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平书订卷十二 河淮第八

平书曰:南方之水利不必言矣,北方苟如吾制田之法,沟洫开、陂塘作、水道通,亦不必言矣。所虑者河淮耳。河自宋南徙,吞淮入海,近代迁徙无恒,为患日甚。然河虽为患,而淮无恙也,今则河淮交横,上以阻漕,下以病民,岁糜金钱数百万,而终不得其理。其故何哉?固在任不得其人,治不得其法,而其本盖由于意在通漕、不在治水,有虽拂其性而不顾者。故治之之道,先在罢漕。漕可罢乎?都若定于天中,贡道可四面而达,不必借于今日之漕。即不然,而北方水利既兴,收获多,亦无借于今日之漕。再不然,而或招商、或海运[今天津岁有海船,自福建贩货直达无失。则海运何不可行],无不可办,亦无借于今日之漕,罢之无不可也。漕罢而后可以因其势,因其势而后可以施其功。河之所以为患者,以多沙淤,而治之者率筑堤以防于地之上,势迅悍而不流,壅则横决四出,屡塞屡决,无怪也。淮之所以为患者,以河夺清口而入漕,致清口淤而淮不能出[清口乃淮黄夹会之处],淮不能出则洪泽湖涨,溢于宝应高邮诸湖[洪泽湖,淮之所汇,淮安在其东四十里。高家堰,其东堤也。迤东而南,则翟家坝、周家闸诸处,与高宝湖相邻],遂决漕堤而下[漕与高宝河不过一堤之隔],亦无怪也。夫淮曩不为漕病者,以河未尝病淮,而淮之力且足以刷黄耳。今淮既为河所病,河不得淮之力以相刷,而益为淮之病,则淮焉得不因河之病而亦以之病漕哉?吾见近代治河之臣,惟祖崇伯湮水之术。而儒者治河之议,率不出贾让上中二策之言。夫湮水之害,固人所共见,而让策之在今日,亦不过为空言。何也?让所谓决黎阳遮害亭,放河使北入海者。欲其循故道以入海耳,非听其横流而莫为之制也。今既趋于东南平坦之地,去故道数千里,岂徒空其地以予之,使之泛滥无束而遂能之者乎?多穿漕、渠以分杀其势,似矣,乃每开一支河,未有不旋开旋塞者,岂得如禹之播为九河而万世永赖者乎?然则所谓因其势以施其功者将何在?孟子曰:禹之治水,水之道也,顺其性而已矣。顺其性非纵之也,利导之而已矣。请言治淮,淮既不得北出清口,则洪泽不得不东南曳于高邮湖[高邮水之所归,故不及他],高邮湖不能受,不得不东溃漕堤而泄于下河;乃海口不开,而下河无所归,不得不旁溢而为高、宝、兴、盐数邑之患,是淮之将趋东南以入海,而不复由故道者,其势矣。然清口不与河通,将无以济运也,则不得不挽之使北;挽之使北,不得不塞翟坝、周闸,趋高邮之路,乃水大而清口不能出[近日清口虽浚而淮亦不能出者,以三十年前河决归仁堤,入洪泽,年余未塞,致湖身淤垫不能蓄水,故水大而清口难泄],又不得不放之以除高堰之危[高堰倾则淮安没]。于戏,朝塞夕决,顾此失彼,曾无终日之计,皇皇焉苟幸济岁一之运,以延一日之命,而将来惟听诸天,民患将何极耶!若漕运既罢,竟塞清口不与河通,而悉开海口[海滨有范公堤,南北亘三百里,宋范仲淹筑以捍海潮者。处处有水门,门向内闭,潮来则闭以障潮水,潮退则开以放河水。民甚便之。近则水门塞,故无海口],使下河有所归,而因下浚之以为渠,因高筑堰以为防[不拘广狭,但因高为岸,而水可行于地中],竟引高邮湖水使东入海,尽开翟坝周闸使入高邮湖,因其势而导之,淮安流而得其所[水有所归,自不横溢,而湖堤可保无虞]。淮既得其所,则淮扬之间皆沃壤矣,于是治河。夫禹之治河,所以千数百年无患者,全在播为九河,同为逆河入于海也。天下之水莫大于河,然由积石而龙门,由龙门以至大伾,施功犹易,何也?以有高山大陵束其外也。自大伾而北皆平陆矣,其受水又十倍于上流矣,禹乃播之为九,以分其势。势分矣,又恐其漫散无所束,复合之为一,使同入海。分之而其势分,合之而其力又合,上下俱合而中则分,既无难制之忧,又势均络贯,无此通彼塞之患。于戏至矣,非圣人而能若是乎!自齐桓公塞八河以擅地利,不百年,遂有砱砾之决,则九河之利,不待智者而后明,而后人可知所从事矣。若北方之水利既兴,上流之水将减其半,而下流则复九河之制,测量高下,度近海河决必趋之地,开河道十数,有旧渠可因者因之,约长百里,而首尾合为一者,则宽十数里,约占地三十余里,河面宽二里许,深数丈,俱如一。积土两岸以增其高,每道相去可三里[凡开河须从两旁开至中,由浅而深,深至中如丈数而止。土可尽积之两岸,若从中开则不便矣。又应自下流节节开而上,则雨潦无碍。若自上而下亦不便。○陆世仪曰:开河莫要于算方。盖起土方一丈谓之一丈,该土一千尺。古法一置二挑,该十五人一日之力。即远近高下少有不齐,以此为准。算定河开若干丈,面若干丈,深若干丈,底若干丈,共计若干方,应若干人挑若干日。又曰:开河若从平陆施功,可用四五牛以犂起土,以筐车运土,殊有力。又曰:量河须用三亶,二分两傍之长,一定中心之阔]。既成,乃塞河下流,决之使入。一入于此,河由地中行矣,势同禹之旧绩,而永无滑决矣。上流尚有借堤以为固者,亦用此法,别开一渠,决使由之,而无不由地中行矣[每年疏浚,用混江龙铁埽帚之类]。水利兴,河淮治,地平天成不再见乎!然此功殊不易也,必在上者有定识、有定力,在下者无顾忌、无阻挠,以十年为期,而即捐以十年修筑之费,然后功可望其成耳。顾此与田制诸议,皆运气所关,岂人之所能为哉!存此说也,俟之而已。 

