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画策第十八

昔者昊英之世,以伐木杀兽,人民少而木兽多。 黄帝之世,不麛不卵,官无供备之民,死不得用椁。事不同,皆王者 ,时异也。神农之世,男耕而食,妇织而衣,刑政不用而治,甲兵不起而王。神农既没,以彊胜弱,以众暴寡。故黄帝作为君臣上下之义 ,父子兄弟之礼,夫妇妃匹之合;内行刀锯,外用甲兵,故时变也。 由此观之,神农非高于黄帝也,然其名尊者,以适于时也。故以战去 战,虽战可也;以杀去杀,虽杀可也;以刑去刑,虽重刑可也。

昔之能制天下者,必先制其民者也;能胜彊敌者 ,必先胜其民者也。故胜民之本在制民,若冶于金,陶于土也。本不 坚,则民如飞鸟走兽,其孰能制之?民本,法也。故善治者,塞民以 法,而名地作矣。名尊地广以至于王者,何故?战胜者也。名卑地削 以至于亡者,何故?战罢者也。不胜而王,不败而亡者,自古及今, 未尝有也。民勇者,战胜;民不勇者,战败。能壹民于战者,民勇; 不能壹民于战者,民不勇。圣王见王之致于兵也,故举国而责之于兵 。入其国,观其治,民用者彊。奚以知民之见用者也?民之见战也, 如饿狼之见肉,则民用矣。凡战者,民之所恶也;能使民乐战者,王 。疆国之民,父遗其子,兄遗其弟,妻遗其夫,皆曰:“不得,无返 。”又曰:“失法离令,若死我死,乡治之。”行间无所逃,迁徙无 所入。行间之治,连以五,辨之以章,束之以令,拙无所处,罢无所 生。是以三军之众,从令如流,死而不旋踵。

国之乱也,非其法乱也,非法不用也。国皆有法 ,而无使法必行之法。国皆有禁奸邪刑盗贼之法,而无使奸邪盗贼必 得之法。为奸邪盗贼者,死刑,而奸邪盗贼不止者,不必得也。必得 ,而尚有奸邪盗贼者,刑轻也。刑轻者,不得诛也。必得者,刑者众 也。故善治者,刑不善,而不赏善,故不刑而民善。不刑而民善,刑 重也。刑重者,民不敢犯,故无刑也。而民莫敢为非,是一国皆善也 。故不赏善,而民善。赏善之不可也,犹赏不盗。故善治者,使跖可 信,而况伯夷乎?不能治者,使伯夷可疑,而况跖乎?势不能为奸, 虽跖可信也;势得为奸,虽伯夷可疑也。

国或重治,或重乱。明主在上,所举必贤,则法 可在贤;法可在贤,则法在下,不肖不敢为非,是谓重治。不明主在 上,所举必不肖;国无明法,不肖者敢为非,是谓重乱。兵或重彊,或重弱。民固欲战,又不得不战,是谓重彊。民固不欲战,又得无战,是谓重弱。

明主不滥富贵其臣。所谓富者,非粟米珠玉也; 所谓贵者,非爵位官职也,废法作私爵禄之富贵。凡人主德行非出人 也,知非出人也,勇力非过人也。然民虽有圣知弗敢我谋,勇力弗敢 我杀;虽众不敢胜其主;虽民至亿万之数,县重赏而民不敢争,行罚 而民不敢怨者,法也。国乱者,民多私义;兵弱者,民多私勇,则削 。国之所以取爵禄者多涂,亡国。人之欲贱爵轻禄,不作而食,不战 而荣,无爵而尊,无禄而富,无官而长,此之谓奸民。所谓治主无忠 臣,慈父无孝子。欲无善言,皆以法相司也,命相正也,不能独为非 ,而莫与人为非。所谓富者,入多而出寡。衣食有制,饮食有节,则 出寡矣。女事尽于内,男事尽于外,则入多矣。

