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六

钦定四库全书

格物通卷十六     明 湛若水 撰

畏民上

易屯象曰以贵下贱大得民也

臣若水通曰阳为贵隂为贱初九当屯难之时以阳而来居隂下为以贵下贱之象如是则羣隂归从之以济屯难故有大得民之象书曰民可近不可下君下视其民而不恤民斯逺矣以贵下贱近民之谓也故上爱民如子则民亦爱之如父母矣非畏民之君其能然乎

虞书大禹谟帝曰可爱非君可畏非民众非元后何戴后非众防与守邦钦哉慎乃有位敬修其可愿四海困穷天禄永终

臣若水通曰此乃帝舜命大禹之言元后大君也钦敬慎谨也可愿谓人心所可愿欲之事谓善也终絶也舜言可爱非君乎可畏非民乎众非君则何所奉戴是君诚可爱也君非民则谁与守邦是民尤可畏也其可以不敬乎人君当谨其所居之地敬修其所可愿欲者茍有一毫之不善生于心害于政则民不得其所者多矣四海之民不得其所至于困穷则君之天禄一絶而不复续岂不深可畏哉此又极言安危存亡之戒以深警之虽知其功德之盛必不至此然犹欲其战战兢兢无敢逸豫而谨之于毫厘之间此其所以为圣人之心也夫君之与民义虽相须而民尤为重不可不畏也人君知其可畏则能保其可爱否则可爱者不足恃矣夫禹以大圣帝舜所以戒之者如此况后世之君其可恃尊位以忽民哉

虞书臯陶谟天聪明自我民聪明天明畏自我民明威达于上下敬哉有土

臣若水通曰此臯陶陈谟于舜欲其敬民也威古文作畏明者显其善畏者威其恶上天也下民也敬者心无所慢也有土有民社者谓人君也臯陶言所谓天之聪明者非别有他视听也即民之视听便是天之聪明所谓天之明畏者非别有他好恶也即民之好恶便是天之明畏所以然者盖由天人同气上下一理通达流行更不分别故记亦曰人者天地之心民心所存即天心之所在故忽乎民即慢乎天也民若可忽也天顾可慢乎有天下民社之寄者可不知所以敬乎民而敬乎天哉我朝戒石之词曰下民易虐上天难欺盖亦有见于此矣伏愿圣明体臯陶之言鉴祖宗之戒敬畏小民以承天心幸甚

夏书五子之歌皇祖有训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宁

臣若水通曰此五子述禹之训也皇大也君之与民以势而言则尊卑殊分以情而言则一体相须故势踈则离离则下情亲则合合则近言其可亲而不可踈之也且民者国之本本固而后国安其可以下之乎夫惟其势之不侔故难亲而易踈惟其情之相须故可亲而不可踈亲则民心归归则共戴而为人主踈则民心离离则孤立而为匹夫矣故曰民惟邦本譬如草木必先有根而后有榦而后有枝叶诗曰颠沛之掲枝叶未有害本实先拨殷鉴不逺在夏后之世此之谓也周书曰畏于民嵓为人主者可不存畏民之心乎

夏书五子之歌予视天下愚夫愚妇一能胜予一人三失怨岂在明不见是图予临兆民凛乎若朽索之驭六马为人上者奈何不敬

臣若水通曰此亦五子歌以警太康之语予五子自称以寓警太康一能胜予者谓君失人心则为独夫独夫则愚夫愚妇皆可以胜我也三失者言所失者众也怨岂在明不见是图者民心怨背岂待其彰著而后知之当于事几未形之时而图之也朽腐也朽索易絶六马易惊以朽索而驭六马以喻其民心之难收为可畏之甚也愚夫愚妇人君孰不以为可防也然得其心则得天下失其心则失天下故黎民咸贰太康之所以失位也一能胜予之言岂不可验且民心之怨其上敢怒而不敢言岂待其昭著而后知之能于事几未形之时图之则能销其变乱于未然若其已成则噬脐何及虽悔何追君人者可不敬畏之哉五子此言最为迫切哀痛万世君人者所宜深玩猛省也

商书太甲民非后罔克胥匡以生后非民罔以辟四方臣若水通曰此伊尹告太甲之言也后君也胥匡相正也辟君也言民非君则强凌弱众暴寡不能相正以生君非民则孤立于上谁与为君者言民固不可无君而君又不可无民君民一体相须如此为人君者可以不敬其民乎

