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竹窗二笔目录

、般若咒

、儒童菩萨

、临济

、雁荡山

、悔不为僧

、佛法作人情

、黄梅衣钵

、耳根圆通

、极乐世界

、一转语

、法华要解(一)

、法华要解(二)

、朱学谕

、本身卢舍那

、衣帛食肉

、执着

、好古(一)

、好古(二)

、立义难

、不作佛事

、鲍勔

、门庭高峻

、魔着

、参方须具眼

、人身难得

、事怕有心人

、老成然后出世

、继祖传灯

、杀罪

、宗门语不可乱拟

、看语录须求古人用心处

、夜气

、佛印

、学贵精专

、菩萨慈胜声闻

、宗乘不与教合

、放参饭

、僧堂

、结社会

、莲社

、心胆

、太牢祀孔子

、儒佛交非

、好名

、梁武帝

、王所花

、此道

、金色身

、出家休心难

、蚕丝(一)

、蚕丝(二)

、吕文正公

、学道无幸屈

、著述宜在晚年

、机缘

、般若(一)

、般若(二)

、般若(三)

、天台止观

、看忙

、辩融

、禅讲律

、古玩入吾手

、悟道难为善易

、重许可

、放生池

、崔慎求子

、无子不足忧

、后身(一)

、后身(二)

、后身(三)

、王介甫

、喜怒哀乐未发(一)

、喜怒哀乐未发(二)

、中峰示众

、醮事谢将杀生

、斋月戒杀

、戒杀延寿

、宋元悟道居士

、无义味语

、信施难消

、知道不能造

、远官字

、念佛镜

、参究念佛

、急参急悟

、解禅偈

、范景仁

、习俗

、厌喧求静

、除日

、净土难信之法(一)

、净土难信之法(二)

、净土难信之法(三)

、念佛不碍参禅

、医戒杀生

、勘验

、百法寺道者

、出世间大孝

、即心即佛

、世智辩聪有失

、好奇

、无常信

、参禅非人世中事

、出家(一)

、出家(二)

、得悟人正宜往生净土

、参禅

、印宗法师

、亲师

、华严大藏一经

、袁母

、儒佛配合

、立禅

、论疏

、净土不可言无

、随处净土

、阴阳

、出胎隔阴之迷

、刘道原不信佛法

、传佛心印

、传灯

、金丹

、四十二章经遗教经

、大悟小悟

、悯下

、菩萨

、愿力

、不起念(一)

、不起念(二)

、九品往生

、千僧无一衲子

、惜寸阴

、万年寺

、富贵留恋人

、鹅道人

、生日

、因病食肉

、人患各执所见

、姚少师(一)

、姚少师(二)

猜你喜欢
  圣教第八凡十章·湛若水
  朱序·邱濬
  卷五 论语·钱时
  附録卷中·江永
  卷十一·鄂尔泰
  卷三十六·鄂尔泰
  卷二·陈深
  仪礼逸经卷二·吴澄
  卷二十二·王昭禹
  墨子卷八·墨子
  论语正义卷二十·刘宝楠
  卷首·智旭
  破 神 执 论·太虚
  论贤首与慧苑之判教·太虚
  文殊师利所说不思议佛境界经卷上·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李好义·唐圭璋

      好义,下邽人。开禧三年(1207),兴州中军副将转正任防御使,又转承宣使。遇毒而死。   谒金门   花过雨。又是一番红素。燕子归来衔绣幕。旧巢无觅处。   谁在玉楼歌舞。谁在玉关辛苦。若使胡尘吹得去。东风侯万户

  • 沧浪诗话全文·严羽

      (一)诗辩  禅家者流,乘有小大,宗有南北,道有邪正。学者须从最上乘、具正法眼悟第一义,若小乘禅声闻辟支果,皆非正也。  论诗如论禅,汉魏晋与盛唐之诗,则第一义也;大历以还之诗则小乘禅也;已落第二义矣;晚唐之诗则声闻辟支

  • 卷一百三十九·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一百三十九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梁溪集下次韵和归去来集字【以后自沙阳放还作】予初抵沙阳尝和陶渊明归去来辞然窃意归期未可以嵗月计也近闻例许牵复真得归矣偶读玉局翁归去来集字

  • 三家宫词巻上·毛晋

    明 毛晋 编唐王建蓬莱正殿压金鼇红日初生碧海涛开着五门遥北望赭黄新帕御牀高殿前传防各依班召对西来八诏蛮上得青花龙尾道侧身偷觑正南山龙烟日暖紫曈曈宣政门当玉殿风五刻阁前卿相出下帘声在半天中白玉前起草臣

