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自序

自序                          

姚际恒

诸经中诗之为教独大,而释诗者较诸经为独难。

曷言乎诗之为教独大也易、诗、书皆夫子前所有。夫子一言易曰:「五十学易,可无大过。」一引书曰:「孝乎惟孝,友于兄弟。」如是而已。于诗异是。诏子曰:「学诗乎」又曰:「女为周南、召南矣乎」诏门人曰:「小子何莫学夫诗!」其平日自论,一则曰「诗三百」,再则曰「诵诗三百」,又曰「兴于诗」,又论关雎之义,又论乐而言关雎,言雅、颂,其与门人问答及见于孟子之引其说诗者,且数十而未已焉,谓非夫子于易、诗、书三者独重于诗不可也,间尝窃窥之,易与书之外不复有易与书,即夫子春秋之外亦不复有春秋;后世之史固与书异体,扬雄太玄、王通元经,直妄作耳。是彼三经者,一传不再。惟诗也旁流而为骚,为赋;直接之者汉、魏、六朝,为四言、五言、七言,唐为律,以致复旁流为ㄠ么之词、曲,虽同支异派,无非本诸大海,其中于人心,流为风俗,与天地而无穷,未有若斯之甚者也。夫子之独重于诗,岂无故哉!

曷言乎释诗为独难也欲通诗教,无论辞义宜详,而正旨篇题尤为切要。如世传所谓诗序者,不得乎此,则与瞽者之伥伥何异。意夫子当时日以诗教门人,弟子定晓然明白,第不知载在简编而失之,抑本无简编而口授也其见于经传,如所谓诗序者,略举言之:鸱鹗之为周公贻王,见于书;载驰之为许穆夫人,硕人之为美庄姜,清人之为恶高克,黄鸟之为殉秦穆,见于左传;时迈、思文之为周公作,见于国语;若此者真诗之序也。惜其它不尽然,意此必孟子时已亡。说者咸谓孟子之释北山必有所本;予谓非也,此亦寻绎诗意而得之。不然,胡为有「以意逆志,是为得之」之训乎自东汉卫宏始出诗序,首惟一语,本之师传,大抵以简略示古,以浑沦见该,虽不无一二宛合,而固滞、胶结、宽泛、填凑,诸弊丛集。其下宏所自撰,尤极踳驳,皆不待识者而知其非古矣。自宋晁说之、程泰之、郑渔仲皆起而排之。而朱仲晦亦承焉,作为辨说,力诋序之妄,由是自为集传,得以肆然行其说;而时复阳违序而阴从之,而且违其所是,从其所非焉。武断自用,尤足惑世。因叹前之遵序者,集传出而尽反之,以遵集传;后之驳集传者,又尽反之而仍遵序;更端相循,靡有止极。穷经之士将安适从哉予尝论之,诗解行世者有序,有传,有笺,有疏,有集传,特为致多,初学茫然,罔知专一。予以为传、笺可略,今日折中是非者,惟在序与集传而已、毛传古矣,惟事训诂,与尔雅略同,无关经旨,虽有得失,可备观而弗论。郑笺卤莽灭裂,世多不从,又无论已。惟序则昧者尊之,以为子夏作也,集传则今世宗之,泰为绳尺也。予谓汉人之失在于固,宋人之失在于妄;固之失仅以类夫高叟,妄之失且为咸丘蒙以北山四言为天子臣父之证矣。间观周颂潜之序曰:「季冬荐鱼,春献鲔」,本于不韦月令,明为汉人所作,奈何玷我西河!世人固可晓然分别观之,无事凛遵矣。集传纰缪不少,其大者尤在误读夫子「郑声淫」一语,妄以郑诗为淫,且及于卫,且及于他国。是使三百篇为训淫之书,吾夫子为导淫之人,此举世之所切齿而叹恨者。予谓若止目为淫诗,亦已耳,其流之弊,必将并诗而废之。王柏之言曰:「今世三百五篇岂尽定于夫子之手!所删之诗,容或存于闾巷游荡之口,汉儒取以补亡耳。」于是以为失次,多所移易;复黜召南野有死及郑、卫风集传所目为淫奔者,其说俨载于宋史儒林传。明程敏政、王守仁、茅坤从而和之。嗟乎,以遵集传之故而至于废经,集传本以释经而使人至于废经,其始念亦不及此,为祸之烈何致若是!安知后之人不又有起而踵其事者乎此予所以切切然抱杞、宋忧也。夫季札观乐,与今诗次序同,而左传列国大夫所赋诗,多集传目为淫奔者,乃以为失次,及汉搀入,同于目不识丁,他何言哉!

