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春秋书法钩元卷一

明 石光霁 撰

书元年【十二】

【公羊】元年君之始年也【杜氏因鲁史作春秋故以鲁纪年凡人君即位欲其体元以居正故不言一年一月也胡氏即位之一年必称元年者明人君之用也体元者人主之职调元者宰相之事按舜典纪元日商训称元祀此经书元年所谓述而不作者也】

书春

【公羊】春嵗之始也【张氏此所谓春乃建子之月冬至阳气萌生在三统为天统故月之建子即以为春 胡氏夏时之説见辨疑】

书王正月【九十 无事书春正月者二十四三】

【左氏】王周正月【胡氏】加王于正者大一统也【谷梁】虽无事必举正月谨始也【张氏正月加王示正月必出于王也正朔者天子所以奉若天道而敬授人时者也帝王之首政天下所当奉承是时王政不行诸侯放恣而正朔之大亦国自为厯故夫子特书王正月示一统于此而礼乐征伐之专者以次而正焉范氏谨始言谨即位之始 胡氏正次王王次春乃立法创制裁自圣心非鲁策之旧文矣】

书王二月【二十一】王三月【十九】

【程子】月王月也事在二月则书王二月在三月则书王三月【汪氏】春秋皆于嵗首系王着周王之正朔以明大一统之义【愚按止于春之三月迭书王而夏秋冬畧之者盖春乃四时之首举此以例其余谨始之义简明之笔也】

书夏四月【无事书夏四月者十一】秋七月【无事书秋七月者十七】冬十月【无事书冬十月者十一】

【程子】无事则书时书首月盖有事则道在事无事则存天时王朔天时备则嵗功成王道存则人理立【汪氏春秋于毎年备四时明人君当奉若天道体干之四德首时必书月明人君当谨守王度奉天子之正朔与其法制禁令 吕氏桓四年七年不书秋冬阙文也愚按昭十年十二月不书冬僖二十八年冬有日无月则时月之缺不止桓公之编矣】

书时【四百六十九】月【三百三十八】日【三百九十二】

【吕氏】春秋以事继日以月继时以时继年事成于日者日【薨杀郊盟战获之类】成于月者月【防平侵伐之类】成于时者时【朝狩城作之类】不然则皆史失之也唯公即位不书日有常日也【程子古之史记事简畧日月或不备春秋因鲁史有可损而不能益者 吕氏春秋自文而上凡六公自宣而下亦六公其年数不逺而日且倍之其详畧可知】

