韵。○兴也。下同。

有駜有駜,駜彼乘牡。夙夜在公,在公饮酒。本韵。振、振、鹭,鹭、于、飞、鼓、咽、咽,醉、言、归、本韵。 于胥乐兮!

有駜有駜,駜彼乘駽。夙夜在公,在公载燕。本韵。自、今、以、始,岁、其、有君、子、有、谷,诒、孙、子、本韵。[评]四句实可作七言读。于胥乐兮!

小序谓「颂僖公君、臣之有道」,云「僖公」,未有据;云「君、臣之有道」,尤不切合。集传云:「燕饮而祷颂之辞,无以定其为何公何事也。」季明德以为美伯禽君、臣,说见上篇。「振振鹭」,亦兴也。集传以为鹭羽之舞。下文「醉言舞」,始言舞事,不应先言舞器。又二「二」,原误「三」,今改。章「醉言归」,不言舞,上何以言舞器乎

【有駜三章,章九句。】

泮水

思乐泮水,薄采其芹。鲁侯戾止,本韵。言观其旗;其旗筏。筏。鸾声哕哕。本韵。无、小、无、大,从、公、于、迈、本韵。○赋也。

思乐泮水,薄采其藻。鲁侯戾止,其马蹻蹻;其马蹻蹻,其音昭昭。载、色、载、笑,匪、怒、伊、教、本韵。○兴也。

思乐泮水,薄采其茆。鲁侯戾止,在泮饮酒。既饮旨酒,永、锡、难、老、顺彼长道,屈此群丑。本韵。○兴也。

穆穆鲁侯,敬明其德。敬慎威仪,维民之则。本韵。允文允武,昭格烈祖。靡有不孝,自求伊祜。本韵。○赋也。

明明鲁侯,克明其德。既作泮宫,淮夷攸服。矫、矫、虎、臣,在、泮、献、馘、本韵。淑、问、如、皋、陶,在、泮、献、囚、本韵。○赋也。

济济多士,克广德心。桓桓于征,狄彼东南。本韵。烝烝皇皇,不吴不扬。不告于,在泮献功。本韵。○赋也。

角、弓、其、觩,束、矢、其、搜、本韵。戎车孔博,徒御无斁。既克 淮夷,孔淑不逆。式固尔犹,淮夷卒获。本韵。○赋也。

翩彼飞鸮,集于泮、林、食、我、桑、黮,怀、我、好、音、憬彼淮夷,来献其琛,元、龟、象、齿,大、赂、南、金、本韵。○兴而比也。

小序谓「颂僖公能修泮宫也」,既非颂僖公,又诗言「既『作』泮宫」,非「修」也。盖本王制「泮宫」为诸侯学宫之说,则泮宫其前此矣,故以为「修」也。详下。许鲁斋谓颂伯禽之诗,盖伯禽有征淮夷事,见于费誓。若僖公则十六年冬从齐侯会于淮,而为齐执;明年九月乃得释归。诗言纵夸大,不应以丑为美至于如此也;奈何舍其可信而从其不可信哉!鲁颂四篇,末篇为僖公诗,有明据。此篇为伯禽,亦有据。吾固未尝敢因此篇为伯禽而以前二篇皆为伯禽。若序因末篇为僖公,而概以前三篇为僖公,则过矣。