我尝缅思,如经传所言可为诗序者,而不能悉得,渺无畔岸,蠡之测海,其与几何!又见明人说诗之失在于凿,于是欲出臆论则仍邻凿空,欲喜新谭则终涉附会,敛手缩笔,未敢昌言,惟是涵泳篇章,寻绎文义,辨别前说,以从其是而黜其非,庶使诗意不致大歧,埋没于若固、若妄、若凿之中;其不可详者,宁为未定之辞,务守阙疑之训,俾原诗之真面目悉存,犹愈于漫加粉蠹,遗误后世而已。若夫经之正旨篇题固未能有以逆知也。论成,因详述其所以释诗为独难之故,且以志吾媿。

康熙四十四年乙酉冬十月,新安首原姚际恒识。

猜你喜欢
  卷一百二十五 老氏·黎靖德
  春秋释例卷八·杜预
  论语学案卷三·刘宗周
  孟子纂笺卷九·詹道传
  提要·史伯璿
  第六篇 统治的理论 第六十四章 终始·林语堂
  卷一·敖继公
  不苟论第四 博志·吕不韦
  (五)宋代之理学·钱穆
  伍制令第十四·尉缭
  力耕第二·桓宽
  佛说海八德经·佚名
  佛说水沫所漂经·佚名
  卷七十二·佚名
  第二十卷·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榖城山馆集卷十四·于慎行

    (明)于慎行 撰○七言律诗乙未元日试笔东风一夜满春城海畔曈昽旭日生市里衣冠朋旧谊田家箫鼓岁时情花开彩胜娇相媚酒到屠苏黯自惊遥祝枫宸天未逺履声犹似近承明人日对酒感懐五十纔过又一春为逢人日转愁人寒暄自阅杯中世

  • 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七十九·佚名

    弘治六年八月癸亥朔赐益王两淮余盐一万引以助婚礼之费○初岷府南渭王音戠□土长子膺金□罢以罪降庶人安置凤阳其妻胡氏并子女共三人仍居岷府至是南渭王薨禄绝胡氏奏乞餋赡米命人月给三石○狭西宁夏地震○乙丑授进士王

  • 卷之一百三十二·佚名

    光绪七年。辛巳。秋七月。辛酉朔。享太庙。遣肃亲王隆勤恭代行礼。内记注  ○上诣长春宫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皇太后安。至庚寅。皆如之。内记注  ○以拏获会匪。予湖北来凤县知县唐殿华、等奖叙有差。随手 

  • ●郑氏史料续编卷三目录·佚名

    七九、碣石总兵苏利揭帖(谢恩)顺治十二年正月初六日(二五一)八○、福建巡抚佟国器密奏残本(封疆万分紧急,请立赐援剿)(二五三)八二、刑部残题本(刘光吾、彭应龙、胡德山潜通「海寇」,请旨处分(二五四)八一、吏部残题本(漳州解围功次

  • 毕义云传·李百药

    毕义云,小字..儿。年轻时粗鲁豪放,家住兖州北境,故其经常抢劫过往旅人,州郡官吏很是痛恨。年岁增长后,才折节为官,累迁尚书都官郎中。性情严暴残忍,不怕冒犯。齐文襄为丞相,认为其称职,请勾稽伪滥官员,他则专门用车辐条打人,所以

  • 西魏文帝文皇后乙弗氏传·李延寿

    文帝文皇后乙弗氏,河南洛阳人。她的祖先是吐谷浑的首领,世居青海,号称青海王。凉州归降后,乙弗氏的高祖父莫瞔领着全部落人归顺朝廷,被任命为定州刺史,封爵西平公。从莫瞔以后,他家连续子孙三代娶魏国公主为妻,而莫瞔家的女子

