器经 译文注释
《器经·大器篇》
[原文] 器者,物也;物者,器之。天地有器,然后有生。气有则器,有器具气,器气一体。气盈则器实,气虚则器靡。
[译文] 器所包容的,是天地间所有的物质存在;一切物质存在,都是被器包容着的。天地有了容器之后,然后才产生了一切。物质和容器是相辅相存的,有了物质,因而才有容器,有了容器,物质才有可容纳的空间,器物和物质是统一的,是合二而一,是不能分开的。物质丰富,器物就显得充实饱满;物质薄弱,器物就萎靡虚弱。
[注释] 在天地宇宙这一层次上,物和器是统一的。物质是内容,器是容具;器是形式,物质是实际。天地宇宙,万事万物,器和物都是统一的。但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我们可以认识宇宙不同的性质,可以得到不同的感知。
[原文] 器形于宇,乃容万物;器形于宙,乃纳历史。天地既有,有则成器。
[译文] 器物表现为空间的形式,可以容纳万事万物;器物表现为时间的形式,可以容纳古往今来。自从有了宇宙,也就同时产生了器物。
[注释] 器物与物质是互为表里的关系,也是形式和内容的关系。器,无论在空间和时间的方向上,都具有无与伦与的包容性,宇宙有多大,器就有多大,宇宙有多久,器就能容多久。器与宇宙是共始终的。
[原文] 器有其始而不知其始,器有其终而不知其终。器纳乎有,有为器物。器物之纳,虚之实之。感之则实,不感则虚。虚之实之,实之虚之,虚实幻真。器纳乎虚实,器纳乎动静。玄天之器,有容乃大,是为大器。大器无形。
[译文] 器肯定是有产生之际的,但不为人知,器肯定会有死亡之际的,但不为人知。器容纳的是存在,存在就是器物。器所容纳的存在,可以是虚幻的,也可以是实体的。器容纳虚和实的存在形态,也容纳动和静的存在形态。宇宙最为高妙的器物,有无与伦比的容量,这是大器。大器是无边无形难以度量的。
[注释] 天地宇宙,包容了原子、粒子、中微子等实体性物质,也包容时间、场能、思想意识等虚玄类物质,包容静态的现实,也包容动态的变化,它包容一切存在。所以,天地博大,宇宙雅量,堪称大器。人心肚量,怎能相比。
《器经·器具篇》
[ 原文] 器者具也。混沌无器,是以无知。混沌具器,乃知百味。
[译文] 器物,是工具啊!混沌没有五官,所以他没有知识感觉。混沌一有了口耳眼鼻舌这些器官之后,就能体知世间百味了。
[注释] 器物对于人而言,似乎利弊并存啊!没有五官,一无所知;有了五官,酸甜苦辣都要承受。
[原文] 牡有器,思宣氵㸒,牝有器,承嗣遗。花木根器,汲汲而吮,齿舌之器,嗷嗷而嚼。手成器,则有力,足成器,思远行。心之器,在得,在遗,在为天地主,是为人欲。
[译文] 雄性生物因为有阳性器官的发育,所以有性欲的需要;雌性生物因为有子宫那样的器物,所以就有传承生殖的功能。花草树木长有根,所以能汲取水分;动物长有牙齿和舌头,所以能咀嚼食物。人长有手这种器官,所以借手来发力;人有脚这种器物,所以有行走四方的欲望。人心这个器物,有占有欲,有遗传后世之欲,有成为天地主人之欲,这就是人欲。
[注释] 天地万物,具有了什么性质,就会把自己的性质尽力发挥出来。人长了手,就会用手去抓捕;人长了脚,就会用脚去行动。抓捕和行动是手脚的功能,从某种角度看,也可说是手脚的欲望。最奇特的是人心这个器官,它的欲望就是占有万物、占有天地、占有其他人,并且传之后代。
[原文] 图腾民之器,体者魂之器,色为女之器。国有利兵,乃思征伐;社有嘉德,乃成礼仪。民器,神器之。魂器,体器之。女器,色器之。兵器器国,礼器器社。器之反也!
[译文] 图腾这个器物,是人民借以凝聚和生存的工具;身体这个器物,是灵魂赖以寄托的工具。美色是女性生存的利器。国家有强大的军队,就会选择武力征伐;社会有良好的道德,礼义就会慰成风气。图腾是人民的器物,可成了神的图腾会反过来将人民当作工具。身体是灵魂的器物,可身体有时也会反过来折磨和控制灵魂。美色是女性的器物,可美色也给女性带来灾祸。武力太过强盛,就会控制国家,礼义过于强盛,就会奴役社会。这是器的反作用啊!
[注释] 本篇是站在中层次来分析器物,论器物的工具性。人民有了图腾这个器物,就期待利用图腾的凝聚力来维护和获得利益,灵魂有了身体这个器物,就企望通过身体感官来实现灵魂知觉的满足。可是相反,图腾反过来也利用和控制了人民,身体反过来也奴役灵魂并让灵魂痛苦,国家机器成为让人民深受其害的强力,礼教成为束缚人们精神的枷锁,这种状况真是始料不及的啊!器人者被人器,这真是器的反讽!