「泮宫」宋载仲培、明杨用修皆以为泮水之宫,非学宫。其说诚然。按通典载「鲁郡泗水县,泮水出焉」,泮为水名可证。鲁侯新作宫于其上,其水有芹、藻为属,故诗人作颂,因以采芹、藻为兴,谓既作泮宫而淮夷攸服,言其成宫之后发祥而获吉也,故饮酒于是,献馘于是,献囚于是,献功于是。末章乃盼泮水之前有林,而林上有飞鸮集之,因托以比淮夷之献琛焉。通篇旨意如此。自王制以为诸侯之学宫,此汉儒之说,未可信也。使「泮宫」为诸侯学宫,则诸侯作学宫乃其常事,诗何以便谓使「淮夷攸服」乎说者曰「汉儒谓学者,以诗中『匪怒伊教』一语」。夫先之以「其马蹻蹻,其音昭昭」,不过宴游之和乐耳。又「济济多士,克广德心」,下即继以「桓桓于征,狄彼东南」,此自指从迈之多贤言,非关学也。又有四说可以直折其非。诗曰「泮水」,又曰「泮宫」,言泮水者水名也,言泮宫者泮水之宫也,文义自明。名泮宫者,犹楚之渚宫,晋之虒祈之宫也。今解之者曰「筑水形如半璧,以其半于辟廱,故曰泮水」。以泮水之「泮」作「半于辟廱」,已自杜撰无理;又以「半于辟廱」之水而作字为「泮」以名之,何其展转曲折可笑之甚乎!若泮宫本为泮水之宫,今以「泮水」为「泮宫」之水,颠倒不顺,一也。诗又曰「泮林」,明是泮水之林。今既以泮为半璧之形,而又以半璧之形呼其林为「泮林」,可通乎亦将为半林乎二也。首曰「思乐泮水,薄采其芹」,犹之如「觱沸槛泉,言采其芹」,于水泽之地多水草而云也。今以为筑土所制半璧之形,其水几何,恐未必遂多芹、藻之类。又此诗为鲁人所,言「思乐泮水,薄采其芹」,就泮水所有以兴作泮宫之意,必当时鲁人原得入而游乐焉,故如此云。若以为鲁侯所制之「泮水」,则鲁人安得思乐于此乎!故孔氏知其弊,为之说曰:「此美僖公之修泮宫,述鲁人之辞而云『思乐泮水』,故知『泮水』即泮宫之外水也」。此因说诗者不顺其义,故疏之者每致难通,必为之迂回其说,以「泮水」为「泮水之外」。试间诗言「思乐泮水」,固是思乐「泮水之外」否乎三也。诗曰「从公于迈」,曰「鲁侯戾止」,泮宫必在郊外之地。若夫学校,岂有不在国都中者四也。此四者人自不细心察耳。作序者祖述王制以说诗,而其言遂牢不可破。后人且绘辟廱为全璧之形,泮宫为半璧之形;俗语不实,流为丹青,不信然乎!又明堂位云「頖,即泮。周学也」。说苑云「泮,诸侯乡射之宫」。郑氏注礼记云「頖,班也;所以班政教」。孔氏疏「鲁人有事于上帝,必先有事于頖宫」云,「谓于頖宫之中告后稷,将以配天也」。当时解「泮宫」者,又或以谓周学,或以谓诸侯乡射之宫,或以谓后稷庙,而郑氏亦复二三其说,可见原无一定之说如此,则安得信王制谓诸侯学,凿然不可易哉!集传知于僖公不合,故但曰「此饮于泮宫而颂祷之辞」。于第三章下云,「此章以下皆颂祷之辞」,谓献馘、献囚、献功、献琛,皆是末祝其未来事,尤堪绝倒。

【泮水八章,章八句。】

閟宫

閟、宫、有、侐,实实枚枚。赫赫姜△嫄△,其德不回。本韵。上帝是依,无灾无害,弥月不迟。本韵。是生后△稷△,降之百福,黍、稷重、穋,稙、菽、麦。奄有下国,俾民稼穑。本韵。有稷有黍,有稻有秬。奄有下土,缵、禹、之、绪、本韵。[评]异代。○赋也。下同。

后稷之孙,实维大△王△、居岐之阳,实始翦商。本韵。至于文、武,缵、大、王、之、绪,[评]一本。致天之届,于牧之野。「无贰无虞,上帝临女!」敦商之旅,克咸厥功。王、曰、「叔、父,建、尔、元、子,俾、侯、于、鲁、大、启、尔、宇,为、周、室、辅、!」本韵。

乃命鲁公,俾侯于东。锡、之、山、川,土、田、附、庸、本韵。周公之孙,庄公之子,龙旗承祀,六辔耳耳。本韵。春、秋匪解,享祀不忒。皇皇后帝,皇、祖、后、稷,本韵。享以骍牺,是飨是宜,降福既多。本韵。「周公皇祖,亦其福女!」本韵。

秋而载尝,夏而楅衡,白、牡、骍、刚、牺尊将将,毛炰,胾羹,笾、豆、大房。万舞洋洋,孝孙有庆。「俾尔炽而昌,俾尔寿而臧!保彼东方,鲁邦是常。本韵。不亏不崩,不震不腾。三。寿。作。朋。如。冈。如。陵。」。本韵。[评]巧语。