  • 满桂传·张廷玉

    满桂,蒙古人,自小就来到中国,家住宣府。稍大一些的时候,就很会骑马射箭,入伍后每次参战,都斩首、截耳不少。按照部队中的规定,斩获敌人一颗头颅,就给一个官当,否则就赏给白银五十两。满桂屡次拿到赏金,却没能得到一官半职。年近

  • 第十六章施侯租·佚名

    (一)立卖尽根园契人安定里西保将军庄吴汇赛,有承祖父遗下阄分应份园一坵,年带施侯爷租谷一斗二升正。坐落土名草湖,东至本家园,西至陈家园,南至本家园,北至车路;四至明白为界。今因乏银费用,愿将此园出卖,尽问叔兄弟侄不能承受,外

  • 卷三百一·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三百一世职表二十四镶蓝旗?古世职一等轻车都尉尉三等轻车都尉/骑都尉 云骑一等轻车都尉钦定八旗通志卷三百一

  • 此木轩四书説卷八·焦袁熹

    举人焦袁熹撰孟子一序说孟子名小司马原音平去二读而唐人为诗皆作平音今人则絶不知有去音矣愚意孟子字子舆不见古书葢汉人加之耳安知孟子名不取去音也此虽无关大义亦学者所当知尔孔頴达云孟子古之贤大夫谓之大夫者以其

  • 卷七·魏了翁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左传要义卷七宋 魏了翁 撰桓公三年至六年【一】桓於春不书王言十四失不班历三年注经之至嬴县正义曰桓公元年二年十年十八年凡四年於春有王九年春无王无月其余十三年虽春有月悉皆无王糓梁传曰桓无王

  • 大庄严法门经卷上·佚名

    (亦名文殊师利神通力经亦名胜金色光明德女经)    隋天竺三藏那连提耶舍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与大比丘众五百人。大菩萨众八千人俱。尔时王舍城中。有淫女。女名胜金色光明德。彼女宿世善根因

  • 卷第二·佚名

    嘉兴大藏经 大藏一览大藏一览第二卷宁德优婆塞陈 实谨编秀水居士姚舜渔重缉第四门姚用中校良由善恶二途  故使升沉六道三归品先自归依佛法僧  由是修持身口意羯磨经云。归依佛者。归于法身。谓一切智。无学功德

  • 幻住庵清规·中峰明本

    普应国师幻住庵清规(并序)鲁语谓。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蒙庄亦云。鱼相忘於江湖。人相忘於道术。斯入世之道尚能易使而相忘。矧佛祖出世之道混彼此齐自佗。交彻融摄而无间然者也。心存乎道不待礼而自中

  • 树上的男爵·卡尔维诺

    《树上的男爵》是意大利文学家伊塔洛·卡尔维诺的一篇长篇小说,是《我们的祖先》三部曲之一。小说以传统叙事手法隐喻了现代社会里人的迷失自我、完整性丧失以及焦虑迷茫的生存状态,展现了现代社会中处于生存困境下的人

  • 传授三洞经戒法箓略说·张万福

    唐张万福编。道教经书。上下二卷。末尾题记说:大唐先天元年( 712 )十二月十二日太清观道士张万福谨记。则此书成于唐玄宗初。书中简述道教经戒,认为这些戒律是修道者首先必须进行的科目,否则不能得仙,犹如涉海而需办楫一

  • 王文恪公笔记·王鏊

    王文恪公笔记,一卷,明王鏊撰。王鏊,字济之,江苏苏州人。成化十一年廷试第三名,授编修。正德时官至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事迹详明史卷一八一本传。此书明纪录汇编本作守溪笔记,明今献汇言本作守溪长语。

  • 圆觉经·佚名

    全称《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或《圆觉修多罗了义经》,佛教经典。中译本,唐代佛陀多罗译,1卷。收入《大藏经》。成书年代及真实作者已无可考。佛陀善多于693年(唐长寿二年)在洛阳白马寺译出。近代以来,许多学者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