商书太甲民罔常懐懐于有仁

臣若水通曰此亦伊尹告太甲之言也言民顺之则向逆之则背何有常懐惟有仁者则懐之盖仁者心之生理与物同体痛痒相闗得乎民心故民懐之自有不期然而然者矣为人君者可不体仁以懐天下之民哉

周书泰誓天矜于民民之所欲天必从之

臣若水通曰此武王誓师之言也矜怜也言天矜怜于民凡民有所欲天必从之如民好善天则福其善民恶淫天则祸其淫故民欲亡纣则天意去商也必矣是故明君不畏方张之强敌而畏大可见之民心民心即天地之心也其可忽乎

周书康诰恫瘝乃身敬哉天畏棐忱民情大可见小人难保徃尽乃心无康好逸豫乃其乂民

臣若水通曰此武王告康叔之言最切于君道夫人主不爱其民皆由视民与吾身有形骸之隔故痛痒不相闗茍能视民之不安如疾痛之在乃身则将无所不用其爱矣此大君宗子之责圣人一体之仁诚不可以不敬也又言天命虽甚可畏然诚则辅之民情虽大可见而小民防为难保若如恫瘝乃身则诚矣将见难保之民可保而可畏之天命亦辅之矣尽心云者如上文恫瘝乃身至诚恻怛而无一毫虚假之谓自安则不便于民好逸豫则有妨于政凡此皆不能尽心故又继之曰无康好逸豫为人君者先戒逸豫然后能尽心能尽心然后能视民如伤能视民如伤然后能保难保之民而天命归之矣可不加之意乎

诗唐风扬之水我闻有命不敢以告人

臣若水通曰此诗见民情之向背不常可畏也桓叔将以倾人作诗兴起扬之水而言我亦闻其有命而不敢以告人也何哉盖以微弱而沃盛强人不克胥匡以生故欲叛而归之闻其命而不敢以告者为之隐也为之隐者欲其事之必成也呜呼人情至此亦甚可畏矣以此观之人主有国家者茍不能及时修德强仁以庇其人民惟昏淫自肆徒以奄奄之气而欲繋将散之人心不亦危哉故叛者固国人之罪而不能强于自治以致国人之叛者侯亦不得辞其责矣此为君者之所宜鉴也

商颂殷武天命降监下民有严不僣不滥不敢怠遑命于下国封建厥福

臣若水通曰此诗颂髙宗之徳能畏民以受福也书曰天明畏自我民明威民之所以可畏者以其心也君之所以畏民者亦以同此心也五子之歌曰予临兆民凛乎若朽索之御六马为人上者奈何弗敬此诗言上天监视于下非有耳目好恶也盖以民心即天心下民则甚可严畏也故髙宗则不僣不滥不敢怠遑盖以民虽至愚心与天通吾赏或僣是喜违于民也吾刑或滥是怒违于民也吾怠遑自恣是欲违于民也违民心者民心亦违之民心违之即天命违之矣髙宗畏民之心如此即所以畏天也故天命于下国而大建其福天人交相与也髙宗畏民而受福如此则后之人主忽民自尊恣其喜怒妄行赏罚民将叛之而天祸至矣古之圣君不敢侮鳏寡虐无告岂非畏天命邪

春秋庄公八年秋师还

臣若水通曰甚哉庄公之弃其民也庄公八年春帅师以次郎夏及齐以围郕厯三时而秋始还焉夫民吾赤子也驱之于锋刃之间固以置之死地矣又乆之以困苦是自戕其赤子也可谓仁乎民防常懐懐于有仁使三军懐不仁之怨则赤子皆敌国也一念向背之间尔可畏非民乎民可畏而不畏甚矣庄公之不仁也

僖公二年冬十月不三年春王正月不夏四月不

  臣若水通曰诗称僖公俭以足用寛以爱民务农重谷则诚贤君也其有志乎民审矣谷梁子曰不者勤也每时而一书闵也闵者有志于民者也夫国以民为天民以食为天知天之天者昌不知天之天者亡僖公忧民之忧惟惧民之失其所天君不能以独存也谓非有爱民之心者能之乎

