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近迭第七

庞子问鹖冠子曰:“圣人之道何先?”鹖冠子曰:“先人。”庞子曰:“人道何先?”鹖冠子曰:“先兵。”庞子曰:“何以舍天而先人乎?”鹖冠子曰:“天高而难知,有福不可请,有祸不可避,法天则戾。地广大深厚,多利而鲜威,法地则辱。时举错代,更无一,法时则贰。三者不可以立化树俗,故圣人弗法。”庞子曰:“阴阳何若?”鹖冠子曰:“神灵威明与天合,勾萌动作与地俱,阴阳寒暑与时至。三者圣人存则治,亡则乱,是故先人富则骄,贵则嬴。兵者百岁不一用,然不可一日忘也,是故人道先兵。”庞子曰:“先兵柰何?”鹖冠子曰:“兵者礼义忠信也。”庞子曰:“愿闻兵义。”鹖冠子曰:“失道故敢以贱逆贵,不义故敢以小侵大。”庞子曰:“用之柰何?”鹖冠子曰:“行枉则禁,反正则舍,是故不杀降人,主道所高,莫贵约束,得地失信,圣王弗据,倍言负约,各将有故。”庞子曰:“弟子闻之曰:地大者国实,民众者兵强,兵强者先得意于天下。今以所见合所不见,盖殆不然。今大国之兵,反诎而辞穷,禁不止令不行之故何也?”鹖冠子曰:“欲知来者察往,欲知古者察今。择人而用之者王,用人而择之者亡,逆节之所生,不肖侵贤命曰凌,百姓不敢言命曰胜。今者所问,子慎勿言。夫地大国富,民众兵强,曰足士有余力而不能以先得志于天下者,其君不贤而行骄溢也。不贤则不能无为而不可与致焉,骄则轻敌,轻敌则与所私谋其所不知为,使非其在力欲取胜于非其敌,不计终身之患,乐须臾之说。是故国君被过听之谤丑于天下,而谋臣负滥首之责于敌国。敌国乃责则却,却则说者羞其弱。万贱之直,不能挠一贵之曲。国被伸创,其发则战,战则是使元元之民往死,邪臣之失莿也。过生于上,罪死于下,雠既外结,诸侯畜其罪则,危覆社稷,世主慑惧寒心,孤立不伐。此人二国之难不解,君立不复悔曩邮过谋徙计易滥首不足盖以累重灭门残疾族。公谢天下以让敌国,不然则战道不绝国,创不息。大乎哉,夫弗知之害,悲乎哉,其祸之所极。此倚贵离道少人自有之咎也。是故师未发轫,而兵可迭也。今大国之君不闻先圣之道而易事,群臣无明佐之大数而有滑正之碎智,反义而行之,逆德以将之,兵诎而辞穷,令不行,禁不止,又奚足怪哉。”庞子曰:“何若滑正之智?”鹖冠子曰:“

法度无以□意为摸,圣人按数循法尚有不全,是故人不百其法者,不能为天下主。今无数而自因,无法而自备,循无上圣之检而断于己明,人事虽备,将尚何以复百己之身乎。主知不明,以贵为道,以意为法,牵时诳世,逜下蔽上,使事两乖,养非长失,以静为扰,以安为危,百姓家困,人怨祸孰大焉。若此者,北走之日,后知命亡。”庞子曰:“以人事百法柰何?”鹖冠子曰:“苍颉作法,书从甲子,成史李官,苍颉不道,然非苍颉文墨不起,纵法之载于图者,其于以喻心达意扬道之所谓,乃才居曼之十分一耳。故知百法者桀雄也,若隔无形,将然未有者知万人也。无万人之智者,智不能栖世学之上。”庞子曰:“得奉严教,受业有闲矣,退师谋言,弟子愈恐。”

猜你喜欢
  丧大记·戴圣
  为政第二·朱熹
  世范卷中·袁采
  第四章 小学院·梁启超
  儒志编原序·王开祖
  卷十四中·吴澄
  卷六下·吴澄
  卷六·胡广
  霸形第二十二·管仲
  书传会选卷二·刘三吾
  僖公·僖公二十三年·左丘明
  卷六·佚名
  续高僧传卷第第二十一下·道宣
  示法舫书(二通)·太虚
  金光明经忏悔灭罪传·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四·袁华

    ●钦定四库全书耕学斋诗集卷四(明)袁华 撰○古诗(五言)述怀赠锺安期我游钱唐时始识种云叟种云江夏姿意气倾牛斗小阁瞰重湖掩映柳州柳数过南阳君高居宅其右长身美丰标清庙列樽卣堂前两槐树薿薿叶硕茂清言坐竟日炊黍剪春韭

  • 卷191 ·佚名

    刘克庄 送陈霆之官连州 郡接湖南境,孤城若个边。 茆寮愁问宿,峡石善惊船。 官小无迎吏,诗工有续编。 古人高妙处,不过览山川。 刘克庄 送大渊宰安溪七言三首 御堦人看放班回,谁记乾淳旧事哉。

  • 卷十九·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古今禅藻集卷十九明释正勉释性同辑明【五言古诗】绀圃即事          真可卜居在野旷寂无尘俗想疎钟深夜闻六根泻清响昼读天竺书幽窗思忽晃犬吠桃花隂麦浪人来往最爱晩雨晴空林返照爽知希诗赠