所谓明者,无所不见,则群臣不敢为奸,百姓不 敢为非。是以人主处匡床之上,听丝竹之声,而天下治。所谓明者, 使众不得不为。所谓彊者,天下胜;天下胜,是故合力。是以勇彊不敢为暴,圣知不敢为轴。而虑周兼天下之众,莫敢不为其所好,而避 其所恶。所谓彊者,使勇力不得不为己用。其志足,天下益之;不足 ,天下说之。恃天下者,天下去之;自恃者,得天下。得天下者,先 自得者也;能胜彊敌者,先自胜者也。

圣人知必然之理,必为之时势;故为必治之政, 战必勇之民,行必听之令。是以兵出而无敌,令行而天下服从。黄鹄 之飞,一举千里,有必飞之备也。麒麟騄駬,日行千里,有必走之势也。虎豹熊罴,鸷而无敌,有必胜之理也。圣人见本然之政,知必然 之理,故其制民也,如以高下制水,如以燥湿制火。故曰:仁者能仁 于人,而不能使人仁;义者能爱于人,而不能使人爱。是以知仁义之 不足以治天下也。圣人有必信之性,又有使天下不得不信之法。所谓 义者,为人臣忠,为人子孝,少长有礼,男女有别;非其义也,饿不 苟食,死不苟生。此乃有法之常也。圣王者,不贵义而贵法──法必 明,令必行,则已矣。

猜你喜欢
  诸侯章第三·佚名
  对作篇第八十四·王充
  读书偶记卷一·雷鋐
  孟子説卷四·张栻
  第十五章 31·辜鸿铭
  卷五十九·李光地
  十八不共十种力品第十二·佚名
  卷十七·赞宁
  卷三十一·道世
  阿兰品第十五·马鸣
  佛说长阿含经卷第二十·佚名
  成唯识论观心法要卷第二·智旭
  卷六·佚名
  卷第三十二·佚名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二十五卷·宝亮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百三十四·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三百三十四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北窓诗藳余观复字中行旴江人有北窓诗藳读柴桑集游心太古初得向万物表平生一罇酒寂寞三径小有琴不张弦正以知音少伊予挹残芳道心炯相照北窓清梦长山

  • 卷五十四·陈焯

    钦定四库全书宋元诗会卷五十四兵部主事陈焯编熊 鉌【号勿轩建阳人为宁州司户参军入元不仕老而好学所着有翰墨全书行世 按元文类中有熊鉌者亦系闽人其着作多属大德至大间距宋亡三十余载恐非勿轩当再考之】游武夷山我

  • 卷四十九·陈元龙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歴代赋彚卷四十九典礼河东赋          【汉】扬 雄伊年暮春将瘗后土礼灵祗谒汾隂于东郊因兹以勒崇垂鸿发祥隤祉钦若神明者盛哉铄乎越不可载已于是命羣臣齐法服整灵舆乃抚翠凤之驾六先景之

  • 小栖霞说稗提要·平步青

    《小栖霞说稗》一卷,清平步青着。步青一名庸,字景孙,号栋山,又号侣霞,别署三壶佚史。浙江山阴人。一八六二年(同治元年)进士,一八六七年授江西督粮道,一八六八年署布政使;一八七二年署按察使,后引疾归隐,以读书终老。一八九五年(光

  • 卷八十七·志第六十三·河渠五·张廷玉

        ◎河渠五   ○淮河 泇河 卫河 漳河 沁河 滹沱河 桑乾河 胶莱河   淮河,出河南平氏胎簪山。经桐伯,其流始大。东至固始,入南畿颍州境,东合汝、颍诸水。经寿州北,肥水入焉。至怀远城东,涡水入焉。东经凤阳

  • 卷第二百六十三 唐紀七十九·司马光

      起玄黓閹茂(壬戌),盡昭陽大淵獻(癸亥)正月,凡一年有奇。   昭宗聖穆景文孝皇帝天復二年(壬戌、九0二年)   春,正月,癸丑,朱全忠復屯三原,又移軍武功。河東將李嗣昭、周德威攻慈、隰,以分全忠兵勢。   丁卯,以給事中韋貽範

