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杨冠卿词作鉴赏

生平简介

「杨冠卿」字梦锡,江陵(今属四川)人,生于绍兴九年(1139)。举进士,为九江戎司掾,又尝知广州,以事罢。晚寓临安。淳熙十四年(1187),编有《群公词选》三卷(已佚),自序曰:“余漂流困踬,久客诸候间……时有所撄拂,则取酒独酌,浩歌数阕,怡然自适,似不觉天壤之大,穷通之为殊途也。”著有《客亭类稿》十四卷。《彊村丛书》辑有《客亭乐府》一卷。

●卜算子·秋晚集杜句贾傅

杨冠卿

苍生喘未苏,贾笔论孤愤。

文采风流今尚存,毫发无遗恨。

凄侧近长沙,地僻秋将尽。

长使英雄泪满襟,天意高难问。

杨冠卿词作鉴赏

集句,是古诗词中的一个特殊品种,其作法为截取前人诗文单句,拼集成篇。若按取材范围的大小来分析,或杂糅经、史、子、集或单用其中一部;或广收上下古今,或断取某一朝代;或兼蓄百家群籍,或专采一人一书,—并无固定不变的要求,作者可以各取所需。只有一条:须使文意联属,如出一辙。

倘把作诗填词比作盖房子,一字一字地写就好象是一砖一瓦地砌而成句成句地集用,则俨然是现代化建筑施工,成套单元,整块吊装。如说来,仿佛是“自撰”难而“集句”易了?其实正相反。因为现代化建筑中的成套单元,乃是按设计要求定做的,尺寸丝毫不差,无须费心考虑。而“集句”不啻是从不同规格的一幢幢楼房里去拆“单元”,然后拼装,当然费事得多。勉强拼装成形,已属不易,更求其浑然一体,并抒发作者感情,如之何不戛戛乎其难哉!因此,清代贺裳曾说过,集句,佳则仅一斑烂衣,不佳且百补破衲也(见清邹祗谟《远志斋词衷》)。但是,气盛才高,笔饱学富之士,以写集句诗词擅名的作家,历代仍不乏其人。南宋的杨冠卿就是一个。他这首《卜算子》大气包举,天衣无缝,称得上集句词中的上乘之作。

杜甫诗博大精深,千汇万状,向为集句者所乐于取资。本篇即全部采自杜诗。按顺序八句分别撷取于《行次昭陵》、《寄岳州贾司马六丈巴州严八使君两阁老五十韵》、《丹青引赠曹将军霸》、《寄赠郑谏议十韵》、《入乔口》、《秦州杂诗》二十首其十八、《蜀相》、《暮春江陵送马大卿公恩命追赴阙下》等八篇。题曰“秋晚……吊贾傅”。贾傅,即西汉负一代盛名之政论家、文学家贾谊。贾谊是洛阳人,他年少时便精通诸子百家之书,为汉文帝所赏识,二十余岁就被召为博士,一年中越级升迁,官至太中大夫。文帝以其才华出众一度曾有意任用他为公卿,但由于受到周勃、灌婴等元老大臣排挤,文帝和他的关系渐次疏远,终于将他遣往远离政治中心的洞庭湖南,任长沙王太傅。后改任梁怀王太傅。怀王骑马失足摔死,他自伤失职,哭泣岁余,后与世长辞,年仅三十三岁。事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和《汉书》本传。因其两次担任诸王的太傅,故后人尊称“贾傅”。贾谊在赴任长沙途经湘水时,曾作赋凭吊屈原,并自抒官场失意的感叹,辞情凄怨,很能引起后世有着类似遭际的文士们的共鸣。杨冠卿本人也一生坎坷,怀才不遇,始则碌碌为下僚,为九江(今安徽寿县一带)都统制司掾官,后来知广州,又因事被罢免,侨寓临安。因此,他“吊贾傅”,实际个人胸怀南宋朝政的不满者,是属借题发挥,借古伤今之作。

“苍生喘未苏,贾笔论孤愤。”发端即见出词人的鲜明的政治倾向。按《汉书》本传载贾谊屡次上疏陈奏政事,指出当时事势“可为痛哭者一,可为流涕者二,可为长太息者六”,且尖锐地指出:“夫百人作之不能衣一人,欲天下亡寒,胡可得也?一人耕之,十人聚而食之,欲天下亡饥,不可得也。”当天下百姓在沉重的剥削下喘息而未能复苏之际,贾谊不为阿谀逢迎之辞以粉饰太平,而奋笔直陈民生艰苦,这种敢于正视社会现实的勇气和精神是很可贵的,词人贾谊的这种勇气和精神放在第一位来加以推崇,表明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如贾谊一样直陈民生。此是深一层内涵。