礼记缁衣子曰大人溺于民夫民闭于人而有鄙心可敬不可慢易以溺人故君子不可以不慎也

臣若水通曰人与天对天则理人则欲也闭于人者闭塞于人欲也鄙心者鄙陋之心也虽闭而鄙然至愚而神也故可以诚敬感以血气用事也故不可以慢易治君慢而纵欲而无敬爱之心斯乱亡继之矣故曰易以溺人也夫君犹舟也民犹水也水能载舟亦能溺舟故水可畏也民尤可畏也古之君子所以顾畏于民嵒者其以兹哉

缁衣曰民以君为心君以民为体心庄则体舒心肃则容敬心好之身必安之君好之民必欲之心以体全亦以体伤君以民存亦以民亡

臣若水通曰宇宙一气也君民一体也故君为心民为体心与体一也心庄以肃则容体舒且敬矣不容间也故志之所至气必至焉君之所好民必从焉心之全非自全也体全故也心之伤非自伤也体伤故也君之存亡以民心之存亡也一体而已矣知其体一所以仁也仁则民安而君安矣

论语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

臣若水通曰夫敬徳之聚也敬则合内外该心事通众寡物我两尽者也言约而义博齐家治国平天下尽之矣故安人安百姓不越乎修己以敬之一言而尽之尔子思曰君子笃防而天下平其亦有得于此乎此有人民百姓之寄者之所当知也

孟子曰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臣若水通曰恒人之情莫不以君为贵民为轻也殊不知社稷所以为民也君之所以为君者以有民也故无民斯无君矣无君斯无社稷矣战国之君率禽兽而食人肉至于争城争地则糜烂其民而不恤焉非惟有害于同体之仁其于固本寜邦之计亦踈矣孟子之言虽为当时发实为万世居民社之寄者告也

格物通卷十六

猜你喜欢
  第七章 恤贫院·梁启超
  读书劄记卷八·徐问
  礼记集説卷一·陈澔
  卷九·朱鹤龄
  卷三十五·秦蕙田
  卷四十·王天与
  卷七·杨复
  卷十一·乾隆
  释道家精神义·钱穆
  第十一章 "无"的用处·林语堂
  定公·定公元年·左丘明
  内则·姚际恒
  卷一百一十二(失译附秦录勘同编入)·佚名
  建中靖国续灯录卷第十六[宋铭]·惟白
  佛为年少比丘说正事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三百七十四·曹学佺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三百七十四 明 曹学佺 编 明诗次集八 王阜 题郑公望南湖草堂 东风握手龙溪上三珠树下频来往北院红荆醉里看南湖碧草吟边长羡君洒落才且奇向来羣从总能诗雁行彩袖迎春早熊胆青灯觉曙迟

  • 石田诗选巻八·沈周

    (明)沈周 撰○图像屈原像逐迹遑遑楚水长重华虽逺未能忘鲁无君子斯当取殷有仁人莫救亡鱼腹何胜载忧怨鳯笯终不蔽文章忠贞那得消磨尽兰芷千年只自芳题严子陵像闻道先生裹足时曽无一语荅相知后来亦有同衾者再四能歌抱蔓诗

  • 卷四十·谷应泰

      ○兴复哈密宪宗成化九年秋九月,土鲁番速檀阿力王入哈密,掠王母并金印去。哈密,汉西域、唐伊州地也。汉武帝置酒泉、张掖、炖煌三郡,   即令甘、凉、肃之境。又出玉门关通西域,置都护及戊巳校尉,以断单于右臂,则今之哈

  • 卷一·庞元英

      元丰壬戌五月朔,上御文德殿视朝,仗卫如式。既退,三省已下职事官各厘新务,盖一时之荣遇也。  初三日,诏曰:「先王以道在天下,列而为事,陈而为法。人各有分然后安,官各有守然后治。三代以降,累世相仍,寖迷本原,遂乱名实。余斯

  • 东汉会要卷六·徐天麟

    礼四【嘉礼】行幸光武中元元年行幸长安【纪书行幸不一畧举为例】肃宗元和三年行东巡狩【东平王传】臣天麟按前书文纪注云天子车驾所至臣民以为侥幸此但释幸之义而未尝释行之义也葢两汉谓天子乗舆为行故髙纪云行如雒阳

  • 提要·陈景云

    【臣】等谨案通鉴胡注举正一巻国朝陈景云撰景云字少章常熟人寄籍为吴江县学生是书举正胡三省通鉴音注之误凡六十三条而所正地理居多颇为精核然如周赧王五十七年大梁夷门监者注以夷门为大梁北门不知史记信陵君本作东