公交车千乘,朱英、 绿縢,二矛、重弓。公徒三万,贝冑、朱綅,烝徒增增。戎、狄是膺,荆、舒是惩,则莫我敢承。本韵。「俾尔昌而炽,俾尔寿而富!黄发、台背,寿胥与试。本韵。俾尔昌而大,俾尔耆而艾!万有千岁,眉寿无有害」。本韵。

泰、山、岩、岩,鲁、邦、所、詹、本韵。奄、有、龟、蒙,遂、荒、大、东,至于海邦,淮夷来同。莫不率从,鲁侯之功。本韵。

保、有、凫、绎,遂、荒、徐、宅,至于海邦,淮夷、蛮、貊,本韵。及彼南夷,莫不率从,莫敢不诺:鲁侯是若。本韵。

「天锡公纯嘏,眉寿保鲁,居常与许,复周公之宇」。本韵。鲁侯燕喜,令妻、寿母;宜大夫、庶士,邦国是有。既多受祉,黄发、儿齿。本韵。

徂来之松,新甫之柏,是断是度,是寻是尺。松桷有舄,路寝孔硕。新、庙、奕、奕,奚、斯、所、作、孔、曼、且、硕,万、民、是、若、本韵。

小序谓「颂僖公能复周公之宇也」。人多非其「复周公之宇」句,予谓此即用诗中语,亦未为非也。大抵时至春秋,谄谀之意多,规谏之风少;僖公庸主而颂之,则此时可知矣。集传曰:「閟宫时盖修之,故诗人歌其事以为颂祷之辞,而推本后稷之生以下及僖公耳。」影响阙疑,要亦自可,然谓修閟宫则非也。泮水序以为「修泮宫」者,以诸侯原有学宫,不因僖公而作,故强名曰「修」。今无故而拾序之残唾,亦曰「修」,何耶末章云「新庙奕奕,奚斯所作」,岂修旧庙乎!盖「閟宫」即「新庙」,集传未喻斯旨,遂使诗之首、尾不相贯通,成为两截矣。所作「新庙」,不知何庙。或谓后稷庙,固谬;或谓周公庙,亦非。大庙,鲁原有之;若是,则亦修耳,何云「作」乎意当时祢庙,庄公庙也。春秋闵二年「吉禘于庄公」,必是奚斯在闵公初立之时作,兹因僖公祀祢庙而追述其作者而言也。闵即以是年薨,故亦谓「新庙」也。然则此诗当为僖公祀祢庙,而史臣作颂以夸大褎美之。又或谓僖公始僭郊祀之礼,以后稷配,及以天子礼乐祀周公,悉邪说。

[一、二章]祀先公直从姜嫄、后稷、大王、文王溯来,借以铺张祖宗之来之盛大,而后及于本国鲁公之始封。如此长篇,应得此等冒头也。

[三章]「皇皇后帝,皇祖后稷,享以骍牺,是飨是宜」,此祈谷之郊,非冬至之郊也。祈谷之郊,诸侯皆得行之。

[四章]「白牡、骍刚」,见周亦不专用骍,言其无不备也。且以「白、骍」成文,犹后言「朱英、绿縢」之意。毛传遂谓「白牡,周公牲;骍刚,鲁公牲」,凿说也;何据而分之耶集传复为之说曰:「白牡,殷牲也。周公有王礼,故不敢与文、武同。鲁公则无所嫌,故用骍刚。」尤为饰说。此绝类三家村老人说古事,毫无稽据也。牺尊,尊足或耳为牺首之形;毛、郑不见古器,故云「有沙饰」。解之者以「沙」作「娑」,谓刻凤形于尊,其羽婆娑然,绝可笑。宋时古器大出,而集传犹云「牺尊,画牛于尊腹」,「曾见」上疑脱「几」字。曾见尊腹画全牛之形者「三寿作朋」,当如集传后一说,谓「与冈、陵等而为三」。春秋时宜或有此巧语耳。

[五章]「戎、狄是膺,荆、舒是惩」,孟子以为周公。意或取周公之事以夸大僖公之能法祖耳。

此三百篇中最为长篇,然序事近冗而辞亦趋美熟一路,交章风气洵有升降也。以语句多,不无复杂之病。如曰「春、秋匪解」,又曰「秋而载尝,夏而楅衡」;曰「享以骍牺」,又曰「白牡、骍刚」;曰「黄发、台背」,又曰「黄发、儿齿」,皆是也。