“文采风流今尚存,毫发无遗恨。”言之无文,行之不远。贾谊的政论、文章之所以能够留传千古,除了卓越的政治见识和充沛的思想激情,还得力于文辞的美赡与风韵的高卓。故三、四两句,即转而盛赞其作品的艺术成就。按贾谊的名作有《吊屈原赋》、《鵩鸟赋》(以上见《史记。屈贾列传》)《过秦论》(见史记。秦始皇本纪)、《陈政事疏》(又名《治安策》,见《汉书》本传)。“今尚存当是谓此。连司马迁、班固这样的文豪对贾谊都十分崇拜,不惜当是将他的作品全文移录入史传,无怪词人对其推崇有加,称贾文字字得体没有一丝一毫的遗憾了。

上阕四句二层,分从为官、文章两方面将“贾傅”写足,无限仰慕之情,已溢于言表;下阕乃直入词题,围绕“吊”字组织辞句,进而抒发悼念斯人时不能自己的满腔悲愤之情。

“凄恻近长沙,地僻秋将尽。”“秋将尽”照应题面“秋晚”二字,这是作词时的真实节令。当此萧瑟凄凉的暮秋,又步步靠近长沙—贾谊当年贬谪所去的僻远之地,怎不使人悲从中来心怀感动,因是集句,我们无法证实词人作此词时正在赴长沙途中,(虽然如此但如果竟连这一点也丝丝入扣的话,那本篇亦堪称“天衣无缝毫发无遗恨”了。)但不管作是词时,词人身处何处,其心中必有与贾傅同“境”相怜之意。

“长使英雄泪满襟,天意高难问。”上文已点出心情“凄恻”矣,此处复以“泪满襟”三字为之作具体的渲染,且藉“英雄二字,明示”凄恻“之人(亦即自己)也非凡夫俗子,见出惺惺惜惺惺,非失路之英雄不能如此伤悼英雄之失路。又藉”长使“二字,更言对贾傅表如此同情者,历代豪杰无不潸然。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今却凭吊古人伤感如此,究竟为何呢?这就逼出了愤懑苍凉的最后一句。

“天意高难问”很明显辞是怨天,意实尤人。因为“天”亦可用作人间帝王的代名辞,如帝王之容颜称“天容”、“天颜”;帝王之仪表称“天仪”、“天表”;帝王之视听称“天视”、“天听”;帝王之口谕称“天语”、“天宪”。当然,帝王之心思也就是“天意”了。

贾谊的悲剧,乃至包括词人自己在内的一班政治失意者的悲剧,悲就悲在最高统治者们好恶无常,不能真正信用忧国忧民、有真才实学的栋梁之士呵!全篇得此句作结,可谓“图穷而匕首见”了。在“天王圣明兮臣罪当诛”之声不绝于耳的专制时代,词人能够掷出怨怼的匕首,算得上鲜而有之了。

老杜之诗,“沉郁顿挫”。本篇集杜句,吊章法平直起伏不大,不足以当“顿挫”,但因一腔感情汇融其中“沉郁”二字还是做到了的。全词八句中,仅“凄恻近长沙”一句与吊贾谊事有关,原作上句为“贾生骨已朽”。集句吊古,文中须见古人姓字,方为落实,但样的成句最难寻觅。通常,见到这样明标“贾生”这样之句,当如获至宝,决无轻易放过的道理。然而词人创作态度极其严格,他不愿捡这个“便宜”,而破坏整体风骨,舍之弗取,却另从老杜寄赠友人岳州司马贾某的诗中拈出“贾笔论孤愤”句,妙合无垠,如此凑巧真当感叹“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了总之,这首集句词辞情俱佳,笔意两至。集句本首许多局限,仿佛戴打拳戴着镣,抬腿举足,动辄受掣,但即使如此,作者仍能作这样佳作。若非胸有一股浩气,腹有万卷诗书,手有千钧笔力,是断断办不到的。

猜你喜欢
  南濠诗话全文·都穆
  第六十一回 求圣母暂缓婚期·陈端生
  第四折·佚名
  卷五·孙默
  卷一百六·王奕清
  卷九十八·王奕清
  卷三百二·曹学佺
  唐音卷九·杨士弘
  卷一百十三·陈廷敬
  卷四百二十九·佚名
  01、开场·蒲松龄
  曹邍词作鉴赏·佚名
  第二章 论平仄四声·吴梅
  卷四·方干
  提要·谢宗可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歴代诗话卷三十五·吴景旭

      巳集上之中  杜诗  头白乌  渔隐樷话曰哀王孙云长安城头头白乌夜飞延秋门上呼头字当作颈字盖乌无头白者  吴旦生曰杨升庵引三国典略云侯景簒位令饰朱雀门其日有白头乌万许集于门楼童謡曰白头乌拂朱雀还与

  • 第十一齣~第二十齣·陈汝元

    第十一齣 湖赏【破齐阵】〔衆拥坡上〕萍剑龙呼风雨。琼林兎点虹霓。千里奔驰。一官牢落。翻觉烟霞远滞。高风未掣飞鸿翅。宿雨空淹瘦马蹄。苍山一望迷。五马嘶风夜入吴。天涯望断半行书。西湖西畔北山北。一片晴光照

  • 卷二百七十·曹学佺

    <集部,总集类,石仓历代诗选> 钦定四库全书 石仓历代诗选卷二百七十 明 曹学佺 编 元诗四十 岑安卿 古意 亭亭千岁松起自一寸植苟无斤斧患夀可比金石青青园中草一雨回青色清霜忽飘零雕瘁在顷刻 又 宝刀不断水綫溜可