  • 石家奴传·脱脱

    石家奴,蒲察部的人,世代居住在案出虎水这个地方。他的祖父斛鲁短,是金世祖的外孙。桓赤皮、散达叛乱时,昭肃皇后父母兄弟都在敌人境内,斛鲁短使用计策迎回了他们。石家奴自幼时起被太祖家抚养,到长大以后,太祖把自己的女儿许

  • ●毛詩多識卷十二·多隆阿

      長白多隆阿著   周頌   魯頌   商頌   ◆周頌◆   貽我來牟   振鷺于飛于彼西雝   豐年多黍多稌   有鱣有鮪鰷鱨□鯉   莫予荓蜂自求辛螫   肇允彼桃蟲拚飛維鳥   未堪家多難予又集于蓼  

  • 浮邱子卷十·汤鹏

      训吏上  浮邱子曰:天下之政曷弊乎?曰:弊于因意而用法,因法而用例,因例而用案。  天下之权曷归乎?曰:不归于君,不归于相,不归于有司百执事,而归于吏胥。天下之吏胥曷为而权是归乎?曰:用法则吏胥擅周内,用例则吏胥擅苛比,用案

  • 二程子抄释卷六·吕柟

    明 吕柟 编唐棣编第十五【伊川语】棣初见先生问初学如何曰入德之门无如大学今之学者赖有此一篇书存其他莫如论孟【释读大学知格物其下七者皆不难矣】先生曰古人有声音以养其耳采色以养其目舞蹈以养其血脉威仪以养其

  • 卷十五·姜宝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事义全考卷十五   明 姜寳 撰定公【名宋襄公庶子昭公弟安民大惠曰定】元年春王三月晋人执宋仲防于京师西亭辨疑公谷欲发定无正之义乃分春王二字为一节晋人执宋仲防为一节胡氏因之致使经义反晦况

  • 诗解颐卷二·朱善

    明 朱善 撰小雅二鹿鸣首章君之燕臣其事非一有因祭而燕者有因朝而燕者有因聘而燕者有因锡有功而燕者其事不同则所以相告语者亦异如其君之尚武欤则告之以矢其文徳洽此四国可也如其君之尚文欤则告之以诘尔戎兵陟禹之迹

  • 卷十一·梁寅

    <经部,诗类,诗演义> 钦定四库全书 诗演义卷十一 明 梁寅 撰 祈父之什 祈父 军士怨於久役而作也 传曰旧序以为刺宣王之诗观之诗文未见其必为宣王也 祈父予王之爪牙胡转予于恤靡所止居 三章皆赋也祈父司马也掌封圻

  • 顯揚聖教論卷第七·欧阳竟无

      無著菩薩造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攝淨義品第二之三   學十二種分别者.一差别分别.二生起分别.三轉異分别.四能治所治分别.五能引   增上生決定勝分别.六順法分别.七補特伽羅分别.八下中上分别.九瑜

  • 佛说九横经·佚名

    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佛便告比丘。有九辈九因缘。命未尽便横死。一者为不应饭为饭。二者为不量饭。三者为不习饭饭。四者为不出生。五者为止熟。六者为不持戒。七者为近恶知识。八者为入里

  • 第二十二卷·佚名

    观天品第六之一四天王初复次比丘。知业果报已。观地狱饿鬼畜生不善业报。如实细观察已。次第当观善业果报。所以者何。一切众生。乐于乐果。厌舍苦报。诸乐集故。名之为天。复观微细业。集众善业。受生灭身。得爱果报

  • 卷第六十一·霁仑超永

    五灯全书卷第六十一京都圣感禅寺住持(臣)僧 (超永) 编辑京都古华严寺住持(臣)僧 (超揆) 较阅 进呈曹洞宗青原下十八世鹿门觉禅师法嗣青州普照寺一辨禅师精究内典。贯通旨趣。及参鹿门觉。问如何是尽乾坤是学人一

  • 卷第五·水鉴慧海

    嘉兴大藏经 天王水鉴海和尚五会录天王水鉴海和尚五会录卷第五嗣法门人原澄等编赞金陵长干舍利宝塔(有序)舍利者何谓佛之真身也宝塔者何谓吴大帝所造函此真身也大帝初未信吾教适遇康僧会曰卿教何验会曰吾佛舍利祷之

  • 学治臆说·汪辉祖

    二卷。续说、附说赘一卷。清汪辉祖撰。《学治臆说》二卷,是汪辉祖应其二子继坊、继培之请,将自己平日从政佐治的经验,整理出一百二十则。上卷主要谈及选幕僚、处理政务,而以审案为重点;下卷主要谈及治理恶棍、除盗、理财,

  • 思问录·王夫之

    《思问录》分内外两篇,各1卷。内篇以论述哲学问题为主,外篇涉及天文、历数、乐律、医学等各种自然科学问题。本书内容与《张子正蒙注》互相启发。论证了世界是统一于物质的客观实有,对理气关系、道器关系等作了朴素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