【閟宫九章:四章章十七句;一章十六句;二章章八句;二章章十句。】章从集传。集传谓第四章脱一句,故谓「五章,章十七句」。今按第四章本无脱句,又正之。

商颂

序谓「正考甫得商颂十二篇于周之大师」,本鲁语闵马父语也。

鲁颂应附周后,商颂又附鲁后者,以其为前代也。次第当如此。

商颂五篇文字,风华高贵,寓质朴于敷腴,运清缓于古峭,文、质相宜,允为至文。孰谓商尚质耶妄夫以为春秋时人作,又不足置辨。虞廷赓歌,每句用韵。商颂多为此体,正见去古未远处。

集传曰:「多阙文、疑义,今不敢强通」。按商颂无阙文,亦无疑义。

猗与那与,置我、鼓。奏鼓简简,衎我烈祖。本韵。汤孙奏假,绥我思成。、鼓、渊、渊,嘒、嘒、管、声、[评]二句错综。既和且平,依、我、磬、声、于赫汤孙,穆穆厥声!本韵。庸鼓有斁,万舞有奕。我有嘉客,亦不夷怿。本韵。自、古、在、昔,先、民、有、作,温恭朝夕,执事有恪。本韵。顾予烝尝。汤孙之将。本韵。○赋也。

小序谓「祀成汤」,是矣;但不知何人祀。郑氏以为大甲、金灨氏以为武丁,皆揣摩之论。「磬」,郑氏谓玉磬,未然。磬有玉,有石,古人随用,何以知是玉磬乎孔氏因以为非石磬,要是佞说。夫乐惟有八音,今分玉、石,不成有九音耶集传曰「周以磬为堂上升歌之乐」,尤谬。磬在堂下,玉、石同之,决无玉磬在堂上、石磬在堂下之理。堂上之乐,以笙为主;堂下之乐,以磬为主。故小雅谓「笙、磬同音」,此云「依我磬声」也。

【那一章,二十二句。】

烈祖

嗟嗟烈祖!有秩斯祜,申锡无疆,及尔斯所。本韵。既载清酤,赉我思成;亦有和羹,既戒既平。鬷、假、无、言,时、靡、有、争、本韵。绥我眉寿,黄耇无疆。约軧错衡,八鸾鸧鸧。以假以享,我、受、命、溥、将、[评]商颂多夹五言见姿。自天降康,丰年穰穰。来假来飨,降福无疆。顾予烝尝,汤孙之将。本韵。赋也。

小序谓「祀中宗」,本无据。第取别于上篇,又以下篇而及之耳。然此与上篇末皆云「汤孙之将」,疑同为祀成汤,故集传云然。然一祭两诗,何所分别辅广氏曰:「那与烈祖皆祀成汤之乐,然那诗则专言乐声,至烈祖则及于酒馔焉。商人尚声,岂始作乐之时则歌那,既祭而后歌烈祖欤」此说似有文理。

【烈祖一章,二十二句。】

玄鸟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古。帝。命。武。汤。正。域。彼。四。方。本韵。[评]古人为文定不肯平淡,必借事以见异趣;不知者反以是诬古人。方命厥后,奄有九有。本韵。商之先后,受命不殆,在武丁孙子。本韵。武丁孙子,武王靡不胜。龙旗十乘,大壳是承。本韵。邦畿千里,维民斯止,肇域彼四、海、本韵。四海来假,来、假、祈祈。景员维河,殷受命咸宜,本韵;与「祈」。百禄是何。本韵;与「河」。○赋也。

诗明语「武丁孙子」,「孙子」者,对汤而言。上曰「商之先后」,是汤也。集传犹不之信,第为泛说,何耶其解「武丁孙子」,若谓武丁之孙子然,属祭者自谓;于是以「武王靡不胜」亦为自赞之辞,绝非理。