  • 卷之一百八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卷之一百一十四·佚名

      监修总裁官光禄大夫太保兼太子太傅保和殿大学士兼户部尚书二等伯加四级臣马齐光禄大夫经筵日讲官起居注少保兼太子太保保和殿大学士仍兼管吏部户部尚书翰林院掌院事加二级又加一级臣张廷玉光禄大夫经筵讲官太子

  • 卷三十·司马迁

    钦定四库全书 史记卷三十 汉  太  史  令司马迁 撰 宋中郎外兵曹参 军裴 駰集解 唐国子博士弘文馆学士司马贞索隐 唐诸王侍读率府长史张守节正义 平凖书第八 【集解駰案汉书百官表曰大司农属官有平凖令索隐

  • ·筹建鹿耳门炮台·丁曰健

    道光三年七月,台湾大风雨,鹿耳门内海沙骤长,变为陆地。四年三月,总兵观喜、署道方传穟、署府邓传安上议建炮台于鹿耳门。其略曰:&ldquo;台湾孤悬海外,屏障四省,郡城根本重地,设险预防,尤为紧要。鹿耳门一口,百余年

  • 陈涉世家第十八·司马迁

    宋尚斋 何平 译注【说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用武力完成了中国的统一,结束了战国二百多年的纷争局面,建立了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制国家。统一之后,他又采取了一些厚今薄古的措施,进行了政治经济和文化

  • 武帝本纪·沈约

    武帝本纪(一)宋高祖武皇帝刘裕,字德舆,小名寄奴,彭城县绥舆里人,汉高帝弟弟楚元王交的后代。交生红懿侯富,富生宗正辟疆,辟疆生陽城缪侯德,德生陽城节侯安民,安民生陽城矨侯庆忌,庆忌生陽城肃侯岑,岑生宗正平,平生东武城令,东武城

  • 卷四十四·黄训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名臣经济录钦定四库全书名臣经济录卷四十四明 黄训 编兵部【武库】论兵备疏【杨士奇】臣窃见今差监察御史清军有以陜西山西山东北直之人起解南方极边补伍者有以两广四川贵州云南江西湖

  • ●序·徐栋

    古之言治道者要在于养民而已牧令养民者也以仁心为之质而又有其才以佐之斯利兴弊除家给人足而治蒸蒸日上焉此其道徐致初太守得之太守粹于学精于治积数十年之所得于心者辑牧令一书其发明古人之良法美意为天下后世治道之

  • 卷九十一·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九十一郊社考【一】郊【臣】等谨按圣王之制祀典礼莫大於郊义莫重於配天惟天子父天母地得以行之三代之制冬日至则祀圜丘以大报天孟春上辛为民祈谷岁凡郊祀者再仲夏而雩夏至则祀方泽礼至备义

  • 提要·王充耘

    【臣】等谨案书义矜式六卷元王充耘撰充耘字与耕吉水人元统甲戌进士授永州同知所着四书经疑贯通已别着録充耘精于科举之业又以书经登第其用功甚深此乃所作经义程式也自宋王安石变法始以经义取士当时如张才叔自靖人自献

  • 世宗宪皇帝御制诗经传说彚纂序·王鸿绪

    钦定四库全书世宗宪皇帝御制诗经传说彚纂序朕惟诗之为教所以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其用远矣自说诗者以其学行世释解纷纭而经旨渐晦朱子起而正之集传一书参考衆说探求古始独得精意而先王之诗教藉之以明国家列在学官

  • 卷三·柯尚迁

    <经部,礼类,周礼之属,周礼全经释原钦定四库全书周礼全经释原卷三明 柯尚迁 撰天官下膳夫掌王之食饮膳羞以养王及后世子凡王之馈食用六谷膳用六牲饮用六清羞用百有二十品珍用八物酱用百有二十罋【食音嗣】释曰人君以

  • 卷四百四十九·佚名

    △第二分转不转品第五十四尔时具寿善现白佛言:世尊,如是不退转菩萨摩诃萨。为但名不退转。为亦名退转耶。佛告善现,如是不退转菩萨摩诃萨。既名不退转亦得名退转。具寿善现白言:世尊,如是不退转菩萨摩诃萨。以何因缘名不退

  • 黄檗断际禅师宛陵录·裴休

    裴相公问师曰。山中四五百人。几人得和尚法。师云。得者莫测其数。何故。道在心悟。岂在言说。言说只是化童蒙耳。问如何是佛。师云。即心是佛。无心是道。但无生心动念有无长短彼我能所等心。心本是佛。佛本是心。心

  • 昆仑河源考·万斯同

    (清)万斯同撰。万斯同(1638—1702年),字季野,学者称其为石园先生,鄞县(今浙江宁波)人,曾以布衣身份参编《明史》,另著有《历代史表》、《纪元汇考》、《庙制图考》、《石经考》、《历代宰辅考》、《石园文集》等多种。本书