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周敦颐传

周敦颐,字茂叔,道州营道人。原名敦实,避英宗旧讳改名。因他的舅舅龙图阁学士郑向而任职,担任分宁主簿。有诉讼案很久不能判决,周敦颐到任,审讯一次就辨明。同乡惊奇地说“:过去的官吏不如他。”刑部使者推荐他,改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犯依法不该处死,转运使王逵想严惩他。王逵,凶残骄悍的酷吏,众官都不敢与他争执,周敦颐一个人与他辩议,不听他的意见,于是请别人代行己责,打算弃官而归,说“:照这样怎么能做官呢?杀人以献媚于人,我不干这种事。”王逵悔悟,囚犯得以免死。

调任郴州桂阳县令,治官政绩特别大。郡守李初平认为他贤能,对他说:“我想读书,怎么样?”周敦颐说“:您老学习得不够,我为您讲说。”二年果然学有所得。调任南昌知府,南昌人都说:“是能够辨别分宁狱事的人,我们可以诉讼了。”富家大姓、狡猾胥吏、品行恶劣的年轻人,惶恐不安,不但以得罪于府令为忧虑,而且又以损害善政为耻辱。后历任合州判官,事不经他的手,官吏不敢决断,虽决断处理了,民众不肯听从。刑部使者赵扌卞为诬陷的言词所迷惑,到合州很是威风,周敦颐泰然处之。任虔州通判时,赵扌卞为虔州知州,深入了解了他的所作所为,于是完全明白理解了,握住他的手说:“我差点失掉你了,从今以后我算知道了周茂叔。”

熙宁初年,任郴州知州。因为赵扌卞和吕公著的推荐,担任广南东路转运判官、提点刑狱,以澄清冤狱、润泽万物为自己的职责。检查辖区事务不怕劳苦,虽因瘴疠疾病危险,路途遥远,但仍然一一亲临检查断事。因为疾病请求担任南康知军。因家住庐山莲花峰下,屋前有小溪,汇合于湓江,取营道所住的房子旁有濂溪作为它的名字。赵扌卞再次担任蜀地官员时,打算奏请任用他,未上任就去世了。终年五十七岁。

黄庭坚称道:“他的人品、道德修养很高,胸怀宽广、洒脱,好似晴空的阳光和风、灿烂的月亮,不重于求得廉洁的名声而刻意于追求远大的志向,不看重享受而努力为民造福,不注重自身的利益而关心孤寡的忧乐,鄙薄迎合世俗之人而崇尚长久的友情。”

周敦颐学问广博,努力实践。著作《太极图》,阐明天理的根源,研究万物的始终。他的解说是:

“无极至太极。太极的运动产生阳,动极产生静,静中即产生阴,静极又动,一动一静,互以对方为其根本,分辨出阴阳,天地就出现了。阳变阴合,即产生水、火、木、金、土,五气的正常变化,四季就依次而行。五行即阴阳的一种,阴阳即太极的一类,太极原本就是无极。五行的产生,各有其特性。无极的真谛,二五的精髓,奇妙地组合、凝结,乾道生成男,坤道生成女。二气的交互感应,生成万物,万物生化不息,以致变化无穷。

“只有人得其秀而最灵,物形出现了,就会有精神的感知,五性感动,以分别善恶,万事从中而出。圣人阐明,确定以中、正、仁、义来主静,以成为人的最高境界。所以圣人与天地化合而成道德,太阳与月亮化合而成光明,四季的变化组合成时间的顺序,鬼神分合化解出吉凶。君子通过修养得吉,小人违背它则为凶。所以说:‘苍天确定的常道,叫作阴、阳。大地运行的常道,叫作柔、刚。人世间遵守的常道,叫作仁、义。’又说:‘从开始到结果的反复变化,所以知道死生变化的道理。’伟大的《易》经,这是最高的境界。”