书闰月二 【闰月不告月闰月齐景公】

【胡氏】因月之盈亏而置闰【左氏】不告闰朔失时政也【闰以正时时以作事事以厚生生民之道于是乎在矣】 右因不告朔书

【公羊】闰不书此书丧以闰数【胡氏】杀恩之非礼也【刘氏丧以年防者不

以闰数以月防者则以闰数】 右因丧以闰数书

书晦二【巳夘晦震夷伯之庙 甲午晦晋侯 战于韩】 朔【星陨书一日食书二十八】

【赵氏】古史之体应合书日而遇晦朔必书之以为厯数之证

以上年月日时

书天王【书天者二十六不书天者四】

【程子】王者奉若天道故称天王此道者王道也【胡氏上古应时称号故其名三变春秋以天自处创制立名为万世法其义备矣所履者天位也所行者天道也所赏者天命也所刑者天讨也】

【胡氏】不称天王者弗克若天也【啖子宠簒弑以渎三纲也胡氏王法废人伦乱故不书天以贬之】

书天子一

【胡氏】临诸侯曰天王君天下曰天子皆一人之通称【啖子文之误】

书王子二

【张氏】天王之丧未当称王子某既当称王子逾年当称王【孙氏言王所以明当嗣之人也言子所以见未逾年之君也】

书世子【王世子一诸侯世子】

【谷梁】天子世子世天下也【愚按世子云者言当继世而有天下与一国之称也其褒贬则各随乎其事焉】

书王后二

【胡氏】称王后示天下之母仪也【自逆者言则当尊崇其匹内主六宫之政使妃妾不得以上僣故从天王所命而称王后 愚按书云后克艰厥后则后亦君之称也】

书王姬五

【杜氏】王姬不称字以王为尊【髙氏不书伯季尊王姬也】

书公

【胡氏】天子三公称公王者之后称公【州公诸侯而称公者毕公以父师而保厘东土卫武以列国而入相成周与后世出入均劳之义同此其所以称公也右外称公】

【胡氏】鲁侯爵而其君称公此臣子之词春秋従周之文而不革者也【杜氏鲁称公者臣子之心所欲尊号其君父公者五等之爵最长 愚按春秋鲁史故従臣子之辞右内称公】

【通旨凡称公者有定名有虚位天子三公称公王者之后称公此定名也鲁侯称公其子称公子其孙称公孙诸伯子男亦皆称公此虚位也定名辨等列之实虚位达臣下之情定名礼之质虚位礼之文

右总论内外书公】

书我君

【愚按春秋鲁史故而称我君以别于外诸侯也详见小君】

书子【内 子卒 子赤卒外 宋子 郑子】 之类

【胡氏】诸侯在丧称子继世不忍当也既不名终人子之事也逾年称君縁臣民之心也【公羊君存称世子君薨称子某既称子逾年称公 愚按未逾年之君称子未即位未成君也内外皆同】

书兄一弟十四

【三传】母兄称兄母弟称弟【胡氏】书盟书帅师而称兄弟者罪其有宠爱之私书出奔书归而称兄弟者责其薄友恭之义【谷梁诸侯之尊兄弟不得以属通范氏兄弟匹嫡之称臣不可以敌君 陆氏君臣重于兄弟也 胡氏公子其本当称者也曰兄弟者因事而书之者也兄弟先公之子不称公子贬也 孙氏天子得专杀故二百四十二年无天王杀大夫文此言杀其弟景王不能容一母弟不可不见 吕氏无亲亲之恩也 右贬】

【胡氏】称弟得弟道也【宣弑而非之也 张氏春秋书弟十一惟公弟叔书字贤之也

右褒】

书夫人 小君

【胡氏】邦君之妻邦人称之曰君夫人称诸异邦曰寡小君敌体之称也【谷梁小君也其曰君何也以其为公配可以言小君也陆氏夫人称小君言比君而小耳陈氏国君理阳道而出命正人于外故谓之君夫人理隂德而出命正人于内故亦谓之小君愚按夫人小君存殁之异也 右嫡夫人之称】

【胡氏】妾媵非敌其生亦以夫人之名号称之其殁亦以夫人之礼卒之非所以正其分也【髙氏】既以夫人之礼薨之复以小君之礼之书实以示讥也【右妾母僣称夫人小君】

书伯姬 叔姬 季姬 子叔姬【愚按内女嫁为诸侯夫人尊同则书于策伯叔季者字也姬者鲁之姓也古者之妇字居上而姓居下别于男子也加子者时君之子别于先君之女也其得失则各随其事而见焉】

书公子 公孙

【胡氏】凡公子公孙登名于史策皆贵戚之卿也不书官者不与其以公子故而自为卿也【张氏东迁以来王命不行诸侯不以天子之命为重故三命再命之制不复请于王自宋统承先王得自命官者或有司马司城之书而此外一切削之也 通旨大国三卿命于天子次国三卿二卿命于天子小国三卿一卿命于天子此礼之常也春秋以来列国之卿多不请而自命故皆削其官所以正王法也】

【未赐 族即族氏也】若鲁无骇 侠 柔

溺之类

【已赐族】 若鲁仲孙【仲庆父之后】叔孙【叔牙之后】季孙【季友之后】臧孙【臧僖伯后】之类

【皆以王父字为氏 杜氏诸侯位卑不得赐姓使其臣以王父字为氏】

【胡氏】未赐族而身为大夫则称名已赐族而世为大夫则称族按礼天子寰【音县】内诸侯世其禄而不嗣然则诸侯所置大夫嗣其位而不易岂礼也哉【左氏天子建德因生以赐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诸侯以字为諡因以为族胡氏诸侯之子为大夫则称公子其孙也则称公孙公孙之子与异姓之臣未赐族而身为大夫则称名无骇侠之类是也已赐族而世为大夫则称族如仲孙叔孙季孙之类是也】

【生而赐氏】 季友【公子友字季】 仲遂【公子遂字仲】

【胡氏】生而赐氏俾世其官经于其卒各以氏书者志变法乱纪之端贻权臣窃命之祸【季者其字也友者其名也大夫卒而书名则曷为书字鲁卿有生而赐氏者季友仲遂是也生而赐氏者何命之世为卿也季子忠贤在僖公有翼戴之勤襄仲弑逆在宣公有援立之力此二君者不胜私情欲以异赏报之也故皆生而赐氏张氏春秋无骇侠之卒与季友仲遂之卒实因卿大夫之告终以谨世变所以着无骇侠未赐氏不为薄而季友仲遂之恩过于厚】

书官【王朝】宰咺 宰渠伯纠 宰周公

【诸侯】司马 司城

【公羊】宰官也【胡氏】冡宰称宰王朝公卿书官【汪氏】有封邑书爵【胡氏】宰周公者以冡宰兼三公也【古者三公无其人则以六卿之有道者上兼师保之任冡宰或阙亦以三公下行端揆之职如咺者岂初得政犹未受封而纠则或以诸侯入相或既相而已封者乎刘氏春秋于大夫莫书其官至冡宰则书之此见任之最重】

