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经济文衡续集卷五

宋 滕珙 撰

圣学类

论大学传六章释诚意之义

事目见前圣学类第四段

此段发明诚意一章之防言人君尤当加意

臣谨按此传之第六章承上章之言以释经文诚意之义者也臣又详説之曰民之秉彝本无不善故人心之发莫不知善之当为而欲为之惟其气禀之杂物欲之私有以害之是以为善之意有所不实而不免为自欺也所谓自欺者外有欲善之形而其隠微之间常有不欲者以拒乎内也外有恶恶之状而其隠微之间常有不恶者以主乎中也是以其外虽公而中则私其形常是而心则否是皆自欺之类也所谓诚其意在于毋自欺而已矣能禁乎此则其心之所发在于好善则表里皆好而隠微之间无一毫之不好心之所发在于恶恶则表里皆恶而隠微之间无一毫之不恶是以其好善也如好好色其恶恶也如恶恶臭而方寸之间无有纎芥不快不足之处是则所谓自慊而意之诚也能自慊而意诚则其隠微之间无非善之实者君子于此亦致其谨而不使一毫之私得以介乎其间而已若小人之自欺则不惟形于念虑之间而必见于事为之际此知其为恶而揜之则旣不足以自欺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则又不足以欺人亦何益之有哉此君子所以又以为戒而必谨其独也其引曾子之言以下则所以明夫隠微之间实有不善则人皆知之如十目之所同视十手之所同指无不见之甚可畏也隠微之间实无不善则其形于外也亦然盖多财之人其屋必美有徳之人其身必脩其心广大则其体必安舒此又以着其理之必然而见君子所以必诚其意之指也然考之于经则所以能诚其意者乃在夫知至盖知无不至则其于是非得失皆有以剖析于毫厘之间而心之所发必无外善内恶之弊所以有主于中有地可据而致谨于隠微之间若知有不至则其不至之处恶必藏焉以为自欺之主虽欲致其谨独之功亦且无主之能为而无地之可据矣此又传文之所未发而其理已具于经者皆不可以不察也然犹为众人言之耳若夫人君则以一身托乎兆民之上念虑之间一有不实不惟天下之人皆得以议其后而祸乱乗之又将有不可遏者其为可畏又不止于十目所视十手所指而已愿陛下于此深加省察实用工夫则天下幸甚如其不然则今日区区之讲读亦徒为观听之美而已何益于治道有无之实以窒夫祸乱之原哉【经筵大学讲义宁宗新政】

致知类

论大学知止之道

事目见前

此段专一发明知止而后有定至虑而后能得一节

臣谨按此一节推本上文之意言明徳新民所以止于至善之由也盖明徳新民固皆欲其止于至善然非先有以知其所当止之地则不能有以得其所当止者而止之如射者固欲其中然不先有以知其所当中之地则不能有以得其所当中者而中之也知止云者物格知至而于天下之事皆有以知其至善之所在是则吾所当止之地也能知所止则方寸之间事事物物皆有定理矣理旣有定则无以动其心而能静矣心旣能静则无所择于地而能安矣能安则日用之间从容闲暇事至物来有以揆之而能虑矣能虑则随事观理极深研几无不各得其所止之地而止之矣【经筵大学讲义宁宗新政】

论大学知所先后之道

按先生此下注云明徳为本新民为末知止为始能得为终本始所先末终所后此结上文物有本末事有终始两节之意

此段申明大学本末终始之序

臣窃谓明徳新民两物而内外相对故曰本末知止能得一事而首尾相因故曰终始诚知先其本而后其末先其始而后其终也则其进为有序而至于道也不远矣盖欲治人者不可不先于治己欲体道者不可不先于知道此则天下国家之达道通义而为人君者尤不可以不审【同上】

论大学知至之道

事目见前

此段推明大学经文物格而后知至一节

臣谨按此覆説上文之意也物格者事物之理各有以诣其极而无余之谓也理之在物者旣诣其极而无余则知之在我者亦随所诣而无不尽矣知无不尽则心之所发可一于善而无不实矣意不自欺则心之本体可致其虚而无不正矣心得其正则身之所处可不陷于其所偏而无不脩矣身无不脩则推之天下国家亦举而措之耳岂外此而求之智谋功利之末哉【同上】

