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贯之的忠恕之道
【原文】
子曰:“参①乎!吾道一以贯②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注释】
①参;曾参。②贯;贯穿,贯通。
【译文】
孔子说:“参啊!我的学说贯穿着一个基本思想。”曾子说:“是。”孔子出去以后,学生们问曾子说:“老师的话是什么意思呢?”曾子说:“老师的学说,忠恕两个字罢了。”
【读解】
什么是忠?什么是恕?
曾子没有说,但孔子自己在别的地方有过解说。
所谓忠恕是孔子待人的基本原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所以孔子说是“一”以贯之,而不是“二”以贯之。
忠是从积极的方面说,也就是孔子在《雍也》篇里所说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自己想有所作为,也尽心尽力地让别人有所作为,自己想飞黄腾达,也尽心尽力地让别人飞黄腾达。这其实也就是人们通常所理解的待人忠心的意思。
恕是从消极的方面说,也就是孔子在《卫灵公》篇里回答子贡“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平?”的问题时所说的:“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意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
总起来说,忠恕之道就是人们常说的将心比己,推己及人。所谓人心都是肉长的,自己想这样,也要想到人家也想这样;自己不想这样,也要想到人家也不想这样。我们今天在中小学生中开展“心中有他人的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推行的忠恕之道。推而广之,所谓“让世界充满爱”,又何尝不是忠恕之道的体现呢’?
猜你喜欢 杨子折衷卷之一·湛若水 卷一四六·邱濬 卷九六·邱濬 泾野子内篇卷六·吕柟 卷十三·蔡清 “恕”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孔子 卷二十四·胡广 卷三百二十五·佚名 从整理国故到研究和尚·胡适 瑜伽师地论卷第六十三·玄奘 觉苑应为修七觉之苑·太虚 佛说菩萨本行经卷下·佚名 阿吒薄呴付嘱咒·佚名 出生无边门陀罗尼经(智严译)·佚名 大乘无量寿宗要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