  • 卷之六十五·佚名

      顺治九年。壬辰。五月。辛未朔。遣刑部侍郎伊尔都齐、学士蒋赫德等、赍敕慰问朝鲜国王。敕曰。朕惟左道恒致煽愚。诅咒事属妄诞。然而奸宄之徒、每每借此以启乱端。若禁戢不早、必受其祸。乃从古已然之明鉴也。

  • 第十五卷宋(二)·缪荃孙

    神宗熙宁元年四月,吴中复知江宁府。时属部邮兵苦巡辖者苛刻,辄共拘缚鞭之,乃狱具其不应死,中复以便宜戮其首,余悉配流,奏著于令。是岁,徐绶知扬州。二年五月癸未,钱公辅知江宁府。六月,薛向除江、淮等路发运使。九月丙子,淮南行

  • 刘文静传·欧阳修

    刘文静字肇仁,他自称远祖是彭城人,而世代居住于京兆府武功县。其父刘韶,任隋官时战死,赠予仪同三司之爵。刘文静因是死难官员之子,承袭其父仪同三司之爵。他为人倜傥而有权谋。大业末年,担任晋阳县令,和晋阳宫监裴寂相友善。

  • 刘挚传·脱脱

    刘挚字莘老,永静东光人。小时候,父亲刘居正教他读书,早晚一点都不间断。有人认为:“您只有一个儿子,难道不能稍稍放宽吗?”居正说“:正是因为只有一个儿子,不可以放纵他。”刘挚十岁时父亲去世,由外祖父家抚养,就学于东平,因而定

  • 卷二百四十二·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二百四十二人物志一百二十二列女传二觉罗列女传觉罗噶布喇之妻满代【顺治十七年   旌表】骑都尉觉罗伊萨哈之妻隋赫晋【康熙十八年旌表】二等护卫觉罗穆格善之妻戴佳氏【康熙二十年旌表

  • 卷二十四·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万寿盛典初集卷二十四恩赉二【加恩外藩一】康熙五十一年十月初六日上允蒙古内五十旗王以下台吉他布囊以上於五十二年诣阙朝贺仍诏厚其资粮以示柔远至意康熙五十一年九月二十日理藩院题为内五十旗王以下台

  • 春秋正旨·高拱

    或问孟子云春秋天子之事也是故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胡氏曰仲尼作春秋以寓王法惇典庸礼命徳讨罪其大要皆天子之事也知孔子者谓此书之作遏人欲于横流存天理于既灭为后世虑至深逺也罪孔子者以谓无其位

  • 卷七·杨于庭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质疑卷七明 杨于庭 撰宣公陈杀其大夫?冶左氏曰孔子曰诗云民之多辟无自立辟其?冶之谓乎余曰是非孔子之言也非之非者也胡氏曰冶虽効忠其犹在宋子哀鲁叔肸之後乎方诸比干自靖自献于先王则未可同日语也

  • 卷十四上·王天与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纂传卷十四上   元 王天与 撰盘庚上第九        商书盘庚五迁将治亳殷民咨胥怨作盘庚三篇【汉孔氏曰自汤至盘庚凡五迁都盘庚治亳殷唐孔氏曰郑云盘庚汤十世孙祖乙之曽孙商本纪云祖乙崩

  • 总目卷第四·智旭

    阅藏知津总目卷第四 北天目沙门释智旭编次 第三论藏 二分一大乘论二小乘论 一大乘论 又三一释经论二宗经论三诸论释 一释经论 又二一西土二此土 一西土大乘释经论十住毗婆沙论(十五卷) (南志满北规仁)十地经论(十二

  • 玉洞大神丹砂真要诀·张果

    玉洞大神丹砂真要诀,原题唐姑射山人张果纂。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众术类。此书分十七品,言外丹方术要诀。其中前十四品皆为抄袭唐人陈少微《大洞炼真宝经修伏灵砂妙诀》、《大洞炼真宝经九还金丹妙诀》,文字略有

  • 三家诗拾遗·范家相

    清范家相撰 汉代传诗者四家。《隋书·经籍志》称齐诗亡于魏,鲁诗亡于西晋,唯韩诗存。宋修《太平御览》多引韩诗,《崇文总目》亦著录。刘安世、晁说之尚时时述其遗说。而南渡儒者,不复论及。知亡于政和建炎间。自郑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