右王朝书官

【程子】宋王者之后得自命官故独书尔不备书者省辞也因公子卬荡意诸不任二官之职华孙以逆族而主兵权所谓因事之变而书【亦犹鲁之郊禘云尔 胡氏公子卬荡意诸皆以官举者主兵者不能其官至于见杀守土者不能其官至于出奔而其君不免失身见弑之祸宜矣 司马掌兵之官称华孙者自督弑殇公诸侯受赂失职不讨使秉宋政及其后世继掌兵权春秋之所禁者啖子能守官书官张氏宋大夫书官者多矣惟三人以官举又皆在昭公之世岂非节义之士因乱世而后显愚按胡氏従程子以官为贬而纂疏取之张氏従啖子以官为褒而防通取之二説皆通】右唯宋书官

书爵【内诸侯】祭伯凡伯毛伯召伯

宰渠伯 温子单子刘子

【外诸侯】公【宋公】侯【齐侯之类】伯【郑伯之类】子【邾子之类】男【许男之类】

【汪氏】王朝公卿唯宰咺止书宰自余有封邑者皆以爵系封也【盖天子公卿书官有封邑则系爵 愚按天子三公称公卿则书官受封则书爵惟冡宰而有爵土之封则兼宰书之盖六卿之官惟冡宰备书于经其余则否用见任相之重也任之重则责之深矣余不尽书然寰内诸侯始则多书伯末则多书子何哉岂春秋之季王室日微境土日蹙不足以供其封邑故虽尹单卿士亦止封子耶】

【诸侯自降其爵】伯子滕子

【沙随程氏】春秋时小国事大国其朝觐贡赋之多寡随其爵之崇卑土小不足以附大国故甘心自降【本旨先代子孙也方东楼公始封与微子啓无异得郊祭用天子礼乐入春秋已失公爵降而曰侯后或称伯或称子都无定限足知其微弱僻陋 张氏国小力微故降爵以自侪于小国 朱子国最小初称侯已而称伯已而称子朝觐贡赋之事率以子男之礼従事圣人因实而书非贬之也滕国亦小初书侯已而书子程沙随云云滕国土小自降为子子孙一向微弱故终春秋之世常称子因其实而书之耳】

【僣号降従本爵】楚子吴子徐子

【赵氏】吴楚称子従本爵【胡氏四夷虽大皆曰子吴僣王矣其称子正名也 愚按古者封国四夷皆子以国小而易制也其后楚吴吞并隣国浸以强大僣号称王春秋皆降従本爵于徐越亦然】

书字

【胡氏】王朝大夫例称字南季 仍叔 家父 荣叔【之类刘氏古者字有曰伯仲叔季者有曰某父者有曰某子者惟其所称而称之 愚按王朝大夫四命与公之孤等故称字而不名也】

王朝下士进而书字王人子突

【胡氏王人微者子突其字也以下士之微超従大夫之例而书字者褒救卫也 愚按王朝下士书人大夫书字既书人又书字知其进之也】

列国之命大夫例称字单伯【鲁】 女叔【陈】 祭仲【郑公羊单伯吾大夫之命乎天子者也胡氏祭仲何以不名命大夫也命大夫而书字非贤之也乃尊王命贵正卿大祭仲之罪以深责之也谷梁其不名天子之命大夫也汪氏齐晋大国无命大夫盖强大而専命尔】

诸侯之兄弟例称字叔 许叔 蔡季 纪季【胡氏诸侯兄弟不贬则书字称字贤也何贤乎叔宣弑而非之也孙氏不曰公子以见叔无禄而卒也王氏生不登名于史策则非卿矣变名曰公弟合名与字卒之知其贤而得书也 愚按外诸侯之兄弟称字亦皆无禄者也特以母弟之故而见用尔若为卿而有禄则称公子公孙而名焉】

中国之附庸例称字邾仪父萧叔

【愚按附庸之君所以书字者以未王命也】

书名

【胡氏】王朝中士书名刘夏石尚

【愚按周礼王朝大夫四命则上士宜降与侯伯之卿等所以书名也】

诸侯大夫【即卿】书名无骇 髙傒【之类】

【愚按列国之命卿书字则未命于天子之卿宜书名也周礼侯伯之卿三命所以登名于史策欤】夷狄附庸书名郳黎来介葛卢

【胡氏夷狄附庸例书名郳黎来介葛卢是也郳国也黎来名也刘氏介葛卢中国之封沈于东夷而变焉故不得比仪父繁露附庸字者方三十里名者方二十里汪氏郳国小故与介同愚按此与胡氏异而张氏宗之兼载以备一説】