毛传曰:「玄鸟,鳦也。春分玄鸟降。汤之先祖有娀氏女简狄配高辛氏帝,帝率与子之祈于郊禖而生契,故本为天所命,以玄鸟至而生焉。」依毛解诗,尽自明顺,何必喜怪耶又蔡邕月令章句曰:「玄鸟感阳而至,其来主为孚乳蕃滋,故重其至日,因以用事。契母简狄,盖以玄鸟至日有事高禖而生契焉。故诗曰『天命玄鸟,降而生商』」与毛传亦合。自吕览创为异说,以为吞鳦卵而生,而史记承之,诸纬书亦并为其言,郑氏乃以之说经,不可从也。今人居数千载下,岂能逆测古事。但依文说经,不必先立主见,如生民诗文义实似谓履迹而生者,不必为之辟异也。此诗实无吞卵而生之文义,不必为之好异也。「武王靡不胜」,汤有武功,故曰「武汤」。武丁伐鬼方,故亦曰「武王」,正见其绳祖武也。「景员维河」,朱郁仪曰:「汤有景亳之命,高宗亦自河徂亳,此云『景员维河,殷受命咸宜』者,举汤暨武丁会诸侯之地而言也。『员』与『云』通,语助辞。」

【玄鸟一章,二十二句。】

长发

浚、哲、维、商,长、发、其、祥,洪、水、芒、芒,禹、敷、下、土、方,外、大、国、是、疆,幅、陨、既、长,有、娀、方、将,帝、立、子、生、商、本韵。○赋也。下同。

玄王桓拨,受、小、国、是、达,受、大、国、是、达、率履不越,遂视既发。相、土、烈、烈,海、外、有、截、本韵。

帝命不违,至于汤齐。汤降不迟,圣敬日跻,昭格迟迟,上帝是祗;帝命式于九围。本韵。

受。小。球。、大。球。为。下。国。缀。旒。[评]音节高华。何、天、之、休,不、竞、不、絿,不、刚、不、柔,敷、政、优、优,百、禄、是、遒、本韵。

受。小。共。、大。共。为。下。国。骏。庞。何、天、之、龙,敷、奏、其、勇,[评]对「敷政」,句移上。不、震、不、动,不、戁、不、竦,百禄是总。本韵。

武王载旆,有虔秉钺,如火烈烈,则莫我敢曷。苞。有。三。[评]巧语。莫遂莫达,九有有截。韦、顾、既、伐,[评]连上下。昆、吾、夏、桀、本韵。

昔在中叶,有震且业。本韵。允也天子,降予注疏本作「予」,今坊本作「于」。卿士。本韵。实、维、阿、衡,实、左、右、商、王、本韵。

小序谓「大禘」。说者谓禘则功臣与祭,征之于盘庚,曰:「兹予于享于先王,尔祖其从与享之。」诗未有阿衡之语也。按禘者,据礼文「禘其祖之所自出,以其祖配之」。今惟言契而不言契之所自出,似非禘矣。集传谓「今按大禘不及群庙之主,比疑为祫祭之诗」。彼意似谓禘不及群庙之主,惟祫及之;然诗中未尝有及群庙之主语。相土未为王,无庙也,岂认相土为庙耶更难晓。愚按祫祭之说更不如禘,抑或商之禘不必所自出耶

[三章]「至于汤齐」,苏氏曰「至汤而王业兴,与天命会也」,非也。「齐」,等齐,谓汤与契等齐也。韩诗外传曰「先圣、后圣,其揆一也」,因引此诗,可证。「缀旒」、「骏庞」,何玄子曰:「缀,郑云『犹结也』。旒,毛云『章,也』,章为冕饰。襄十六年公羊曰,『君若缀旒然』,言诸侯反系属于大夫也。此言『缀旒』与彼意相似,而词有正、反之异。汤为冕,下国为缀旒者,取其相系属之义也。说文『庞,石大貌』。为下国骏庞者,下国恃汤以为安,如倚赖于盘石然也。齐诗『骏庞』作『骏駹』「駹」,原误「骊」,今改。谓马也。以马比先王,不伦甚矣。」其说皆可存。「共」,供同,即无逸「万邦惟正之供」。集传曰「『汤齐』之义未详」。又曰「『小球、大球』之义未详」。又曰,「『小共、大共、骏庞』之义未详」。按诸义皆未甚僻奥,何遽云「未详」耶

