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总论

钦定四库全书

礼记大全总论

程子曰礼记杂出於汉儒然其间传圣门绪余及格言甚多如礼记学记之类无可议者檀弓表记坊记之类亦甚有至理惟知言者择之如王制礼运礼器其书亦多传古意若闲居燕居三无五起之说文字可疑又曰礼记除中庸大学唯乐记为最近道学者深思自得之礼记之表记其亦近道矣乎其言正

永嘉周氏曰经礼三百威仪三千皆出於性非伪貌饰情也天尊地卑礼固立矣类聚群分礼固行矣人者位乎天地之间立乎万物之上尊卑分类不设而彰圣人循此制为冠昏丧祭朝聘乡射之礼以行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义其形而下者见於饮食器服之用其形而上者极於无声无臭之微衆人勉之贤人行之圣人由之故所以行其身与其家与其国与其天下者礼治则治礼乱则乱礼存则存礼亡则亡上自古始下逮五季质文不同罔不由是然而世有损益惟周为备夫子尝曰郁郁乎文哉吾从周逮其弊也忠信之薄而情文之繁林放问礼之本孔子欲从先进盖所以矫正反弊也然岂礼之过哉为礼者之过也秦氏焚灭典籍三代礼文大坏汉兴购书礼记四十九篇杂出诸儒传记不能悉得圣人之旨考其文义时有抵牾然而其文繁其义博学者博而约之亦可弗畔盖其说也粗在应对进退之间而精在道德性命之要始於童幼之习而卒於圣人之归惟达古道者然後能知其言能知其言然後能得於礼然则礼之所以为礼其则不远矣

延平周氏曰夫礼者性命之成体者也盖道德仁义同出於性命而所谓礼者又出乎道德仁义而为之节文者也方其出於道德仁义则道德仁义者礼之本也故曰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亲亲之杀尊贤之等礼所生也方其为之节文则道德仁义反有资於礼也故曰道德仁义非礼不成呜呼此礼之所以为礼者也若夫吉凶之殊军宾之别其言不尽於意其意必寓於象故一服饰一器械有以存於度数之间者象也象则文也及推而上之有以见於度数之表者意也意则情也所谓意者归於性命而已矣书曰天秩有礼自我五礼有庸哉盖其以故灭命以人废天者圣人不为惟其天秩之所有是乃圣人之所庸者也然圣人所以庸之者岂特使天下後世知有尊卑之分而苟自异於禽兽耳盖又将为入道之资也圣人既没礼经之残阙久矣世之所传曰周礼曰仪礼曰礼记其间独周礼为太平之成法仪礼者又次之礼记者杂记先王之法言而尚多汉儒附会之疵此学者所宜精择

朱子曰或谓礼记是汉儒说恐不然汉儒最纯者莫如董仲舒仲舒之文最纯者莫如三策何尝有礼记中说话来如乐记所谓天高地下万物散殊而礼制行矣流而不息合同而化而乐兴焉仲舒如何说到这里想必是古来流传得此个文字如此

虙氏曰礼记乃仪礼之传仪礼有冠礼礼记则有冠义以释之仪礼有昏礼礼记则有昏义以释之仪礼有乡饮酒礼礼记则有乡饮酒义以释之仪礼有燕礼礼记则有燕义以释之仪礼有聘礼礼记则有聘义以释之其他篇中虽或杂引四代之制而其言多与仪礼相为表里但周礼仪礼皆周公所作而礼记则汉儒所録虽曰汉儒所録然亦仪礼之流也何以言之周礼虽得之於河间献王时无有传之者武帝以为末世渎乱之书何休以为六国隂谋之书至于汉末乃行於世惟仪礼之书汉初已行故高堂生传之萧奋萧奋传之孟卿孟卿传之后苍后苍传之戴德戴圣二戴因习仪礼而録礼记故知礼记仪礼之流也

猜你喜欢
  卷四十三 论语二十五·黎靖德
  卷二·曾恬
  卷十八·陆九渊
  春秋大全卷三十一·胡广
  双桥随笔卷一·周召
  卷四十三·山井鼎
  明法解第六十七·管仲
  卷二十八·朱熹
  管子轻重二·马非百
  卷二百八十六·佚名
  卷十五·佚名
  嘱累品第十八·佚名
  卷上·佚名
  攝大乘論本校勘說明·欧阳竟无
  大机大用·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茶山集卷七·曾几

    宋 曾几 撰五言絶句题东臯市声俱不闻野色良可喜聴公北宅住还我东臯子西崦一重仍一掩少有外人知杖屦归来处斜阳隐半规南埭薫风追晩凉爱日引朝歩瘦策与青鞋应知来往路北垞不谓蕞尔邦有此岿然宅江山自比邻风月相主客松

  • 卷273 ·佚名

    强至 宿山寺 苍莽穷山路,萧森古寺门。 梦深宵殿月,泪迸晓枝猨。 人事随群动,山情阻细论。 城中尘没眼,愁思满归轩。 强至 睢阳别包进甫 饮遍长安酒,春风送马蹄。 异乡怜会合,明日复东西。

  • 石屏诗集巻二·戴复古

    宋 戴复古 撰五言律秋懐红叶无人扫黄花独自妍聴谈天下事愁到【一作对】酒樽前水濶终非海楼高不到天昔人巳懐古况复后千年晚春次韵酒醒愁难醒春归客未归莺啼花雨歇燕立栁风微世路多殊辙人生贵识机低头饱一粟仰首愧云