又写作有《通书》四十篇,阐述太极的详细内容与真谛。写序的人说“:他的言论简约,但道理宏大,文字质朴而意义精微,得到了孔子、孟子思想的本源,对于学者是有很大的功绩的。”

周敦颐任职南安时,程王向通判军事,视其气质、相貌不是普通的常人,与他交谈,了解他治学探求大道,因此同他结交为朋友,送二个儿子程颢、程颐前往受训学业。周敦颐每每命令他俩探寻孔子、颜子感到快乐的地方,他们感到快乐的是什么事呢,二程的学说渊源就是来自于这里。所以程颢有言论说“:自又见到周茂叔后,以吟弄风花雪月以归,有‘我与点相同’的感觉。”侯师圣从学于程颐,没有觉悟明白,拜访周敦颐,周敦颐说:“我老了。学说不可不详细。”晚上,二人于床边对坐交谈,过了三天才回去。程颐见他惊奇地说“:这不是从周茂叔那儿学来的吗?”他善于启发人的才智就像这样。

嘉定十三年(1220),赐谥号叫作元公。淳..元年(1241),封为汝南伯,从祀于孔子的庙庭中。

二个儿子,名字叫周寿、周焘。周焘官至宝文阁待制。

猜你喜欢
  卷三十三·志第三·营卫志下·脱脱
  石匮书后集卷第二·张岱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三十四·佚名
  卷之一百三·佚名
  卷之二百四十四·佚名
  卷之四百十二·佚名
  ◎帐房先生大手笔·吴虞公
  金佗稡编卷二十八·岳珂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二十七·阿桂
  卷三十·高士奇
  杨再兴传·脱脱
  章潢传·张廷玉
  66.飞将军李广·林汉达
  纲鉴易知录卷八三·吴楚材
  三十一年·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山谷内集诗注卷十五·黄庭坚

    钦定四库全书 山谷内集诗注卷十五  宋 黄庭坚 撰 任 渊 注 戏简朱公武刘邦直田子平五首 不趋吏部曹中版且鱠高沙湖里鱼【山谷辞吏部郎之命故不持手版以趋省曹渚宫旧事曰王琳为鲔表以刺时有曰高沙老女非有意于

  • 舒亶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舒亶(1041-1103)字信道,号懒堂,慈溪(今属浙江)人。治平二年(1065)进士,授临海尉。神宗时,除神官院主簿,迁秦凤路提刑,提举两浙常平。后任监察御史里行,与李定同劾苏轼,酿成“乌台诗案”。进知杂御史、判司农寺,拜给事中,权直

  • 列传第二十二 窦炽 兄子毅 于翼 李穆·令狐德棻

    窦炽字光成,扶风平陵人也。汉大鸿胪章十一世孙。章子统,灵帝时,为雁门太守,避窦武之难,亡奔匈奴,遂为部落大人。后魏南徙,子孙因家于代,赐姓纥豆陵氏。累世仕魏,皆至大官。父略,平远将军。以炽着勋,赠少保、柱国大将军、建昌公。

  • 通志卷八十七·郑樵

    宋 右 廸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周异姓世家第二越 赵 田氏越越王句践其先禹之苖裔而夏后帝少康之庶子也封于会稽以奉守禹之祀文身断发披草莱而邑焉后二十余世至于允常允常之时与吴王阖庐战而相怨伐允常卒子

  • 卷四·马文升

    钦定四库全书端肃奏议卷四明 马文升 撰回避雠害大臣事弘治二年七月二十七日臣因八月初二日祭祀先师孔子及初三日祭大社大稷在於本部宿歇斋戒二十八日早有臣宅内守门皂隷王顺到部说称今夜四更时分有不知姓名人在於门

  • 卷十·陈祥道

    欽定四庫全書禮書卷十宋 陳祥道 撰<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十><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十><經部,禮類,通禮之屬,禮書,卷十>惰游冠【縞冠素紕其制厭垂緌五寸】玉藻曰縞冠素紕垂緌五寸惰