冡宰贬而书名宰咺 宰渠伯纠

【胡氏咺位六卿之长而承命以赗诸侯之妾纠位六卿之长而承命以聘弑君之贼故特贬而书名以见宰之非宰也】

诸侯兄弟贬则书名宋公之弟辰 秦伯之弟鍼【之类胡氏诸侯兄弟贬则书名若宋辰秦鍼之类是也愚按诸侯兄弟例称字则书名为贬可知然皆无禄者也详前】

书人

【胡氏】王朝下士称人王人【子突】救卫 公防王人齐侯【某某】盟于洮

【公羊王人微者胡氏下士也以王命行者虽下士之微序乎方伯公侯之上不以贱故轻之也尊君之义明矣】

列国微者称人宋人盟宿【之类】

【胡氏内称及外称人皆微者程子皆非卿也文集春秋大夫非三命之正卿姓氏不登于史策胡氏莒称人小国也孙氏小国卿大夫皆畧书人 愚按大国之卿三命书名大夫再命士一命则书人而子男之卿再命其大夫一命故皆书人所谓小国无大夫者不着其姓氏也】

将卑师少称人郑人伐卫【之类】

【张氏成公以前侵伐书人逺事难详不必皆微者也 愚按二説皆通】

诸侯之卿贬而称人晋人【云云】盟于翟泉 晋人围郊【之类】

【左氏卿不书罪之也胡氏诸国之卿贬而称人而王子亦与焉者此正其本之意 卿不书失卿职也既不书大夫之名氏又不称师而曰晋人围郊微之也所谓以其事而微之者也】

变于夷者进而称人荆人来聘 狄人伐卫【之类胡氏荆何以称人嘉其慕义自通故进之也陈氏荆人先诸夏修聘于上国进之也者忧之也何氏狄称人善能救齐有忧中国之心故进之 愚按前此皆以荆狄书外之也今书人故曰进之】

非伯讨而称人齐人执郑詹 晋人执卫侯【之类公羊称人而执非伯讨也】

众之所欲称人卫人立晋 齐人执子叔姬【之类谷梁人者众辞其称人得众也公羊众立之非也胡氏商人骤施于国而多聚士是以财诱齐国之人而济其恶也齐人怀商人之私惠忘君父之大伦弑其君而不能讨执其母而莫之救则是举国之人皆有不赦之罪故书曰齐人执子叔姬所以穷逆贼之党与而治之也】

讨贼之辞称人卫人杀州吁 蔡人杀陈佗 郑人杀良霄【之类】

【公羊称人讨贼之辞也胡氏人皆有欲讨之心亦夫人之所得讨也程子天下大恶人人皆得而诛之陈佗蔡人杀之实以私也而书蔡人同于讨贼见讨贼者众人之公】

众人擅杀称人陈人杀其大夫公子过【之类】

【胡氏称人以杀而不去其官国乱无政众人擅杀非讨贼之辞也】

国人欲弑称人宋人弑其君杵臼【之类】

【胡氏书宋人者昭公无道国之所欲弑也诸侯杀大夫虽当于罪若不归于司宼犹有専杀之嫌以为不臣矣况于北面归戴以为君也圣人以弑君之罪归于宋人者以明三纲人道大伦君臣之义不可废也】

书国郑杀其大夫申侯【之 书弃类 师同】

【胡氏】称国以杀国君大夫与谋其事不请于天子而擅杀之也【卫侯未入而称国以杀此春秋诛意之效也然则大臣何与焉従君于恶而不能正故并罪之也】

称郑弃其师君臣同责也

【书国以弑】莒弑其君庶其 晋弑其君州蒲 吴弑其君僚【之类】

【张氏】凡称国以弑者盖其君以无道为国人所弑而大臣坐视不能讨贼皆当诛不赦之罪也【春秋于诸侯国事则称国言君与大夫共图之也】

【胡氏】光使専诸杀僚而称国以弑吴大臣之罪也【愚按大臣不当立僚以致祸故着其罪 右责大臣】

【谷梁】称国以弑其君君恶甚矣【胡氏晋弑君州蒲而不书栾书学者深求其旨张氏分恶于众右减大臣罪】

目君晋侯杀其世子申生【之类】

【谷梁】杀世子母弟目君【张氏】着其君之志也【胡氏内宠并后嬖子配适乱之本也尸此者其谁乎陈氏苟有谗而不见则其君之罪也】

书盗杀卫侯之兄絷 盗杀吴子夷昧【之类】

【公羊】贱者穷诸人其称盗贱乎贱者也【陈氏盗疏且贱者也】

书氏 【尹氏卒尹氏立王子朝之类武氏子来求赙】

【公羊】天子大夫其称氏讥世卿非礼也【陆氏言氏则世卿之意可见时世卿既多不可胜讥因尹氏私赴武氏以子代父尹氏立王子朝以朝奔楚皆以世卿乱王室故従而书之讥此数者足以见世卿之恶也】