论大学物格知至之义

按先生此下注曰此句之上当有阙文

此段专言格物末引先儒致知主敬之説尤为详密

臣谨按此传之五章其次当释格物知至之义今亡其辞而独留此一句乃章末之结语也臣尝窃考此篇之旨其纲领有三其条目有八而格物致知最为先务今乃独遗其本传之文不知其所以发明此旨者果为何説甚可惜也然而尚赖程氏之言有可以补其亡者如曰学莫先于正心诚意然欲正心诚意必先致知而欲致知又在格物致尽也格至也凡有一物必有一理穷而至之所谓格物者也然而格物亦非一端如或读书讲明道义或论古今人物而别其是非或应接事物而处其当否皆穷理也但能今日格一件明日又格一件积习旣多然后脱然有贯通处又曰穷理者非谓必尽穷天下之理又非谓止穷得一理便到但自一身之中以至万物之理理防旣多自当脱然有悟处又曰格物非欲尽穷天下之物但于一事上穷尽其他可以类推至于言孝则当求其所以为孝者如何若一事上穷不得且别穷一事或先其易者或先其难者各随人浅深譬如千蹊万径皆可以适国但得一道而入则可以推类而通其余矣盖万物各具一理而万理同出一原此所以可推而无不通也至于论其所以用力之本则其言又曰学道以知为先致知以敬为本又曰涵养须是敬进学则在致知又曰致知在乎所养养知莫过于寡欲论其所以为敬之方则其言又曰主一之谓敬无适之谓一又曰但庄整齐肃则心便一一则自无非僻之干存之久而天理明矣至其门人谢良佐之言则曰敬是常惺惺法尹焞之言则曰人能收敛其心不容一物则可以谓之敬矣此皆切至之言深得圣经之旨传文虽亡然于此可以得其梗槪矣【同上】

猜你喜欢
  进鬻子表·逄行珪
  经说卷一·熊朋来
  五经稽疑序·朱睦㮮
  卷十二·孔颖达
  卷五十八·康熙
  卷十六·秦蕙田
  论管子轻重下·马非百
  云居宏觉膺禅师·惠洪
  力行品第九·佚名
  爱身品法句经第二十(十有三章)·佚名
  成唯識論卷第十·欧阳竟无
  瑜伽师地论卷第五十六·玄奘
  瑜伽师地论卷第五十八·玄奘
  宗教对于现代人类的贡献·太虚
  佛说佛名经卷第六·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五百三十六·彭定求

        卷536_1 【春早郡楼书事寄呈府中群公】许浑   两鬓垂丝发半霜,石城孤梦绕襄阳。鸳鸿幕里莲披槛,   虎豹营中柳拂墙。画舸欲行春水急,翠帘初卷暮山长。   岘亭风起花千片,流入南湖尽日香。   卷536_2 【

  • ●卷上·由云龙

    元人《武侯祠》七律一首,《升庵诗话》自谓见之于祠壁,喜而录之。后人遂误入《升庵集》。陈恭尹《邺中怀古》一首,或以为系释子道元作,而误入陈集者。二诗皆胎息飞卿《过陈琳墓》诗,神韵格律,如出一手。并用十二文韵,步调皆同

  • 卷十三·李攀龙

    钦定四库全书古今诗删卷十三明 李攀龙 编唐七言古诗行路难二首【高适】长安少年不少钱能骑骏马鸣金鞭五侯相逢大道邉美人弦管争流连黄金如斗不敢惜片言如山莫弃捐安知憔悴读书者暮宿灵台私自怜其二君不见富家翁旧时

  • 卷四十八·陈元龙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厯代赋彚卷四十八典礼大礼庆成赋        【宋】张 耒惟宋六世皇帝践祚之七年所以和同天人绥静中外垂鸿袭裕増高累厚以对神祗祖考者固已蒙被充塞光融翕赫六合一意四海一口无得而言矣粤以壬申

  • 第七十五回 侍母膳奉教立储 惑妃言誓神缄约·蔡东藩

      却说申时行上疏以后,尚书杨巍,又请将丁此吕贬斥,顿时闹动言官,统说时行与巍,蔽塞言路。御史王植、江东之交章弹劾两人,神宗为罢高启愚,留丁此吕。于是申、杨两大臣,抗疏求去。大学士余有丁,上言殿阁大臣,关系国体,不应为一