[原文] 伪言为器,虽真刃而器倾。真言为器,虽不利而器直。
[译文] 假话假证据也可以当工具来使用,虽然可以很锋利地达到目的,可这样的工具是邪恶的。真实的证据虽然不锋利,但理直气壮,永远经得起检验。
[注释] 这是器物作为工具使用的道德标准。对于功利的使用者而言,他更在乎器物的工具性,更注重工具是否合用,是否顺手,它才不管是否正义和是否被历史唾骂。
《器经·器倾篇》
[原文] 器张焉,器倾焉,器不足焉,皆病器也。
[译文] 器物张扬外泄,器物东歪西倒,器物虚弱不盈,这都是不正常的状态啊。
[注释] 器物内在的物质不平和,可以表现在器的表面上;换言之,器物外在表现的乖戾,必须说明其内在的波澜。
[原文] 君子之器不束不溢,小人之器乖张强直。
[译文] 君子的器宇不偏不倚,是端端正正的;小人的器宇则乖戾固执,强人所难。
[注释] 君子小人,器宇不同,究其原因,有其根由也必有相应的结果。
[原文] 和器为政,邪器为戾;器正显德,斜器多乖。繁盛之世,暴残之秋,非和器也。
[译文] 和谐的器宇可以为政,邪恶的器量则行为乖戾。器宇端正就会显示出德性,器宇不正其言行则多乖戾。所谓鲜花似锦的盛世,以及残暴的末世,都不是气态平和的理想社会啊!
[注释] 和气生财,和气谐家,和气才有良政。盛世掩盖了危机,末世暴露出危机,这都不是好的社会形态。孤子的理想社会是没有大起大落的平常世界。
[原文] 性性者,泛性也,性情者,泛情也,性谋则寸寸为谋,性德者则辞行皆为规矩也。
[译文] 生性喜欢性色的人,凡事以性色为念;生性以情为钟的人,对万物都钟情于心;生性喜欢谋略的,分分寸寸都在谋算;生性以德行自爱的人,言行举止都符合道德的规矩啊!
[注释] 根器如何,行为各不相同;喜好什么,表现人人各异。根器也是各人修练出来的呀。
[原文] 器不拘则溢,器不放则淤。大器之倾,在思,在怂,在多智。
[译文] 器如果不约束,就会泛滥狂浪;器如果不放松,就会淤塞灰暗。器的倾覆,是由于思谋,由于怂恿,由于过多的智力。
[注释] 保持器的端正是需要在约束和放松之间掌握分寸的。太多约束,过于放纵,都不行。现代社会,人们对思想的滥用,对智力欲望的放怂,都会造成器宇的倾斜和道德的偏离,从而造成人欲横流、物欲至上的局面。
《器经·守器篇》
[原文] 器张弗张,在天由道,在内由心。器者气也,气和则器和,气促则器倾。中庸之气,中庸之器哉。
[译文] 器是否泛滥倾斜,在外是由宇宙之道决定的,在内是由人的思想决定的。器的本质是物质的气啊,气态平和,器的表现就平和,气态冲动,器就倾斜。气态中庸,器物就中庸啊!
[注释] 人器与天器之不同,就在于人的思想能左右自己的器度,能令器度变窄变得狭隘,也能令器度变成宽阔无边。
[原文] 桀纣不守,致有林池之欲祸;幽王不拘,致有倾城之乐灾。
[译文] 桀王和纣王不守器之本份,致使产生酒林肉池之欲,并因而造成倾覆之祸;周幽王对器不加约束,致使氵㸒贪之念冲昏头脑,为倾城倾国之笑而惹倾城倾国之灾。
[注释] 器度如何,能令国兴国破,人民疾苦,社稷安危。
[原文] 人器有德,人和伦常。社器有德,族谐国安。灵器有德,则天伦如仪。器无德,人怨族乱国沸天地失道也。子曰:德致中庸,平器气,安器者,必德也!天地之德,生乎本性。人灵之德,生乎反省也。
[译文] 人如果有德的话,则家道和美天伦常乐。国家统治者有德的话,则族群人民相处和谐国家安定。生灵如果有德的话,则天道在星辰在轨道上相安无事。可以如果器物无德,就会出现人民怨恨族群纷争国家沸腾宇宙混乱的局面。孤子说:德能致以中庸,平和器物的气态;能安定器物的,只有德啊!宇宙的德性,是物质与生俱来的,可有思想的动物的德性,却必须通过反省才能获得。
[注释] 战国百家之言,多有道德之论。《器经》此处,也有涉及。气态决定器度,器度决定行为。宇宙自有德性之道,而人要有德性,却只有反省再三。
[原文] 人无常态,器无常规。弃而归德,人也;变而归轨,器也!天人多变,而器能守中,变致不变也!恒不变者,变哉!
[译文] 人的思想是没有常态的,器也并非时刻处于平和状态。抛弃乖戾的思想而以德为依归,这是人所能做到的。通过不断的变化调整回归到平和的状态,器是这样来回归的。宇宙和人性都是多变的事物,而天地大器能够守住中和,是通过以变化来达到不变的目的的呀!永远不变的,是变化啊!
[注释]天地冥冥之中,对器有一个潜在的强制力,通过人的自省,通过人与人的矛盾制约,通过宇宙万物的生生相克,来达到宇宙大器的和谐和中庸。所以就,器是变化的,可又是不变的。器的变化,是为了达到不变的目的。
猜你喜欢 表记·戴圣 备突第六十一·墨子 卷十二 事谱十一(上)·孙星衍 論語全解卷六·陈祥道 卷一百二十六 释氏·黎靖德 自强不息的楷模·孔子 不自夸,不居功·孔子 第七章 14·辜鸿铭 卷五十二·程川 自序·洪咨夔 卷四百一十六·佚名 品第十六·佚名 卷上·佚名 十二门论品目·龙树 宗镜录卷第六十二·延寿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