书大夫【而不书公及齐大夫盟于蔇 公防诸侯名氏六晋大夫盟于扈 曹杀其大夫

宋杀其大夫三】

【胡氏】大夫不名义系于齐而不系大夫之名氏也【盟蔇】赵盾内专废置其君外强诸侯为此盟【盟扈】其不名者抑大夫之抗也【愚按吕氏大夫不名政在赵盾则莫有主是盟者也亦通 右盟而止书大夫】义系于杀而见杀者之是非有不足纪则止书其官【右杀而止书大夫】

书戎【山戎 北戎 姜戎 雒戎茅戎 陆浑之戎 戎蛮子】狄【赤狄白狄】

【胡氏】戎狄举号外之也【汪氏夷狄君臣同辞止録其号】

【变于夷者】荆【败蔡师于莘之类】吴【入州来之类】徐【楚人败徐于娄林之类】越

于越

【胡氏】荆以州举恶其猾夏不恭故狄之也吴以号举狄之也

【吴楚徐越虽比于夷狄其实不同其上世皆为元德显功通于周室与中国冠带之君无以异徐始称王楚后称王吴越因遂称王王非诸侯所当称也故春秋比诸夷狄虽然犹不欲絶其类是以上不使与中国等下不使与夷狄均此圣人重絶人亦春秋之意也 汪氏荆吴称国而不系君比于夷狄也愚按徐越称国与吴楚同但越之为国中国称之曰越蛮夷自称曰于越实一国也】

以上名称爵号

书及 防 暨

【谷梁】及内为志防外为志【张氏凡防盟侵伐内为主书及外为主书防所以别首従而谨善恶也程子凡盟在鲁地虽外为主亦称及彼来而此及之也两国以上则称防彼盟而此防之也公羊防及暨皆与也】

【公羊】及犹汲汲也暨犹暨暨也【张氏暨暨果毅貌若以果毅之气迫之盖强胁之也】书出

【陆氏】凡出者自国而出【据实书之其邪正则各随其事之是非不以此为褒贬唯天子及周大夫出即以书出为贬王者无外故也】

书居七 【王居二鲁居五】

【胡氏】居者有其土地人民之称也【昭公失国出奔而称居于郓者存一国之防也襄王已出而称居于郑敬王未入而称居于狄泉者存天下之防也天子之于天下率土之滨莫非其臣非诸侯所得而专也诸侯之于封国四境之内莫非其土非大夫所得而专也】

书出居一

【谷梁】天子无出出失天下也居者居其所也虽失天下莫敢有也【胡氏自周无出特书出者言其自取之薛氏狄泉不书出在王畿之内也】

书公在四 【在楚一在干侯三】

【公羊】何言乎公在正月以存君也【胡氏嵗之首月公在他国 者有矣此独书公在楚者外为夷狄所制以俟其葬而不得归内为强臣所逼欲擅其国而不敢入故特书所在以存君】

【使后世臣子观君父之危且困者不以顷刻忘也公 去社稷于今五年每嵗首月不书公者在鲁四境之内则无适而非土地也至是郓溃客寄干侯非其所矣嵗首必书公之所在者盖以存君不与季氏之専国也而罪臣子讥诸侯之意具见矣】

书逊三 【公一夫人二】

【胡氏】内出奔称逊隠也【逊者顺让之辞使若不为人子所逐以全恩也啖子凡公及夫人出谓之逊不可斥言奔】

书出奔 来奔

【胡氏】凡诸侯之奔皆不书所逐之臣而以自奔为名所以警乎人君夫君实有国而出于臣乃其自取焉耳【逐君之臣其罪易知也君而见逐其恶甚矣圣人之教在乎端本清源 来奔不言出异于外也

右君出奔】

【啖子】内外大夫奔卿则书君之股肱也【治乱所寄故重而书之】凡奔皆恶也有美者又褒之宋子哀是也

【杜氏】不言出外奔也【右臣出奔】

【愚按弑逆之人出奔他国内之失贼外之受贼其罪皆不可掩盖交贬之若庆父则久掌兵权出入自恣又以见为国者不知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虽有知者不能善其后若胡氏之説是已不可例论也