  • 西南纪事卷七·邵廷采

    金堡邓凯金堡金堡,字道隐,浙江仁和人,任气敢言,学古有识。崇祯十三年庚辰进士,知临清州,甫五月,落职。顺冶二年乙酉夏,大清师下杭州,余杭人姚志卓起兵复县城,杀新令,堡往依之。志卓败走富阳,堡渡江依郑遵谦。是年,唐王立,鲁王犹称监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五十八·佚名

    .TRS_Editor P{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DIV{margin-bottom:15px;line-height:1.5;font-family:宋体;font-size:12pt;}.TRS_Editor TD{margin-bottom:1

  •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二十九·佚名

    正德十年九月甲申朔改整饬陈睢兵备河南按察司佥事马应祥抚民管屯○升江西布政司右布政使张嵿为左布政使○丙戌升山西按察使王启为江西右布政使○丁亥 孝恭章皇后忌辰 奉先殿行祭礼遣驸马都尉马诚祭 景陵○戊子复除服

  • 卷之二百五十八·佚名

    光绪十四年。戊子。八月。庚辰朔。上诣仪鸾殿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皇太后安。至乙酉皆如之。内记  ○谕内阁、刘秉璋奏、察看属吏分别参劾一摺。四川汉州知州黄华镐、听断颟顸。万县知县路朝霖、才疏气盛。云阳

  • 卷十二·曾巩

    钦定四库全书 隆平集卷十二 宋 曾巩 撰 王後 周郑王名训世宗长子显德六年六月封梁王世宗崩即皇帝位明年正月六军拥戴太祖而王逊居西邸封国於郑建隆三年王徙房陵开宝六年薨年二十一知制诰张澹

  • 三二 谕着派军机大臣为总裁官校核《永乐大典》·佚名

    三二 谕着派军机大臣为总裁官校核《永乐大典》乾隆三十八年二月初六日乾隆三十八年二月初六日奉旨:军机大臣议覆朱筠条奏内将《永乐大典》择取缮写各自为书一节,议请分派各馆修书翰林等官前往检查,恐责成不专,徒致岁月久

  • 刘藻传(附刘绍珍传)·魏收

    刘藻,字彦先,广平易陽人。六世祖刘遐,随司马睿南渡。父刘宗元,任刘裕政权的庐江太守。刘藻涉猎群书,美于谈笑,善于与人交往,饮酒至一石而方寸不乱。永安年间,与姐夫李嶷一起归顺,朝廷赐予爵位易陽子。擢拜南部主书,很是称职。当

  • 宋申锡传·刘昫

    宋申锡字庆臣。祖父宋素,父宋叔夜。宋申锡从小父母亡故,家境贫寒,博学能文。登进士第,授官秘书省校书郎。韦贯之罢相,出朝至湖南赴任,召宋申锡为从事。其后屡在使府做僚属。长庆初(821),拜监察御史。二年(822),调任起居舍人。

  • 卷三·沈枢

    <史部,史钞类,通监总类> 钦定四库全书 通监总类卷三      宋 沈枢 撰赠諡门 晋明帝赠周札卫尉 太寜三年赠故谯王丞甘卓戴渊周顗虞望郭璞王澄等官周札故吏为札讼寃尚书卞壼议以为札守石头开门延寇不当赠諡司

  • 管子补注卷十一·刘绩

      君臣下第三十一       短语五  古者未有君臣上下之别有夫妇妃匹之合兽处羣居以力相征【若野兽之处以羣而居力彊者征于弱也】于是智者诈愚彊者凌弱老幼孤独不得其所故智者假众力以禁彊虐而暴人止【智者即

  • 第四章 13·辜鸿铭

    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辜讲孔子说:“统治国家的人如果本身具备优雅的举止和发自内心的勤恭,就会发现在管理国家事务上没有任何难度。但是如果统治者不具备 举止优雅及发自内心的勤恭,仅仅依赖

  • 即人成佛的真现实论·太虚

    ──二十七年二月在重庆作──堕世年复年,忽满四十八,众苦方沸腾,遍救怀明达,仰止唯佛陀,完就在人格,人圆佛即成,是名真现实。一这八句、是余前两旬的述怀,玆且引为本文发端。佛法之原则在于契理契机,理是诸佛诸圣、满证分证诸

  • 大乘无量寿宗要经·佚名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苾刍僧。千二百五十人大菩萨摩诃萨众。俱同会坐。尔时世尊。告曼殊室利童子。曼殊上方有世界。名无量功德聚。彼土有佛。号无量智决定王如来。阿耨多罗三藐三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