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礼记析疑卷三十二

翰林院侍讲衔方苞撰

表记

子言之归乎君子隐而显不矜而庄不厉而威不言而信

孔子将归老于鲁虑二三子因道之不行而自弛置故告以君子不得志于时果能修身以见于世尚可以化及于人也隐者身之晦也显者道之明也身可晦而道不可不明道明则教可传人可化不矜而庄则人望其容貌而不生慢易焉不厉而威有过者畏其闻知小人见之而厌然是也不言而信曾子避寇而沈犹武城人皆谅之小邾人重季路之要言是也君子之道闇然而日章闇然故隐日章故显不矜

不厉不言隐也而庄而威而信则显矣

君子不失足于人不失色于人不失口于人

不失足于人孔子之不见阳货是也不失色于人王勃然变乎色而孟子不为之变是也不失口于人不与王驩言是也 乐正子从子敖之齐齐诸臣就右师之位而与之言是谓失足于人足容不恭失之小者耳

是故君子貌足畏也色足惮也言足信也

君子之貌色岂惟不可失于人苟能一依于礼且可以抑人之邪心其于言也平生无诺责则虽遇变故而不能复亦不害为足信也

祭极敬不继之以乐

祭之终献酬笑语衎而易弛故以乐为戒

笃以不揜

笃则所行皆实不必自揜饰 李光地曰笃实行道险夷一致不可困迫非光辉之谓也 君子之徳辉未有不着于外者然皆笃实之不可揜非有意于自表着也

恭以逺耻

傲惰则或承之羞屈谄则反以召侮故惟恭为能逺耻

君子不以一日使其躬儳焉如不终日

庄敬日强则作徳日休无时而不泰然安肆日偷则从欲心劳驰骛追逐儳焉如不终日故君子不敢一日而安肆也 周官廛人注立而市物者为儳坐列贩卖乃可久待立而求市势不可以终日也

仁者天下之表也

仁者人心所同乡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故曰天下之表

报者天下之利也

利者义之和也丧服自世父母叔父母以下多曰报盖彼此互致其所当致则恩义洽而无睽乖利莫大焉况人事之酬酢乎

以徳报怨则寛身之仁也

怨者犹以徳报则物莫之伤而身之所处寛然矣然意主于寛身则非仁之正也故谓之寛身之仁

厚于仁者薄于义亲而不尊厚于义者薄于仁尊而不亲

此谓气质有偏胜者

考道以为无失

至道者于道知之尽行之至也义道者能因事而制其宜也下此则于道未有闻亦不能真知事之宜而制之但或监于成宪或稽于众言而不敢大悖于义故为无失而已

子言之仁有数义有长短小大中心憯怛爱人之仁也率法而强之资仁者也诗曰丰水有芑武王岂不仕贻厥孙谋以燕翼子数世之仁也国风曰我躬不阅遑恤我后终身之仁也

仁自亲亲之杀以至仁民爱物各有分数而不可混淆若妻子之爱上同于父母恩及禽兽而功不加于百姓则反有害于仁义之长短小大则必以所处之时位与所值之事变权衡焉取其大者长者而毋以小者短者害之 中心憯怛与率法而行资力浅深之数也数世之仁与终身之仁功施久近之数也

仁之为器重其为道逺举者莫能胜也行者莫能致也取数多者仁也夫勉于仁者不亦难乎是故君子以义度人则难为人以人望人则贤者可知己矣

此言君子自待宜厚责人宜轻也盖必天理纯固而后谓之仁一时一事所行得宜即可谓之义义之难不若仁之难也然君子欲尽人道则仁虽任重道逺而不可不勉为其难至于度人苟律以义之精义之全则难为人矣惟以众人望人则一事偶合犹贤于无一合者少依于义犹贤于背而驰者荀卿云君子度己则以绳接人则用绁亦此意也

子曰中心安仁者天下一人而已矣大雅曰徳輶如毛民鲜克举之我仪图之惟仲山甫举之爱莫助之小雅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子曰诗之好仁如此乡道而行中道而废忘身之老也不知年数之不足也俛焉日有孶孶毙而后已