右讥失贼出奔】

书逃五【诸侯二凡言逃者皆为义当留大夫三而窃去也君臣同辞】

【胡氏】逃义曰逃【逃者匹夫之事以诸侯之尊下行匹夫之事弃仪卫而逃归深罪之也

右诸侯逃】

【胡氏】书逃着其幸免而不知命之罪也【右大夫逃】书求五乞六【乞盟一乞师五】 告一

【胡氏】遣使需索之谓求君取于臣不言求而曰求赙求车求金皆着天王之失道也上失其道则下不臣矣【谷梁赙归之者正也求之非正也求之为言得不得不可知也交讥之】

【谷梁】乞重辞也【杜氏】卑逊自屈不保得之之辞也【详乞盟乞师下陆氏】告籴不言乞者以用财致之彼此之利不比乞师乞盟也

书入【此归入之入若用兵之入则造其国都详见军礼入祊当入此例】

【胡氏】一难辞【善者】一逆辞【恶 陆氏诸侯复国有入与复入者 之义用兵入敌国亦曰入故入者多非善也我入邴亦不可入也纪季以入于齐既不可言叛故言入亦明其非正所以罪齐也】

【陆氏】天王入于成周记其自外而入不同诸侯之贬书复入

【胡氏】其言复入者已絶而复入恶之甚者【李氏大夫无继世故称复者已絶之辞称入者甚逆之辞】

书来九【朝言来见不书朝下】

【陆氏】凡来者自外而来【接我之辞】据实书之唯内女不当归宁则书来以示贬男女之礼合礼者不书故也【赵子凡内女称来不宜来也讥无父母而归也】

书来归 【天王使宰咺来归惠公仲子之赗 郑人来归祊 齐人来归卫俘 齐人来归郓讙

隂田 季子来归郯伯姬来归之类】

【李氏】皆自外至之辞【愚按来归之义有二有物自外至之辞赗俘田是也有人自外至之辞季子伯姬是也然物归则训与人归则训复而郓讙隂又含二义】

书归【其畧见目】

【胡氏】一易辞【恶者】一顺辞【善 愚按易辞如突归于郑者 顺辞如归邾子益之类】

右指君臣复国言

【陆氏】归字其义非一诸侯及大夫复国有归与复归之义内女嫁于外亦曰归外将物与我亦曰归【赗祊之类】我将物与外亦曰归【归粟】诸侯用兵破敌将其君同还亦曰归【献舞】除诸侯归入之外诸事各以本事为邪正不以归字为褒贬也【愚按归之为义大抵有四有去而复还之辞诸侯大夫归国是也有馈与之辞凡外归物是也有内女出嫁曰归盖妇人内夫家若伯姬归纪是也又内夫人归本国而不反亦曰归夫人姜氏归于齐是也】

书复归 【郑世子忽复归于郑 卫元咺自晋复归于卫】之类

【胡氏】其称复归者谓既絶而复归也【诸侯失国出奔归而称复则可大夫失位出奔归而称复则不可古者诸侯世国大夫不世官】

书自【某国】归 【蔡季自陈归于蔡卫孙林父自晋归于卫】之类

【胡氏】自某者某有奉焉因其力也【公谷同】

【吕氏】书自着昔在彼而今归于此【愚按二説小异要之吕氏平易】

书归自京师

【胡氏】其言自京师王命也言天王之释有罪也【陈氏不曰自京师归于曹而曰归自京师若平 愚按于列国则书自某常之归而书公至自某也 归于京师则书归自某尊卑异辞也】

书还【公还自晋归父还自晋士匄闻齐侯卒乃还】复【公如晋至河乃复仲遂至黄乃复

公孙敖如京师不至而复】

【胡氏】还者终事之辞【公羊还善辞比复为善也 愚按还以终事故曰善辞则复未终事为不善可知矣】

其曰复事未毕也【至黄乃复 愚按陆氏曰还者事壅君命也 毕复者事未毕葢毕为善则复为不善可知】

书纳七【取郜大鼎纳于太庙详见军礼】

【胡氏】纳者不受而强致之称【纳云者不与纳也】

书遂【其畧见目】

【谷梁】遂继事之辞也【胡氏】大夫出疆有以二事出者有以一事出而専继事者其书皆曰遂【公子遂如周及晋与祭公自鲁逆王后皆所谓二事出者也公子结往媵而及齐宋盟则専继事者也吕氏遂者大抵皆本为彼而遂为此之辞吴氏当以继事为正美恶褒贬则存乎其事】

书以

【胡氏】凡称以者不以者也【本非所得制今得以之】师而曰以能左右之也地而曰以能取与之也人而曰以能死生之也刘单以王猛能废置之也【愚按以者皆不当以之辞】

书立

【胡氏】立者不宜立也【晋虽诸侯之子内不承国于先君上不禀命于天子众谓宜立而遂立焉可乎故春秋于卫人特书曰立以着其擅置其君之罪子朝庶孽夺正不当立者也故特称立而目尹氏见世卿之擅权乱国陆氏武宫宫皆不宜立者也】

书用六【杂用四用人二】致一 不肯一

【公羊】用者不宜用也【陆氏用鄫子蔡太子用牲用币用致夫人用郊皆不宜用也公羊】致者不宜致也

【谷梁】不肯可以肯也【胡氏】心弗允従莫能强之者也

【陆氏若宜以宜用宜立宜不肯皆不书也】 右总论以立用不肯

书得一【窃附】 获三【详军礼】克一 不克二

【公羊】宝玉大弓国宝也【谢氏】窃之书得之书尊之也【胡氏】所以讥公与执政之臣大不恭之罪也

【谢氏】用力擒之曰获【获人获兽是也】非用力擒之曰得【得宝玉大弓是也胡氏】克力胜之辞【陆氏克段于鄢能破之也不克纳不克皆谓不成纳不成也 愚按克皆能也然克段与不克其意亦有轻重且获人之义亦有君臣之别详军】