  • 杨冠卿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杨冠卿」字梦锡,江陵(今属四川)人,生于绍兴九年(1139)。举进士,为九江戎司掾,又尝知广州,以事罢。晚寓临安。淳熙十四年(1187),编有《群公词选》三卷(已佚),自序曰:“余漂流困踬,久客诸候间……时有所撄拂,则取酒独酌,浩歌数

  • 卷一·佚名

      度训解第一   天生民而制其度,度小大以整,权轻重以极,明本末以立中。立中以补损,补损以知足。爵以明等极,极以正民,正中外以成命。正上下以顺政。自迩弥兴自远,远迩备极终也。明王是以敬微而顺分,分次以知和,知和以知乐,

  • 大事记续编卷五·王祎

    汉孝成皇帝绥和二年春正月帝幸甘泉郊泰畤【以本纪修】二月荧惑守心壬子切责翟方进令自杀【以纪传修】大水【以五行志修】大廐马生角【以五行志修】三月帝幸河东祠后土【以本纪修】丙戌帝崩于未央宫【本纪】左将军孔光

  • 资治通鉴后编卷一百八十三·徐乾学

    元纪三十一【起柔兆敦牂正月尽彊圉协洽六月凡一年有奇】顺帝至正二十六年春正月癸未朔张士诚以舟师驻君山又岀兵自马防沙溯流窥江隂呉守将以闻王亲督水军及马步兵往救之比至镇江敌已营瓜洲掠西津而遁乃命康茂才等出大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十一·佚名

    嘉靖二年九月戊辰朔○南京大理寺署寺正评事林希元为泗州判官以本寺卿陈琳及南京监察御史戚雄等劾其抗违堂官也 命掣新添巡捕官军二千四员名回营即拣其勇壮以补原额官军之老弱不堪巡捕者○秦府宫殿火○户部奏定领运官

  • 卷之七百六十一·佚名

    乾隆三十一年丙戌五月甲申谕军机大臣等阿思哈奏流犯陈治学捐银赎罪一摺。措辞非体不便交部定议该抚从前为陈治学奏请援赎。经刑部以罪名未当议驳即欲复为申请。亦止当核其本罪情节。与例尚符另行请赎。于义庶为允协

  • 第1章 第一次听说“蒋介石”三个字·冯玉祥

    蒋介石背叛孙中山总理并不是自今日始。有我的朋友确实知道,那一年孙总理在永丰军舰上,有陈炯明派的一个青年带着一个大炸弹去炸孙先生,被孙先生的人捉住了。后来有一个孙先生的外国朋友对孙先生说:“你是中国的大总

  • 刘光世传·脱脱

    刘光世字平叔,保安军人,刘延庆的第二个儿子。当初以荫补为三班奉职,历任..延路兵马都监、蕲州防御使。方腊起义后,刘延庆任宣抚司都统,派遣刘光世自率一军赴衢、婺州,出其不意击破方腊。方腊平定之后,朝廷命令刘光世为耀州观

  • 孙毅庵奏议巻下·孙懋

    (明)孙懋 撰○断大义除大逆以安宗社疏臣窃以春秋之法大义灭亲是非忍于亲夫义有重焉不容以不灭之耳近据九江等府湖口等县传报紧急军情开称宁王坏了孙都堂又称宁府人马船只随路焚烧府县房屋其谋危社稷之意显著无疑已经南

  • 食货三六·徐松

    榷易太祖干德二年八月原书天头注云:「二一作三。」,诏京师、建安、汉阳、蕲口并置榷场。 开宝三年八月,诏建安军榷货务:「应博易自今客旅将到金、银、钱、物等折博茶货及诸般物色,并止于扬州纳下,给付客旅博买色件数目凭由,

  • 卷第十·志磐

    佛祖统纪卷第十宋景定四明东湖沙门志磐撰 章安旁出世家(旁出之二) ·(二世)龙兴弘景禅师   ·南岳大慧禅师   ·嘉祥吉藏禅师   ·天台明旷禅师   ·玉泉道素禅师   &middo

  • 卷第二十九·普瑞

    华严悬谈会玄记卷第二十九苍山再光寺比丘 普瑞集疏一性无性等者蹑前出现品以明佛性上来展转三义皆於一性义分。钞十住菩萨者即十地菩萨也。▲钞答中答第一问等者以经中第一义空即是佛性之体名为智慧即是佛性之相故

  • 卷第八·佚名

    嘉兴大藏经 自闲觉禅师语录自闲觉禅师语录卷第八住荆溪芙蓉寺嗣法门人 住古尧乾明寺嗣法门人洪暹 编述古德遗事渔父词十首布袋和尚万山空翠月明前布袋横拖别一天七珍八宝旧因缘高枕眠逢人乞我一文钱长汀江上趁风烟

  • 论学绳尺·魏天应

    文章总集。宋魏天应编。十卷。 专为当时科举应试写作论说文而编写。所选之 文分为十卷,甲集十二篇,乙至癸集俱十六篇, 每两篇立为一格,如“立说贯题格”、“贯二为一 格”等,共七十八格。每题先标出处,次举立说 大意,而缀以

  • 顺治招远县志·张作砺

    十二卷。清张作砺修,张凤羽纂。张作砺字石斋,河北人,文林郎,顺治十七年(1660)任招远县知县。张凤羽,邑人。招远县原为掖县属罗峰镇,始于金天会二年析地置招远县,属定海军,后属莱州,明洪武初开登州为府,割莱州之招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