引诗见中心安仁者虽不可企及苟能如诗人之好仁日有孶孶毙而后巳虽利仁之事终亦可以至于安仁也 当作中道不废文误也

仁之难成久矣人人失其所好故仁者之过易辞也此承上二章言即不能日有孶孶死而后巳但不失其所好而有志于仁则虽有过必不至于大恶而人亦易谅示人不可畏其难成而不好也

信近情

凡事以情实则近于信矣曰近信者如言或以实而不能复然其道自可复也

是故圣人之制行也不制以已使民有所劝勉愧耻以行其言

使圣人制行以己则中人之不能行者不知其可耻惟制法以民然后众有所劝有所愧也

衣服以移之朋友以极之

防惰之士垂緌五寸不齿之人寇缟武所谓衣服以移之也乡论秀士而升之司徒则与选士为羣司徒论选士之秀者而升之学曰俊士则与国子为羣其不率教者则简右乡移之左简左乡移之右不变移之郊移之遂屏之逺方终身不齿所谓朋友以极之也此所以使民劝勉愧耻而行有壹也

耻有其徳而无其行

世岂有有其徳而无其行者是非君子之言也或曰义理之明于心亦徳也然遭变而毁其行者多矣如雄之类是也

诗云维鹈在梁不濡其翼彼其之子不称其服

国君以治官而择人犹渔人以捕鱼而畜鹈也小人任官而职不举如鹈在梁而翼不濡可耻孰甚焉儒者服其服而容辞徳行不足以实之与夫衰绖端冕甲胄而色不称皆此类也

君子之所谓义者贵贱皆有事于天下

下文独举天子诸侯盖贵极于人君义不可以无事则臣下不待言矣若士农工贾而弃其业则谓之罢士罢民先王之世罚必及焉

子曰下之事上也虽有庇民之大徳不敢有君民之心仁之厚也

孔子之时齐之陈氏鲁之三桓晋之三族皆以私恩小惠自结于民以倾其君乃乱贼之心不可复以仁义责之矣等而上之则齐桓晋文少立勤王之功遂有属服羣侯之志孔子盖深痛僭乱之由而发此叹故举舜禹文王周公以为事上之凖则而孟子则明着其义而曰五霸者三王之罪人也齐桓晋文之盛身没而争夺簒弑之祸兴其国终夺于强臣以视舜禹文王周公之受福于天者何如乎而况三桓三族田氏专务回邪而欲以恶徳求福乎受方国独举文王者舜禹周公所事皆圣贤之君而文王所事者纣遭君臣之变以新天命而厥徳不回其所为良独难耳

后稷天下之为烈也岂一手一足哉惟欲行之浮于名也故自谓便人

当作名之浮于行也盖后稷之烈至矣而未尝自尚其功而世人动自谓有功于人惟欲名之浮于行耳

凯以强教之弟以説安之

先王之教其顺而易者固无所用强至如丧期之禁食色战陈之忘躯命任负之代长老明知为人情所难而取必焉未始非强教也谓之凯者鼓之舞之如战期必胜而以凯入也説安独举弟者君父之事虽服勤犯难人心所安不必有以説之若事兄事长已所勤施人亦以此致于已故丧服于旁亲皆曰报记曰礼得其报则乐知人亦以此致于已则説而安之矣

命之于民也亲而不尊鬼尊而不亲

三代以前誓师而外教令无不平易近人者盘庚迁殷民不适有居在位者胥动以浮言而谆复化诱如父兄之语子弟言及断弃用罚则称髙后及其祖父以临之可徴古民之畏鬼神过于教令矣

贼而蔽

李光地曰谓以烦文缛节相督责而昧于情理之宜

殷周之道不胜其敝

非殷周之道有敝也俗之敝立法以禁之而法之中又生敝焉则终无以胜之矣

有忠利之教

上思利民忠也以忠于利民为教故入人深

事君大言入则望大利小言入则望小利故君子不以小言受大禄不以大言受小禄

利者利于国利于民也事有大小而言随之故所望亦异所入者大言而君加以小禄则终不能行其言而道有所屈矣故不可受而当引身以退其曰朝廷不辞贱者百官随分以効功不以大言受小禄者君子为道而自重也

事君不下达

待君之求不自干进或因人以求进也

迩臣守和宰正百官大臣虑四方

侍御仆从朝夕君侧必能可否相济然后君徳正宰正百官则内治修大臣虑四方则外患弭宰非不虑四方大臣非不各正其官属也而职任所专则不可混唐虞百揆亮采惠畴四岳宾诸侯成周一相治内二相分陜盖古制如此

事君三违而不出竟则利禄也

去国无至于三之理盖谏谋屡不用也此谓羇旅之臣必出境以明义若父母之邦则归禄与政焉可也

君子不以辞尽人

人有虚言而无实用者又或讷于口而明于心皆不得以辞尽之

天下有道则行有枝叶

行有枝叶如事父兄接宾旅睦亲党其仪节益详也惟有道时乃能然生民狭隘使民酷烈则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