书犹五【见目】

【胡氏】犹者可以已之辞 犹者幸其不已之辞【愚按犹有二义一则讥其当已而不已一则幸其不当已而不已若不郊而犹望大臣卒而犹绎则讥其当已而不已者也不告月而犹朝庙则幸其不当已而不已者也】

书献三【献羽一献捷二】 锡二赐一【即锡】 畀一 假一【陆氏】献献上也【胡氏献下奉上之辞献捷之类】锡锡下也【锡命即赐也】畀与也【执曹伯畀宋人】谓非上非下者也【三者据尊卑言之】假借也谓易田逊辞也

书取

【胡氏】取者得非其有之称【取器物】 取者收夺之名【取邑】 取者不义之辞【取人】 悉虏而俘之曰取【取师】 复故田而亦曰取苟不请于天王以正疆理虽取本邑与夺人之有者无以异也【赵氏诸言取并为有所系属而取之】

【赵子】凡得国而不言灭者【陆氏取诸国及迁降之类】不絶其祀也【以伪附庸】书之 乃 而 且

【陆氏】之乃而之类皆辞【俗谓语助也谷梁迂僻之 谷甚若言乃难于而则是也 梁】乃难乎而【见上】且者兼之之辞【此説并通】

不称使【武氏子来求赙 毛伯来求金 祭叔来聘楚屈完来盟齐髙子来盟 宋华孙来盟陆氏】不称使者原其来意非天子之命【列国同胡氏武氏天子之大夫何以不称使当丧未君非王命也 伯于以谨天下之通丧严君臣之名分 范氏祭叔不一心于王而欲外交虽请王命非王本心故不称使】 右王臣不称使

【胡氏其不言齐侯使之者权在髙子也 其不称使权在完也张氏华耦之来出于自请故不称使

右诸侯大夫不称使】

不称朝【止言 祭伯来 寔来来介葛卢来白狄来】

【胡氏】直书曰来【祭伯】不予其朝也【人臣义无私交大夫非君命不越境所以然者杜朋党之原】

【公羊】不言朝【介葛卢白狄】不能乎朝也【夷狄之君也云云杜氏不能行朝礼愚按寔来左氏谓淳于公自曹来朝书曰寔来不复其国也杜氏注言奔则来行朝礼言朝则遂留不去故变文言实来则难入二例】

以上并杂书法

猜你喜欢
  仲尼相鲁景公患之晏子对以勿忧第六·晏婴
  卷之四·子华子
  治家篇 第十四 凡十六条·范立本
  卷二·袁俊翁
  卷五·沈廷芳
  祸虚篇第二一·王充
  议兵第十五·荀况
  梁惠王下·孟子
  卷四十五·王道焜
  襄公·襄公四年·左丘明
  卷十五·佚名
  集論校勘說明·欧阳竟无
  致王晓西居士函(二通)·太虚
  大方广菩萨藏文殊师利根本仪轨经卷第九·佚名
  大方广菩萨藏文殊师利根本仪轨经卷第三·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褚生·唐圭璋

      褚生,德祐时太学生。   百字令   半堤花雨。对芳辰消遣,无奈情绪。春色尚堪描画在,万紫千红尘土。鹃促归期,莺收佞舌,燕作留人语。绕栏红药,韵华留此孤主。   真个恨杀东风,几番过了,不似今番苦。乐事赏心磨灭尽,忽

  • 四集卷六十八·乾隆

    钦定四库全书御制诗四集卷六十八古今体七十六首【庚子四】入江南境为忆南邦望幸切春朝命驾此重巡鲁齐再至别非久【自乙酉南巡後辛卯丙申曾两至东省】江浙未来情更亲胥赤子宁分彼此乘青阳与布和仁翕河察吏谘民隐要务非

  • 御选明诗卷一百二十·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明诗卷一百二十杂体二苏伯衡雪夜聨句清夜羣彦集【孟肤】虚馆一灯闪【平仲】白雪积更霏?云暝逾掩【子坚】幌薄绚琉璃瓦素侔琬琰【克正】珠跳间投隙玉立每因广【平仲】檐铎金琅珰壁水银防滟【克正】庭

  • 刘子翬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刘子翬(1101—1147)字彦冲,号屏山病翁,崇安(今属福建)人。以父任补承务郎,辟真定幕府。南渡后,通判兴化军,秩满,诏留任,以疾辞。筑室屏山,专事讲学。与胡宪、刘勉之为道义交,朱熹曾从之受业。绍兴十七年(1147)卒,年四十七,谥