黄河自关中而东合泾渭漆沮汾沁伊洛瀍涧诸川,数千里之水,夏秋霖潦浩瀚无极,而谓水利既兴,上流之水将减其半,恐未必也。况自古北方水利,如泾洛漳滏诸水,无用黄河者。惟郭守敬曾言自孟州西开引少分一渠,径由新旧孟州中间,顺河古岸下至温县南,复入大河,而他无闻。盖河水泥沙强半,壅渠塞苗,难以成功,故古人不敢轻用也。

从来论治河者皆主分,惟潘季驯主合。其言曰:河流分则水力小而沙停,故易淤。河流合则水力猛而沙行,故不泛。此亦身亲阅历之言也。况禹之九河分水,原在北方,今仿之南方,则土性地势可行与否,未可猝定。万一重费开凿,河成而水不就,即就而旋填塞,不徒劳乎?且后世每开支河,旋开旋淤,不能如禹之播为九河。平书亦自言矣。今宜先审地利,遣知水势者相其原隰,若趋下顺利,可开八九,则如平书所言开之,而岁设常夫若干名浚之,使分流势弱者亦不得停沙,上也。如其地势不可支分,则仿季驯遥堤缕堤之制,河身欲宽,堤岸欲固,而堤之外复两旁各留一河身之宽为间地,而更筑堤其外,其河身则岁用利器浚之,务使深通下海之云梯关;淤苇皆剔,务使阔敞。夫漕不牵逆,淮复别流,则河无所扰。如此,亦可以奏安澜矣。次也。

海运必宜复,不惟通漕,兼可于其中习水战,以防海寇也。 

猜你喜欢
  牧民第一·管仲
  外篇任贤第八·汪晫
  答周道通书·王守仁
  卷二·李世民
  先进第十一·智旭
  卷三·杨简
  卷十一·余萧客
  春秋輯傳卷九·王樵
  春秋诸国统纪后序·齐履谦
  卷六十七·胡广
  卷一百七(东晋天竺居士竺难提译)·佚名
  集一切法品第二之一·佚名
  卷九·赞宁
  不退地祥瑞品第十七·佚名
  贤劫经卷第三·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吴殳

      问曰:“五言古诗如何?”答曰:“此体之名,失实久矣!汉固有高澹、浓诡二种诗,皆入歌喉,皆在乐府。乐府乃武帝所立官署之名。《古诗十九首》,谓是古不知何人所作之诗,亦在乐府中。故乐府之‘青青河畔草&r

  • ◆廉访月鲁不花(芝轩集)·顾嗣立

    月鲁不花,字彦明,号芝轩,蒙古逊都思氏。登元统元年进士第,时龙仁夫为主文,先一夕梦月中有花,及榜发,魁右榜者为月鲁不花,果与梦合。历任吏部尚书、大都路达鲁花赤。拜江南行台中丞,除山西廉访,浮海遇倭贼,不屈遇害。赠辽阳等处行

  • 卷三·郭知达

    钦定四库全书九家集注杜诗卷三   宋 郭知达 编古诗述懐【此以下自贼中窜归凤翔作旧注晋籍尝作咏懐诗八十余篇为世所重】去年潼闗破妻子膈絶久【天寳十五年安防山僣号贼犯潼闗哥舒翰军败退为其帐下执之降贼闗门不