是故君子于有丧者之侧不能赙焉则不问其所费于有病者之侧不能馈焉则不问其所欲有客不能馆则不问其所舎

不能赙不能馈不能馆而漫为是问是饰为枝叶之言而聴者亦将薄之

君子淡以成小人甘以坏

水惟淡故味不变醴则甘而易败也

是故君子与其有诺责也寜有已怨

初有怨而后解释怨犹可已若负诺责则怨望无已时

昔三代明王皆事天地之神明无非卜筮之用

虽圜丘方泽牛亦须卜故曰无非卜筮之用

不敢以其私防事上帝

大飨不问卜旧説专指季秋明堂之飨以事义揆之惟圜丘方泽期日一定大司乐有明文若当冬夏日至王丧未殡祭亦宜废既殡则嗣王越绋而徃故无所用卜若四郊迎气之日或王有微疾不能行礼或期功重丧未殡不能致其诚壹则不宜以此而废郊必俟疾愈丧期少逺而后卜日所谓不敢以其私防事上帝谓此类耳明堂大飨以季秋之月而无定期礼宜卜日与祀五帝同羣言纷乱经传无徴惟以事理为衡以俟后之君子可也

不犯日月

李光地曰不犯日月恐是遭丧后当郊社常祭之日自启至反哭避此日非他祭卜日之谓也

诸侯非其国不以筮卜宅寝室

卜宅寝室主国卜之也客不筮恐人疑主国卜宅寝室以处之所以爱敬客也卜重于筮注云不以筮恐人疑卜之人转不疑乎天子道以筮诸侯乃道以龟乎天子不卜处大庙亦所至之国不卜耳

君子敬则用祭器是以不废日月不违龟筮以敬事其君长是以上不凟于民下不防于上

此人臣膳君之礼天子适诸侯或诸侯燕于诸臣之家则用祭器卜日而请之春秋传陈敬仲饮桓公酒曰臣卜其昼盖古有此礼若天子诸侯礼朝聘之宾虽用祭器而无卜日之礼且不宜曰以敬事其君长

猜你喜欢
  卷十四上 尽心章句下(凡三十八章)·孙奭
  卷十上 万章章句下(凡九章)·孙奭
  实边 第二十四·王符
  论语集注通证卷下·张存中
  原序·袁俊翁
  卷二十五·湛若水
  卷三十七·鄂尔泰
  卷八·盛世佐
  原序·王天与
  学蔀通辨卷之四·陈建
  解老·韩非
  德洪序言白话译文·王守仁
  僖公·僖公十二年·左丘明
  瑜伽师地论卷第四十九·玄奘
  解深密经卷第一·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卓世清·唐圭璋

      世清,津阳令。   卜算子   题徐仙亭   流水一湾西。晚坐孤亭静。不见高人跨鹤归,风竹摇清影。   往古与来今,休用重重省。十里梅花雪正晴,月挂遥山冷。

  • 外集卷十三·陈元龙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歴代赋彚外集卷十三旷达?畅赋【有序        魏】曹 植夫富者非财也贵者非宝也或有轻爵禄而重荣声者或有反性命而徇功名者是以孔老异情杨墨殊义聊作斯赋名曰?畅夫何希世之大人罄天壤而作皇该

  • 卷七十二·陈邦彦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七十二目録树石类戏为韦偃双松图歌【唐杜甫】泉石双松图【元王恽】南岳李道士画双松图【元宋无】郑克刚双松图【元黄镇成】韩伯清所藏子昂双松便面【元黄玠】衍师道原双松图【元黄玠】

  • 自堂存藁巻四·陈杰

    宋 陈 撰五言絶句春风着栁成新緑吹花作故红衰顔与华髪不敢怨春风浙江潮只道潮声落潮来复有声何当机事息暂遣海门平试问试问屋藏书何如斛贮珠奄奄投阁老凛凛坠楼姝萱径携笻松下无喝道言树聊蠲忧谁知赤藤杖独倚万古

  • 卷四十九·志第十六·柯劭忞

      ○地理四   云南诸路行中书省,领路四十二、府七,属府三,属州五十六,属县五十三。甸寨军民等府,不在此数。   云南诸路道肃政廉访司。治中兴路。至元二十七年,置云南行御史台。二十九年,徙行御史台于西川,设云南道肃