  • 卷三十·朱熹

    <史部,史评类,御批资治通监纲目>   钦定四库全书卷 御批资治通监纲目卷三十 【起乙酉梁武帝天监四年魏宣武帝正始二年尽乙巳梁武帝普通六年魏孝明帝孝昌元年】考异【据提要分注梁武帝并作梁高

  • 卷一·黄、虞、三代·蒋一葵

    【宁封子】 〔《列仙传》:“黄帝时人。”按:《帝纪》,黄帝时有宁封为陶正,或即此人。〕 黄帝之前,宁先生者,尝游昆丘之外。有兰沙之地,去中都万里,其沙如细尘,风吹成雾,泛泛而起,有石蓝之花,轻而坚劲,千年一

  • 王戎传·房玄龄

    王戎字浚冲,琅王牙临沂人。祖父王雄,是幽州刺史。父亲王浑,是凉州刺史、贞陵亭侯。王戎幼年聪明伶俐,神彩秀美。能视日而目不眩,裴楷见了他仔细审视一番说:“戎眼烂烂,如岩下电。”六七岁时,在宣武场看戏,猛兽在槛笼中怒吼震地

  • 沈道虔传·沈约

    沈道虔,吴兴武康人,少年便非常仁厚,喜爱老、庄哲学,居住在县城北边的石山之下。孙恩之乱后发生饥荒,县令庾肃之迎接他出来到县城南边的废头里,为他建起小屋,前临小溪,那里有很美的山水。沈道虔不时地回到石山旧舍,和那些成了孤

  • 提要·马文升

    钦定四库全书     史部六端肃奏议       诏令奏议类二【奏议之属】提要【臣】等谨案端肃奏议十二卷明马文升撰文升字负图均州人景泰辛未进士官至兵部尚书諡端肃事蹟具明史本传文升砥砺廉隅练达政体朝端大

  • 卷一百四十四·赵汝愚

    钦定四库全书宋名臣奏议卷一百四十四宋 赵汝愚 编边防门盗贼上仁宗乞选任转运守令以除盗贼富 弼臣伏见西鄙用兵以来搔动天下物力穷困人心怨嗟朝廷不能抚存遂使聚而为盗今张海郭貌山等放火惊扰州县杀伤吏民恣凶残之

  • 卷一百七十一·佚名

    △初分随喜回向品第三十一之四若菩萨摩诃萨修行般若波罗蜜多。如实知地界不堕欲界色界无色界。如实知水火风空识界。不堕欲界色界无色界。若俱不堕三界则非过去未来现在。若非三世则不可以彼有相为方便。有所得为方便

  • 起世因本经卷第二·佚名

    隋天竺沙门达摩笈多译郁多啰究留品下诸比丘。其郁多啰究留人辈。头发青色。垂长八指。其人一色。一形一像。无有别色可知其异。诸比丘。郁多啰究留人辈。不全露形。不半露形。无有适莫。齿皆平密。不疏不缺。善好洁白

  • 宗镜录卷第二十·延寿

    夫正因佛性。众生共有。经云。不由观智所显。则道常披露。云何异生。迷而不悟。答。智论云。众生心性。犹如利刀。唯用割泥。泥无所成。刀日就损。理体常妙。众生自粗。能善用之。即合本妙。又譬如一器中水淡味恒然。

  •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九·澄观

    如来现相品第二(此下第二正宗分从第六经尽第十一)将释此品四门分别。一来意。二释名。三宗趣。四释文。然下诸品多用此四。若有增减至文当辩。今初来意中二。先分来后品来。今初三分之中自下正宗。由致既彰正宗宜显故

  • 普遍光明清净炽盛如意宝印心无能胜大明王大随求陀罗尼经卷上·佚名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 诏译  序品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梵。住大金刚须弥卢峰楼阁。安住大金刚三摩地。以大金刚庄严劫树。于大金

  • 卷六·彭绍升

    居士传六竟陵文宣王传竟陵文宣王萧子良者。字云英。齐武帝第二子也。宋顺帝昇明三年为会稽太守。督五郡。封闻喜公。自孝武时徵求急速。以郡县迟缓。始遣台使。自此公役劳扰。齐既受禅。文宣尽陈其弊。请罢之。建元二

  • 景定建康志·周应合

    南宋著名方志。马光祖修,理宗景定年间江南东路安抚司干办公事周应合撰。50卷。建康,府名,治今江苏南京市,南宋初曾为留都。建康于孝宗乾道、宁宗庆元时都曾修过方志(今已不存),但记载缺略。周应合将二志合而为一,增加庆元

  • 善生子经·佚名

    《佛说善生子经》是由西晋沙门支法度翻译的,被收录在《大正藏·阿含部》卷一中。《佛说善生子经》中的伦理思想,诸如孝养父母、尊师重道、尊重妇女、夫妻和睦、恩厚朋友、善待下属、尊敬供养清净福田僧、积极行善、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