【长发七章:一章八句;四章章七句;一章九句;一章六句。】

殷武

挞、彼、殷、武,奋、伐、荆、楚、?、入、其、阻,裒、荆、之、旅,有、截、其所:汤孙之绪。本韵。○赋也。下同。

维女荆楚,居国南乡。昔有成汤,自彼氐、羌,莫、敢、不、来、享,莫、敢、不、来、王,曰、商、是、常、本韵。

天命多辟,设、都、于、禹、之、绩、岁事来辟,勿与祸适。本韵。稼穑匪解。此句无韵,或脱下一句。集传谓「商颂多阙文」,然亦惟此耳。

天命降监, 下民有严。本韵。不僭不滥,不敢怠遑。通韵。命于下国,封建厥福。本韵。

商邑翼翼,四方之极。赫赫厥声,濯濯厥灵,寿考且宁,以保我后生。本韵。

陟、彼、景、山,松、柏、丸、丸、是、断、是、迁,方、斲、是、虔,松、桷、有、梴,旅、楹、有、闲、寝、成、孔、安、本韵。[评]较鲁颂自简古。

小序谓「祀高宗」。按鬼方在荆州之地,即今贵州。易称「高宗伐鬼方」,固自无疑。此盖后世特为高宗立不迁之庙,祔而祭之之诗也。

[一章]「荆楚」,孔氏谓「荆」是州名,「楚」是国名,故人得两称也。「?」,毛传作「深」,是训「冒」者未然。易称「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此诗云「?入其阻」,与之合,可见非暂事也。

[四章]「命于下国」,谓为下国所归命也,亦倒句。孟子曰「武丁朝诸侯,有天下」。

[六章]集传曰:「此章与閟宫之卒章文意略同,未详何谓。」按商在前,鲁在后,明是鲁以商为蓝本耳,何疑焉!无故自疑,以起人之疑,何也且不疑鲁而独疑商,又何也其多云「未详」者,无非欲实其「商颂多疑义」之说耳。

【殷武六章:三章章六句;二章章七句;一章五句。】按「稼穑匪解」下疑脱一句,则当为四章章六句,二章章七句。

猜你喜欢
  卷七 士相见礼第三·郑玄
  广衡·孔鲋
  陈士义第十四·孔鲋
  卷五十一【起昭公二十四年尽二十五年】·杜预
  提要·余允文
  卷五·湛若水
  卷一·陈启源
  卷二百二十八·秦蕙田
  卷四·高闶
  卷二·张洽
  卷一百二十·佚名
  佛说普门品经·佚名
  在光孝寺上堂法语·太虚
  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太虚
  卷第六十·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下·陈岩肖

      东坡谪居齐安时,以文笔游戏三昧。齐安乐籍中李宜者,色艺不下他妓。他妓因燕席中有得诗曲者,宜以语讷,不能有所请,人皆咎之。坡将移临汝,於饮饯处,宜哀鸣力请。坡半酣,笑谓之曰:“东坡居士文名久,何事无言及李宜?恰似西

  • 初集卷二十二·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初集卷二十二古今体一百四首【甲子三】圆明园四十景诗正大光明园南出入贤良门内为正衙不雕不绘得松轩茅殿意屋後峭石壁立玉笋嶙峋前庭虚敞四望墙外林木隂湛花时霏红叠紫层暎无际胜地同灵囿遗规继畅

  • 卷十一·冯惟讷

    <集部,总集类,古诗纪>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纪卷十一     明 冯惟讷 撰 汉第一 高帝【姓刘氏讳邦字季】 大风歌【一名三侯之章】 【汉书曰高帝既定天下还过沛留置酒沛宫悉召故人父老子弟佐酒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

  • 卷一百五十七·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一百五十七孟云卿孟云卿河南人一曰武昌人第进士为校书郎与杜甫元结友善诗一卷古别离朝日上高台离人怨秋草但见万里天不见万里道君行本迢远苦乐良难保宿昔梦同衾忧心常倾倒含酸欲谁诉展转伤怀

  • 黄巢诗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黄巢(?—884),唐末农民起义领袖 。曹州冤句 (今山东省荷泽县西南)人,出 生于盐商家庭,能诗 文 ,精武艺 。曾应进士试 ,不第。唐僖宗乾符二年 (875)参加王仙芝领导的农民起义。王牺牲后,被推为王,号冲天大将军,年号王霸。广

  • 卷一百九十·列传第七十八·张廷玉

        杨廷和 梁储 蒋冕 毛纪 石珤   杨廷和,字介夫,新都人。父春,湖广提学佥事。廷和年十二举于乡。成化十四年,年十九,先其父成进士。改庶吉士,告归娶,还朝授检讨。   廷和为人美风姿,性沉静详审,为文简畅有法