  • 第四十二回 赠美人张说得厚报 破强虏王晙立奇功·蔡东藩

      却说玄宗既诛死太平公主,复将公主诸子,亦赐死数人,惟崇简得免,仍给原官,赐姓李氏。所有公主私产,悉行籍没,财物山积,几同御府,厩牧牛马,田园息钱,好几年取用不竭。僧慧范私资,亦多至数十万缗,一并抄没充公。李晋系太祖玄孙,本

  • ●卷三·何圣生

    国朝采古制为玺,其质有玉、有金、有旃檀香木。玉之品有白、有青、有碧,纽有交龙、蟠龙、蹲龙。其文自太宗以前,专用国书,既乃兼用古篆。其大小自方六寸至二寸一分不等。乾隆十一年御定交泰殿藏宝二十有五。曰大清受命之宝

  • 卷之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太保兼太子太傅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二等伯加四级臣马齐光禄大夫经筵日讲官起居注少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仍兼管吏部户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加二级又加一级臣张廷玉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子

  • 卷之五百十一·佚名

    光绪二十九年。癸卯。春正月。丁巳朔。上诣奉先殿堂子行礼。内记  ○遣官祭太庙后殿。照例  ○率王以下文武大臣诣皇极殿。庆贺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礼成。御太和殿受朝贺。内记  ○诣大

  • 卷四·鄂尔泰

    <史部,传记类,总录之属,钦定八旗满洲氏族通谱  钦定四库全书八旗满洲氏族通谱目録卷四各地方瓜尔佳氏吴理戡      吴拜苏拜       温都理桂勒赫      拜音达理巴图鲁构色       雅木达噶

  • 原跋·佚名

    皇清膺大宝命,拓迹垂统;四裔逖听,冠带偕来。皇上缵武,策勋西陲,大功载蒇。垓埏所极,莫不尊亲;用弼亿万祀丕,丕基讫乎无外。三古之隆,方斯蔑矣。先是,乾隆岁戊辰(一七四八),王师平定金川;皇上念列朝服属外臣式增式扩,爰敕所司绘「职贡

  • 卷一百二十七·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卷一百二十七雍正十一年正月上谕十道初五日奉上谕川省为产米之乡历来听商贾贩运从长江而下以济邻省之用雍正九年廵抚宪德以川省米价稍昂又复碾办军糈奏请暂禁商贩赴楚此不过一时权宜之

  • 徐爱录·王守仁

      徐爱引言   先生于大学格物诸说,悉以旧本为正,盖先儒所谓误本者也。爱始闻而骇,既而疑,已而殚精竭思。参互错综,以质于先生,然后知先生之说,若水之寒,若火之热,断断乎百世以俟圣人而不惑者也。先生明睿天授,然和乐坦易,不

  • 在中日佛徒联谊会致词·太虚

    ──十七年一月在上海讲──频年尽力佛化,实感佛教有与各国联合共进之必要,而东西各国,惟日本能保存各国输入之佛学,又能融贯西洋哲学之所长。深望中、日两国,从事于佛化之共作,俾成为东方最高之文化。现在与玉居士等创办寰

  • 卷第八·佚名

    嘉兴大藏经 百痴禅师语录 百痴禅师语录卷第八 嗣法门人超宣等编 嘉兴金粟山广慧禅寺语录 岁旦上堂僧问岁朝文武分班立四相来朝事若何师云共唱太平歌进云恁么则风吹雉尾摇宫扇日照龙鳞识圣颜师云自是他分内事僧作礼

  • 阴丹内篇·佚名

    阴丹内篇,撰人不详。似出于宋元间。一卷,收入《正统道藏》太清部。此篇不足七百字,言阴丹秘诀,其丹法以采阴炼阳为纲要。所用药物为紫廷红铅、玉蜂琼浆、丹壶炎光,三物以斤两计之,文武火锻之。「以铅聚汞,以汞聚神,以神守形。

  • 读书管见·王充耘

    二卷。元王充耘 (1304-?)撰。充耘字耕野 (一说字与耕),江西吉水人。元统甲戌(1334) 以治《尚书》登二甲进士,授承务郎,同知永新州事。不久弃官,归家侍养老母、著书授传,潜心研究《尚书》。其所著述,除 《读书管见》之外,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