  • 中庸章句序·胡广

    <经部,四书类,四书大全__中庸章句大全钦定四库全书中庸章句序中庸何为【去声】而作也子思子忧道学之失其传而作也【朱子曰曽子学于孔子而得其传子思又学于曽子而得其所传于孔子者既而惧夫传之久逺而或失其真也于是作

  • 卷九·王鸿绪

    <经部,诗类,钦定诗经传说汇纂钦定四库全书钦定诗经传说彚纂卷九豳一之十五集传豳国名【许氏谦曰豳即邠州豳之字为邠唐开元因改古文而改也】在禹贡雍州岐山之北原隰之野【孔氏颖达曰禹贡雍州云荆岐既旅原隰底绩是岐山

  • 卷十五·姚际恒

    诗经通论卷十五新安首源姚际恒着大雅抑抑、抑、威、仪,维、德、之、隅、人亦有言,「靡。哲。不。愚。」。[评]实理。○本韵。庶人之愚,亦职维疾。哲人之愚,亦维斯戾。本韵。○赋也。下同。无竞维人,四方其训之。有觉德行,四

  • 卷一百二·佚名

    △初分摄受品第二十九之四憍尸迦。是菩萨摩诃萨自修无忘失法。教他修无忘失法。赞说无忘失法法。欢喜赞叹修无忘失法者,自修恒住舍性。教他修恒住舍性。赞说恒住舍性法。欢喜赞叹修恒住舍性者,憍尸迦。是菩萨摩诃萨自修

  • 卷八·普济

      青原下七世瑞岩彦禅师法嗣南岳横龙和尚南岳横龙和尚,初住金轮。僧问:  “如何是金轮第一句?”师曰:“钝汉。”问:“如何是金轮一只箭?”  师曰:“过也。”问:“如何是祖师灯?”师曰:“八风吹不灭。”曰:  “恁么则暗冥

  • 瑜伽师地论卷第四十五·玄奘

    瑜伽师地论卷第四十五本地分中菩萨地第十五初持瑜伽处菩提分品第十七之二云何菩萨修正四依。谓诸菩萨为求义故从他听法。不为求世藻饰文词。菩萨求义不为求文。而听法时虽遇常流言音说法。但依于义恭

  • 成实论 第一卷·佚名

    成实论 第一卷诃梨跋摩造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发聚中佛宝论初具足品第一前礼所应礼  自然正智者一切智应供  大师利世间亦礼真净法  及圣弟子众今欲解佛语  饶益于世间论应修多罗  不违实法相亦入善寂

  • 16.说根谛品·佛音

    慧地之四&mdash;&mdash;释二十二根其次在界之后,举示二十二根:即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女根、男根、命根、乐根、苦根、喜根、忧根、舍根、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未知当知根、已知根、具知根

  • 地理辨正·蒋大鸿

    《地理辨正》为地理风水学名著,为明末清初地理风水学家蒋大鸿所著。此书乃为蒋大鸿对古代五本地理风水名著《青囊经》《青囊序》《青囊奥语》《天玉经》《都天宝照经》的注解,集成《地理辨正》一书,成为地理风水学上的经

  • 庚申年陈墓镇记略·陆云标

    详记咸丰十年(1860 年)太平军时史实。

  • 春秋诸传会通·李廉

    二十四卷。李廉(生卒不详)撰。此书属集注汇编性质。《自序》云:“先《左氏》,事之案也;次《公》、《穀》,传经之始也;次杜氏、何氏、范氏三传,专门也;次义疏,释所疑也;总之以明胡氏,贵乎断也;陈(傅良)、张(洽)并列,择其长也。而又

  • 十一面神咒心经义疏·慧沼

    佛典注疏。唐慧沼撰。一卷。是唐玄奘译《十一面神咒心经》(即《十一面观世音神咒经》)的注释书。疏文先释经题,次以六门释解经文,即:一明大义、二明经宗、三明功能、四明阶位、五明感应、六明释文义。此书不载于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