  • 第七十三回 背德兴兵周师再败 揽权夺位陈主被迁·蔡东藩

      却说齐主湛检得元蛮书,立即动怒,便欲将蛮加罪。蛮急贿托幸臣,替他求免,还算罢官了事。蛮为百年母元氏父,蛮得免诛,元氏仍居顺成宫,不过伤子枉死,更增一层悲泪罢了。先是周太师宇文护母阎氏,及周主第四姑,并诸戚属等,皆寓居

  • 卷十一·佚名

    三月二十一日(己丑),李侍尧奏言:接副将丁朝雄等具报,郝壮猷收复凤山之信;窃意南路自此廓清,可用全力向北路会剿巢穴。及接黄仕简抄录折稿,称尚需驻兵搜捕,未敢遽离府城。是黄仕简既坐守郡城,而郝壮猷亦不能撤兵往北路会剿,可知。

  • 卷之二百五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稽古録卷七·司马光

    宋 司马光 撰殷下王武丁思复兴殷道亮隂三年不言羣臣咸諌王曰予恭黙思道梦帝赉予良弼【梦天与我良佐】乃以形求于天下傅説筑傅岩之野惟肖【傅岩在今陜州平陆界傅説贤而隠代胥靡刑人筑此道以供食肖似也】王召与语果圣

  • 四六○ 署两江总督萨载奏遵旨查办王锡侯《字贯》及相类书籍折·佚名

    四六○ 署两江总督萨载奏遵旨查办王锡侯《字贯》及相类书籍折乾隆四十二年十二月初六日署理两江总督臣萨载谨奏,为钦遵谕旨,恭折奏覆事。窃臣于本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在邳州公寓承奉十一月十八日寄信上谕:朕前此谕令各督抚

  • 赵惠文王三十年·佚名

    【提要】 这是两位国家政要在探讨用兵策略。战争中用兵多好还是用兵少好,是他们争论的焦点。久经沙场、大破秦军的大将赵奢辞锋犀利、所向披靡,用形象的比喻和气势逼人的排比说服了田单。 【原文】 赵惠文王三十年,相都

  • 第十七卦 随 泽雷随 兑上震下·佚名

    随:元亨利贞,无咎。彖曰:随,刚来而下柔,动而说,随。大亨贞,无咎,而天下随时,随之时义大矣哉!象曰:泽中有雷,随;君子以?晦入宴息。 初九:官有渝,贞吉。 出门交有功。象曰:官有渝,从正吉也。 出门交有功,不失也。六二:系小子,失丈夫。象曰:系

  • 卷十一(闵元年,尽二年)·孔颖达

    ◎闵公(○陆曰:“闵公,名启方,庄公之子,母叔姜。《史记》云:名开。谥法:在国遭难曰闵。”)[疏]“正义曰:《鲁世家》:闵公,名开,庄公之子,惠王十六年即位。杜《世族谱》云:名启方。汉景帝讳启,启、开因是而乱。杜《谱》云:“启方”,从《

  • 卷九十九·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九十九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吉礼九十九禘祫宋史礼志宗庙三年一祫以孟冬五年一禘以孟夏真宗咸平元年判太常礼院李宗讷等言僖祖称曽高祖太祖称伯文懿惠明简穆昭宪皇后并

  • 佛说巨力长者所问大乘经卷中·佚名

    宋西天同译经宝法大师赐紫沙门智吉祥等奉 诏译  尔时世尊复告巨力长者及诸长者言。汝等宿植善本信根坚固。欲学菩萨摩诃萨所修之行。伏断障染求证菩提。应当观彼诸有情类。从无始来轮回流转。持苦报身经历多生不可

  • 卷八·净挺

    嘉兴大藏经 学佛考训学佛考训卷八钱唐俍亭和尚净挺缉秀州息波道人成源订慧业中朝宰相独友支公高座上人偏留玄度鱼山之响旧矣竹林之意终焉。范晔西域传论云灵圣之所降集贤懿之所挺生神迹跪异则理绝人区感验明显则事出

  • 觚剩·钮琇

    清代文言短篇传奇志怪小说集。正编八卷,续编四卷。题“吴江钮琇玉樵辑”。正编以地域分类,分为《吴觚》、《燕觚》、《豫觚》、《秦觚》,续编以事物性质分类,分为《言觚》、《人觚》、《事觚》、《物觚》。主要记述明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