  • 总目六·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总目六王涯【一卷】贾棱刘遵古李正封崔立之郭遵韦纾樊阳源许稷范传正豆卢荣邵偃柳道伦陈九流夏方庆【共一卷】陈羽【一卷】欧阳詹【一卷】柳宗元【四卷】刘禹锡【一之五】刘禹锡【六之十二】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十七·佚名

    .TRS_Editor P{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margin-bottom:1

  • 第八编 梁启超、孟森、吕思勉讲清史·王国维

    清代种族及世系八旗制度之源流明清之交中国思想界及其代表人物中西初期的交涉太平军成败及清之兴衰关系清朝的覆亡清代种族及世系三代以前,皆推本于黄帝,秦亦由伯益而来。封建之世,渊源有自,数典不忘其祖。其可信之成分,较

  • 卷七十二中·郝经

    钦定四库全书 续後汉书卷七十二中   元 郝经 撰 列传第六十九中 技术 魏 朱建平 周宣【马钧】 管辂 谨案朱建平传阙 周宣【谨案魏志字孔和乐安人也】为郡吏太守杨沛梦人曰八月一日曹公当

  • 六八五 军机大臣奏请将《赋汇题注》抄入全书并拟赏陈淦缎疋片·佚名

    六八五 军机大臣奏请将《赋汇题注》抄入全书并拟赏陈淦缎疋片乾隆四十五年三月十六日臣等遵旨将编修陈淦、伊父陈世侃所进编辑《赋汇题注》一书,详加阅看,尚属简当,应请旨交四库馆抄入全书。其书内讹错字画,卽交该馆校核

  • 卷二十二兵志二陆军·黄遵宪

    日本上古文官日臣,武官日连。有物部连者,世为宿祢,掌环列之尹,兼司刑官。后兵与刑分,有大伴连,统率元戎,警卫宫城。然此皆世官,未有官制。逮孝德朝,仿唐制设兵部省,始有专官。其在内禁近之兵,则有近卫府以领羽林军。古名为革叉负

  • 卷十一·彭百川

    <史部,杂史类,太平治迹统类钦定四库全书太平治迹统类卷十一宋 彭百川 撰嘉佑建储之议皇佑三年十一月乙亥朔戊寅保庆皇后崩始上起居饮食后必与之俱所以拥卫扶持恩意勤备性慈仁谦冲寡过帝尝召其妷永节永德见禁中欲受

  • 卷二十六·孙瑴

    钦定四库全书古微书卷二十六明 孙防 编论语摘辅象贲居子曰皆圣人也则皆可为帝若王孰使之辅哉摘也孰摘之象也荧惑之下为小儿太白之降为老人皆象也后世之谪星谪仙谪天女或世见或不世见也于圣贤羣辅録幸而得此焉谓纬书

  • 卷七十四·王与之

    <经部,礼类,周礼之属,周礼订义钦定四库全书周礼订义卷七十四   宋 王与之 撰防氏为量王昭禹曰栗之为果有坚栗难渝之意先王之为量使四方观之以为则万世守之以为法以立天下之信而无致渝焉所以名官谓之防氏【○郑锷

  • 卷三百三十九·佚名

    △初分巧便学品第五十五之三世尊,若菩萨摩诃萨为四念住尽故学是学一切智智不。为四正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等觉支八圣道支尽故学是学一切智智不。若菩萨摩诃萨为四念住离故学是学一切智智不。为四正断乃至八圣道支离故学

  • 人生之苦迫及其解脱·太虚

    ──十一年四月在黄陂木兰女学讲──吾人因何而讲究佛法耶?因吾人既已受得人身,常遇困苦拂逆之境,若欲解脱出离,则有讲求佛法之必要。此不但讲求佛法为然,凡吾人所云为动作,皆因解决现前困境而发动,如饥求食,寒求衣,住求房屋等

  • 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 第四卷·安慧

    大乘阿毗达磨杂集论 第四卷安慧菩萨糅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本事分中三法品第一之四云何不善。几是不善。为何义故观不善耶谓自性故相属故随逐故发起故第一义故生得故方便故现前供养故损害故引摄故所治故障

  • 定宇集·陈栎

    元代诗文别集。16卷,别集1卷。陈栎撰。《四库全书》曾据浙江鲍士恭家藏本编入别集类。主要版本有清康熙年间陈嘉基刻本。卷首有陈栎年表。卷1—2为序,卷3为跋,卷4为考、辨、论,卷5—6为说,卷7为问答,卷8为随录,卷9为传、行状

  • 上清化形隐景登升保仙上经·佚名

    《上清化形隐景登升保仙上经》,早期上清派经典,约出于南北朝,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此经又名《化形隐景登升保仙上经》,言存神隐形之法。其法以八节之日入室,存思北斗九星之神「九微帝君」及「九星帝君隐妃九阴」,默念

  • 小兄妹·张资平

    《小兄妹》 以悲苦、凄凉的笔墨叙述了一个穷教授的日常琐事:拮据度日、借债典当、感情麻木……这正是当时许多知识分子命运的真实写照。主人公的孤独无助和悲切辛酸能唤起许多读者的共鸣,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寂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