  • 论赞第九·浦起龙

    《春秋左氏传》每有发论,假君子以称之。二传云公羊子、谷梁子,《史记》云太史公。既而班固曰赞,荀悦曰论,《东观》曰序,谢承曰诠,陈寿曰评,王隐曰议,何法盛曰述,扬雄曰撰,刘曰奏,袁宏、裴子野自显姓名,皇甫谧、葛洪列其所号。史官

  • 名山藏卷之七十·何乔远

    晋江何乔选选臣林记(正德臣一)◆臣林记(正德臣一)刘健谢迁韩文张敷华杨守随李东阳丁积梁储王鏊刘健谢迁○刘健刘健宇希贤洛阳人其先太康人曾祖绍祖为元顺德路总管父亮三原教谕娶妾白有身方就馆妻张梦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七十·佚名

    .TRS_Editor P{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margin-bottom:1

  • 第四○九禀同治十三年九月初四日一二二一六--二·佚名

    大甲团练局绅董,禀举大甲总理及管辖内庄正具禀淡南大甲团练局诸绅董等,为佥举选充,颁发谕戳,〔而资〕供公事。窃奉大宪谕饬淡南城乡,一律举办联甲,挑选练丁,守望相助,仰见仁宪保卫民生、绥靖地方之至意。

  • 卷十八·萧常

    <史部,别史类,萧氏续後汉书> 钦定四库全书 续後汉书卷十八     宋 萧常 撰烈传十三 杨戏字文然犍爲武阳人少与巴西程祁巴郡杨汰蜀郡张表并知名戏每推祁爲冠丞相诸葛亮深知之年二十余由州

  • 卷一·邹漪

    北都贼李自成初名鸿基,陕西米脂县人也。祖海、父守忠,世农颇饶。自成幼好勇,与侄李过(即一只虎)为暴于乡。娶妻有淫行,手刃之。以负债故,受过于艾同知,并杀艾,惧罪,逃入甘肃为兵,以功升把总。又杀王参将,遂为贼。初,崇祯皇帝即位,励

  • 石家奴传·脱脱

    石家奴,蒲察部的人,世代居住在案出虎水这个地方。他的祖父斛鲁短,是金世祖的外孙。桓赤皮、散达叛乱时,昭肃皇后父母兄弟都在敌人境内,斛鲁短使用计策迎回了他们。石家奴自幼时起被太祖家抚养,到长大以后,太祖把自己的女儿许

  • 宋忠传·张廷玉

    宋忠,不知何地人。洪武末年,为锦衣卫指挥使。有一名百户因诽谤罪被判死刑,宋忠上疏援救。御史因此弹劾他,太祖说道“:宋忠率直无隐,为人请命,何罪之有?”于是宽恕了这名百户。不久宋忠被佥都御史刘观弹劾,调任凤阳中卫指挥使。

  • 夏书·胤征·佚名

    羲和湎淫,废时乱日,胤往征之,作《胤征》。惟仲康肇位四海,胤侯命掌六师。羲和废厥职,酒荒于厥邑,胤后承王命徂征。告于众曰:「嗟予有众,圣有谟训,明征定保,先王克谨天戒,臣人克有常宪,百官修辅,厥后惟明明,每岁孟春,遒人以木铎徇于路

  • 提要·蔡清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八四书蒙引       四书类提要【臣】等谨案四书蒙引十五卷别録一卷明蔡清撰清字介夫晋江人成化甲辰进士官至江西提学副使乞休归起国子监祭酒甫闻命而卒事迹具明史儒林传清为此书先

  • 了众生所品第十二·佚名

    佛告族姓子。如来晓於众生他人异种所好不同志学各异。於脱未了悉知如审。云何知之。或时有人住於贪欲志好恚脱。或复有人住於瞋恚因贪欲脱。或复有人住於愚戆信欲恚脱。如来悉知。或复有人住於善德好不善脱。或复有人

  • 父子合集经卷第十七·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宣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日称等奉 诏译   六界差别品第二十六之二   佛言天王。譬如有人于睡梦中。闻妙乐声心生适悦。是人觉已忆念梦中美妙音乐。是实有不。王曰不也。佛言大王

  • 经籍会通·胡应麟

    《经籍会通》是胡应麟的一部读书笔记,是一部有着十分严谨的内在逻辑结构的目录学史研究著作,也是我国第一部图书事业发展史著作。全书共分四卷:第一卷“述源流”,叙古今图籍聚散兴废的发展历程;第二卷“述类例”,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