  • 卷二百三十一·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二百三十一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安晚堂诗集郑清之谢虚斋和诗闗心穑事恐春迟暂许花风入绣旗翠浪半天岐麦咏玉簮数筯刈蒌诗【兄山谷过土山塞诗】野亭寄韵追唐什【严郑公有寄题野亭见

  • 卷之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方略馆总裁武英殿大学士军机大臣镶蓝旗满洲都统管理吏部事务户部三库事务加七级军功加五级随带加七级纪录三十次臣宝鋆蒙古总裁官

  • 第三四九保结状道光二十二年十二月十九日一二二○三--七·佚名

    生员陈锡福等,保结刘振德为吞霄总理具保结状,治下生员陈锡福、监生古松荣、总理梁妈成、街耆古开盛、林石禄、庄耆周阿东、李友生、铺户振利号、广发号、同今当大老爷台前,结得刘振德一名,为人诚实,公

  • 评鉴阐要卷八·乾隆

    宋神宗邵雍散步天津桥上闻杜鹃声因言天下将治地气自北而南将乱自南而北注史防所纪宰臣北人南人皆互有贤否岂独一王安石古称立贤无方顾所以用之耳至地气北南迁移谓有闗治乱尤不足信果如所云未闻郅治之世南方皆坚氷沍寒

  • 卷三十二学术志一·黄遵宪

    外史氏日:余观周秦间儒者动辄日墨,日儒墨,以昌黎大儒推尊孟氏,谓不在禹下,而亦有"孔必用墨,墨必用孔"之言。窃意墨子之说,必有以鼓动天下之人使之尊信者。今观于泰西之教而乃知之矣。余考泰西之学,其源盖出于墨子。其谓"人人

  • ·上孔兵备书·丁曰健

    姚莹顿首谨上言:阁下以先圣之哲孙、仪郑之令子,望倾中外,誉在九重!今兹按察台、澎,盖六月矣。清亮之节、严正之义,吏民无不悦服倾诚。是以政通人和,雨阳时若;而郡守以下暨诸厅县,亦能贤能着称,孜孜求治;遂使百年来

  • 陈宜中传·脱脱

    陈宜中,字与权,浙江永嘉人。年少时家里很穷,但他的性格特别倔强。有商贾推算他的生辰八字,认为他应当得到大贵,故把自己的女儿许给他为妻子。到了太学后,因文章写得好而受到赞誉。宝..年间,丁大全以亲戚乡里婢婿的关系奉承巴

  • 邵亢传·脱脱

    邵亢,字兴宗,丹阳人。从小聪敏勤奋过人,十岁时就每天读书五千字。诗作风格豪放,乡村先生们见了都很惊奇他的不凡。两次在开封应试,应当算第一名,由于所写的赋没有押准韵,没有录取。范仲淹很推崇他的出众才华。当时没有功名而

  • 家礼卷三·朱熹

    宋 朱子 撰昬礼议昬男子年十六至三十女子年十四至二十【司马公曰古者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今令文男年十五女年十三以上并聴昬嫁今为此説所以参古今之道酌礼令之中顺天地之理合人情之宜也】身及主昬者无期以上丧乃可

  • 性恶第二十三·荀况

    [题解]本篇旨在批判孟子的性善论,阐明自己关于人性邪恶的社会观。“性恶论”是荀子思想中最著名的观点,也是其政治思想的基石。文章先从人的物质欲望和心理要求出发,论证了“人之性恶”的道理。为了改变人

  • 卷十七·方苞

    钦定四库全书仪礼析疑卷十七翰林院侍读衔方苞撰有司彻牲俎皆同何以至上大夫而有傧尸于堂之礼也盖不傧尸主人齐立室中直至礼终而后出送宾虽强力者难支位至国卿则年过艾耆必矣故减损室中之礼事而傧尸于堂中间彻馔埽室摄

  • 卷第十一·昙噩

    新修科分六学僧传卷第十一 淛东沙门 昙噩 述 戒学 经曰。波罗提木叉。是汝等大师。知此则知所以弘法矣。又曰。毗尼坏则佛法坏。知此则知所以护教矣。呜呼法有污隆。教有通塞。然诚能以神通愿力。摄待魔外。模范人

  • 风的旱冰鞋·安房直子

    安房直子著,《风的旱冰鞋》写人和动物之间的神奇故事,作者将幻想和现实融为一体,遐想无限,充满童趣,曾获日本第三届新美南吉儿童文学奖。茶馆主人茂平在树林边熏制腊肉,一只黄鼠狼叼走了一块,呼呼地逃跑,风驰电掣一般,嘿,原来它

  • 白话周书·令狐德棻

    《周书》,纪传体断代史书。唐令狐德棻等撰。贞观十年(636)成书。五十卷。记事上起西魏文帝大统元年(535),迄于隋灭周(581),凡四十七年历史。其中西魏二十二年,周二十五年。分本纪八卷。列传四十二卷。此为《周书》白话

  • 慈氏菩萨略修瑜伽念诵法·佚名

    二卷,唐善无畏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